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和熹邓皇后的生平介绍及评价

东汉和熹邓皇后的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01 更新时间:2024/1/23 4:36:52

和熹邓皇后,东汉和帝皇后。名绥﹐谥熹。父训为护羌校尉﹐母阴氏﹐为光武帝皇后从弟之女。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选入宫中﹐次年为贵人﹐十四年立为皇后﹐元兴元年(105)和帝死﹐邓后迎立出生始百余日的刘隆为殇帝﹐尊为太后﹐临朝称制﹔次年安帝继立﹐犹临朝政﹐称制凡十六年。

和帝时﹐宦官郑众因参与谋诛外戚窦氏﹐受封为鄛乡侯﹐这是宦官受封之始。邓后以女主临政﹐又将国命寄之宦官。与此同时﹐外戚邓氏在政治上也得到重用。虽然邓后惩于前代流弊﹐试图对外戚势力加以限制﹐但安帝时﹐邓骘拜大将军﹐兄弟受封为列侯﹐宾客奸猾﹐多干禁宪。永初元年(107)太尉徐防因“灾异”﹑“寇贼”策免﹐又开了以“灾异”策免三公的先例﹐三公威权愈见低落。这些情况促使东汉王朝统治由承平渐趋衰败。加以邓后称制时期水旱连年﹐郡国官吏隐瞒灾情﹐虚报垦田﹐不顾百姓流亡﹐反而竞增户口﹐以致社会矛盾加深﹐广大农民的武装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影响较大的有永初三年蔓延滨海九郡的张伯路起义等。与此同时﹐以羌族为主的周边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日益加剧。对此﹐邓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以皇室苑囿和郡国公田赋与贫民﹐调发郡国粮食禀赡贫民﹐诏三辅﹑河内﹑河东等郡国修治水利﹐发展公私灌溉﹐又屡屡下诏禁奢侈﹐减撤宫内服御珍膳和靡丽之物。但终因积弊已深﹐对挽救政治腐败没有产生显著的作用。

和熹皇后(81年-121年),名邓绥,为东汉和帝第二位皇后、东汉女政治家,南阳新野人(今河南省新野县)。

幼年时期

邓绥是汉光武帝时太傅邓禹的孙女,邓禹为南阳豪族,随光武帝起事,为东汉初年的功臣;其父邓训,曾为护羌校尉,抚边有功。邓绥为训之次女,有长姊邓燕、娣邓容。

邓绥自小孝顺慈爱,喜好读书。史载其六岁即读史书,十二岁通《诗》、《论语》,常和诸兄互相讨论。她不喜欢学做家事,因此屡次被其母亲反对,母亲以传统的“男女有别”的看法,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唯有习女工最重要,然而她最终还是违背了母亲的意愿,除了在白天学女工之外,晚上仍读经书;邓父则对她读书较为支持,常常与她谈论政事[1]。

像邓绥这种女孩子习读经书史书的情形,即便常常不被理解和赞许,在东汉重视家学的名门大族中,仍然是应有之现象。她自小就对读经史等被认为男性所从事的活动有如此兴趣,对她后来在政治上的表现有所影响。

入选掖庭

邓绥十五岁(95年)时,因容貌娇艳,被选入掖庭宫中,次年即昇为贵人。她入宫之后,对待皇后阴氏甚谦谨,如在在宴会之时,嫔妃们多打扮艳丽,只有她素服不装饰,看起来清丽脱俗,而且平时衣服不敢与阴后同色。 此外,她晋见皇上时不敢与阴后并坐立,走路也表现谦卑的姿态,说话也不敢先于阴后;阴后被疏远之时,就常托病不受皇上召见。但也因她如此地敬慎恭谨,更加受到皇帝的喜爱。她虽身为贵人且深受宠爱,但身为皇帝妾室,仍然谨守其位分,尊奉阴皇后而不敢逾越。

然而阴皇后因失宠而嫉恨邓绥,开始试图加害她。一次皇帝重病,阴皇后暗地里对近侍说:“等我掌权了,一定不让邓家有一个人存活。”邓绥风闻,想要饮药自尽以保全家族,内侍赵玉等人坚持劝阻,最后骗她皇帝病愈遣使通报,于是邓绥才放弃自尽;第二天和帝竟然真的病愈了,邓氏才逃过一劫。

