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开国功臣:灌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西汉开国功臣:灌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86 更新时间:2024/1/18 19:50:35

我们习惯上把生活年代相同、人生经历近似、功业成就比肩的人物并称,比如李杜,又如绛灌,绛指绛侯周勃,灌指颍阴侯灌婴

灌婴和周勃,真的有太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出身贫苦,周勃以编织为业,灌婴以贩缯为业;在刘邦称沛公之后,他们先后以中涓身份跟随左右,参加反秦战争;在楚汉战争时,他们都以战功最先封侯,周勃在还定三秦后就被封为威武侯,灌婴在定陶大败龙且后被封为昌文侯;高祖称帝后,重新论功封赏,他们都功排前十,得到五千户以上的封邑。文帝即位后,灌婴先是接替周勃为太尉,后又接替周勃为丞相。灌婴犹如周勃的影子,紧随其身。

在许多重要事情上,他们也往往联手行动。在陈平投奔刘邦,并受到重用之时,他们曾共进谗言于刘邦,说陈平外表如冠玉,内在未必有真才实学。居家时盗其嫂,在外任职又不忠于其主,现在投奔汉王,还贪财受金。

在文帝窦皇后找到失散多年的弟弟窦广国后,周勃、灌婴害怕窦氏外戚仿效吕氏外戚,残害大臣,就商议着为窦广国兄弟挑选有德行的长者作为师傅,和他们一同居住。窦长君、窦少君从此成为谦让有礼的君子,不敢凭着自己显贵的地位而盛气凌人。

当然,灌婴毕竟不是周勃,他也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在战斗中的显著特点是快。《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他的战斗经历:“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扛里,疾斗”;“战于蓝田,疾力”;“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战斗交锋之时,总是骑着快马,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汉王在屯军荥阳的时候,为了对付项羽的骑兵,就在军中挑选能够担任骑兵将领的人,大家都推举原来的秦朝骑士重泉(故址在今渭南市蒲城县)人李必、骆甲。但他们二人害怕汉军士卒不信任他们,就请求汉王委派一名善骑射的身边近臣做骑将。于是汉王任命灌婴为中大夫,带领郎中骑兵和楚国骑兵交战。

当时骑兵的战斗力非常强,所以灌婴的战功十分显赫。在历次大战中,他总计跟随刘邦俘获二千石的官吏二人,另外自己率部击破敌军十六支,降服城池四十六座,平定了一个诸侯国、两个郡、五十二个县,俘获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的官吏十人。

灌婴不仅战斗力强、战功显赫,似乎也特别会处理上下级关系,不管是在高祖时代,惠帝时代,还是诸吕擅权时期,他都能得到最高统治者足够的信任。所以在吕后去世后,齐王刘襄举兵西向时,吕禄任命灌婴为大将军,前往击之。但吕禄没有预料到,灌婴到了荥阳,反与齐兵联合,威逼京师。

在诛吕事件中,灌婴按兵不动,似乎并没有什么功劳,其实他的功劳完全可以比肩周勃。吕后八年七月崩,周勃等并没有马上武力诛灭诸吕,直到一个月后,从齐国来的使者将灌婴与齐楚联合的消息带到京城,吕禄被迫交出了兵权,他才入军掌权,喋血京师。可以说,当时的灌婴是关键人物,如果他谨奉吕禄之命,与齐楚交战,则周勃等功臣集团很难在京城发动政变;而灌婴阵前倒戈,与齐楚联合,则诸吕注定难逃被诛灭的命运。

灌婴虽然没有参与迎立代王刘恒为帝,但他为顺利登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诛灭了诸吕之后,灌婴实际上阻止了齐王武力谋求皇位的可能。当时双方军队在荥阳对峙,刘襄不甘心罢兵东归,灌婴召来齐国大将军魏勃,责问他为什么未经朝廷诏令而擅自兴兵?魏勃回答:“失火之家,岂暇先言丈人后救火乎!”但回答之后股战而栗,终无他语。灌婴轻蔑地笑着说:“有人魏勃勇敢,我看就是个平庸的人罢了,能有什么作为?”他的责问旗帜显明地表达了自己坚决阻止刘襄西进的态度,他的霸气也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刘襄的军心。假设灌婴联合齐王,帮助他武力夺权,或者灌婴置身事外,默许齐楚联军进逼京师,周勃等众臣很有可能作出让步,拥立刘襄为帝。

所以称帝后,文帝对他的封赏也很丰厚,仅次于周勃,益邑三千户,赐金二千金。在职位上,文帝也让灌婴接替周勃,担任太尉,位列三公。后来,陈平薨逝,周勃罢相,文帝又让灌婴担任丞相,位极人臣。

灌婴任丞相后,文帝干脆不再设太尉一职,相关职责由丞相统管。这既反映了文帝对太尉全国最高军事长官这一职位的忌惮,同时也反映出文帝对灌婴的信任。此时的灌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权势已经超过当日之周勃。

