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生平介绍及评价 白起战绩有哪些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生平介绍及评价 白起战绩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59 更新时间:2024/1/4 18:53:50

1、白起简介

白起(?前257年),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封号:武安君,号称“战神”,“人屠”,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中国历史上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生不曾有过败绩。他彻底而毁灭性地打击了六国的军事力量,使秦国在战国后期保持着超强的霸主地位,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最终还是免不了被赐死的悲惨命运。

2、主要战绩

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5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攻赵先后歼灭赵军70万(含长平之战)。攻韩魏歼灭20万。白起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165万。

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以秦国一国之兵力征战于六国之间,在期间歼灭了六国军队165万,攻占了六国的大小城池七十余座。而且他的能力使他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未尝败绩。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也是战国时最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使他的声名大盛,六国的军队对他是闻风丧胆。

3、少年白起

白起,生年不详,死于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陕西眉县人,其先祖乃秦穆公的大将白乙术,十几代之后,家庭已成为地地道道的农户,世代以耕种为业。白起天性好动,性格直率,爱冲动不饶人,尤喜兵好斗,与村里的孩子都合不来,唯与邻居的相处友好,几个人经常在一起玩耍,做打仗冲锋的游戏。

4、 星相学家的预言

魏国星相学家石申有事去秦国,路经眉县时,见到山坡上两男一女三个在牧羊割草。他大吃一惊,问村里人:“这是谁家的孩子?”旁人告诉他是:“魏、白两家的。”石申说:这两个男孩就是上天的文武二曲星降世,为霸主定基之人,二十年后必应吾言,不过,这两个男孩的宝贵全在于这个女孩。这三个孩子除白起外,另一个就是魏家的小子魏冉,女孩子就是魏冉的姐姐魏枝,年方十五。

三年后,秦惠文王因宫无子,认为民间女子体格壮健,能多子,就来民间选美。魏枝也是被选之人,入宫之后,就为秦惠文王生下了一男孩子,魏枝被立为王后。八年后,秦惠文王死,长子继位,史称秦武王。秦武王是有名的大力士。有一次,他战后途经洛阳,见洛阳宫里的周鼎有千斤重,好奇心大增。他提出要和秦国大力士乌获比赛举鼎,结果鼎太重被扯断筋脉而死。

5、初次拜将

因武王无子,就由魏枝之子,也是武王的庶母弟继位,史称秦昭王,儿子当了国王,母亲就成了王后,史称宣太后。秦昭王即位时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所以就由母亲宣太后听政,宣太后为了政权的平稳、巩固,就把自己的弟弟魏冉拜为丞相,封为穰候。魏冉当了丞相后,就向秦昭王推荐了自己少年伙伴白起,由他统兵作战。秦昭王就下诏命白起为左庶长,相当于诸侯国的诸侯国的卿大夫,也称是高官了。

6、伊阙之战

公元前294年,他以左庶长的身份率军攻韩,拿下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后乘胜推进。韩国见势不妙,请来魏国大将公孙喜带兵助战。双方的军队在伊阙(今洛阳龙门附近)相遇。

白起上任后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决战,由于连续的小失利,联军士气低落粮草不足,最后被聚歼于伊阙。是役全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公孙喜被俘,白起战后立即占领伊洛地区韩地五城。韩魏精锐尽皆覆灭,从此一蹶不振,天下震惧。

伊阙之战,以秦国军队大胜而结束。战后,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白起因战功卓著升任国尉。同年(前293年),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

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从公元前291年-前289年,秦国先后进攻并占领了韩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叶(今河南省叶县南)、邓(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夺取了魏国的轵(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河雍(今河南省孟州市西)、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河内郡大小城池61座。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7、水淹鄢城

前279年秦伐楚,白起率军数万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秦国军队在白起带领下长驱直入,迅速攻打并占领了楚国在汉水流域的要地邓(今湖北襄阳北),一直到达楚国的别都鄢(今宜城东南)。鄢城距离楚国都城郢(今荆沙北)很近,是拱卫郢都的军事重镇,楚人早已集结重兵在鄢城,企图阻止秦军南下进攻郢。

秦军在鄢城遭到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而秦国军队孤军深入,不宜持久,于是利用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水入城为深渊,鄢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城中军民被淹死数十万。

秦军于是占领了鄢城。攻克邓、鄢城后,白起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国的罪人刑徒迁徙到所得邓、鄢两地,以此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又率军攻打并占领西陵(今湖北宜昌西),扼住长江,截断郢与西面巫郡的联系。

8、攻占郢都

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自保。此战秦国占领了楚国洞庭湖周围的水泽地带、长江以南以及北到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一带)的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白起因功受封为武安君。次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为主将、蜀郡郡守张若为副将,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在春申君的调解下,秦昭襄王才与楚国结盟休战。

