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闽浙总督胡宗宪生平介绍及评价

明朝闽浙总督胡宗宪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37 更新时间:2024/1/24 4:01:28

只要一说起抗倭英雄,相信很多朋友们第一反应就是戚继光了,但是很少人会想到胡宗宪,甚至根本就没听说过胡宗宪这个名字。其实在明朝抗倭做关键的那几年当中,戚、俞不过是胡宗宪帐下听命的将领。且抗倭的方针大计大多由胡亲手制定。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胡宗宪。

戚、俞往往不能预闻,只是临事但听驱使而已。威震天下的“戚家军”也是在胡宗宪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且在胡宗宪手下还有其他许多著名的抗倭名将,如刘显、谭纶、唐顺之、王崇古、卢镗、任环、汤克宽、张四维及尹凤等。

按理说作为指挥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大帅,胡宗宪应该在历史上留下显赫的名声才对,毕竟连他的下属都青史留名了,而作为主帅的胡宗宪却为何这般落寞?

胡宗宪(1512-1565),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华阳镇龙川村人。出身缙绅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时喜兵法谋略之书,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后在家长规劝下,才专心科举。最后得以高中就进士。

通观胡宗宪的一生,根据其从政治军的业绩,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自嘉靖十七(1538)年,胡宗宪高中进士登上政坛,到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其被用为湖广道试御史,这十年的时间是他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先后出任益都、余姚知县共五年,因为父母相继去世回家丁忧五年。

在这第一个阶段,胡宗宪主要是担任为政一方的父母官,在益都任上胡宗宪组织民众扑灭旱蝗之灾,剿灭招降害多年的山匪强盗。追缴地主豪强的欠粮,建立储备粮制度,将其当作来年的供给使用,免去百姓临时差遣之苦,深受百姓称赞爱戴,政绩颇为突出。

随后因为父母相继去世,胡宗宪回乡守孝五年,孝期结束后,其被任命为余姚知县。在担任余姚知县的时候,因为其辖区内的胜归山生产良石,以毛弘元为首的几姓大族便长期将其占为己有,开采谋利,大大破坏了地表生态,威胁着附近百姓的人身安全。

为此,胡宗宪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顺利稳妥的的将矿山收回,解决了余姚县几任知县都没解决的问题。此举被余姚县的其余士绅们广为赞颂,因余姚本就是文化繁盛之地,朝中多有为官者,也因此胡宗宪的政绩也很快被领导们所知晓。

故而本就官声和名声俱佳的胡宗宪,得到上司的青睐,得到了快速的提拔。在担任余姚知县的第二年便被提拔为湖广道试御史,进入其人生的第二个阶段。

从嘉靖二十七(1548)年十一月被提升为湖广道试御史,第二年被提拔为宣大巡按御史,直到嘉靖三十三(1554)年,其被调任浙江巡按御史,参与抗倭战争,这是胡宗宪一生中的第二个阶段。

巡按御史是代天子巡守的钦差大臣,有直达天听的权力,故而对所巡视的地区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大权。能担当这样的职务,说明了他已由过去的地方官,转变成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封疆大吏。

宣大巡按御史任上,胡宗宪刚一上任就遇到大同左卫军哗变,胡宗宪单骑前去慰谕,终于将事情平息。也由此在广大官兵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和形象。在平息了宣府、大同守兵的哗变后,胡宗宪深入边疆基层,了解到了军队的真实情况。

,他发现造成宣大两地屡遭侵略边防残破局面的原因主要是“边臣贪佞,法令纵弛,草粮匮乏,兵马单弱,士气不振”。为迅速改变这一局面,胡宗宪于嘉靖二十九(1550)年四月,向朝廷奏上了一篇题为《陈愚见以裨边务事疏》。

在这篇奏疏中、胡宗宪针对边疆防御力量脆弱,提出了“重科条以肃将领”、“申军法以严部伍”、“复兵以裕战守”、“清牧地以裨戎政”、“修边政以实军储”、“募勇敢以作士气”、“饬帅臣以革弊习”和“广招徕以杀虏势”等八条建议。

这是胡宗宪自巡按宣府、大同以来致力灭虏、捍卫边疆、重振士气的军事纲领,也是胡宗宪军事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

十一月,已升任北直隶巡按御史的胡宗宪,再次向明中央政府条陈了关于加强边防的《献愚忠以裨国计事疏》,在这份奏疏中,胡宗宪又提出了“立赏格以广间谍”的建议。他认为“兵家所急,莫先间谋。“充分认识到情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在后来担任抗倭主帅的任上,胡宗宪就很重视间谍的使用,并因此立下大功。这也标志着胡宗宪军事思想走向成熟,为其往后领导东南沿海地区抗倭斗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也因为这两次上奏,胡宗宪引起中枢的建议,嘉靖三十年(1551年),胡宗宪又巡按湖广,参与平定苗民起义,并取得成功。故而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嘉靖皇帝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

