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襄公生平介绍及评价 宋襄公筑高台望母的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襄公生平介绍及评价 宋襄公筑高台望母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190 更新时间:2024/1/20 9:14:08

春秋五霸之襄公简介

宋襄公,姓子,名兹甫,是宋桓公之子,宋成公之父。宋襄公母亲是宋桓夫人也是宋桓公的正室妻,虽然排行第二,但是是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承接大统。然而兹甫是个仁义之人,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国君因而发生了兹甫让国的故事。

兹甫让国之美讲得就是兹甫请辞国君之位,让与哥哥的故事。兹甫自认为自己不如哥哥,自己虽为嫡子,但是排行第二,长兄目夷虽是庶出但是贤明仁义比自己更适合当国君,因此,兹甫便请求宋桓公立目夷为太子。后来宋桓公跟目夷讲了这个事情,目夷回答说让国之美已经是最仁义的行为了,我怎么能跟弟弟相比呢,这个国君之位非他莫属啊。

后来两个人推来让去,为了躲避宋襄公的推让,目夷自己悄悄去了卫国,因此宋襄公才做了国君。即位不久,齐国内乱,宋襄公受齐桓公之托照顾齐国太子昭,于是宋襄公号召各路诸侯去平定齐国内乱。在宋襄公的协助下,齐国内乱平定,公子昭即位为齐国国君。

齐国虽然平定,但是齐桓公已经去世,诸侯霸主的位置空缺,于是宋襄公就想效仿齐桓公号召诸侯联盟议事,但是目夷劝谏说宋国现在国力薄弱,以我们这种小国的力量来号召各路诸侯肯定会招来祸患,可是宋襄公没有听,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了会合诸侯。

结果宋襄公吃了大亏,在一次会合的聚会上,宋襄公讲究“信用”而不带兵前去赴宴,结果被从来都不讲信用的楚国给俘虏了,并被押到楚国囚禁起来,直到数月之后在鲁僖公的调停下宋襄公才被释放出来。

宋襄公筑台望母千古流传的故事

宋襄公筑高台望母,那么肯定是因为见不到母亲才会修建望母台来以表思念之情,到底他的母亲为什么不在身边呢?原来宋襄公的母亲是卫国人,而卫国遭受了敌人的攻击,仅仅只剩下几千人从战争中幸免,于是出于同情宋桓公与夫人将这些人收留并安顿下来。见到这些逃难的人,本为卫国人的宋桓公夫人心急如焚,于是请求宋桓公出兵支援卫国,但是宋桓公不肯,夫人再三求情都没有得到允许。最后宋桓公以夫人讨论国事的罪名把她休了,并送回卫国。

回到卫国的宋桓公夫人一心帮助家人保家卫国,最终卫国得以恢复实力,但是被休了的宋桓公夫人却再也不能回到宋国了,她与儿子宋襄公就只能天各一方。因为思念母亲,宋襄公可是想破了脑袋才想出修筑望母台的办法。

如果他直接把母亲从卫国接回宋国,那么就对不起自己的父亲,这就是不忠,但是如果一辈子都让母亲沦落在外那他这个儿子就是不孝。所以权衡再三,他便在宋国临近卫国的地方修建了望母台,这样一来忠孝两全,一举两得。

百姓听闻宋襄公因为思念母亲想要修筑望母台,都被他的孝心感动,所以很多人前来帮忙,结果只用了五天的时间望母台就修建好了,之后每到母亲生日自己生辰,宋襄公总是会到望母台上来遥望母亲。

而且因为体恤母亲不能回宋国的苦心,宋襄公还特意做了一首诗来描写母亲心中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诗的内容是这样的:“谁说黄河广又宽?一片芦叶渡对岸。谁说宋国路遥远?踮起脚跟在眼前。谁说黄河广又宽?河宽难容小木船。谁说宋国路遥远?一个早晨去返还。”

宋襄公筑高台望母的故事跟这篇描写母亲心中思念之情的古诗千古流传,后人为了赞颂宋襄公的仁孝之心于是经将这个故事讲给下一辈人听,告诫他们百善孝为先,要学习宋襄公的仁孝品德。