9、华阳之战

前273年,赵、魏两国进攻韩国的华阳(今河南省鄭州市南),韩国国相派陈筮求救于魏冉。魏冉请求秦昭襄王出兵,秦昭襄王命白起和客卿胡阳率军救韩。白起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针。大军由咸阳出发,以平均每日百里的急行军进行远途奔袭,仅8天就到达华阳城下。立即向魏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魏军13万人,生擒3名魏将,魏国宰相芒卯败逃;接着,又进攻赵将贾偃,经激战,大败赵军,溺毙赵卒2万人,遂乘胜直逼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境)。魏军主力多被歼灭,无力再战,割让南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地向秦求和。秦闻知燕、赵联合起兵救魏,便接受魏国南阳地后退兵。

10、陉城之战

韩国经白起几次攻伐,国力日弱,但还有一定力量。秦昭襄王将攻韩重任再交武安君白起。前264年,白起率秦军大举进攻韩国,韩军难以抵挡。秦军进展顺利,不久,夺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斩杀韩国生力军5万余人。韩朝廷陷入混乱,开始谋求防守,但为时已晚,不久又失南阳(今河南西南部一带)、上党(今山西东南部地区)等地。

11、长平之战

(1)攻占上党

前261年初,秦昭王一路军队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慑韩国。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打并占领了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亡到赵国境内,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接应上党的百姓。

(2)廉颇固守

前260年农历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赵国军队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国军队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音:加,裨将的名)。前260年农历七月,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坚守在营垒里不出去应战。于是,秦国军队发起强攻,夺下赵军西边的营垒,俘虏了两名赵国尉官。

赵军数战不利,赵国的主将廉颇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疲惫秦军。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因此,赵孝成王认为廉颇坚壁不出是胆怯的表现,几次派人责备廉颇。

(3)范雎反间计

秦国丞相范雎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的军队数次战败,又反感廉颇坚壁不敢战,将秦国的反间计信以为真,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统率一部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到任后更换部队将领,改变军中制度,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

(4)长平大战

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便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令军中严守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在赵括出兵进攻秦国军队的时候,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不问虚实,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国的军队无法攻破坚固的秦军营垒。

白起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白起又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数战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以待救援。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及附近地区),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于是,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40万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秦军也伤亡大半,国内空虚。

12、将相失和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

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13、将星陨落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秦军。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程。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咸阳东北处),秦昭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自杀。时为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

另有一说白起抗命不遵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因为长平之后赵国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赵时,白起应该是最不适合当统帅的人选。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白起被赐死后,诸侯列国都举杯庆贺,而秦国人都同情他有功无罪而死,大小城邑都祭祀他,并自发在咸阳为其修建祠堂。到秦始皇时追念白起的战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白起的后代子孫世代为太原人。

14、军事才能

白起擅长野战和攻城战,在作战前和作战时,重视掌握和分析敌方虚实强弱。例如伊阙之战中发现韩魏两国军队相互推诿,不能同心协力的弱点取得大胜;邯郸之战时发现失去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后拒不领兵。在与强敌作战时,不与敌军正面会战,采取先弱后强的战术分批蚕食敌军。例如鄢郢之战白起率数万军队在方圆五千里、士兵百万的楚国境内长途奔袭作战;长平之战避免与赵军主力会战,引诱赵军进入包围圈后进行蚕食。在敌军落败时,乘胜迎势,穷追猛打。例如伊阙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后乘胜扩大战果。白起战术灵活多变,能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制定战略战术。例如鄢城之战的水攻、华阳之战的长途奔袭作战等。白起还擅长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例如鄢郢之战中火烧楚国先王陵墓夷陵,长平之战坑杀赵国降卒,都极大的挫伤了敌方的士气。

15、历史评价

白起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他一生攻城七十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无一败绩,使诸侯闻风丧胆。白起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历朝历代所称颂。然而白起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策略,在战争中大肆屠杀战俘,尤其以长平之战后活埋40万赵军降卒最为残忍。白起藐视生命、滥杀无辜的行为招致普遍的非议。

16、白起祠、白起墓

《水经注》记载渭水北岸离咸阳十七里建有杜邮亭,亭内设有白起祠。因年久失修,唐、宋时期的白起祠已荡然无存。1990年,白氏族人对其进行了整修,成为祭祀白起的场所。唐肃宗时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白起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现台湾嘉义县东石乡先天宫供奉白起为“白府千岁”,为负责除瘟的五年千岁之一,享有香火。

白起墓位于咸阳市东郊、渭河北岸的任家咀,秦时此地称杜邮。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3530工厂在此地施工时发现白起墓,墓中出土兵器、佩剑等文物。白起墓呈圆形,底部直径19米,墓高8米。1982年,白起墓被陕西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白起渠

白起渠又名武镇百里长渠,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军事水利工程。前279年,秦昭襄王派遣白起进攻楚国,进兵鄢城,遭遇楚国重兵把守。久攻不下之时,白起利用鄢城周围的地形,在距鄢城百里之外的武安镇蛮河河段上游垒石筑坝,开沟挖渠,引水攻破鄢城,战后百姓用此渠灌溉农田。

