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朝周天子周襄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周朝周天子周襄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939 更新时间:2024/1/31 10:19:48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周王室不能担负天子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周襄王,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就不得不向晋文公这位春秋霸主求援。在晋文公帮助其保住王位后,周襄王只能无奈割让城池,以此安抚晋国。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周襄王时期的周天子,已经不能承担天子的责任了,甚至还需要仰仗齐国、晋国等大国。在此基础上,春秋霸主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周天子,这成为东周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

具体来说,周襄王(?―前620年),姬姓,名郑,周惠王之子,东周君主,前651年―前619年在位。周惠王二十五年(前652年),姬郑的父亲周惠王去世,姬郑继位,是为周襄王。值得注意的是,周襄王能够成功继承王位,离不开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帮助。

对于周襄王的父亲周惠王,生前虽然册立姬郑(周襄王)为太子,但是,周惠王和王后对姬郑的弟弟子带,也非常宠爱。这就好像曹操虽然册立曹丕为太子,但是,曹植依然是他宠爱的儿子一样。因此,对于姬郑来说,自然畏惧子带,担心他篡夺自己的王位。到了公元前652年,周惠王去世,太子郑害怕子带发难,因此秘不发丧,暗中寻求齐桓公支持。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宋、卫、许、鲁、曹、陈等会盟于洮(今山东鄄城西南),使太子郑继为王,即周襄王。因此,对于姬郑来说,是在齐桓公等诸侯的见证下,正式登上了周天子的宝座。而这,无疑有助于巩固周襄王的位置。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周襄王缺乏实力的重要体现,也即他连自己的王位都无法确保,还需要诸侯霸主的支持,才能登上王位。

对于公元前651年的诸侯会盟,也是齐桓公最后一次主持诸侯会盟。为感谢齐桓公对他的支持,周襄王特地派周公宰孔参加大会,并将周天子祭祀祖先的祭肉分赐给齐桓公,还声明齐桓公不用行谢恩的下拜礼,以示对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认。这次会盟史称“癸丘之盟”,它使齐桓公的声望达到最高峰。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争夺国君的权位,内乱不已,国力削弱,从而使齐国失去霸主的地位。

虽然齐桓公帮助周襄王顺利继承了王位,不过,对于周襄王的弟弟子带来说,显然不甘心认输。公元前649年,子带召集成周附近地区的诸戎族攻伐成周,焚毁王城东门。在周襄王迎击下,子带出奔于齐国。公元前638年,周大夫富辰劝说周襄王召子带返周,以免丢王室面子。子带遂应召复归成周。公元前636年,子带联合戎狄大军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今河南襄城南),并告难于鲁、晋、秦等国。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周襄王自己无法平定子带之乱,只能指望周边诸侯国救援自己。对此,即位不久的晋文公重耳打着勤王的旗号,于公元前635年出兵攻克王子带当时所在的温邑,生擒王子带,然后迎姬郑回都城,将王子带押到都城处死,平定了内乱。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不是晋文公重耳及时出手,周襄王的王位或许都要被子带篡夺了。所以,在平定这场内乱后,晋文公重耳也不能空手而归,就想着向周襄王讨要封赏。

对于晋文公重耳来说,一开始想要周天子赐予自己隧葬的待遇,隧,指墓道。《礼记·丧大记》郑注曰:「礼,唯天子葬有隧。」 也就是说只有天子的墓才可以有墓道。因此,晋文公的这一请求,显然太过僭越了,这遭到了周襄王的婉拒。但晋文公毕竟有功,以后还得仰仗他,况且,在如今四大强国中(晋秦齐楚),只有晋国才是同姓诸侯,依靠他们总比依靠别国要好,就是肉也要烂在锅里,于是周襄王叹了口气,说:“寡人虽然不能赐叔父隧葬,却可以给您南阳地区所属的阳樊、温、原、攒茅等四邑的土地,这样可以吗?”

在此基础上,晋文公也只能见好就收,接受了周襄王赐予的土地。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的南阳,和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一带,不是同一个地方,而是指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这么一块地方,大概就是现在晋南通往豫北的这样一条狭长通道,晋国得了南阳,就等于得到了从山西挺进中原河南的落脚点,这有助于晋文公称霸中原。

最后,在割让土地给晋国后,周王朝的地盘仅剩下方圆100多里的弹丸之地。而这,自然导致周王室更加弱小了。不过,周襄王也没有办法,毕竟自己的王位都是靠晋文公保住的,而且晋国的疆域还比较靠近周王室,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领大军在城濮(今河南省濮阳县内)之战中大败楚军,声威大振。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将1000名楚军俘虏和100辆俘获的战车献给姬郑,姬郑回赠100张红色的弓和1000张黑色的弓,并答应晋文公可以征伐其他诸侯。因此,这意味着齐桓公之后,晋文公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而且是获得周天子册封和认可的霸主。

