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宰相吕端生平介绍及评价

北宋宰相吕端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95 更新时间:2023/12/17 4:08:50

自唐中晚期开始,一批批宦官粉末登场,皇权常常变得一文不值,朝政被宦官们搞得混乱不堪,到了五代,武将将宦官杀掉,割据称王,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直到雄主赵匡胤的出现,才终结了这一切,将国家带回正轨。

赵匡胤是伟大的,他结束了民众苦难的岁月,也扎稳了大宋的根基,然而,到了赵光义掌权之时,一切都变了味道。旧主去世,新主悬而未决,而赵光义对于皇位势在必得,在烛光斧影间,赵匡胤溘然长逝,在欢呼声中,赵光义即皇帝位。

种种迹象表明,赵匡胤的死和他的弟弟赵光义脱不了干系,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将赵光义定义为无道之君。李世民杀害兄弟,逼迫父亲,而这没有影响他千古一帝的名望,只要这位帝王有所作为,那么他的个人污点可以被忽略不计。

赵光义一生勤奋,为了他的梦想他从未放弃过奋斗,哪怕机关算尽、心狠手黑,他都要证明他自己,只不过他的能力和愿望有所差距,而且运气差到了极点。赵光义举倾国之力拿下北汉,完成了统一,这是他辉煌的起点,却也是终点。

从此之后,两次北伐大败亏输,党项、契丹他一个也没有解决,反而将国力耗尽,就连他自己也是浑身伤病。在弥留之际,赵光义是欣慰,还是悔恨?是释怀,还是有所顿悟?一切都不重要了,公元997年,三月二十九日,赵光义崩于万岁殿,他的身后则是另一轮权力争夺!

一、太宗去世,因果轮回

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赵光胤突然去世,宋皇后命宦官王继恩将赵德芳请来,而王继恩没有听从皇后的命令,反而将赵光义带来,赵光义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做了皇帝。

二十一年后,还是那个王继恩,他再次背叛了他的主人。这回赵光义是立有皇太子的,那就是真宗赵恒,如不出意外,赵恒即位板上钉钉,但王继恩却想改立长子楚王赵元佐

史料记载“初,帝不豫,宣政使王继恩忌太子英明,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等,谋立楚王元佐,颇间太子。”

一个宦官,有如此能力?竟然想凭一己之力,就可以改变国家继承人?这明显不太可能,很快,李皇后出现了,我们推测,想改立太子这件事,是李皇后主导,王继恩执行的。

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出现,宋朝的这片天空,或会再次论为宦官和外戚主导的世界。关键时刻,宰相吕端站了出来,他站在了太子这边,也站在了赵光义的立场上。

要改立太子,单凭皇后、宦官、参知政事、殿前指挥使这些人是不够的,唯独缺一个人,那就是宰相吕端。

太宗年间,吕端颇受赵光义重视,被赵光义誉为“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吕端为人公正廉洁,稳重有器量,多年间他在官位上忽上忽下,但他仍是在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赵光义曾发布一条命令,中书省的政务,必须经过吕端过目,才能上奏他赵光义。

得如此恩宠,吕端仍是谦卑谨慎,在此之前,他的政绩平平无奇,而在赵光义去世的那一天,吕端挺身而出,挽救了大宋的国运。

二、阴谋败露,吕端力保真宗皇位

在老皇帝病重期间,一般太子都要在左右陪同,一方面要表示孝心,其次则是可以保证顺利继位。皇帝病重,宰相自然也要到宫中看望,吕端却发现太子不在皇帝左右,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吕端马上命令亲信给太子赵恒送信,让其速速入宫。

不久,赵光义病逝,王继恩来到中书省,和吕端商议继承人的问题。为何王继恩想立长子张元佐?源于赵元佐曾经受过巨大刺激,变得疯疯癫癫,哪怕之后有所好转,也不是合适的皇帝继承人,但对于李皇后和王继恩来说,这是最好不过的,因为比较好控制。

很快,王继恩就说明了情况,而吕端明确表示,咱们说的都不算,继承人要以遗诏为准。搞了这么多年阴谋,王继恩自然也不糊涂,随即他马上去中书省画阁找遗诏,不管遗诏上写的是谁,他王继恩都有办法修改。

等到王继恩进了画阁,大门轰隆一声,被锁住了,是吕端命人将门锁住的。王继恩很可能为了保密,是一人前来找吕端的,所以他被锁在画阁中,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只得看着吕端走进了皇宫。

搞定了大宦官王继恩,剩下的就是李皇后了。李皇后是开国元勋李处耘的女儿,而此时李皇后的另一个倚仗就是手握重兵的李继隆,所以说李皇后手中还是有几张好牌的。

很快,吕端到了宫中,见到了李皇后。可王继恩没有踪影,李皇后也慌了手脚,对吕端道:“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奈何?”

吕端义正言辞:“先帝立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岂可以有其他异议?”在吕端的执意下,李皇后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众卿马上将太子赵恒迎到福宁殿,准备拥立赵恒即位。

三、以身犯险,吕端验明皇帝正身

赵恒坐在皇位之上,众卿皆跪倒,只有吕端一人立而不跪。吕端有拥立大功,为何就是不跪呢?

