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大臣司徒:高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大臣司徒:高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658 更新时间:2023/12/13 15:33:37

高柔是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以善于治法闻名,他仕于曹操及曹氏五位皇帝,几乎横跨整个曹魏历史,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接下来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数人对于三国历史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随口也能说上几个三国名人,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他便是出身陈留高氏,长期从事司法事务,辅佐曹魏长达半个世纪,于九十岁高龄寿终正寝,一生历经曹魏兴衰、位列三公的老臣高柔。

出身名门转投曹操,差点因堂兄高干被杀

高柔生于熹平三年(174年),出身陈留高氏的他,也算出身名门,其父祖从西汉时起便以忠义孝廉著称于世。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高柔自幼便博览群书、见识非凡,尤其是对于时局的判断,颇有独到之处。

少年时期,其父高靖前往蜀地为官,高柔则留在陈留生活。二十岁时,曹操出任兖州刺史,高柔分析时局后,便对家乡父老说道,“如今英雄并起,陈留乃是四战之地,曹操又有图谋四方之志,必然不会安守兖州。张邈作为陈留太守,未来必然会跟曹操冲突,大家还是尽快离开躲避战乱吧”。

然而,当时张邈与曹操关系亲近乃是人尽皆知,再加上高柔自己 太过年少,因此没人将他的话当回事。无奈之下,高柔只好自己带着高氏族人前往河北,投靠袁绍的外甥、自己的堂兄高干。途中得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高柔便又不畏艰险前往蜀地治丧,直到三年后才返回河北。

高柔离开后不久,张邈果然与曹操反目,最终兵败被杀,而陈留一带亦因战火沦为焦土,百姓多遭屠戮,直到这时人们才不得不佩服高柔的先见之明。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袁绍之后,不断吞并其地盘,在攻克邺城之后,高干以并州投降,高柔亦随之转投曹操,被任命为菅县县长。当时高柔因执法严明已经名声在外,因而县中有数名奸吏连忙主动辞官,然而高柔却出面挽留,不仅包容了他们过去的错误,还予以悉心教导,结果使得他们“咸为佳吏”。

建安十年(205年)八月,投降曹操后仍任并州刺史的高干,趁着曹操率兵救援犷平,后方空虚的机会,又以并州反叛,曹操先派乐进征讨,后又亲自率兵平叛,历时数月方才击败高干,后高干南下荆州途中被杀。

鉴于高柔与高干、袁绍之间的关系,虽然高柔并没有参与高干叛逆之事,但还是让生性多疑的曹操极受猜忌,因而不久便将高柔调任为刺奸令史。

刺奸令史乃是专司律法事务的官职,曹操调任高柔出任,本是想找个缘由将其处死,却不想高柔到任后,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律法天赋,面对堆积如山的案件,高柔不分昼夜埋头苦干,做到了“处法允当,狱无留滞”。一次,曹操夜访,发现高柔竟然抱着案卷睡着了,因而深受感动,这才打消了疑虑。

长期从事司法事务,深受曹魏君主重用

曹操见高柔果真是干吏,且的确未参与高干谋反事件,因而起了爱才之心,不久便将其升任丞相仓曹属。仓曹属是仓曹的副长官,主管仓库粮食事务,对于曹操来说,这乃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官员。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讨伐张鲁,高柔认为此举会激起马超和韩遂的反叛,曹操不听,结果马超等果然叛变,这让曹操更加欣赏他的才华。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立魏国,高柔被升任尚书郎。

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曹操于丞相府设理曹,专掌司法刑狱事务,以高柔为理曹掾。

当时战乱频发,士兵逃亡现象极为严重,为杜绝此现象,对于逃兵严加惩处,甚至规定“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然而此举仍难以禁止逃兵。一天,军士宋金等人在合肥战场逃亡,官府便下令将其老母、妻儿全部抓起来,上奏请求处死。

高柔认为此举太过残暴,上奏称“重刑不单无助于遏止士卒逃亡,更加因为自己无路可走而引发更多人逃亡,怀柔反更能触起他们归附之心”。曹操接受了高柔的建议,史载“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重”。

