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160 更新时间:2023/12/24 3:16:39

说起淮南王刘安,最知名的就是《淮南子》,该书以先秦道家思想为基础,杂糅了儒家、法家、阴阳家和墨家思想;另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豆腐,相传是其组织方士炼丹时发明的。在汉文帝十六年,刘安被封为淮南王,拥有原淮南国三分之一的国土。至于做诸侯王,刘安就一塌糊涂了,时刻想着造反:第一次想追随七国造反反被淮南相骗了,第二次造反时犹犹豫豫又想着靠天成功,结果被人告发,最终不过是一场黄粱梦。

时刻准备谋反,却又不自量力

坚持不懈的谋反。在汉景帝三年,刘安见到七国之乱爆发后拿定主意跟着造反,但是淮南相骗他说“大王一定要发兵响应吴国的话,我愿意当您的将领”,拿到兵权后立马跟七国作对,刘安被彻底架空,所以他才能在战后安然无恙。然而,刘安没有因此感恩戴德或者小心谨慎,而是记着父亲刘长自杀的事情,时刻想找机会起兵造反。

元朔五年,淮南王太子刘迁觉得剑法大成,觉得国内无敌,就逼着剑术高手雷被比剑,结果输了之后不讲武德,奉上各种小鞋。雷被被吓得只好选择从军打匈奴,但刘迁变本加厉,抹去雷被的所有官职,雷被只能逃到长安去伸冤。汉武帝当即下令调查此事,而淮南王当时担心谋反败露,就要举兵造反,但在得知汉武帝最终只剥夺淮南国二个县的决定后,马上停止起兵,改以继续谋反。

汉武帝当时没儿子也是刘安造反的动力,汉武帝知道后肯定很伤自尊呀。在建元二年,他得到太尉田蚡的政治告白,认为“皇帝没有儿子,皇帝死后肯定轮到您继位”。他大喜过望,不仅厚赠田蚡财物,还四处搜罗宾客。但很离谱的是,之后淮南国使者从长安回来,凡声称皇上没有儿子,汉家天下不太平的,淮南王听后就很高兴;如果说汉朝天下太平,皇上有儿子,淮南王就恼怒,认为是胡言乱语。在被剥夺二个县后,刘安等人天天照着地图进行,还声称“皇帝没儿子,肯定不能忍受其他毛头小子当皇帝。”

博取声名,迷信天象。刘安是个读书人,想靠获得众人赞誉来博取声望。结果,他先把自己骗了。同时,他还将女儿刘陵派往长安当间谍,勾搭汉武帝身边大臣,所以有些大臣也觉得淮南王不错。刘安还极端迷信天象,将彗星出现当成天下必然大乱的标志,更加确信谋反是对的。

谋反实属不自量力。刘安的淮南国不过是刘长的淮南国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汉朝的一个郡,这种力量对比就是拿鸡蛋碰石头。淮南国根本没啥人才,厉害点的伍被还是被他抓了老母亲后不得不加入进来的,还多次劝阻他不要造反。伍被还清楚地告诉他卫青的军事能力,认为淮南国没有人是卫青的对手,但他一听伍被说汉朝天下太平等好话,就想着收拾他。更骗自己的是,他总是引用古时的事情来用到现在,觉得古时候能成的现在也行,简直食古不化。

自我标榜仁义,国内乌烟瘴气

对仁义有错误认知。刘安博到仁义的名声,以至于田蚡都很看好他,认为他行仁义。他自己也经常将仁义挂在嘴边。雷被事件导致淮南国被剥夺两个县,他认为行仁义却被削地是种耻辱,让人费解这事和仁义有啥关系;天天按照地图演练造反,结果还对人说:

“皇上没有太子,一旦过世,官中大臣必定征召胶东王,要不就是常山王,诸侯王一齐争夺皇位,我可以没有准备吗?况且我是高祖亲孙,亲行仁义之道,陛下待我恩厚,我能忍受他的统治;陛下万世之后,我岂能事奉小儿北向称臣呢!”

汉武帝如果当面听到这话,肯定得当场弄死他。

淮南国内乌烟瘴气,最终祸起萧墙。刘安不仅与亲兄弟衡山王刘赐不和,还极度放纵王后及子女,王后和子女在国内弄权,侵占百姓田地,还胡乱将人抓进监狱,像刘迁比武之后不讲武德就是家庭教育失败的典范。同时,刘安、王后及子女对庶长子刘不害极其刻薄,刘安和王后不拿刘不害当儿子,刘迁等人也不认这个大哥,还多次拘押刘不害。刘不害之子很有本事,想让父亲能够根据推恩令获得爵位,就打算告发刘迁,结果被刘迁知道后一顿毒打。

于是,刘不害之子派人告发淮南王后等人虐待自己父亲,而审食其的儿子与公孙弘在背后推波助澜,汉武帝便派人抓捕刘迁,刘迁得知消息后自杀。刘安得知汉朝调查淮南国后,仍继续和伍被一起谋反。然而,伍被的脑回路有点实在让人无法理解:给刘安出大堆主意,如诛杀淮南相、内史等,刘安也全数采纳,结果玉玺、官印、军旗事后都成为谋反的铁证;在刘迁自杀后,主动向汉朝告发淮南王谋反,结果包括自己在内的参与谋反的人全部被杀。刘安在汉朝下令杀他之前果断选择自杀,淮南国也被废黜,汉朝在此设置九江郡。