史料记载“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经历了这许多,吕端也变得愈发谨慎,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害怕王继恩、李皇后再耍什么花招,旋即要求皇帝将帘子卷起。

不经皇帝同意,吕端径直走到赵恒面前,等确认这就是赵恒,这才退到殿下,率群臣高呼万岁。如此这般,赵恒的皇位才算是尘埃落定。看似平静的海面,却可能暗流汹涌,如果没有吕端,大宋或将再度没入黑暗当中。

赵光义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但他也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君臣共治,既然是夺位者,那么他必定更重视继承人的问题,所以吕端或许就是赵光义的另一道保险,保证了权力顺利交接。

标签: 吕端

更多文章

  • 北宋后期东京留守杜充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杜充

    杜充是宋朝叛臣,曾担任宰相一职,但他因为害怕和金军开战,是直接放弃了抵抗,导致河北地区彻底沦陷。可以说,杜充时导致北宋疆域大量丢失的关键人物,但他却能在南宋初年担任宰相,也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历史上,这个职位的大臣还做出卖过举措的也是屈指可数。那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讲讲杜充的生平,以及他最后的结局,想要

  • 战国魏国名将乐羊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乐羊

    乐羊,生卒年不详,魏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乐毅先祖,战国时期魏国名将。乐羊初为魏相翟璜门客,后因大败中山国而成名。公元前406年的一天,中山国都城顾外围的军营中,一个中年男人看着眼前一碗肉汤,他怔怔的盯了一会儿,突然说道:这是我儿子的味道!说罢,一仰头就把眼前的肉羹喝了下去。看着中年男人喝下了肉

  • 糜芳有哪些劣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糜芳

    在三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物,他身为蜀汉大将,却诬陷张飞,坑死关羽,连刘备也因他而间接去世,堪称“奸臣”代表,然而他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结局却截然相反,此人便是刘备的小舅子糜芳。当刘备早年还在徐州的时候,当地有一个门阀氏族,大富豪糜竺非常支持刘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 北宋权奸丁谓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丁谓

    泱泱中华辉煌灿烂的历史中,能臣干吏如繁星璀璨,他们的丰功伟绩,铸就了一个又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在这群风光无限的古代牛人中,北宋时期的丁谓却是历史形象与众不同的一位。据史料记载,丁谓虽然为北宋王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鉴于他坑了寇準的黑历史,世人仍然将他打上了极品奸臣的标签。那么,这位集极品奸臣与能臣

  • 元朝官员自当是个怎样的人 自当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自当

    今天的历史时间,准备和各位网友介绍一位冷门人物身上发生的冷门事件。这人是一位元朝官员,他的名字比较特别叫自当。自当为官期间,碰到了一起冤案,作为监察御史的他自然是接受不了在自己的辖区有冤案发生,但往往事与愿违,自当抱着一腔热血想要查处冤假错案,却只是换来一片寒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想了解的朋友可

  • 南唐皇后小周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小周后

    小周后(950年-978年)南唐后主李煜第二任红颜知己皇后,大周后的妹妹,人称“小周后”。清源郡公李仲寓、岐怀献王李仲宣姨母。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棋艺精湛,精于情趣享乐,为当时着名美女。周氏是大司徒周宗之次女,有可能与大周后同父异母。有其姐大周后周娥皇时为李煜的元配。

  • 清朝宗室礼亲王代善生平介绍及评价 代善子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代善

    在决定皇四子胤禛皇位继承人身份的《康熙遗诏》中,除了“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决定了大清皇位的最终归宿外,康熙皇帝还刻意强调了一件关于礼亲王代善的恩遇: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

  • 北周和亲公主大义公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义公主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和亲公主中,大义公主可以说是最命苦的公主了。来到陌生的国家,身后的故乡却也在一夕之间改头换面,她怎能适应这么大的变化?面对少数民族的侵略,不是所有王朝的皇帝都能像康熙一样有能力南征北战、拓土安邦的,於是赐婚和亲就成了与他国修好的办法之一。只是这和亲不是普通的嫁人,不得宠是小事,弄不

  • 明朝宗室潞王朱翊镠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翊镠

    朱翊镠(1568年3月3日―1614年7月4日),男,汉族,明穆宗朱载坖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同母弟,生母孝定太后李氏,潞闵王朱常淓之父。隆庆四年(1570年)二岁时受封潞王。居京师二十年,朱翊镠受尽李太后的纵容无度和时任皇帝恩宠加身,万历帝曾赐其田地万顷。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十二岁时就藩卫辉

  • 如何评价秦朝长公子扶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扶苏

    首先说历史没有如果,如果的结局都是大家想到的,也是自己理想的结果。说到秦朝的国祚,如果秦始皇传位给他的长子扶苏,可以预见他也不会带领秦国走向辉煌,国祚也不会久远,大秦的局面照样毁于一旦,只是比胡亥这个最大的败家子要相对好一点罢了,这里有二点可以做一简略的说明。一、扶苏其人的能力说到如果秦始皇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