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宰相韩琦生平介绍及评价

北宋宰相韩琦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41 更新时间:2024/1/17 4:17:59

说到韩琦不知道大家理解这个人的,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的非常非常著名的一个人,他是宋朝事情的人物,他不仅仅能外抵御西夏,内还能治理蜀地,所以是非常非常著名的一位宋朝官员了,但是还有很多人对这个韩琦不是非常的了解,那么这个真实的韩琦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个什么情况呢? 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

我国北宋时期功高盖主,功成名就的人有很多,比如功高盖主的名将李继隆、大破西夏,平定侬智高之乱的狄青、创造鼎盛战绩的名将曹彬、戎马一生却晚年失足的潘美、抗击金兵的宗泽、雁门关大破辽军的杨业等。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北宋时期三朝名相韩琦。

韩琦简介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三岁时父母去世,此后,便由诸兄抚养长大。天圣五年 (1027 年),韩琦考中进士,并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 景祐元年(1034 年) 九月,迁开封府推官。次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景祐三年 (1036 年) 八月,拜右司谏。

韩琦自嘉祐三年 (1058 年) 六月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宰相生涯,辅佐三朝,欧阳修曾有言赞韩琦:“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他在宋夏战争爆发后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人称 “韩范”,在军中的声望也是比较高,当时边疆还有歌谣传颂“韩范” 说: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 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韩琦的著作有《二府忠论》5 卷、《谏垣存稿》3 卷、《陕西奏议》50 卷、《河北奏议》30 卷、《杂奏议》30 卷、《安阳集》50 卷及《家传集》等。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文,大多收入《安阳集》行世。

韩琦、范仲淹 “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 (1043 年) 四月,韩琦、范仲淹奉调回京,同任枢密副使,为执政大臣。当时北宋国力下降,宋仁宗希望励精图治,有所作为,想要通过改革恢复国家繁荣,因此催促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尽快拿出救世方案。当时李元昊以契丹为后援,在宋夏和议时要挟宋朝“岁赐、割地、不称臣、弛盐禁、至京市易、自立年号、更兀卒为吾祖,巨细凡十一事”,而宰相晏殊及两府大臣都比较厌战,便想要答应这些要求,但是韩琦坚决反对,他上《论备御七事奏》:“一曰清政本,二曰念边计,三曰擢材贤,四曰备河北,五曰固河东,六曰收民心,七曰营洛邑”。又陈述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遏侥幸,进能吏,退不才,谨入官,去冗食的救弊八事。面对北宋中期的国势,韩琦提出以整顿吏治,选拔人才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而这些与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所列出的十项改革方案基本一致。这次的政治改革,就是有名的 “庆历新政”。

八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积极推行各项新政措施。但是庆历新政的实施,遭到了一些守旧派官僚的激烈反对,他们诬告新政官僚结成朋党,欺罔专权。庆历五年 (1045 年) 正月,执行新政的杜衍、范仲淹、富弼全都被贬职出朝。对于范仲淹、富弼的贬谪,韩琦挺身而出,据理辨析,但没有结果。三月,韩琦也因陈述十三条理由,支持尹洙反对修建水洛城 (今甘肃庄浪) 而被贬出朝,罢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至此,主持庆历新政的主要人物全被逐出朝廷,短暂的 “新政” 以失败告终。

韩琦与狄青

狄青 (1008~1057 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 人。出身贫门,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

韩琦任知州兼安抚使官员,狄青任定州副总管,以宋朝的官制,狄青与韩琦当时的品级相当,但由于宋朝以文治武,同级别下,武官要比文官低一级。一次,狄青的下属焦用因为犯错被韩琦抓了,狄青得到消息后赶去求情,他站在台阶下,韩琦居高临下,狄青说:“焦用跟着我出生入死,作战勇猛,是个保家卫国的好男儿。” 没想到韩琦听后却不以为意,大声讥笑道:“区区一个武夫算什么好男儿,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名者才是好男儿。” 说完就让手下杀了焦用。这件事一直让狄青耿耿于怀,他经常对人说:“我的功劳比韩琦大,差的只是一个进士出身而已。”

韩琦去世

熙宁二年 (1069) 二月,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进行变法。九月,颁行“青苗法”。三年二月,韩琦上疏反对青苗法,认为青苗法不论贫富,一律按户等配借青苗钱,上三等户及坊郭大户本是兼并之家,也可贷给青苗钱,这种做法根本不能“抑兼并、济困乏”。神宗看了韩琦的奏疏,一度动摇了变法决心。而王安石将韩琦的奏疏拿到“制置三司条例司”,逐条批驳,并公布于天下。后来韩琦又上疏,申辨愈切。

