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末晋初名将文鸯生平介绍及评价 文鸯战绩

三国末晋初名将文鸯生平介绍及评价 文鸯战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10 更新时间:2024/1/25 5:34:00

七进七出,出自京剧长坂坡、豫剧长坂坡、秦腔剧长坂坡等戏剧艺术,原型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的长坂坡之战。据《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因为在长坂坡之战中的勇猛表现,赵云成为三国乃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猛将的典型人物。

不过,对于赵云来说,七进七出的说法主要出自京剧长坂坡、豫剧长坂坡、秦腔剧长坂坡等戏剧艺术。而在三国时期,则有一位名将在正史中取得了类似的成就,这就是本文所要说的文鸯。据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魏末晋初时名将文鸯曾有过有七进七出之事。公元255年,司马班率领八千骁骑追击文鸯。文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不过,对于正史中勇猛不输赵云的文鸯,结局却十分凄凉。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三国被忽略的一位名将,文鸯的结局最终是什么呢?

首先,文俶(238~291年),字次骞,小名阿鸯,世称文鸯,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文鸯和建立曹魏的曹操是同乡。在古代历史上,同乡之间的关系自然更加亲近,比如许褚这位猛将,之所以能成为曹操的保镖,不仅是因为他勇冠三军,也是因为他是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文鸯是曹魏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之子。文钦骁勇善战,又因为与曹魏一族同乡,特别得到当时得势的大将军曹爽的厚爱。不过,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文鸯的父亲文钦显然失去了靠山,后来文鸯随其父驻守扬州,以防御吴国。嘉平六年(255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时任镇东大将军的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等,被司马师的不臣举动激怒,决定起兵勤王。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文钦、文鸯父子可以视为忠于曹魏的实力,也即和司马懿家族站到了对立面。正元二年(256年),文钦和毌丘俭等人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这也是“淮南三叛”的第二叛。彼时,文鸯才十八岁,勇冠三军,告诉父亲:“趁敌人还未站稳脚步,马上袭击,一定可以大败敌军。”于是文钦率兵袭击,与文鸯分兵二路,趁夜夹击司马师。彼时,司马师本来眼睛就出现了疾病,因为文鸯突然来攻,使得司马师大惊,带伤的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疼痛难当;司马师恐有乱军心,只能硬撑下去。

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司马师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但是,文鸯所带来的冲击,无疑加重了司马师的病情,成为他在这一年病逝的重要原因。

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记载:钦将引而东,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也。”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文钦要率军回寿春(今安徽寿县),文鸯认为一定要挫一挫司马师军士气,便与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接着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来到,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对此,在笔者看来,经此一战,文鸯的勇猛,自然可以和吕布、许褚、典韦、马超、赵云、关羽、张飞等之前的猛将相提并论了。毌丘俭兵败寿春后,文鸯随文钦投降吴国。不过,对于文鸯来说,并没有一直留在吴国。

公元257年,魏国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司马昭,吴国命令文钦父子及全端、唐咨等人入寿春支援。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当然,在三国鼎立之后,二人几乎没有什么交往。甘露三年(258年)一月,在被司马昭重重包围之下,诸葛诞出于猜疑等原因,所以杀了文钦。得知父亲被杀的消息后,文鸯最终投靠了司马昭。诸葛诞败亡之后,司马昭让文鸯兄弟殓葬文钦。自此之后,文鸯不仅对司马昭非常感激,也成为忠于司马氏的武将了。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晋代魏,文鸯仍仕晋朝,被晋武帝司马炎册封为平虏护军。

泰始六年(270年),秃发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这场来自边境地区的叛乱,无疑让晋武帝司马炎为之焦虑。彼时,虽然蜀汉已经灭亡,但是,东吴这个对手却不可轻视,现在边境地区又出现了叛乱,这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了。一定程度上,司马昭消灭蜀汉之后,西晋之所以等到公元280年才消灭东吴,显然和游牧民族的袭扰存在直接的关系。在此背景下,咸宁三年(277年)三月,文鸯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

最后,在汉朝历史上,卫青霍去病窦宪等人因为击破匈奴,所以留名青史。而在这几人之后,就文鸯来说,平定雍凉等地的游牧民族,同样是大功一件。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晋武帝司马炎并没有多文鸯多加赏赐,反而将其免官了,这显然是令人感到疑惑的事情了。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当时,皇后贾南风诛杀掌控朝政的太傅杨骏及其党羽,这让西晋的局势变得极为混乱。