进位皇后

永元十四年(102年)阴后因为被告行巫蛊之事为皇帝所废;此时和帝便因对邓绥十分宠幸,希望立她为后。邓绥知道后坚持称病,并深居简出。和帝愈发认为她有德行,立她为皇后[2]。邓绥成为皇后之后,和帝层想要加封邓氏一族;然而被邓绥坚持推辞了,终和帝一朝,邓绥兄长邓骘仅仅官居虎贲中郎将。

因邓绥具学识和才能,在和帝在世时已逐渐参与政事。

和帝为了让邓绥能够充分学习智识,特聘“曹大姑”班昭为后之师,教导邓绥。(班昭即是班固班超之妹,为著名女文学家。)

摄政太后

汉和帝在元兴元年(105年)去世,使邓皇后更得以进入政治权力的中心。她早在为贵人之时,因和帝子多夭死,即常为他选进才人,希望能广其后嗣;和帝之后所生数子则多秘养于民间,这虽是为刘家的继嗣着想,但也为邓氏提供了之后拥立新帝并掌权的机会。和帝去世,邓后虽无子,但迎回了养于民间、甫生百日的和帝幼子殇帝即位,邓后被尊为皇太后,因殇帝年幼,故她临朝听政。 她屡次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书,并自称为朕; 因此虽然她在诏书中自称“权佐助听政”,但事实上她已成为国家实质上的领袖。

不及一年,殇帝亦死,邓太后与兄长车骑将军邓骘以和帝长子平原王刘胜有个疾为由,先以年十三岁的章帝之孙刘祜为和帝之后嗣,再立他为帝,是为安帝。 这种立侄不立子的安排,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如司空周章谋立平原王刘胜,但事败自杀。安帝即位后,邓太后继续临朝,一直到她死为止,共摄政达十六年之久。

政治得失

邓太后虽为一妇女,但自小修习经史,又在后宫时曾受经书于班昭,其后亦常诵读, 因此颇熟习于治术,她的统治在许多方面甚为成功。在后宫,她一反阴后对其他妃子的忌视,对于和帝的其他贵人甚为优遇。 在宫中用度上力行俭约,她罢不合礼之祠官、免遣不少宫人,并减少衣食宴乐上的各种花费。 在刑狱上精明体察,常能破除冤情;在学术上,邓太后除本身甚为好学外,亦努力奖掖学术,曾召集学者于在东观校对传记;在用人上,太后及邓骘皆引用许多名士如杨震等人。其摄政期间时值羌乱大起,且天灾不断,造成盗贼四起,民不聊生,每有灾,邓太后多自行节俭以救灾。

在统治方法上,虽然她本身具有政治能力,但她以一个女性的身份,不便随时抛头露面,故常身在后宫,必须用一些私近的人为助。她大量任用其兄弟,先以其兄邓骘为车骑将军辅政,后又为晋昇大将军,常留禁中,有大事常与之商量,其他如邓悝、邓弘、邓阊等亦居官封侯,成为邓太后统治上的助手。

邓太后虽重用外戚,却了解到必须要管理使他们守法守分。她曾诏告京师一带各长官,对邓氏犯错不要宽假。其后,邓太后也下诏让皇族与邓氏族人一同开设学校,教经书,并亲自督导,希望能防止其子弟们生活过于骄逸。而邓骘等外戚亦多恭顺节俭,力谋为国,因此外戚并未成为祸患。

除了外戚之外,邓太后也重用了不少宦官如蔡伦等人为助,以他们来传达内外消息,而较少直接见公卿大臣,当时虽尚未有宦宫乱政的情形出现,却也造成他们的权力逐渐增加,为东汉后来的政治带来不好的影响。

尽管邓太后具有统治的能力,且邓氏亦多安分守己,但按中国的传统来说,她是属于“牝鸡司晨”的妇女,且又多重用私近之人,再加上安帝年纪渐长,早已成年, 而邓太后却迟迟不肯还政于皇帝,这不仅使得一些大臣之中有人不满,连邓氏之中也有人感到畏惧不安。

