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周昭王姬瑕?

如何评价周昭王姬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01 更新时间:2023/12/13 0:40:02

周昭王姬瑕周康王姬钊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

周昭王在位19年,困扰害百姓而被船民设计淹死,葬于少室山(今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中的少室山)。姬瑕自幼养尊处优,即位后又没有贤能的大臣劝谏、辅佐,所以生活很快就奢侈荒唐起来。他酷爱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不少佞臣就投其所好,今天奉献珍禽,明天贡上异兽,以此博取赏赐和升官。

周昭王自幼生长在王宫中,哪知道创业守成都都非易事,只见父王在宫中一坐,就有文臣武将去听命办事;外邦诸侯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并不费什么力,就觉得这天子当起来也很容易。于是,周昭王就开始沉溺于享乐,不理朝政,周朝因此开始衰落,一些分封出去的诸侯也不大尊敬这位天子了。

昭王南巡,沿途的老百姓可遭了秧,男的被拉去给昭王的军队驾车、挑担、运送粮草,女的被拉去给他做饭、洗衣。召王的军队也一路上骚扰百姓,杀猪抢羊,只弄得怨声载道。老百姓家里的粮食被抢走了,耕牛和鸡鸭也被抢走宰杀了。

这一天正在前行,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只见河水急流而下,水势凶猛。昭公派人抓来几个渔夫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汉水,要到楚都丹阳(今湖北枝江县)。是一条必经之路。于是,昭王下令征集附近渔民的全部船只,抓来船夫,整整用了两天,才将南巡大军全部运过河去,

昭王渡过汉水以后,才知根本没有什么白稚之事,心中大怒,命令军队向楚都丹阳发动进攻。可是楚军早知必有一战,预先做好了准备,打了几仗,昭王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丹阳始终攻不下来。昭王的军队只好拿老百姓撒气,抢劫了老百姓的大批财物,接着只好班师回朝。

来到汉水边,昭王大吃一惊,只见河边一只船也没有。昭王派武士到附近村庄里搜了半天,一无所获。他断定是这些山野村民故意跟周军作对的,就把他们抓来,命令他们在三天之内,造出三十条船来,交付周军使用;否则军法处置。

第三天中午,村民果然送了三十条新船来到河边。周军回家心切,就争先恐后地上船,还把车、马和抢来的财物全都装到船上,一齐向北划去。不料船刚划到河中心,竟都漏起水来。船夫一个个跳到河中游走了。再看那些船,竟然都散开成了一片片的木板。昭王和他的军队连同车马财物,都掉进了湍急的流水中。

原来昭王的军队这样烧杀抢劫,百姓们早就恨透了他们,就决定在昭王返回时,教训教训他,让他知道老百姓是不好欺侮的。于是,百姓表面上执行命令造船,可村民们用树胶把一块块木板粘合到一起,根本就没铁钉加固。这样,他们胡乱应付,造了三十只船,又在木板粘合的缝上画上一些花花绿绿的图案掩盖。周军末看出破绽,就上当了。这船经水浸泡,树胶慢慢溶化,船自然就散架了。这些周军兵士生长在北方。大多不识水性,挣乱几下。就沉下去葬身鱼腹了;只有少数兵士,或靠着水性。或抓着块木板,才勉强游到岸边,保住了性命。自幼在王宫中长大的昭王,哪识水性,加上身体肥胖,掉进水里,挣扎了几下就开始往下沉,连"救命"都来不及叫出声来。昭王有个护卫叫辛游靡,不仅力气大,还会浮水。他看到昭王挣扎几下就沉下去了,就赶紧过去救驾。他一手夹住昭王,一手划着水往岸边游,好不容易才把昭王弄到岸上。再看昭王的肚子里灌满了水,胀得像面大鼓,试一试鼻息,一丝儿气也不出了。原来早就淹死了。

辛游靡等人抬着昭王的尸体返回镐京,向朝中大臣报告了这次南巡的详细经过。大臣们一商议,觉得堂堂的周朝天子,竟然为了一只自稚而送了性命,这样的丑事要传出去,还不让天下人耻笑?只好推说昭王暴病而亡;还说,昭王临终之前留下遗言,为了不惊扰天下,丧葬从简,由太子继位,这就是后来的周穆王。

周昭王姬瑕人物争议

众多史料都记载周昭王崩于汉水,但如何落水却众说纷纭。

梁败说

《吕氏春秋·音初》:"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抎于汉中。"

所谓梁败,即为"桥梁倒塌"。按照这种种说法,周昭王死于桥梁垮塌。周人在汉水上架设浮桥,但不知何故,桥梁垮塌,昭王落水而死。

船解说

皇甫谧《帝王世纪》称:"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讳之。"

周昭王率领六师而来,以当时的造船技术,如此多的人过江只能分坐多艘船只才可以。既然分坐必定有先有后,而昭王以周天子之尊,不可能坐在前行的船中。先行的船必然会首先脱胶解体,后面的周昭王不可能明知前船已解体而仍然坐这样的船过江,更不可能先后出发的船只同时解体,致使六师全部沉水。

