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时期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五代时期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51 更新时间:2023/12/18 16:02:39

李茂贞(856年-924年),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藩镇之一,五代时期岐国君主。

生平

宋文通祖父宋铎,祖母张氏;父宋端,母卢氏。

早期迅速扩张

唐僖宗乾符年间(874年-879年),宋文通时为镇州(今河北正定,成德节度首邑)辖下博野军士卒,派驻守卫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后迁凤翔(今陕西凤翔),曾击败黄巢部将尚让,因功升为神策军指挥使。他任右神策统军时,为诸军所恨,当权宦官田令孜想趁召见之机杀之,但见面后却高兴地养他为子,起名田彦宾。光元年(885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进军关中击溃静难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僖宗逃出京师,朱玫欲挟持僖宗,宋文通时为神策军扈跸都将,率军抵挡朱玫手下大将王行瑜之追兵。不久,朱玫乱平,宋文通因功受任命为武定节度使,为僖宗赐姓名为李茂贞,字正臣,编入大郑王(李元懿)房宗籍。光启三年(887年),击杀李昌符,再因功拜凤翔节度使。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李茂贞受封为陇西郡王。景福元年(892年),攻克宦官杨复恭的根据地兴元府(今陕西汉中),遂兼并山南西道,成为关中一带最具实力的藩镇,此后逐渐骄傲自大,因昭宗以放弃凤翔作为让其领山南西道的条件而上表直斥昭宗和宰相。景福二年(893年),因昭宗对李茂贞的跋扈不能容忍,于是命嗣覃王李嗣周率新组建的禁军讨伐,但禁军反为李茂贞及静难节度使王行瑜所败。李茂贞、王行瑜指宰相杜让能为自己与昭宗失和的祸首,迫使昭宗诏贬杜让能,李茂贞、王行瑜仍不满,昭宗只得赐死杜让能。

中期发展受挫

乾宁二年(895年),护国节度使(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去世,王重盈侄王珂与王重盈子王珙争位,王珂为李克用之婿,故李克用为其请求唐政府任命为河中节度使;而李茂贞与王行瑜、匡国节度使韩建支持王珙,但为昭宗所拒,三帅遂联军进京挟持昭宗,迫使昭宗贬斥宰相韦昭度、李磎,并不经昭宗同意杀害二相,更图谋废帝另立皇兄吉王李保。不久,李克用率军勤王,败联军,杀王行瑜,夺回昭宗,李茂贞的势力第一次受挫,惟昭宗担心李克用无人可制而命其停止讨伐李茂贞和韩建。待李克用退兵后,李茂贞复骄横如故,再度占据河西州县,夺取静难军、泾原军等。

乾宁三年(896年),李茂贞借口昭宗命宗室诸亲王建立军队一事,乃为了攻己,因此进军京师,昭宗出奔华州(今陕西华县),依韩建。李茂贞的凤翔军进入长安后,宫室、房舍全部付之一炬。

数年后,昭宗归长安,李茂贞与唐政府和好,并于光化四年(901年)被进封为尚书令、侍中、岐王。同年稍后,宣武节度使朱全忠进军京师,李茂贞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遂胁持昭宗至凤翔,并迫使昭宗嫡女平原公主下嫁自己的儿子李继侃。但朱全忠不久兵围凤翔,凤翔被围困甚久,粮食不继,李茂贞于是在天复三年(903年)向朱全忠请和,归还昭宗,辞尚书令,仍为中书令,并送还平原公主。而经此一役,李茂贞所据秦岭以南州县为西川节度使王建趁机占领,关中州县亦为朱全忠所并,实力因此受到重挫,以后亦无法恢复。但王建在判官冯涓建议下,为免与强大的中原政权相争而没有趁机消灭李茂贞,而是将其保存下来作为屏障,还与其盟好结亲。