同年冬,晋文公在郑国的践土(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大会诸侯;为增加他的威望,更派人暗示周襄王应该前去赴会。周襄王感到堂堂周天子竟然落到唯诸侯之命是从的地步,十分难堪,但是,他又慑于晋国的威力,不得不前往。后来,孔子写《春秋》时,将此事写成“天子狩猎于河阳”,以维护周天子的颜面。不过,不管怎么样,此时的周襄王,已经和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刘协差不多了,也即都被诸侯所挟持了。

在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被尊奉为西戎的霸主,在击败西戎后,秦国扩地1000多里。于是,周襄王派使者送去铜鼓12面,表示祝贺,也就是正式承认秦穆公的霸主地位。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年),姬郑去世,谥号襄王。姬郑死后,其子姬壬臣继位,是为周顷王。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周襄王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蔡文姬?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蔡文姬

    蔡文姬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其他三大才女分别是:李清照、卓文君和上官婉儿。蔡文姬博学多才又精通音律,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就是她的传世之作。《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记录了她颠沛流离的苦难人生,他的三段婚姻,虽自己不能左右,但也相对恩爱。但在她的灵魂深处,最懂她的那个人确是一代枭雄:曹孟德。01 蔡家

  • 明朝宗室卫恭王朱瞻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瞻埏

    朱瞻埏,生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明仁宗朱高炽第十子,生母郭贵妃。仁宗一共10个儿子、7个女儿,从出生时间来看,朱瞻埏是货真价实的幺儿。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瞻埏的祖父朱棣在最后一次北征途中驾崩,皇太子朱高炽于八月十五日登基,十月十一日九岁的朱瞻埏被封为

  • 东汉开国名将耿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耿弇

    耿弇(弇音演),字伯昭,祖籍巨鹿,其父耿况本在王莽朝廷担任上谷郡太守,耿弇家学渊源,从小文武双全,明经有权谋,年纪轻轻二十一岁,就精通《诗》、《礼》,善于骑射,喜好将帅之事。正是他的到来,才使得流落河北的刘秀因祸得福,获得了一支天下无双的幽州突骑,终在河北打开了一片新局面。从这位耿弇在历史上的表现

  • 明朝美女徐妙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徐妙锦

    徐妙锦(13801440),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第三女。父亲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母贾夫人,她还有两个姐姐分别是明成祖仁孝徐皇后、代王妃徐氏,还有一个妹妹是安王的王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起自草莽,同样是穷苦出身的徐达从小就和朱元璋混到了一起,后来成为了朱元璋最得力的助手

  • 北宋隐士林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林逋

    林逋[bū](967一1028年),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北宋著名的隐士。其幼时好学上进,通晓经史百家。但并不是学究似的辩章析句,拘泥于书本。青少年时期,林逋浪迹天涯,纵情游于江淮之间多年,似闲云野鹤一般逍遥自在。林逋中年以后,他厌倦漂泊,回到了故乡杭州,并“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

  • 金朝开国功臣宗室完颜宗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完颜宗翰

    完颜宗翰(1080年1137年),又名粘罕,金朝开国第一功臣,金朝宗室之后,其父完颜撒改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是叔伯兄弟。完颜宗翰早年参与拥立完颜阿骨打称帝,因而备受金太祖信任。金天辅五年(1121年)十二月,宗翰奏请金太祖伐辽:“诸军久驻,人思自奋,马亦强健,宜乘此时。”金太

  • 三国东吴名将徐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盛

    徐盛,吴国政权的著名军事家,作为孙权手下的一大虎将,徐盛可谓是得到了孙权的极其信任。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带领军队击败了黄祖,因此战功累累被升为中郎将。他曾经在濡须浴血奋战,哪怕已经身受重伤,但也绝不退下战场,展现了一个军人该有的素质。在刘备攻打吴国的时候,徐盛也跟随在丞相陆逊的身边,夺取了蜀汉军队多

  • 南朝陈名将萧摩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萧摩柯

    萧摩柯(532年-604年),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峄县)人,他的名字“摩柯”出自佛经,梵语,意思是大。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兰陵萧氏是当地望族,萧摩柯的祖父、父亲都在梁朝为官,萧摩柯幼年丧父,后被姑父蔡路养收养长大,“稍长,果毅有

  • 北魏功臣崔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崔浩

    崔浩,北魏早期走向汉化过程中,最著名的一个人物,历经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更是南北朝第一军事谋略家,对北魏的发展壮大,甚至是说一统北方,都可以算是居功至伟。就是这般在朝堂上屡建奇功的重臣,最后同样死的屈辱崔浩出身本就高贵,河北崔家世代都是高官显贵,是有名的世家大族。无论当

  • 清朝后期两广总督叶名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叶名琛

    鸦片战争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绕不开的一个坎,而叶名琛是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绕不开的一个坎。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人签订《南京条约》,赔偿英国银元2100万,随后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美国和法国见英国侵略中国获利颇丰,又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获得了英国人在中国的全部权利。中国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