如果真的因为胶船解体而导致周昭王殒命,楚国难辞其咎。但继位的一代雄主周穆王南征北伐,其军队的力量不可谓不强,如果昭王死于楚人之手,以穆王之强,面对军国之辱、君父之死,不可能不对楚国采取复仇行动,然则史实却是穆王非但没有任何报仇举动,反而曾与楚军连手殄灭了正在勃然兴起的徐偃王

翦伯赞在《中外历史年表》中对胶船解体的说法认为:"此系晋人之说,不知何本。"对皇甫谧之说持怀疑态度。

郦道元《水经注》也有类似记载:"昔周昭王南征,船人胶舟以进之,渡沔水中流而没死。"这显然是皇甫氏说法的一个翻版,只不过将汉书改成了沔水。但这一说法连郦道元自己也似乎不太相信,因此他在他这段话的后面缀上"村老云"字样,以示难于凭信,仅供后人参考。

地震说

此外,还有地震说。这种说法依据的是今本《竹书纪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的记载。其中的"雉兔皆震",被理解为大地震,周昭王南征楚国、兵败身死的史实不是人为因素,而是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周人信仰天命,史官对地震这样意味着天罚而导致周天子之死的事件采取避讳态度,是为了避免公布周昭王死因真相后引起社会动荡,动摇周人的思想统治基础。如果这件事被天下诸侯知道真相,周王朝所一直宣称的"真龙天子,皇权神授"之说就会受到严重质疑。

鳄鱼说

鳄鱼说的依据同梁败说,并串联战国《公输》一文中墨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认为周昭王不是淹死于汉水,而是被水中觅食的鳄鱼咬死。根据《公输》记载,犀牛(兕)产于云梦泽,汉江是鳄鱼(鼍)横行的地方。周师遭遇梁败后跌落汉江,惊扰鳄鱼,周昭王不幸命丧鳄口。

标签: 周昭王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周成王姬诵?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成王

    周成王姬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 。周成王为政期间,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另外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

  • 文人陶安对明朝有什么贡献?陶安对朱元璋提出过哪些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陶安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起兵濠梁,最终一通四海,建立明朝。朱元璋驱逐元虏,收复燕云,历史贡献颇丰。朱元璋能够取得天下,他身后的文臣武将功不可没。朱元璋身边武将如云,例如徐达、常遇春、冯胜、李文忠等等,但提到朱元璋手下的文臣,出名的并不多,唯有刘伯温和李善长二人。其实,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他手下文

  •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张嶷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嶷

    张嶷(nì[1])(?-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县(今四川南部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豁达豪壮,初为本县功曹。刘备攻打蜀郡,山贼趁机抢掠县里,张嶷营救县长夫人,因此得名。诸葛亮预备北伐时,张嶷平定广汉叛乱,授牙门将。多次随从马忠平定南中叛乱,授越巂太守。治理十五年,平定叛乱,

  • 曹冲真的很聪明吗?曹冲为何死的那么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冲

    曹冲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心中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神童之一,但是曹冲的死也的确是让很多人觉得有一种“天妒英才”的感觉,这样一个厉害的神童,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死了,而关于曹冲的死,也有不少人认为与曹丕脱不了关系。但曹冲毕竟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却聪明到了让曹丕觉得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了威胁

  • 明朝闽浙总督胡宗宪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胡宗宪

    只要一说起抗倭英雄,相信很多朋友们第一反应就是戚继光了,但是很少人会想到胡宗宪,甚至根本就没听说过胡宗宪这个名字。其实在明朝抗倭做关键的那几年当中,戚、俞不过是胡宗宪帐下听命的将领。且抗倭的方针大计大多由胡亲手制定。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胡宗宪。戚、俞往往不能预闻,只是临事但听驱使而已。威

  • 西汉御史大夫晁错生平介绍及评价 晁错的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

  • 西汉大臣袁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盎

    袁盎(约前200年前150年),《汉书》称爰盎,字丝,汉初楚国人,西汉大臣,个性刚直,有才干,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为人敢言直谏,后因此触犯汉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汉景帝即位,吴楚七国叛乱

  • 西汉御史大夫韩安国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韩安国

    在汉初功臣成员日渐凋零之后,很少有人能做到文能长袖善舞、武能上马作战,如周亚夫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窦婴文武双全也得靠着窦太后,只有韩安国靠自己做到了这点。韩安国没有什么大背景,他的职业生涯分为两段,前半段在梁国主要协助梁王解决其惹下的烂摊子,后半段则是在朝中任职,逐渐盛极而衰,最后郁郁而死。韩安国本

  • 唐朝名将高仙芝军事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仙芝

    公元741年,唐玄宗李隆基将年号改为了“天宝”,这时候的唐帝国繁荣达到了顶峰,帝国边境的防御体系完善,勇悍的将领率领着精锐的士兵镇守着四方,除了吐蕃仍然有能力对帝国的边境造成威胁,其余地方的战斗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时候的西域已经在唐帝国的牢固统治之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下辖

  • 元朝鄂国公史弼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史弼

    史弼,一名塔刺浑。元蠡州博野北阳庄(属今河北博野东阳村北阳庄)人,字君佐(或作若佐)。至元十五年(1278),升江淮行中书省参政,历淮东、浙东宣慰使。二十九年(1292),以福建行省平章攻爪哇,失利夺职家居,自号紫微老人。后进平章政事。著《景行录》。[元]字君佐,号紫微老人,一名塔刺浑,蠡州博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