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北魏权臣尔朱荣?

如何客观评价北魏权臣尔朱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08 更新时间:2023/12/18 4:40:40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特别是那北朝,号称十六国,想记住真是个难事,这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有二,一是符坚的前秦,一是拓跋氏的北魏。前者派生出慕容垂的后燕和姚苌的后秦,后者诞生了高欢的东魏和宇文泰的西魏,先记住这有影响的两个大国,一关联也就有六个了哈。

符坚的前秦标签是淝水之战,那是人皆尽知,其失败后,似风卷残云地就亡国了;拓跋氏的北魏标签是汉化改革,知道的人虽多,但对实质内容却是不甚了了,尤其是如何衰败后亡国,知道的人怕是不多,这其实是缘由一个人,这人叫尔朱荣,他被史家称为“功高孟德,祸比董卓”。却也是一个被严重边缘化的人物。

尔朱荣,字天宝,山西岚县人,契胡族,北魏末年将领、权臣。早年他袭父爵做契胡部第一领民酋长,是很有地位的部落贵族。后招兵买马,力量发展壮大,北魏统治者笼络他镇压农民起义。尔朱荣于乱世中南征北战,势力不断强大,最终得以挟帝自重、权倾天下。后由于骄横跋扈,为魏庄帝所杀,年仅38岁。

北魏是继符坚的前秦后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国家,但由于尔朱荣的出现。导致了北魏一蹶不振。后又引出宇文泰和高欢,而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又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即史称的北周,再后北周分裂为北周和北齐,然后由北周的权臣杨坚以隋帝国统一了天下,这一脉所系便是这北魏打的基础。

说来好复杂哈,这一系列地乱七八糟都是由这尔朱荣起,历史上的他骂名滚滚,被归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肯定。说他功高孟德,是因为他如曹操一样,扫平扫平中原,挟帝专权,虽无帝之名却有帝之实,不同的是他最终被皇帝给暗算,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直到后来的宇文觉如曹丕一样,废帝自立。

尔朱荣是继承他父亲当了酋长,并同时领任平北将军,此时正值那美貌倾城的北魏胡太后临朝,在长达十年之久的时间中,她在生活上放荡不羁,政治上恣意专权,但却同时也为尔朱荣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在这一时期里,干戈四起,乱匪横行,尔朱荣借机招纳军卒扩大自身力量,并公然劫掠地方,抢夺府库,几同造反无异。逐渐朝廷便失去控制,成为一支割据势力。而朝廷除了不断地加封外,对他已是放任无奈了。

此时肃宗皇帝于与胡太后不和,暗中下令让尔朱荣带兵勤王。尔朱荣大喜,借此机会发兵洛阳,这同当年董卓进长安如出一辙。当他得知皇帝被胡太后毒死,新立一个三岁幼子为帝时,大怒,引兵杀进洛阳,把胡太后以及小皇帝投进黄河淹死,重立皇帝。

北魏散在各地的士卒怎么说也有数十万之众,而这尔朱荣的部众并不多,仅万余而已。他怕朝臣合议,以各自的影响号召各路人马以勤王名义杀来,如那袁绍的十八路诸侯一般,于是,便将朝中重臣及宗室两千余人诛杀殆尽,这比那董卓可残暴了许多。

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围杀北魏的王公百官,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借助河阴之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此时“京邑士子,十无一存,率皆逃窜,无敢出者,直卫空虚,官守废旷。”

这一事件将北魏汉化的进程直接打断,也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从此北魏正式皇权旁落,成为权臣傀儡,北魏从此进入尔朱荣时代。

鲜卑部族葛荣起义,号称百万围攻邺城。尔朱荣带兵七万迎敌,两军作战之际。尔朱荣身先士卒,带领大军直扑葛荣主力。邺城内的大军也杀出来了。里应外合把葛荣杀的大败,有此大功,尔朱荣加封自己为丞相, 两个儿子也同日封王。

尔朱荣凭借自己掌握的强大军事力量,专横跋扈,孝庄帝被迫授予他为“柱国大将军”,他从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孝庄帝鉴于尔朱荣取北魏而代之之心不死,加之河阴之变血的教训,“于是密有图荣之意。”皇权与权臣之间的尖锐矛盾,于是孝庄帝使用计谋召其入宫,诛杀了尔朱荣及其子,一代枭雄命丧黄泉。

尔朱荣的崛起其实是同北魏汉化的进程密切相关,早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同他一起迁都的大多为拓跋族人和中原强宗子弟,而留守在原地的部族及在北边为防柔然族威胁的六个军事重镇,同日益汉化的洛阳一众人差距逐步加大,特别是后期北魏政府把一些判刑的罪犯“恕死”,“徒充北蕃诸戌”充当“边戍之兵”,镇兵与罪犯谪配者同列,使镇兵的身份地位更加低贱。在待遇和升迁等同迁洛阳相比,大不相同,使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剧,终于暴发了六镇起义。

北魏政府重用尔朱荣,并请柔然人来帮助消灭了六镇起义军。且又把二十多万镇民迁徙到河北就食,这些人又因困苦,也无法就食,终于又爆发了葛荣大起义。又遭到尔朱荣的镇压。特别是他在在镇压之后的降兵中,“擢其渠帅,量力授用”,使“新附者咸安”,如高欢、宇文泰、侯景等人,就是从降兵中收罗起来的将领。

这些人后成为尔朱荣的得力将帅。经过镇压人民起义,使尔朱荣的军事力量更加壮大,成为北魏政权下的唯一的一支强大的军事集团。这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他在击败了梁朝悍将陈庆之后,又使得他的声望如日中天,成为北魏如曹操一样的权臣。

