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骞在匈奴生了多少个孩子

张骞在匈奴生了多少个孩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265 更新时间:2024/1/19 8:31:35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张骞出使西域的问题也非常的感兴趣了,很多人都知道张骞在匈奴是有生孩子的,那么很多人想问了,这个张骞在匈奴到底生了多少个孩子呢?这些孩子后来又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这些个问题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大家速度的下载测试试玩下吧,期待大家加入哦!

张骞在匈奴生了两个儿子,而且这两个儿子在今天的河南等地发展有3000人后裔了。

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男人成为英雄和找什么样的老婆没有本质的联系。尽管我们常说“成功男人背后有个好女人”,但女人对男人的影响确是难以进入其本质的。很感谢上匈奴的军臣单于给了张骞一个好女人,不但让张骞度过了在匈奴的那些苦难的日子,也让今天河南南阳方城县博望镇有3000多人成为张骞的后裔。

我们也必须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当年的汉朝和匈奴虽然总打仗,但汉朝百姓与匈奴百姓之间的关系绝对没有我们今天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可怕。比方说,发起反击匈奴战争的汉武帝就重用匈奴族的大臣;比方说,匈奴总爱给被他们捉去或者投降匈奴的汉人找老婆。

然而,从遥远的2000多年前的汉代到今天,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一直是戴了有色眼镜的。比方说,张骞的匈奴妻子在汉史里接近于空白;比方说,我们今天的一些影视作品,依然保持了汉史对于张骞的匈奴妻子,进而把汉朝百姓与匈奴百姓的关系搞得很“紧张”。史籍的态度仍然在漫长的岁月里惯性着我们的思维。

结果有这样两类:一是张骞的匈奴妻子在现代的文学或者影视作品里仍然不被提及,让很多人都不知道张骞还有个匈奴妻子;二是把这个事儿“处理”得过了头,让张骞的匈奴妻子早早地在史料里“离开”了我们。

第一点我们不多说,大家都能明白。第二点我们可举一例:张骞要从匈奴人那里逃走,他的匈奴妻子帮助了他,后来,张骞成功逃离,可他的匈奴妻子却被单于抓起来严刑拷打而死。

文学作品可以虚构历史,大多数时候为的就是赚点观众的眼泪,但这很不实事求是。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百余随从,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去为汉帝国寻找理想中的军事合作伙伴。那是一场生死未卜的行程,似乎是张骞在河西走廊未来及深吸一口气,迎面而来的匈奴骑兵就将他们活捉,并将他们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交给了当时的匈奴首领军臣单于。

我们今天说,单于为使张骞打消其出使大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这话似乎很“在理”,但却没道理。

张骞被俘后,对匈奴人来说或许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没有必要在他身上花费那么漫长时光的精力和耐心,要防止他逃走,处死他即可一了百了,干吗还要让他活着,甚至娶老婆给他呢?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已经涉及当时汉朝与匈奴的一个“秘密”,它是我们今天很多史学家都没有关注过的内容,即是汉朝与匈奴对待战争与百姓的态度,一码是一码,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牵扯,军队打军队的仗,百姓活百姓的人。匈奴人不杀张骞、汉武帝重用金日磾等人,以及张骞能领着个匈奴老婆回到汉地并且成为英雄都强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这是一种多么宽松的政治氛围,是足以让人羡慕的,但我们的历史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草原上的日子不好过,而张骞等人却在匈奴的掌控中度过了十年的游牧生活。这十年,他纵然牢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持汉节不失”,但能坚持下来,当然有着匈奴的妻子给予他的安慰与温暖。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张骞出逃时才带上了匈奴妻子。

匈奴人给张骞找老婆很“人性”,张骞出逃带匈奴老婆也很“人性”,人性在这里成了一个自然而然地、互相弥补和延续的过程。而汉朝的做法同样也是如此的。

依据《史记》、《汉书》,张骞在公元前118年从西域归来,为汉武帝带回了丰富的有关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被汉武帝封为太中大夫;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命张骞随卫青军攻打匈奴,因“知水草”,又被封为博望侯。

?打仗归打仗,活人归活人,在这里,张骞没有因为找了匈奴的老婆而被汉朝“隔离审查”,而封侯之事也使他多了另一个“故乡”其封地就在今河南省方城县境内的博望镇,食邑2000户。?