由于工作出色,高柔后又被升任颍川太守,结果高柔离任不久,曹操便发现司法工作大不如以往,便又将高柔调回丞相府,担任法曹掾,继续主持司法工作。

后来,曹操为加强对朝政的掌控,设立“校事”,负责纠察百官言行,并以卢洪、赵达等担任。高柔认为“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校事又不是在百官之上又非听命于百官,而且校事赵达等人又多次以自己喜恶去处事,应作检讨,然曹操并未采纳。后来,赵达等人的恶行被揭发,曹操不仅下令将其处决,甚至为此向高柔道歉。

由于高柔执掌司法事务极为称职,因此即便在曹操去世之后,高柔仍受历代曹魏君主所重用。曹丕称帝后,高柔升任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旋即又加治书执法,继续从事司法工作。

当时,对于曹丕篡汉称帝,民间多有流言蜚语,曹丕为了予以遏制,于是下令流传妖言者斩,告发者赏。高柔上书劝谏,认为此举会导致大家相互之间诬告,令很多无辜者受害,曹丕最初并未采纳,但由于诬告的案件越来越多,他只好实行“诬告反坐”之法,这才遏制住。

曹丕在位初期,校事刘慈等揭发了上万起官民违法案件,对于这些案件,高柔都能仔细审理,惩罪释冤,对于轻微案件只处罚金,避免了冤案的发生。

凭借着出色的能力,高柔愈发受到曹丕肯定,后于黄初四年(223年)被升任廷尉,从而成为了曹魏的最高司法官员。在那个君主专制时期,皇帝始终牢牢掌控着最终的生杀大权,而高柔却能恪守公正,甚至不惜与皇帝据理力争,而且他无论面对官员还是百姓,都能始终做到处事公允,例如为底层士兵窦礼平冤昭雪。

作为一名司法官员,高柔始终坚守法律底线,因此即便皇帝更替,也始终对其委以重用。魏明帝曹叡即位后,高柔获封延寿亭侯,虽然仍旧担任着廷尉,但对于他提出的建议,曹叡大多都能采纳,而他在廷尉的位置上,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曹魏后期转投司马氏,官至三公且极为高寿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病逝,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即位,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奉诏辅政。之后,曹爽开始与司马懿争权,司马懿被迫下野,开始韬光养晦,于是曹爽自此自专政事。

正始六年(245年),正是在曹爽掌权期间,高柔结束了自己长达二十三年的廷尉生涯,被升任太常,位列九卿之首。不久,高柔又被升任司空。虽说高柔的官职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却丧失了实权,不知道这是不是曹爽有意为之。

正始九年(248年),高柔又被迁为司徒。不知道是因为遭受到曹爽的排挤,还是对于曹爽掌权以来所作所为的反感,亦或是看出了曹爽必败的未来,在曹爽与司马懿展开权力角逐时,高柔竟然背叛了辅佐多年的曹魏,转投了司马懿。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而高柔同样是这次政变的重要参与者,在曹爽被罢免大将军职务后,正是高柔取代了他的位置,出任假节行大将军事。事后,司马懿甚至对高柔说,“君为周勃矣”。曹爽被杀之后,高柔被晋封为万岁乡侯。

司马懿去世后,高柔作为德高望重的老臣,虽然不再掌握实权,但在朝中地位却极为超然。甘露元年(256年),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曹髦为帝,高柔得以晋封安国侯,转任太尉,于是高柔便成为了将“三公”(即司空、司徒、太尉)全都做了一遍的官员。

甘露五年(260年),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所杀,司马昭又拥立曹奂为帝,而高柔也因此得以增邑,且两个儿子也被封为亭侯。

从史料记载来看,到了曹魏后期,高柔作为侍奉数代曹魏君主的老臣,虽然身居高位,但却极少再参与朝中事务,更像是一个吉祥物一般,象征意义更大一些。或许正因如此,在曹魏政局风云变幻的情况下,他才能够始终屹立不倒。