此后,韩琦还对 “免役法”、“市易法” 等提出了反对意见。针对辽朝利用宋朝与西夏战争和国内危机时要求割让领土,韩琦也表示应该拒绝辽朝的无理要求,献策加强防范,增强对辽朝的军事准备,用武力抗击侵略,洗雪旧耻。

熙宁六年二月,韩琦还判相州,第三次为官家乡,终于实现了 “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 的愿望。

熙宁八年 (1075) 六月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 68 岁。神宗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配享英宗庙庭。后遗作编为《安阳集》。韩琦 “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

韩琦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 “朝迁清明,天下乐业”; 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

标签: 韩琦

更多文章

  • 东汉和熹邓皇后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东汉和帝皇后。名绥﹐谥熹。父训为护羌校尉﹐母阴氏﹐为光武帝皇后从弟之女。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选入宫中﹐次年为贵人﹐十四年立为皇后﹐元兴元年(105)和帝死﹐邓后迎立出生始百余日的刘隆为殇帝﹐尊为太后﹐临朝称制﹔次年安帝继立﹐犹临朝政﹐称制凡十六年。和帝时﹐宦官郑众因参与谋诛外戚窦氏﹐

  • 清朝宗室和硕諴亲王爱新觉罗.允祕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允祕

    爱新觉罗·允祕(1716年~1774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祕,清朝宗室大臣,清康熙帝第二十四子(最小的儿子),母为穆嫔陈氏。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规避皇讳,改名允祕。允祕秉心忠厚,赋性和平,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册封为和硕諴亲王。历任镶白旗蒙古都统、正白旗满洲都

  • 五帝之一的舜帝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舜帝

    舜是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后人尊称舜为帝王,并且被列为五帝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舜的历史功绩一.修善法律以法治天下。舜登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善法律,向全国颁布统一法规。舜命令皋陶统一制定法律,让天下之人依法行事。舜把常用的刑罚用图案镌刻于各种器物之上,向百姓进行宣传,以

  • 明朝孝靖皇太后王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恭妃

    孝靖皇太后王氏,出生不高,他父亲是正六品锦衣卫。万历初年王氏被选入宫中为宫女,侍奉神宗的生母李太后。万历九年,16岁的王氏明神宗遇见并临幸,第二年生下神宗长子朱常洛,那时候中宫皇后没有儿子,按照祖制朱常洛应该被封为太子。本以为母凭子贵,从此一生荣华富贵享不尽。没想到的是,这是苦难生活的开始。贵妃郑氏

  • 清朝后期中兴大臣胡林翼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胡林翼

    如没有胡林翼,就没有后来如日中天的曾国藩,也没有后来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但世人只知道曾国藩和左宗棠,而不知道胡林翼的才学与能力,其实不逊色于曾国藩和左宗棠,只不过他去世太早了,没能活到知天命之年。而他的早逝,也使得他的名字,过早地湮没在同时代名臣的光影之下。众所周知,对曾国藩,国共两党的领袖都十分推崇

  • 曾国藩是如何评价胡林翼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曾国藩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之一,也是著名湘军的首领,在太平天国运动之时,曾国藩率领着湘军屡次战胜太平军,不仅仅是如此曾国藩对清朝产生了影响也是巨大的,就是这样的曾国藩却对胡林翼赞赏有加,曾国藩曾称赞胡林翼的才干胜过自己十倍,而胡林翼能和曾国藩位列中兴名臣,也足以看出胡林翼的才能,并且胡林翼还向清

  • 辽朝开国皇太子耶律倍为何让出皇位?耶律倍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耶律倍

    耶律倍(899年-937年),又名耶律突欲,赐名李赞华,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

  • 辽朝摄政皇太后萧燕燕(萧绰)生平介绍及评价 萧太后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萧燕燕

    萧燕燕名萧绰(953-1009),小字炎炎。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却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

  • 三国东吴权臣孙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峻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1],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官至丞相、大将军。武烈帝孙坚之弟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任武卫将军

  • “五帝”之一的帝喾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帝喾

    帝喾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殷商族人认为是其第一位先祖。祖父玄嚣,是太祖黄帝正妃高皇后嫘祖的大儿子,父亲名蟜极,帝颛顼是其伯父。帝喾从小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