从嘉靖三十三(1554)年,调任浙江巡按御史,到升任浙江巡抚、浙直等四省总督、兵部尚书、少保,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其惨死狱中,这可算作胡宗宪的第三个阶段。

嘉隆年间,因为发生争贡之役,明政府罢撤了市舶司,断绝了与日本官方之间的勘合贸易,促使中日海盗商人之间走私贸易的猖獗,东南沿海倭患骤然加剧。其次,因为海上走私贸易利润庞大,闽浙两地的世家大族多与海盗勾结,垄断海贸之利润,导致倭患日益严重。

就是在这背景下,作为拥有军队经历的文官,33 岁的胡宗宪被钦点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这次任命进一步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他抓住这次了机遇,在东南海疆建立了抗倭奇功。

此时的浙江政坛可谓是龙潭虎穴,就在胡宗宪到浙江不久,内阁首辅严嵩的义子,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以祭海为名,到沿海督察军务。当时浙江总督张经、巡抚李天宠因没有投其所好,先后被他陷害而死。

而在张经之前,严格执行海禁政策,强力打击海盗的前浙江朱纨,就因为得罪闽浙两地的世家大族被弹劾,因为朝中无人自持,故而被逼自杀。

新上任的胡宗宪此时已经深刻认识到,若是朝中无人支持,根本难以在浙江立足。故而在与赵文华共事时,胡宗宪投其所好圆滑行事,不仅没有开罪赵文华,还极力讨好他。

在赵文华的力荐下,胡宗宪受到严嵩的青睐,很快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军务,担起了总督东南沿海抗倭的重任。至此,胡宗宪有了大展宏图的舞台。

胡宗宪任抗倭总督后,十分重视加强海防,主张水陆并举,建立沿海防御体系。组织人员把沿海倭寇情况、地理形势及抗倭措施编成《筹海图编》。修造战船安置火器,由俞大猷、戚继光分率巡视海洋。

在浙江和福建沿海设立哨兵,派驻军队捍卫海岸,在港口设立水寨,招募船只民勇,建立近岸水上守卫武装力量,明朝真正的水师是从这时建立的。

其次,嘉靖年间,“南倭北虏”并存,军费开支浩繁。朝廷加征税赋加上严厉的海禁,沿海居民生路断绝,皆日:“与其守分而死,孰若从寇而幸生",部分百姓被迫加入倭寇行列。

胡宗宪深感问题严重,奏请朝廷在倭患严重地区免征钱粮。因为有严嵩的支持,故而中枢下令在闽浙两地暂停征收赋税。此举可谓是釜底抽薪,彻底断绝海盗和倭寇的大部分武装人员的来源。

胡宗宪十分重视用人,主张“用兵之道,任将为急“。在他手下有一批著名的抗倭名将,如戚继光、俞大猷、刘显、谭纶、唐顺之、王崇古、卢镗、任环、汤克宽、张四维及尹风等。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明廷对军队控制颇严,凡将领遇事必先奏准朝廷而后实行,往往丧失战机。鉴此,胡宗宪充分赋予前线将领的临机决断之权。让他们在战斗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机智灵活,不失时机地打击倭寇。戚继光等人等取得对倭寇的突出贡献,与胡宗宪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充分赋予将领自主权后,胡宗宪也在严抓军纪,建立公开公正的赏罚制度,不以个人喜欢随意赏罚。并且胡宗宪还坚持以身作则,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多次亲临抗倭一线战场,相比较于明朝其他的高级文官,胡宗宪的表现确实很难得。

早在宣大任上的时候,胡宗宪就充分认识到情报和间谍的重要性。故而其利用是倭寇首领汪直同乡的便利条件,派出情报人员前往日本招抚汪直,采用剿灭抚并施的计策,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胡宗宪先是利用倭寇之间的矛盾,实行离间之计,令其互相自杀。然后率领大军抓住时机,大败徐海、陈东部。徐海投河自尽,叶麻、陈东和辛五郎并斩于嘉兴。然后又答应为汪直请封都官号,允许通商互市。王直迫于官军“兵威甚盛”及利禄诱使,投降官府。

至此,倭寇中最大的两股势力,汪直、徐海部的倭寇基本消灭,虽然后来因为汪直被处死,导致倭患又起,但是再无先前那般声势,闽浙两省的倭患逐渐平息。

胡宗宪善于用人,精通谋略,冲锋陷阵,冒死报国,功绩在主持抗倭的诸位大员中当推第一,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势力侵扰做出了杰出贡献,作用颇大。

首先,保护了东南地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江南地区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起来,维护了社会生产力的正常发展。

