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后期大将祖大寿生平简介 祖大寿为什么降清

明朝后期大将祖大寿生平简介 祖大寿为什么降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58 更新时间:2024/2/10 1:38:38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明末清初的祖大寿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问了,这个祖大寿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话说他也是在明末投降了清朝了,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可以跟谁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但想来祖大寿跟吴三桂选择降清的缘由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被迫,一个是投机。性质完全不一样。祖大寿降清以后估计是因为之前有“污点”(大凌河之战被清军俘虏,诈降皇太极,言说自己返回锦州做内应,献锦州。皇太极这么精明的人,居然着了祖大寿的道。)他投降以后,并没有受到重用,似乎就在清廷劝降吴三桂时,写过劝降书,此后就打酱油去了。他几乎没有参与过清入关之后的一些列战争,露脸次数还不如他的养子祖可法呢?

不知道这究竟是因为政治污点的缘故,还是祖大寿确实节操满满,投降了也不愿意屈身侍虏。史书中记录祖大寿在满清的最高官职也不过是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

在我看来老祖之所以没有在清廷受重用,一来是有污点,二来是他投降是迫不得已,不像三藩那样是带人来投,三是可能他没有像洪承畴那样价值观扭曲,一个劲地给满清做奴才。

祖大寿的人生巅峰,其实都在在跟满清作对的那段日子里。他们家也算是将门世家了,老辽东人,祖大寿参与过广宁之战,虽然败得很惨,但在之后协助孙承宗袁崇焕修筑宁远城墙,打造了最后的防线-关宁锦防线。

在宁锦之战中,祖大寿参与保卫宁远的守城战,这一战,努尔哈赤兴兵而来,却被宁远城头的大炮轰得毫无脾气,最后只能失望退去。虽然宁锦之战远远称不上大捷,但好歹也是自老奴兴起以来,为数不多比较好看的战绩了。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崇祯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牵连,带兵直接回了辽东。在这种可能被朝廷猜忌的情况下,老祖也没有选择投降皇太极。

后来崇祯让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祖大寿才返回。

1631年,祖大寿奉命修复大凌河城以便将关宁防线前推,可修了半个月,城墙雉堞还没修完时,皇太极亲率大军将大凌河城包围,祖大寿仓促应战。围了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将士们无不惊恐,在面对皇太极多次招降的情况下,老祖依然死撑坐等援兵。

可惜中了皇太极假增援之计,祖大寿盼望援军心切,急忙摔军相迎,被杀得大败,祖大寿再不敢出城应战。

期间,皇太极多次劝降,祖大寿仍不投降,可最终祖大寿还是投降了。可祖大寿也是精明人啊,玩了一手诈降,骗皇太极说自己乘锦州不知道自己投降,先逃回锦州做内应,夺回锦州城。可祖大寿这一去,就真的一去不复返。

后来松山大战,祖大寿守锦州,洪承畴带13万大军来援,却被皇太极打了个经典的围城打援,13万大军顷刻之间瓦解,只有吴三桂仓促逃回了山海关,祖大寿坚守不住无奈只能投降。

祖大寿在大明,是一个典型的武将,但作用也有限,毕竟他又不是总督,只是个总兵,而在大清,也还只是个总兵,可能还是一个光杆总兵,他的人生和事业走到投降大清后就几乎没什么动静了。

他一生算起来也没有主动投降,都是在形势逼迫下无奈投降,此后在满清的阵营里,也不受重用,没有献过策、没有带过兵。

算起来,其实他的一生没有太大的污点,投降这个事情,确实让人不齿,但实际上能够做到真正舍生忘死,慷慨就义的人是少之又少,更多的人也只能选择投降,不过在投降以后没有做出过什么助纣为虐的事情来,算是很不错的了。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标签: 祖大寿

更多文章

  • 战国后期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申君,黄歇

    《史记》中记载,春申君黄歇是被李园灭口,一家人也都没能幸免。但在《越绝书》中,却说黄歇是被楚幽王所杀,那黄歇真正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因太过久远,而且相关的记载也不多,所以真相我们也是难以确定。不过有关楚幽王是黄歇儿子的这个说法,在史籍中有被提到过,这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说法,目前找不到一个准确答案。

  • 唐朝唐中宗之子皇太子李重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重福

    唐隆之变后,相王李旦登上帝位。远在均州的谯王李重福心中不服,洛阳人张灵均趁机劝说:“大王乃中宗长子,当为天子。若潜入洛阳,发左右屯营兵,袭杀留守,据东都,则天下指麾可定。”李重福是谁?他为何要发动叛乱?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重福是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他的母

  • 三国名士祢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祢衡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东汉末年名士。[1]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

  • 清朝两江总督陶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陶澍

    陶澍(shù)(1777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1]主要代表人物、湖湘经世派第一人、道光朝重臣。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1830年),任两江

  • 西晋宗室齐王司马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攸

    今天要给大家说到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司马攸,是司马昭的二儿子,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而被过继给司马师了,所以也可以说他司马师和司马昭“共同的儿子”。司马攸年幼时就十分聪明,成年后性格温和,亲近贤才亦乐于施予他人;而且爱读经籍,能写文章,尤其擅长写作书信,因而成了当时的模范,才能

  • 晋成帝司马衍的皇后:杜陵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陵阳

    杜陵阳,晋成帝司马衍的皇后。在古代,能成为皇后的一般都是家世、品行、样貌均出众的女子,杜陵阳也不例外,先来看看她的家世背景。杜陵阳的曾祖父是杜预,魏晋时期著名军事家,曹魏时任尚书郎,西晋后出任镇南大将军。祖父杜锡,官至尚书左丞。杜陵阳的父亲杜乂,官至丹阳丞。杜陵阳的母亲裴穆出身也不低,裴穆是太傅主

  • 唐太宗妃子燕德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燕德妃

    燕德妃(609~671年),本姓慕容,燕氏,墓志留白其名与字,涿郡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人,鲜卑族。唐太宗李世民妃嫔,隋朝洛川郡公燕荣孙女,武则天姨表姐。据史书记载,燕德妃出身于北朝传统的军事世家。燕德妃的祖父燕荣在北周时跟从周武帝讨伐北齐;隋文帝时,又跟随杨广伐陈,平定晋陵、会稽。算得上是当时

  • 曹魏大臣贾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贾逵

    中国古代经常以官职来称呼一个人。经常看三国演义的读者比较清楚,刘备有个大名鼎鼎的外号“刘豫州”。但是,这个叫法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刘备并没有真正当过豫州刺史,他的豫州刺史是遥领的,是虚衔。而货真价实当过豫州刺史的便是本文要给大家介绍的贾逵,贾豫州。虽然世代是大户人家,但到了他

  • 三国曹魏大臣傅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傅嘏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等在淮南发起勤王,司马师率大军东征,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镇洛阳。期间,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病重时,司马昭自京都到许昌省问,拜为卫将军。司马师死,魏帝曹髦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洛阳。这时候

  • 如何客观评价明朝孙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太后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有哪些功绩,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孝恭章皇后其实从电视剧上知道的,真正历史上的这个孝恭章皇后其实并不会让人知道了,所以还是非常的尴尬的,所以下面我们可以来简单的学习学习下了,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孙太后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她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