景元四年(263年),在司马氏已经牢牢掌控曹魏军政大权的情况下,在司马昭的策划下,曹魏出动大军攻蜀,三家归晋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也正是在这一年,高柔病逝,享年九十岁,谥“元侯”。

标签: 高柔

更多文章

  • 消灭日寇最多的中国将军:孙立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立人

    孙立人(1900~1990),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人,军事家、民族英雄、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军军长。清华精英,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毕业,是我国军事才能极高的抗日名将,半生软禁,曾担任国军五大主力之新一军军长,长春警备司令,台湾陆军总司令。 在

  • 郝梦龄:中国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军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郝梦龄

    一、行伍生涯郝梦龄,1892年2月18日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庄合村,家庭世代务农。他家境十分贫寒,只读了三年私塾就被父亲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后因不堪忍受老板虐待,投奔奉军魏益三部当兵。魏益三看他勤奋好学,先后把他送往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从1921年起,郝梦龄在魏益三部任营长、团长。1926

  • 张幼仪:被徐志摩抛弃的发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幼仪

    张幼仪(19001988),名嘉玢。1900年出生原籍江苏宝山,比志摩小4岁,世居真如,后移嘉定。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名祖泽,是当时上海宝山县巨富。张祖泽有八子四女,张幼仪排行第八,为其次女。她的二哥张君劢(音迈),是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和哲学家,民社党创立者。张幼仪15岁时

  • 元朝大臣汴梁行省平章政事:董士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董士选

    董文炳曾被元世祖称为董大哥,所以元成宗称董士选为董二哥。董士选自幼随在军中追随父亲,“昼治武事,夜读书不辍”,屡立战功。南宋投降后,他随父“入宋宫,取宋主降表及收其文书图籍。”其他将领进宫后趁机抢劫盗窃珍玩字画和金银财宝,董士选却“静重识

  • 如何客观评价韩侂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侂胄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平民化的先行朝代,在宋朝之前的朝代基本上都属于贵族政治时期,宋朝的头两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因为各自需要达到的政治目的都不遗余力的推广全新的、更加公平的科举制度,新的科举制度和赵宋皇族在政治上的需要造就出来了一个新的庞大的阶层,以士大夫为骨干的文官集团。宋朝的文官集团

  • 唐朝画家阎立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阎立本有哪些画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阎立本

    提到阎立本这个名字,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一位著名画家。的确,在中国古代绘画历史上,阎立本是能够排进前十的顶级大画家。他所创作的《步辇图》,更是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列,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作为故宫的镇馆之宝。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真实的阎立本,除了画家这个身份之外,其实还有很多

  • 明朝末大臣礼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杨嗣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嗣昌

    明朝的崇祯皇帝在位一十七年,在这期间内阁大臣换了五十多位,首辅都换了十几位,足见君臣之间极度不协调,崇祯在李自成的农民军打进北京时曾哀叹“臣皆亡国之臣”。崇祯在位这么多年,难道就没有一位臣子能入得了他的法眼?崇祯十一年就任礼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的杨嗣昌就是一位,他们君臣相得

  • 北宋名将枢密使外戚:李继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继隆

    李继隆是枢密副使李处耘长子、明德皇后长兄,北宋初年时期的名将与军事家。接下来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宋太宗赵光义是以弟继兄之位,搞出了“烛光斧影”这出千古疑案,他要想坐稳皇位,文、武两大集团的拥戴至关重要,其中军权又是重中之重,宋太宗很担心军中的将领不服从

  • 李广为什么会被叫做“飞将军”?李广的一生有哪些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广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西汉武帝时期,国家最大的安全威胁就是匈奴,李广一生也主要是跟匈奴作战。如果真的“没打过一场胜仗”,匈奴会给对方的“百败之将”送上“飞将军&rdquo

  • 中国古典美女才女演员:夏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夏梦

    夏梦原名杨蒙,江苏苏州人,生于上海,是50-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香港青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合伙人、电影制片人,也是香港左翼电影的代表人物。夏梦擅演擅唱,不论时装、古装、戏曲电影皆能胜任,是国语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在老一辈的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唯一一位可与奥黛丽.赫本(港译柯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