彼时,东安王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常恨当年文鸯背叛诸葛诞,致使诸葛诞败亡。所以,趁着这一机会,东安王司马繇诬告文鸯与杨骏一同谋反。最终,文鸯可以说是蒙冤被杀,还被夷灭三族,时年五十四岁。由此,相对于赵云,文鸯这位猛将最后的结局可谓十分凄凉。当然,他的勇猛还是得到了后人的肯定。比如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有诗云:“念尔跨马事敌,执戈同仇,壮比文鸯,勇同李敢。”再比如《西园闻见录》中记载:“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文鸯

更多文章

  • 北宋御史陈禾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禾

    北宋末年,皇帝宋徽宗赵佶昏庸无道,身边多奸佞之臣。当时有个叫陈禾的大臣,字秀实,他犹如鹤立鸡群,在北宋末年朝堂污浊的泥沼中,堪称一枝独秀。陈禾是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鄞州区)人,生年不详,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考中进士,历任郓州司法、淮州教授、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官职。陈禾属于言官,主要职

  • 如何评价周瑜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周瑜

    在汉末三国时期,周瑜无疑是一位顶级名将。提到周瑜这位名将的战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rdqu

  • 金世宗正妻皇后乌林答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乌林答氏

    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以来的历史,诞生了无数个英雄人物。皇帝和皇后的爱情故事为人津津乐道,最典型的当属于明朝朱元璋和马皇后以及明孝宗和张皇后。明孝宗更加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一生只爱张皇后一人,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一生只立过一位皇后,而且还是她死后追封的。自己这个皇位来之不易,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金

  • 三国蜀汉将领张嶷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嶷

    提起蜀汉的名将,我们总是能想到关羽、张飞、赵云等等,没办法,他们实在太有名了,尤其是《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让他们更是如雷贯耳。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我们忽略了蜀汉的其他名将。而在众多被忽视的蜀汉名将中,张嶷是最被忽略的一位。他无论是战功,还是谋略,还是管理,甚至是“预测”上面

  • 明朝明仁宗正妻诚孝张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皇后

    最近不知道大家们看电视剧大明风华没,剧中每个人物都是历史上的原型。很多人都在关注女主孙若微和男主朱瞻基的故事,而作为男主母亲太子妃张妍,每次都是忍不住吐槽憨憨的朱高炽三兄弟,与皇帝朱棣之间的斗智斗勇。她就是历史上历经6朝的贤后诚孝张皇后。明朝后宫中,妃子的出身都比较的平凡,不像是第一代的后妃,基本

  • 清初女诗人李因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因

    说到古代知名的女诗人,可能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李清照、蔡文姬、唐婉等人。那今天准备和大家介绍一位距离我们更近的女诗人李因。李因生于明末,曾是浙江名妓,后来嫁给了光禄卿葛征奇为妾,她的诗作也是红极一时。不过据说李因为人十分自负,她经常把自己比作“诗佛”王维,可见其心气之高。下面就

  • 清朝直隶总督史贻直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史贻直

    科举考试难度很大:李鸿章24岁考中进士,张之洞26岁考中进士,曾国藩27岁考中进士左宗棠一辈子都没有尝过进士的滋味。而在有的“神童”面前,科举考试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比如,史贻直。史贻直是清朝中期一位很有名气的大臣,生于1682年,是江苏溧阳县人。1700年,史贻直进

  • 姚广孝为什么被称为“黑衣宰相”?“黑衣宰相”指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姚广孝

    “黑衣”,指僧人所穿的一种黑色僧衣。“宰相”,是辅佐皇帝管理国家的最高文官。故而,“黑衣宰相”就是指参与政事并且影响较大的僧人。姚广孝就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的"政治和尚",被称为"黑衣宰相"。“妖僧”,是

  • 南朝梁名将陈庆之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庆之

    说到这个陈庆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吧,这个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有这个白袍将军之称了,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陈庆之的生平是怎么样的呢?还有这个陈庆之的历史评价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呀!陈庆之,南北朝著名将领,巜梁书.陈庆之传》曾赞誉他"千军万马避白袍",意思是

  • 明朝内阁首辅夏原吉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原吉

    一1424年秋天,北方已颇有肃杀之气了。明成祖朱棣第五次北伐北征回师,经过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时一病不起。当时,朱棣已经64岁高龄了。半生征战,一世劳苦,让这位老人耗尽精力,油尽灯枯,步入人生的最后时光。朱棣躺在病榻上,环顾左右,突然说了5个字:“夏原吉爱我。”夏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