唐、宋、元时期曾多次对白起渠进行整修,使其发挥良好的灌溉作用。1939年,张自忠驻防宜城县,通电请求湖北省政府修复白起渠。1942年,白起渠修复工程动工,为纪念张自忠,将白起渠改名为荩忱渠。但施工五年,未能修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起渠修复工程再上议题。1953年5月1日,白起渠修复工程完工。今白起渠西起南漳县武安镇西3.5公里的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附近岛口入汉水,全长49.25千米。2008年,白起渠被湖北省政府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8、名吃白起肉

白起肉又名烧豆腐、高平烧豆腐。是高平的一种特有传统食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长平地区的谷口村(也叫杀谷),有一种烘烤的豆腐,叫做“白起肉”。皆因白起心地过于残忍,长平之战更是惨绝人寰。一日之内,白起竟坑杀四十万人。当地百姓世代憎恨白起,为了祭奠被饿降遭坑杀的亡灵,就用菽饭作供菜,把豆腐当成肉,用炉火烧烤,用豆腐渣和蒜泥生姜调和成“蘸头”,表示把白起的脑浆捣成泥,与豆腐一起食用,曰“白起肉”。可见其仇之深、其恨之深。后来这白起肉就逐渐流传开来,成为烧豆腐。长平的高平烧豆腐最为著名。

标签: 白起

更多文章

  • 二战苏联狙击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蒙.海耶

    说到这个西蒙·海耶估计很多人不知道他,但是如果说芬兰的白色死神想必很多人应该知道她了,没错就是这位非常非常厉害的传奇狙击手了,话说被誉为世界第一狙击手了,那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西蒙·海耶到底是谁呢?他又有什么传奇人生呢?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西蒙&m

  • 清朝后期儒家大事赵熙生平简介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熙

    赵熙被人们称为“晚清第一词人”,虽然他生于贫寒之家,但赵熙从小好学,25岁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到了第二年,赵熙参加保和殿大考,官至监察御史。赵熙一生最大成就,还是体现在他的词作和书法上,可能很多朋友对赵熙并不熟悉,那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讲

  • 明朝中期太监汪直生平简介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汪直

    汪直作为明朝成化年间的一名非常有名的太监,与王振、刘瑾、魏忠贤并称为明朝四大宦官,如果你对汪直不是很了解的话,看到这几个名字,或许也能知道,汪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但是,汪直却又和其他三人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算是四个人当中的一个另类人物,那究竟汪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大

  • 神级狙击手张桃芳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桃芳

    说到张桃芳可能也有很多人不是非常了解,但是如果说他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第一级狙击手,那估计就有很多人了解了,每次就是那位凭一杆枪33天击毙214名美军的张桃芳,那么这个张桃芳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张桃芳的一生又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在抗美援朝的英雄史册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 昙无竭:关外去西天取经的唯一一位高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昙无竭

    我国历史上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的年代,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却也是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今辽宁省西部的土地上,曾先后出现了前燕、后燕、北燕三个地方割据王朝,他们都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都定都于龙城(今辽宁朝阳市)。龙城在当时不仅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个高僧云集、塔

  • 东汉末凉州刺史韩遂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遂

    凉州,是汉代设立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它位于今天的甘肃、宁夏一带。此地虽在西汉便纳入中原王朝的疆域,但其主要的居民一直都是氐族人、羌族人。因此,凉州一带的士兵不仅战斗力较强,也容易形成割据一方的实力。东汉末年,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中平六年(189年),董卓率领凉州军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

  • 李自成正妻高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皇后

    李自成虽然不是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但也曾自立为皇帝,也有自己的皇后,就是高皇后。而李自成虽然一生经历十分传奇,但最终的死更是让人唏嘘,他是被村民误杀而死,也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了。不过李自成死后,他的皇后又是什么结局呢?清兵是怎么对待李自成的皇后的,她最后的命运如何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

  • 乾隆帝宠妃淑嘉皇贵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淑嘉皇贵妃

    如果清朝有热搜榜,乾隆一定榜上有名,他的一生,江山政治上,与祖辈一起开创了“康乾盛世”。个人情感方面,他一辈子风流多情,身边宠妃络绎不绝,甚至在晚年,还有嫔妃入宫侍奉,根据史书的记载,他后宫一共有42位嫔妃,其中知名度高的有富察皇后、令妃、香妃等人,今天要说的她虽然没有她们

  • 明朝“三杨”之一的杨荣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荣

    他是大明朝最顺风顺水的官员,一生中只有高升和被封赏,从没被贬,从没被锦衣卫找过茬,从没下过诏狱。他是大明朝的军事战略家、边防规划者,朝廷要和北边的蒙古人打仗了,皇帝出征总是带上他;地方上有盗匪造反了,也总是找他来解决。伴君如伴虎,对他来说根本没有的事儿,他总能让皇帝开心接受他的建议,而同时在朝做官

  • 如何评价明末清初的重臣洪承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洪承畴

    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以之后,到乾隆时期,满清政权已经建立百年,基本完成了汉化。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拉拢汉族文人,他在大力表彰明朝忠臣的同时,下令编纂《贰臣传》。《贰臣传》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大节有亏”之人,简而言之,里面基本上都是背叛明朝,投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