晚期力图自保

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李茂贞仍用昭宗天复、哀帝天祐年号,以示与后梁对抗,但亦开岐王府,设置百官,以其所居为宫殿,其妻称皇后,各种仪示其实都跟皇帝一样。然而实力大不如前,后梁大将刘知俊来投时,他已因地盘狭小无法任其为节度使,后来才任其为泾原节度使。李茂贞联合养子静难节度使李继徽与刘知俊对朔方军和定难军的军事行动也都无果。天复十一年(911年),李茂贞与王建建立的前蜀冲突,虽由从子李继崇和刘知俊取得青泥岭之战的胜利,但仍被击退。十五年(915年),李继徽被儿子李彦鲁毒死,李继徽养子李保衡又杀李彦鲁并以静难军投降后梁,年末天雄军亦被前蜀攻占,李继崇、刘知俊相继投降前蜀。唐亡后的十余年间,李茂贞屡为后梁、前蜀所败,将叛城降,疆域日蹙。

岐国天祐二十年(923年),后唐灭后梁,李茂贞面对此一强大的新兴势力,无法继续并肩称雄,于是在次年(924年)向后唐称臣,李存勗则将李茂贞改封秦王,具有独立性质的岐王国因此消失,数月后李茂贞去世,谥忠敬王(秦忠敬王)。其子李从曮继位。

评价

李茂贞事母至孝,母亲去世时,哀恸不已,听到的人皆有所称赞。又很有智略,军旅之事尤其过目不忘。李茂贞个性仁慈宽大,所以士卒都能服从,但是也因此军纪败坏。在朱全忠击灭各大小藩镇,席卷中原并建立后梁之际,李茂贞虽实力日衰,但因其地处一隅而能幸免,不仅曾称孤道寡,本人又能善终,实属唐末以来割据的藩镇军阀中较幸运的一位。

家庭

  • 刘皇后

  • 子女

  • 儿子

  • 李继曮,第六子[1],926年改李从曮

  • 李继昶,926年改李从昶

  • 李继照,926年改李从照

  • 李继𬀩

  • 李继侃或李侃,902年一度作宋侃,903年娶妻平原公主。改姓宋是为避与平原公主(李姓)结婚触犯同姓不婚的禁忌。另有说其本为李茂贞的养子。

  • 李某

  • 李继崇,陇西郡王,或作从子

  • 养子

  • 李继臻

  • 李继密,本名王万弘,902年降王建并恢复本名,后自杀

  • 李继鹏,本名阎珪,895年为李茂贞所诛

  • 李继颙,895年为王宗侃所杀

  • 李继雍

  • 李继徽,本名杨崇本,901年降朱全忠并恢复本名,904年重归李茂贞并改回李继徽,914年被子李彦鲁毒杀

  • 李继昭,本名符道昭,902年降朱全忠

  • 李继瑭

  • 李继宁,897年被王建俘虏

  • 李继溥,897年降王建

  • 李继筠,903年被李茂贞所诛

  • 李继忠

  • 李继镣,902年被朱全忠俘虏

  • 李继钦

  • 李继直,909年被韩逊所杀

  • 李继夔

  • 李继岌,本名桑弘志,916年降王建并恢复本名

  • 李继陟

  • 李继诲,本名周承诲,903年被李茂贞所诛

  • 李继宠,903年降朱全忠

  • 女儿,李茂贞墓志记五女,其妻刘氏墓志记三女。两位墓志记载的女儿情况并不相同,或因墓志有误,或因部分女儿非刘氏所出,或因女儿改嫁,已无法考证。

  • 长女,出嫁柳氏

  • 次女,出嫁卢氏

  • 又次女,出嫁卢氏

  • 又次女,出嫁郭氏

  • 又次女,出嫁路氏

  • 刘氏长女,出嫁卢氏

  • 刘氏次女,出嫁凤翔节度判官韩昉

  • 刘氏三女,出嫁凤翔节度推官张居逊

  • 参考文献

    1. ^《五代史补》:“李曮,岐王之子,昆仲间第六,官至中书令,世谓之六令公。”