结语

淮南国谋反被调查出来,可以看作是推恩令威力的展现。推恩令使诸侯王庶子们有资格来参与诸侯国内的利益分配,赋予了庶子们合法、平等的继承权,当然也放大了其内部矛盾。正是由于推恩令的出台,刘不害之子才有理有据地为父亲争取应有的爵位,才有动力去申诉自己受到的不公待遇并检举其他人的不法行为。

至于淮南王刘安,只能说他因仇恨而毁一生。首先,他的父亲刘长忍受不了屈辱自杀,皇帝也并没有因谋反罪诛杀他,可谓宽宏大量;其次,汉文帝对刘安兄弟还不错,又是封侯又是封王的。然而,刘安还是放不下父亲之死,更没有念汉文帝的宽宏,当然这种事放在别人身上也不知道怎么处理,看个人选择了。

刘安是当时读书最好的诸侯王,还编了一本《淮南子》,并流传到现在。然而,他的所作所为真不像读书很厉害的人:看到彗星就联系到七国之乱,认为天下要大乱;喜欢听汉朝要大乱的消息,对汉朝天下太平的景象掩耳盗铃;经常把仁义挂嘴边,结果家人虐待庶长子,也欺压老百姓;要造反也该研究兵书,明白下打仗是咋回事,将兵力对比、双方将领等基本问题弄清楚;对庶长子太刻薄,任由王后及太子等人拘押他。因此,我们只能说刘安心术不正,读书就读歪了。

标签: 淮南王刘安

更多文章

  • 西汉宗室衡山王:刘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赐

    刘赐(公元前174年公元前122年)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今属安徽省)。汉朝宗室,西汉庐江王、衡山王。汉高帝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的第三子,淮南王刘安之弟。刘赐初封为阳周侯。公元前164年,他被汉文帝封为庐江王。公元前153年,七国之乱后,他被改封衡山王。公元前122年,与刘安约定谋反

  • 唐朝宗室寿王:李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瑁

    作为杨贵妃的前夫,李瑁的一生,其实相当的窝囊。李瑁生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李瑁出生的时候,他爹李隆基已经当了好几年皇帝了。而且,在李瑁之前,李隆基已经有了十七个儿子。不得不说,唐玄宗李隆基的生育能力,确实是很强。照理来说,已经有了十七个儿子的李隆基,对于自己第十八个儿子,肯定未必那么重视才对。但

  • 如何正确评价明朝权宦王振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振

    土木堡一战,明军中最精锐的三大营损失超过三分之二,随军的顶级文臣、高级武将几乎全部战死,连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骑兵的俘虏,更加严重的是‘永宣盛世在这一刻被彻底终结。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王振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公认的奸佞。不管他是出于何种目的篡夺明英宗御驾亲征,不管他为什么会犯

  •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惠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惠王

    魏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惠王在位时期正是魏国的鼎盛时期。眼见着魏惠王在有生之年就能够称霸了,但是他却在任期间频频犯错,最后错失良机。加速了魏国衰落。魏国是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魏国的强大起因于魏文侯,魏文侯重用人才,任用法家始祖李悝在魏国进行变法,任用吴起创立魏武卒,魏国一时国富兵强,他团结三

  • 战国时期吴国国君公子光(阖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公子光

    今天准备和各位讲讲公子光的故事。公子光是春秋末期,吴国国君,他在位时间十九年,不仅振兴吴国,还率领吴国雄霸南方,一度逼迫强大的楚王出逃,其国力来到鼎盛。如果只评价公子光的治国能力的话,他算是一位非常出众的国君,但公子光之所以能成为吴王,是用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手段,这也是他会被后世诟病的原因之一。那有

  • 北周宗室权臣晋国公:宇文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宇文护

    宇文护(513年-572年4月12日)[1],小字萨保,代郡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北周缔造者和权臣。鲜卑族,安定文公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儿子,母阎姬。宇文护在西魏末年和北周前期权倾天下,位极人臣,在世时官至太师、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爵至晋国公,掌握朝廷大权十六年

  • 北魏权臣太原王:尔朱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尔朱荣

    尔朱荣(493年-530年),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人,先世为契胡(或称羯胡)部酋长,可能为鲜卑化的羯人。祖先居于尔朱川(今山西西北部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之朱家川),故以尔朱为姓氏,后为北魏权臣。早年经历尔朱荣有洁白美丽的容貌,爱好射猎,颇晓兵法。娶南安王拓跋桢女北乡公主。在北魏

  • 北魏将领贺拔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贺拔岳

    贺拔岳(5世纪?-534年),鲜卑名阿斗泥,神武郡尖山县(今山西朔州)人,敕勒族。北魏名将。生平父亲是边镇镇将贺拔度拔,与其兄贺拔允、贺拔胜皆勇猛善战。贺拔岳粗通经史,善于统军,且武艺了得,能左右驰射,曾镇压破六韩拔陵,转投尔朱荣。喜欢结交英雄豪杰。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明帝崩,尔朱荣率兵赴

  • 三国曹魏后期名将邓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邓艾结局为何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邓艾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

  • 十六国时期后燕皇后:苻训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苻训英

    历史上后宫嫔妃魅惑君王的现象一直存在,很多王朝也是确实是因为君主的昏庸无能而灭亡的,后燕昭文帝慕容熙就是这样的一位昏君。慕容熙在位期间没能做出什么切实的功绩,他为后人所记住的是他的昏庸与对皇后不顾一切的爱,他的皇后正是苻训英。苻训英的父亲苻谟是前秦皇室,曾担任前秦幽州牧。北魏南下攻打后燕时,时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