尔朱荣在河阴之变后,力挫各方叛军和敌国入侵,将风雨飘摇的北魏政权重新以武力统一,这样的功业,放在整个魏晋南北朝,也是威名赫赫,堪称不朽。这一功绩对隋唐帝国体系的形成,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按说他本来可以做曹操,结果却成了董卓。他手下将领个个都是出类拔萃之人,比董卓手下的李傕郭汜之流那可强了许多,如高欢,宇文泰,杨忠,李虎,这四人分别是北齐,北周,隋,唐的奠基人,他们的后代各自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代王朝。所以,象尔朱荣这般如此重要的人物,却被历史掩埋在不为人知的荒蛮之地,实在是不应该哈。

历史上的尔朱荣多是负面评价,但他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这点把他同曹操相比大概还可以说得通,但在政治和经济复苏等方面,说他功比曹操这个就有点名不副实了,而且可以说根本没有可比性。

虽然在《魏书》中他也得到了如曹操类似的评价:“苟非荣之致力,克夷大难,则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但他终如同一武夫,智慧不足,同那曹操根本就不是在一个层次上;而他残暴有余,远超董卓,所以我认为历史学者给他的那“功比曹操,祸比董卓”之称谓,应改为“功逊曹操,祸超董卓”更为贴切。

标签: 尔朱荣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杜黄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杜黄裳

    杜黄裳,京兆司录参军杜绾之子,唐朝时期的宰相。杜黄裳出身京兆杜氏,历史上有名的门阀士族之一,京兆杜氏历朝大多为官,名人也十分辈出,所以杜黄裳是出身于官宦人家。杜黄裳年轻时便考中进士,受到宰相杜鸿渐的重用,后来进入郭子仪幕府,担任朔方军从事。杜黄裳此人十分聪明稳重,所以能但大任。李怀光有一次矫诏,想

  • 清朝敦肃皇贵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敦肃皇贵妃

    和康熙、乾隆比起来,夹在中间的雍正不仅执政时间没有他们长,子女嫔妃也没有他们多。雍正有过十个儿子,活下来能长大的,也只有五人,女儿中活到嫁人年纪的仅一个,他倒是有不少养子,却和后宫的女子扯不上什么关系了。有趣的是,如此少孩子,分布却不均匀,而是集中生于某几个嫔妃,其中生下最多人的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 唐朝铁血宰相武元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元衡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力一落千丈,即使是平定后,它遗留下的病根也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唐朝。战乱虽然被平息了,但留下了藩镇割据这一后遗症。整个国家的政令不通,朝廷成了摆设,各地藩王都成了土皇帝。虽然还远远没有达到令唐朝四分五裂的地步,但是也使得朝代的风气稍显颓废。武元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的。武元衡,

  • 孝淑睿皇后:清朝唯一生下皇帝的嫡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孝淑睿皇后

    立嫡立长,是古代惯用的继承思维。一来,用以弥补“一夫一妻同时一夫多妾”制度下给发妻带来的不公。二来,也是通过宗法制度维系家族平衡。虽然话是这么说,可若真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尤其当我们的考察背景放在状况频发的皇室。纵观清代十一位帝王,嫡子继位是多么难的事?只有一个皇子,生母是

  • 春秋时期晋国太傅:范武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范武子

    公元前592年,晋国中军将兼太傅范武子年老退休,开始在自己家府邸颐养天年。范武子退休后,他的儿子范文子也出仕为官,被晋公封为“卿”,范文子成了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官二代”。有一天,本到了退朝返家的时候,范武子一直不见儿子回来,感到很纳闷,因为这个儿子

  • 西汉丞相:韦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韦贤

    《三字经》中,有“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的句子,背诵过《三字经》的人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它讲的是西汉宣帝时丞相韦贤教子的故事。韦贤(约前148年-前67年) 西汉大臣,字长孺,鲁地邹(今邹城东南)人。据《汉书》记载他生性淳朴,对于名利看得很淡,一心一意专注于读书

  • 十六国时期前燕缔造者:慕容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慕容皝

    在金庸《天龙八部》里,慕容家族是“五胡乱华”之后的大燕皇室血脉。慕容博以兴复大燕为大业,给自己一脉单传的儿子取名为慕容复,就是要提醒自己的儿子复国称帝。而慕容复一生致力于光复大燕,为此,他不惜割舍儿女情长,置江湖规则与国家大义于不顾,坏事做绝。只可惜机关算尽仍是空,不仅复国

  • 明朝开国名将颍川侯傅友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傅友德

    明太祖朱元璋,泰定五年(1328)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参加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元朝末年,朱元璋带领众将士,西战陈友谅、东伐张士诚后,又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出兵北伐,推翻了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他在应天府即位,建立明朝,开创了&

  • 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倒戈将军:孟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孟达

    倒戈,意味着放下武器,指投降敌方。关于倒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记录似乎出于牧野之战。周武王兵临朝歌,两军未交,纣王的乌合之众就掉转戈头,“为王前驱”。倒戈一词就从这时出壳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各个诸侯之间的激烈较量,促使倒戈成为比较常见的情况了。但是,如果反复倒戈的话,显然会

  • 明朝后期大将:孙传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传庭

    崇祯17年3月李自成率大军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在煤山上吊自杀,他留下遗言“诸臣误我”和“大臣皆可杀”。其实崇祯时期猛将如云,如果他能用好这些大将,明朝根本不会亡国。有这么一位大将,他忠诚耿直,能征善战,最后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但是死后却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