    标签: 李茂贞

    更多文章

    • 五代时期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镕

      王镕(873年-921年),回纥人,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初期成德节度使、赵王。年少继位,为人有智谋,周旋于汴州节度使朱温、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等大诸侯之间,晚年喜好方士长生不老之术,建造府邸、园林,在当时首屈一指。政务皆交由行军司马李蔼、牙将李弘规处置,自己则深居不出。[1]藩政凋敝,被义子王德明兵变所杀。

    • 后唐宗室魏王李继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继岌

      李继岌是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嫡长子,母亲是神闵敬皇后。李继岌身为皇长子,在历史上并没有继承皇位,后唐第二位皇子是他爷爷的养子李嗣源,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李继岌的故事。李存勖有五个儿子,除了长子,其余四个儿子都于兴教门之变后不知所踪,结局我们自然不得而知。李继岌年少时患病,导致不能生育,这可能也是他

    • 明朝孝端显皇后王喜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喜姐

      1957年,在定陵出土了两顶凤冠,她们的主人分别是明神宗的原配孝端皇后王喜姐和光宗皇帝的生母孝靖皇后王氏,其中孝端皇后的凤冠最为华美,她居皇后之位长达42年,一生宠遇平平,却深深地影响了明朝的历史。孝端皇后王喜姐和夫君万历帝朱翊钧出生于江南的王喜姐在她十四岁那年嫁给了当时的天下之主,十五岁的皇帝朱

    • 晋明帝司马昭生母:豫章郡君苟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明帝

      荀,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显赫印记的姓氏,战国大思想家荀子、曹操的“子房”荀彧、大谋士荀攸,还有近代的京剧名家荀慧生等等,尤其是在魏晋时期,作为中原世家大族的颍阴荀氏在魏晋时代有多人担任朝廷高官,这也是笔者初见晋明帝司马绍生母荀氏时第一时间认为她出身颍阴荀氏的原因。在无比重视出

    • 司马光有哪些历史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光

      说到司马光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司马光砸缸嘛,非常的聪明,从小学一直学到大的一位历史人物,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司马光除了砸缸外还有哪些历史功绩呢?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啊,好像说得司马光没有什么历史功绩似的,最后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说说司马光的主要历史成就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司马光最大的贡献就是废除

    • 五代十国吴国吴太祖杨行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太祖,杨行密

      吴太祖杨行密(852年-905年12月24日),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定者。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

    • 五代十国吴国吴烈祖杨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渥

      吴烈祖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九国志》作承天),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但从未称“吴王”,南吴太祖杨行密长子。生平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病重后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杨行密临终欲召回杨渥以传位,节度判官周隐认为杨渥不务正业且好酒,反对其继业,

    • 五代十国吴国吴高祖杨隆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隆演

      吴高祖杨隆演(897年-920年),字鸿源,原名杨瀛,又名杨渭,中国五代时期南吴君主,杨行密次子,杨渥之弟。天祐五年(908年)[1],弘农王杨渥为张颢、徐温所杀。张颢欲自立,而徐温力主立杨隆演。徐温寻杀张颢,因此专权。虽杨隆演不久为宣谕使李俨承制授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同平章事、弘农郡

    • 三国东吴将领:全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全琮

      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带)人。对于全琮来说,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桂阳太守全柔的儿子。对于全琮来说,因为迎娶了孙权的长女,所以全琮在东吴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并且,全琮参加石亭之战,配合辅国将军陆逊,大败曹魏大司马曹休,迁东安郡守。在此基础上,赤乌九年(246年)

    • 五代后唐宗室秦王李从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从荣

      李从荣,李嗣源的次子,也是五代时期后唐宗室大臣。说到后唐,真的是五代十国中很神奇的一个朝代,长子不继位,偏偏养子来继位。李从荣的爹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明明有儿子,最后养子李从珂还当了皇帝,不过是后唐末代皇帝。李从荣个性轻浮,喜爱研究儒术,还喜欢与轻狂之徒一起饮酒,这也注定了他后来的失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