故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个,但还有一句话说是“人生处处都是故乡”,对张骞这样的伟大行者来说更是。

从史料看来,张骞是今天陕西汉中城固人无疑。在那里,有着一段有关他身世的传说:公元前175年2月2日,张骞在城固县博望镇白崖村出生了。他的父亲名叫张汉林、母亲胡氏,他还有个弟弟,一家四口种地为生。张骞从小就很聪明,长大后做小本生意养家,有一次坐船遇到大风浪,船翻了货物被冲走了,他身无分文,走投无路时,碰上汉武帝招兵,他就去了。

“到了公元前138年,圣旨一下,他就出使西域,从西方带回陶器大豆大蒜石榴西葫芦等。他出使西域九九八十一难,回来就剩他和一个随从。文到天官武到侯,他就被封了侯了”。

汉代规定,诸侯王、列侯只有在一年中十月份可去京城朝见述职,别的时间都要在封地呆着。这是为了让他们“屏护朝廷”,更好地巩固“家天下”。被封了侯张骞当然也不会是个例外,他必须带老婆孩子到方城生活。

方城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出境之要冲,南依南阳市宛城区,北邻平顶山市,被称为南阳的北大门。张骞就这样与方城结缘了。

今天,每逢盛夏时节的傍晚,一些方城人就会来到县城西南的张骞广场消夏避暑。21米高的张骞塑像威严地屹立在广场中央,手持竹简,腰挎长剑,面西背东,平静而安详。这与当地流传的张骞的故事,一起构筑了人们对2000多年前大汉王朝的那段公众记忆。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张骞在出使西域前,曾经来到方城县在杨楼乡一带收购丝绸。有一回,张骞等人在杨楼东边的圪撂街采购丝绸返回时,遇到了强盗。人地生疏,张骞他们凭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对付那伙强盗的。但他们很幸运地遇到了当地一位叫贾福的热血青年。

路见不平一声吼,贾福拔刀相助,和张骞他们一起面对强盗。结果是:贾福的肚子被强盗砍开,肠子流出一尺多长。然而,这位英勇的青年用手盘起肠子,用毡带勒住,仍然与强盗作战,直至张骞马队脱身,才倒地而亡。

后来,张骞被封了侯带着匈奴妻子来到方城生活,自己花钱修了一座“贾福庙”,还把当地的一条河改名叫作贾河。

公元前121年,张骞奉命跟随李广率军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地区)进击匈奴。但这一次,命运没有再次青睐张骞,因为作战失利,他被贬为庶人。但他的封地还在,“黜爵”而未“黜地”,并在前公元119年受命为中郎将,率将士300人,牛羊万头,币帛数千万,第二次出使西域。而他的封地以及再次被重用,当然能为其子孙提供衣食荫护。

这时,张骞的匈奴妻子为张骞生下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年,张骞出门,他的儿子当然可以帮他料理封地的事务了。这就是说,只要有封地的存在,张骞的后代们就能在方城扎根生活下去。

还有,公元前115年,张骞从乌孙归汉后的第二年(前114)就离开了人世,这中间也并未发生什么变故。这也是张骞的后代们扎根方城的条件和理由,虽然,他们的身上有着匈奴的混血,但自始至终汉朝都没有在乎这一点。

据当地人讲,博望镇原本留有很多和张骞相关的遗存,博望镇老街上,原有地名大公馆、仓房院、马号院,都有老建筑留存,相传是张骞当年封在此地时建的,用来自用和招待客人。但很可惜,这些遗存今天都已不存在了。所幸的是,在今博望镇一些张姓村民的家里,还供奉着张骞先祖的牌位,而且几乎所有人家牌位两边的对联内容基本一致,上联为“博畄受封流芳远”,下联为“固巩迁居世泽长”,横额是“张公百忍”。

祖先的荣耀就这样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被代代流传了下来,浓缩在了这幅对联里,久远而且深刻。据当地政府部门统计的数字,至2010年,在方城县博望镇周围的殷庄等村落,居住着的张骞后裔836户共计3908名。

面对张骞的牌位,他们“供上牌位,逢初一十五,一天三趟烧香。平时天天晚饭以后烧香”,让祖先的记忆在缭绕的香烟里,平实而淡然。甚至,在2009年时,他们还派出代表,前往张骞在城固的老家进行了又一次的“认祖”。历史在这里同血脉的亲情同行,如同位于方城县县城西南占地80亩的张骞广场,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也为途经此处的外地人洞开了一扇了解方城的窗口。

好了,有关张骞后裔的故事我们在这里可以打住了。

《史记·大宛列传》:“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卒。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意思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回到汉朝,被任命为大行,官位排列在九卿之中。过了一年多,他就死了。(跟随张骞而来的)乌孙使者已经看到汉朝人多而且财物丰厚,回去报告了国王,乌孙国就越发重视汉朝。过了一年多,张骞(在出使乌孙时)派出的沟通大夏等国的使者,多半都和所去国家的人一同回到汉朝。于是,西北各国从这时开始和汉朝有了交往。然而,这种交往是张骞开创的,所以,以后前往西域各国的使者都称“博望侯”,以此取信于外国,外国也因此而信任汉朝使者。

?今天,我们将张骞开通道路情意缠绵地称为“丝绸之路”,但也不应该忘记,当时汉匈双方对待对方百姓的气度与胸怀,即使面对战争,他们均表现出了王者的大度与宽容。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才有足够的理由将丝绸之路和平之路。?