这一年,匈奴大举入侵北地、上郡,皇帝命丞相灌婴带领骑兵八万五千人,前去迎击匈奴。双方未交战,匈奴已撤兵。

听闻匈奴入侵,有一位诸侯王谋反,他就是济北王刘兴居。文帝没有让灌婴带领这支已集结完毕、却没有进行任何战斗的骑兵去平叛,而是任命棘蒲侯陈武为大将军,任命祈侯缯贺为将军屯荥阳迎战。也许是文帝觉得刘兴居势力弱小,让灌婴去平叛是牛刀杀鸡,小题大做;也有可能是文帝对灌婴也有所顾忌,害怕灌婴像四年前那样,临阵与刘兴居合兵,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功臣集团的一员,文帝对灌婴可能也有所猜忌,但相比周勃,文帝对灌婴更多是信任。两次列侯之国,灌婴都有重要职务在身,不必回到封国。在担任太尉和丞相的近四年时间里,史书上没有任何有关文帝打压灌婴的记载。

孝文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灌婴死在丞相任上,谥号为“懿侯”。灌婴死后,葬于山东济宁市任城区接庄镇西贯村北,据说在阳春三月里,天气晴朗,微风拂过,灌婴的墓地上空会有白色烟气覆盖着,“灌冢晴烟”成为古济宁八景之一。清代文人王清有七绝诗《过灌冢》:碚项兴刘莫大功,当时谁不论英雄。西风荒冢麒麟老,禾黍离离落照中。

标签: 灌婴

更多文章

  • 西汉开国功臣:张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苍

    人生七十古来稀,然而就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之际,出了两位年逾百岁的著名人物,一位是南越武王赵佗,一位是汉文帝时期的丞相张苍。张苍是阳武人(今河南省原阳县),生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6年左右)。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丞相灌婴去世,年约80岁的张苍继任为丞相。张苍被任命为丞相,史书未载明原

  • 北宋义军领袖:侬智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侬智高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侬智高这个人,这个人也非常的厉害,话说这个人在北宋时期也非常的出名,那么这个人到底是哪里人呢?还有这个侬智高的墓又在哪里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了,看看具体的内容吧。1、侬智高是哪里人侬智高是安德州人,安德州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广西靖西县安德镇,所以这个侬

  • 如何客观评价海瑞?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海瑞

    我们都知道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党争最严重的朝代之一。在明朝后期的官员中,如果不站队,在仕途上可能难有作为。因为加入某个集团,然后通过互相帮助,分得一杯羹可以说已经成为官场的常态。但是在这段明朝历史中,也出现了一个例外,他就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很出名的清官海瑞。海瑞的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

  • 北魏先祖拓跋什翼:昭成皇后慕容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拓跋什翼

    拓跋什翼犍是十六国时期代国的国君,他也是北魏皇帝们的先祖,代国可以说是北魏王朝的前身。拓跋珪建立北魏后,追谥拓跋什翼犍为昭成皇帝,庙号高祖,他的妻子慕容氏也追谥为昭成皇后。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昭成皇后慕容氏的故事。昭成皇后,复姓慕容,鲜卑族,昌黎郡大棘城人。慕容氏出生于前燕宗室,她的父亲是前燕文明地

  • 明朝陆炳:兼任三公三孤 终身执掌锦衣卫的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陆炳

    明世宗朱厚熜,以其年号嘉靖之名为后世所熟知,他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排名第二的皇帝,仅次于其孙子神宗万历皇帝,而且他少年时就亲自秉政,实际操控朝政的时间长达四十五年,这一点超过了大明历代君主。这位皇帝在后世史家们的笔下毁誉参半:他以亲藩继承大位,却能以过人的手腕和超卓的能力,将众多精英朝臣玩弄于股掌之上

  • 如何客观评价隋朝权臣王世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世充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洛阳七贵之一。寄居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世充自幼喜好经史和兵法,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至江都宫监,受到隋炀帝信任,后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

  • 隋朝大臣元文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文都

    元文都(?~618年),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鲜卑族,隋朝时期大臣,北魏景穆帝拓跋晃后代,北周小冢宰元孝则之子,洛阳七贵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个性耿直,明辩有器干。北周时曾为右侍上士。后在隋朝,历任内史舍人、尚书左丞、太府卿等职,颇有能名,隋炀帝继位后,拜

  • 隋朝大臣皇甫无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甫无逸

    皇甫无逸(?~627年),字仁俭,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洛阳七子之一。隋唐时期大臣,并州司马皇甫诞之子。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以门荫,起家员外郎。仁寿末年,其父反对汉王杨谅谋反,惨遭杀害。隋炀帝即位,念及其父忠诚殉国,册封平舆县侯,出任淯阳太守。隋炀帝巡

  • 战国末期秦国上将军:王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对于战国四大名将来说,他们都是戎马一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代表

  • 明朝开国将领宋国公:冯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冯胜

    冯胜(?1395年),本名冯国胜,字宗异,安徽定远人。郢国公冯国用的弟弟,明朝开国名将。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时期,结寨自保。随兄长冯国用投靠朱元璋,带兵征讨四方,建立明朝,颇有功绩。洪武五年(1372年),三路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都没有获胜,唯独冯胜斩获甚众[1]。洪武二十年(13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