如当时诸多天灾,不少人以灾异比附人事,认为是太后摄政所致;又如杜根、成翊世均曾上书希望已年长的安帝亲政,太后不仅不听,杜根因此被扑杀于殿中,幸被救未死,而成翊世也因此而获罪; 而邓太后堂兄长邓康忧惧邓太后久临朝政,先是上劝邓太后崇公室、损私权,邓太后不悦而免邓康官。

由朝臣及甚至自家人对于邓太后秉政的不满和忧惧,可见在当时,不论摄政太后的能力如何,太后摄政仍是颇受争议的。而即使实行,也被认为只能是一个因皇帝年幼无法听政的权宜之计。因此当安帝已成年可亲政,而权力却仍操于邓太后之手时,会产生如此多的不满。

也由于累积如此多的反感,邓太后在永宁二年(121年)死后,安帝终于获得亲政时,不久邓家即被诬告,邓骘兄弟等人自杀。而安帝打倒外戚之后,信用宦官及乳母王圣等一干人等,东汉的政治也开始日渐衰败。

标签: 和熹邓皇后

更多文章

  • 清朝宗室和硕諴亲王爱新觉罗.允祕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允祕

    爱新觉罗·允祕(1716年~1774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祕,清朝宗室大臣,清康熙帝第二十四子(最小的儿子),母为穆嫔陈氏。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规避皇讳,改名允祕。允祕秉心忠厚,赋性和平,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册封为和硕諴亲王。历任镶白旗蒙古都统、正白旗满洲都

  • 五帝之一的舜帝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舜帝

    舜是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后人尊称舜为帝王,并且被列为五帝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舜的历史功绩一.修善法律以法治天下。舜登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善法律,向全国颁布统一法规。舜命令皋陶统一制定法律,让天下之人依法行事。舜把常用的刑罚用图案镌刻于各种器物之上,向百姓进行宣传,以

  • 明朝孝靖皇太后王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恭妃

    孝靖皇太后王氏,出生不高,他父亲是正六品锦衣卫。万历初年王氏被选入宫中为宫女,侍奉神宗的生母李太后。万历九年,16岁的王氏明神宗遇见并临幸,第二年生下神宗长子朱常洛,那时候中宫皇后没有儿子,按照祖制朱常洛应该被封为太子。本以为母凭子贵,从此一生荣华富贵享不尽。没想到的是,这是苦难生活的开始。贵妃郑氏

  • 清朝后期中兴大臣胡林翼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胡林翼

    如没有胡林翼,就没有后来如日中天的曾国藩,也没有后来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但世人只知道曾国藩和左宗棠,而不知道胡林翼的才学与能力,其实不逊色于曾国藩和左宗棠,只不过他去世太早了,没能活到知天命之年。而他的早逝,也使得他的名字,过早地湮没在同时代名臣的光影之下。众所周知,对曾国藩,国共两党的领袖都十分推崇

  • 曾国藩是如何评价胡林翼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曾国藩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之一,也是著名湘军的首领,在太平天国运动之时,曾国藩率领着湘军屡次战胜太平军,不仅仅是如此曾国藩对清朝产生了影响也是巨大的,就是这样的曾国藩却对胡林翼赞赏有加,曾国藩曾称赞胡林翼的才干胜过自己十倍,而胡林翼能和曾国藩位列中兴名臣,也足以看出胡林翼的才能,并且胡林翼还向清

  • 辽朝开国皇太子耶律倍为何让出皇位?耶律倍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耶律倍

    耶律倍(899年-937年),又名耶律突欲,赐名李赞华,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

  • 辽朝摄政皇太后萧燕燕(萧绰)生平介绍及评价 萧太后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萧燕燕

    萧燕燕名萧绰(953-1009),小字炎炎。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却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

  • 三国东吴权臣孙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峻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1],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官至丞相、大将军。武烈帝孙坚之弟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任武卫将军

  • “五帝”之一的帝喾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帝喾

    帝喾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殷商族人认为是其第一位先祖。祖父玄嚣,是太祖黄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蟜极,帝颛顼是其伯父。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

  •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无忌

    魏无忌(出生年份不详公元前前243年),魏昭王的儿子,与安釐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公元前276年,被封信陵,位于河南省宁陵县,被后世称为信陵君。魏无忌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和平原君赵胜四人被当代人称为战国四公子。魏无忌为人宽厚,待人有礼,经常礼贤下士,很多门客都归附在他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