博者大也;望者,威望、诚信也。在西域人民将汉朝的使者都称为“博望侯”的那一刻,丝绸之路也成了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商贸、文化与和平之路。而作为凿空西域的大汉使者张骞,在这条路上,不管是哪里都是他的故乡。如今,在城固张骞墓旁的矮房上挂着一双大鞋,鞋子足足有二尺多长,正是它,踩出了2000年前的中国脚印。(文/路生)

标签: 张骞

更多文章

  • 清朝初期政治家、谋略家范文程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文程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清朝初期政治家、谋略家。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

  • 明朝宗室谷王朱橞生平介绍及评价 谷王朱橞结局 谷王朱橞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橞

    朱橞(1379年4月30日-1428年),男,汉族,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母郭惠妃为滁阳王郭子兴女,明朝第一代亦为唯一一代谷王。他在位二十六年。他在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1391年5月17日)受封谷王,之所以称作谷王,是因为就藩地宣府古名上谷郡。一作如意王。

  • 陈霸先的皇后章要儿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章要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南朝陈不过是昙花一现,从建国到灭亡只有短短的32年,传了五位皇帝。可是有一个女人,却历经陈朝四代帝王,她就是陈朝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的皇后章要儿。郎才女貌成双对,夫做皇帝妻封后在遇到章要儿之前,陈霸先早已娶妻生子,只不过原配钱氏红颜薄命,没有机会看到他成就霸业。所以,陈霸先后来

  • 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檀道济

    檀道济(?-436年4月9日)[1],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末年名将,刘宋开国元勋,左将军檀韶之弟。出身寒门,父母双亡。参加谢玄创建的北府兵,投身于刘裕部下。随刘裕率兵平定桓玄之乱,拜太尉参军、唐县男,从平卢循之乱。义熙十二年(416年),拜冠军将军,随刘裕攻打后秦,披荆斩棘破后秦新

  • 刘瑾是哪个皇帝的太监?刘瑾为什么叫立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瑾

    明朝有一类人群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了,那就是太监,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太监数量是非常多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刘瑾。刘瑾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位太监,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太监,而刘瑾还有一个称呼听起来非常的有野心,叫做“立皇帝”。这个称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刘瑾为什么敢这样称呼自己,

  • 黄石公到底是谁?黄石公是人还是神仙?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石公

    关于张良,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那就是黄石公下邳授书给张良的传说,据说张良之所以会那么厉害,都是因为这部奇书。但这个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其实很难去考证了,那如果是真的,这个黄石公究竟会是谁呢?这很显然不是他真实的名字,而是一个称号,那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他到底是人还是神仙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

  • 三国西晋女辞赋家左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左棻

    提起帝王宫苑里的妃嫔,你会想到谁?让商纣王帝辛树起炮烙铜柱的妖妃妲己,还是不苟言笑逼得周幽王戏耍诸侯的褒姒?显然,你所想到的,往往是那些有天人之姿,让九五之尊甘愿为之倾国倾城的美人。丑女,似乎天生与帝王的后宫没什么关系。想要跻身后宫,必要经过重重采选,丑女往往连第一关都过不了,何谈在后宫之中留下名

  • 东汉开国马援一生立有哪些功劳 马援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援

    今天的古代人物专题,准备和大家讲讲东汉开国功臣马援的故事。在新朝末年,马援深得隗嚣器重,后来马援投靠刘秀,并且此后屡立战功,是东汉不可替代的将领之一。“马革裹尸”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这个成语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马援,他为国捐躯的意志令后人敬佩。只是马援晚年遭人诬陷,导致

  • 如何评价唐朝术士袁天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袁天罡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一个名人,很多人对他的了解来自一本名叫《推背图》的奇书,说它是奇书就在于,这本书准确的预言了自唐以后数千年中国乃至世界上将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以及变化,像武则天称帝,明朝灭亡,抗日战争等等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出处和对应的解释。至于这些解释究竟是不是后人强行附加给《推背图》的就不得

  • 唐朝中兴名将李晟生平介绍及评价 李晟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晟

    整个唐朝年间,著名的将领有很多,但大部分被后人熟知的将领都出自早唐或者晚唐,那今天准备和大家介绍一位唐朝中期的名将,他性格嫉恶如仇,敢于谏言,受人尊敬。在战场上,不畏艰险,善于鼓舞士气,为维护唐朝的大一统立有不世之功,也是无法替代的一位将才。史记对于他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真正的“器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