另外,抗倭战争中,胡宗宪提拔了很多优秀的将领,倭寇被平定,东南海疆安稳,朝廷将戚继光、谭纶、王崇古等调往蓟镇等“九边”,加强了北部边防。

但是因为依附严嵩,胡宗宪被严嵩的政治对手内阁次辅徐阶所嫉恨。一直寻机对他进行报复。严嵩倒台后,徐阶上位升任首辅。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一月,胡宗宪就因“党严嵩”被逮,嘉靖帝让他归乡闲住,徐阶仍不放过,派人观其动静,谓其侵占别人财产,特别是给他加了“妄撰圣旨”的罪名,要将胡宗宪置于死地。

而徐阶主修《明世宗实录》时,又把过去攻胡宗宪的流言蜚语作为结论收录。胡宗宪因而成为朋党倾轧的牺牲品。

而当初胡宗宪之所以依附严嵩,也是迫于无奈。他的目的是“蒙之令为我用"。他深知,贿结严嵩、赵文华等人虽受恶名而终成抗倭大功,否则,自身难保,又落得像他前任张经、李天宠等人那样死于非命的下场。

对此,当时的人们也看得看很清楚。明人张鼎说:“不贿则身危而功不成,贿则幸成功而受恶名以死。疆场之臣难言哉,盖千古蹈斯弊也"。然而政争只讲利益不讲对错,一代名帅就这样冤死狱中。还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西汉御史大夫晁错生平介绍及评价 晁错的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

  • 西汉大臣袁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盎

    袁盎(约前200年前150年),《汉书》称爰盎,字丝,汉初楚国人,西汉大臣,个性刚直,有才干,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为人敢言直谏,后因此触犯汉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汉景帝即位,吴楚七国叛乱

  • 西汉御史大夫韩安国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韩安国

    在汉初功臣成员日渐凋零之后,很少有人能做到文能长袖善舞、武能上马作战,如周亚夫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窦婴文武双全也得靠着窦太后,只有韩安国靠自己做到了这点。韩安国没有什么大背景,他的职业生涯分为两段,前半段在梁国主要协助梁王解决其惹下的烂摊子,后半段则是在朝中任职,逐渐盛极而衰,最后郁郁而死。韩安国本

  • 唐朝名将高仙芝军事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仙芝

    公元741年,唐玄宗李隆基将年号改为了“天宝”,这时候的唐帝国繁荣达到了顶峰,帝国边境的防御体系完善,勇悍的将领率领着精锐的士兵镇守着四方,除了吐蕃仍然有能力对帝国的边境造成威胁,其余地方的战斗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时候的西域已经在唐帝国的牢固统治之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下辖

  • 元朝鄂国公史弼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史弼

    史弼,一名塔刺浑。元蠡州博野北阳庄(属今河北博野东阳村北阳庄)人,字君佐(或作若佐)。至元十五年(1278),升江淮行中书省参政,历淮东、浙东宣慰使。二十九年(1292),以福建行省平章攻爪哇,失利夺职家居,自号紫微老人。后进平章政事。著《景行录》。[元]字君佐,号紫微老人,一名塔刺浑,蠡州博野(今

  • 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梦

    夏梦原名杨蒙,江苏苏州人,生于上海,是50-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香港青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合伙人、电影制片人,也是香港左翼电影的代表人物。夏梦擅演擅唱,不论时装、古装、戏曲电影皆能胜任,是国语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在老一辈的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唯一一位可与奥黛丽.赫本(港译柯德利

  •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生平介绍及评价 白起战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白起

    1、白起简介 白起(?前257年),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封号:武安君,号称“战神”,“人屠”,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中国历史上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 二战苏联狙击手白色死神西蒙.海耶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蒙.海耶

    说到这个西蒙·海耶估计很多人不知道他,但是如果说芬兰的白色死神想必很多人应该知道她了,没错就是这位非常非常厉害的传奇狙击手了,话说被誉为世界第一狙击手了,那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西蒙·海耶到底是谁呢?他又有什么传奇人生呢?下面我们一起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西蒙&m

  • 清朝后期儒家大事赵熙生平简介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熙

    赵熙被人们称为“晚清第一词人”,虽然他生于贫寒之家,但赵熙从小好学,25岁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到了第二年,赵熙参加保和殿大考,官至监察御史。赵熙一生最大成就,还是体现在他的词作和书法上,可能很多朋友对赵熙并不熟悉,那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讲

  • 明朝中期太监汪直生平简介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汪直

    汪直作为明朝成化年间的一名非常有名的太监,与王振、刘瑾、魏忠贤并称为明朝四大宦官,如果你对汪直不是很了解的话,看到这几个名字,或许也能知道,汪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但是,汪直却又和其他三人有很大的不同,可以算是四个人当中的一个另类人物,那究竟汪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