宋襄公是个仁义之人,也是个仁义之君,但是他的仁义忠孝被后人赞颂流传也被后人引以为戒。虽然宋襄公因仁孝而闻名天下,但是也因仁义败在楚国之下,错失春秋霸主之位。宋襄公的故事告诉我们仁孝用在对的人身上是善,用在敌人身上就是恶,所以学习宋襄公的仁义之时也要记住宋襄公对敌人仁义而不得善终的教训。

标签: 宋襄公

更多文章

  • 五帝之首黄帝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帝

    黄帝早年经历黄帝(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公元前2717-前2599年。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与附宝之子,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尊称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载:&

  • 隋朝开国名将韩擒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擒虎

    在中国几千年的朝代更换之际,往往都出现一些杰出的军事家,就像唐朝的开国功臣李靖,他跟随李渊起兵南征北战,为大唐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最后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这是历代功臣很少能享受到的荣耀,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他的军事才能是不是真的是天生的呢?李靖于571年出生

  • 西汉名相魏相生平介绍及评价 魏相政绩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相

    魏相(?-前59)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定陶县东王店乡魏胡同)人,西汉著名大臣。他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霍光死后,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在任茂陵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亲戚坑骗乡里,鱼肉百姓。魏相辨明真伪,不畏权贵,将其收捕治罪,并杀于街市示众,从

  • 清朝“满清第一勇士”辅政大臣鳌拜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鳌拜

    鳌拜可以说是大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大清能够成功入驻中原,很大的军劳都是鳌拜立下。可是,鳌拜的下场却很惨,被幽禁致死。其实,这都是因为孝庄太后的一句话所导致。鳌拜之所以能成为大清的四大辅臣之一,也确实为大清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他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从早期的跟随清太宗皇太极四处征战,清军入关

  • 明朝蒙古土默特部部阿拉坦汗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阿拉坦汗

    在呼和浩特市大召寺门口,有一尊巨大的阿拉坦汗的铜像。呼和浩特市还建有阿拉坦汗广场。在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有一条街道叫阿拉坦大街。阿拉坦是谁?他在呼和浩特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以至于后人如此纪念于他。第一、阿拉坦是谁?阿拉坦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世孙,是土默特部的杰出首领,他和三娘子共同建设

  • 春秋时期发明家鲁班生平介绍及评价 鲁班的本名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鲁班

    鲁班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发明家,是历史上有名的工匠,中国建筑的鼻祖!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字依智。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

  • 清朝宗室和硕饶余亲王阿巴泰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阿巴泰

    爱新觉罗·阿巴泰(1589年1646年),满洲正蓝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母为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清朝宗室、开国元勋。[1]初授台吉。万历三十九年( 1611年),和费英东、安费扬古一起征讨东海女真窝集部乌尔固辰、穆梭二路。天命八年(1623年),同德格类一起征讨扎鲁特部,追斩昂安。

  • 孟古哲哲:皇太极的生母 清朝的第一位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孟古哲哲

    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所有后妃中,最为著名的要属阿巴亥了,阿巴亥知名度较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她的儿子多尔衮和多铎,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努尔哈赤在后期十分宠爱阿巴亥,不仅封了阿巴亥为大福晋,还是努尔哈赤生命的最后一程中,唯一陪伴在努尔哈赤身边的人。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主角,并不是阿巴亥,虽然阿巴亥

  • 清朝最后一任直隶总督张镇芳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镇芳

    说起直隶总督,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清帝国封疆大吏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总督。自雍正以来,清朝的能臣好多都当过直隶总督,比如李卫,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可你知道,最后一任直隶总督是谁吗?他叫张镇芳,河南项城人。咦,和袁世凯是老乡?非但是老乡,还有亲戚呢。张镇芳是袁世凯的兄嫂之弟,也就是袁世凯的表弟。有人

  • 蒙古帝国托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唆鲁禾帖尼

    克烈·唆鲁禾帖尼(1192年?-1252年),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皇太后,克烈氏,是拖雷的正妻,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的生母。元宪宗蒙哥和元世祖忽必烈都做过大元(大蒙古国)的帝王,旭烈兀在西亚开创了伊儿汗国,阿里不哥1260年在蒙古本土被部分宗王贵族推举即位,并和忽必烈争位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