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金朝全真教创始人王喆(王重阳)生平介绍及评价

金朝全真教创始人王喆(王重阳)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64 更新时间:2024/1/10 11:31:26

金朝初年兴起了大教派,其中全真教是出现的最晚的,也是实力最强的,教团的一些古代人物化程度也都非常的高,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著述、史料等等也都是最为丰富的,约占三派新道教史料的三分之二以上,足以提供相当清晰的全真教历史面目。

全真道创立者喆(11131170年),原名中孚,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出生在一个“家业丰厚”、“以财雄乡里”的地主家庭,从小读书,修进士业,为京兆府学生员。

金代刘祖谦《重阳祖师仙迹记》称他“美须髯,目长于口,形质魁伟,任气而好侠”,是一个颇有豪气、才气的富家子弟,和出身于这种家庭的大部分人一样,王喆年轻时热衷于仕进,然生不逢时,世途多艰,青年时期,正值宋、金交兵,生灵涂炭。

当时一般抗金起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于南宋。但软弱腐朽的南宋朝廷很不争气,屡败于金,未几向金议和称臣,金在北方的统治渐趋稳固,开始设科举拉拢汉族士人。

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下诏开科取士,分设女真与汉人进士科,王喆也参加应试,他改名德威,字世雄,弃文习武,考中了武举。但仕途坎坷,直至47岁,只做过小吏,郁郁不得志。

正是:“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于是慨然入道。”

王喆是在金朝统治稳固后依附金廷而又被排挤出官场的一类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他们和金女真贵族之间当然有很深的民族矛盾,心底里埋藏着亡国易服之辱,及对民族压迫的不满,但其阶级利益,与女真贵族终归有一致之处,因此他们也愿意为金廷服务。

但当仕途失意之时,他们便无法遣除内心的种种抑郁愤懑,而宗教,正是一条既能安慰精神创伤、又对封建社会有所裨益的出路,于是,他们中的一类人,如王喆,便走向宗教道路。

他自称于正隆四年(1159年)在甘河镇酒肆中遇异人授以真诀,有诗自述云:“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

遇奇人授以修炼口诀,完全是可能有的事,但从去王喆不远的金朝人金源璹、刘祖谦所撰的两篇传记看,王喆大概没有说明他所遇异人的姓名,只是提供了一个神秘的故事,叫人们去猜想。到王喆门下,便明确以他所遇异人为鼎鼎大名的吕洞宾

在王喆的《重阳全真集》中,也有师承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之说。这种说法,大概未必出于后人的伪托。

钟、吕、刘是当时社会上享有盛名的活神仙,内丹派的代表人物,自称得活神仙的真传,表明其渊源有自,正是王喆这样一个聪明的创教者应该采用的手段。从全真道的教义来看,也确属北宋钟吕系内丹派的继承和发展。

当然,王喆所遇,未必是吕洞宾,但很可能是钟吕系内丹的某一位传人。

甘河“遇仙”后,王喆假托疯病,弃家入终南山南时村修炼。

他掘地为隧,封高数尺,在四隅各栽海棠一株,以表“欲四海教风为一家”之志,居于穴中修炼,名为“活死人墓”,外则佯狂装疯,自号“王害风”。

与他同时出家入终南山修炼,而且师资渊源相同者,还有李凝阳、和德瑾二人。

王喆修炼三年后,自填其穴,迁居终南山刘蒋村北,结庵修炼。一直到大定七年(1167年),他只招来史处厚、严处常等不多几个徒弟,在附近没产生多大影响。

这年夏天,他忽然焚其所居茅庵,东出潼关,赴山东半岛传教。

王喆的出家修道与东行传教,与金廷的道教政策紧密相应。

早在皇统八年(1148年),金廷就曾召见太一教主萧抱珍,表示了对民间新兴道教的承认保护。大定七年(1167年),金廷召见大道教祖刘德仁,诏居中都天长观,赐“东岳先生”号,表现出对民间新道教的鼓励提倡。王喆正是在这个时候出关东行,开始创教传教的。

王喆到达山东后,在宁海一带活动,很快便赢得信众,收了七大弟子,后称“七真”。七真多出身于豪门富户,与王喆属同一阶层。

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遇王喆于州之怡老亭酒席上,马从义见王喆颇有“仙风道骨”,问“何为道”?王喆答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

马奇其言,乃邀之于家,事以师礼。王喆于马家后园结庵而居,匾其居曰“全真”,是为全真立教之始。

王喆为诱化马从义入道,令锁庵斋居百日,每日只进一餐,示以丹功异能。

马从义妻孙不二反对丈夫从王喆学道,王喆为劝诱他们夫妇,每10日索1梨,切成若干块以寓意,分送马从义夫妇,自2块至55块,每送一次,皆作诗词歌颂附之,劝他们看破恩爱牵缠,出家学道,马从义夫妇亦对答唱和,如是多番劝诱,马从义才下决心弃家入道,取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

王喆命他写入道誓状焚化,跟着他乞食于街市,过云游道士的生活。

马钰之后,谭处端、丘处机、王处一、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六人也相继随王喆出家入道,全真门下,一时人才济济。

标签: 王重阳

更多文章

  • 清朝张廷玉: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廷玉

    历史上兴盛的王朝不在少数,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定是三代不衰的"康乾盛世"。而其中起到关键衔接作用的正是人才辈出的"雍正王朝"。只有短短14载的雍正王朝,却在历史上留下不少的名人名事。这其中有一位"三代老臣"张廷玉,他作为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可以说在清朝的历史上书写了传奇的一生。最高荣耀"配享太庙"张

  • 春秋美女“浣纱双姝”之郑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郑旦

    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也成了吴王的俘虏。吴王虽然留下了越王的性命,但是却想尽办法侮辱越王。而越王勾践也是个有抱负的人,他忍辱负重,在等待回国,能复仇的那一天。果然,越王勾践的顺从让吴王蒙蔽的双眼,三年后,吴王放越王回国。回国后的越王卧薪尝胆就想着如何要打败吴国复仇。可是,当时的越国在各

  • 清朝重臣林则徐被发配伊犁后的情况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林则徐

    道光二十年(1840年)7月,由于林则徐在广州严密布防,进犯广东的英军无机可乘,转而沿海北上,于同月5日攻占定海后,继续北上,于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抗英形势的急转直下,使道光皇帝对林则徐由禁烟之初的极度赞赏转变为要把时局的险恶急于甩锅林则徐。8月6日,两江总督伊里布被委任为钦差大臣赴浙,道光帝曾

  • 唐朝开国功臣张士贵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士贵

    在电视剧中《薛仁贵传奇》中,张士贵是李世民的堂弟江夏王李道宗的老丈人,他嫉贤妒能,多次阻拦薛仁贵投军。在军中又冒领薛仁贵军功,记在他女婿何宗宪头上,后来张士贵又想在天仙谷火烧薛仁贵。最终张士贵起兵谋反,兵败后在大牢中被尉迟恭结果了性命。那么正史上的张士贵真的是一位陷害忠良、阴谋造反的奸臣吗?1972

  • 后唐开国功臣郭崇韬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崇韬

    后唐开国功臣无数,郭崇韬首屈一指。公元923年,李存勖率领大军高举复唐大旗,以极其傲慢的姿态踏进了汴州城门,打通了后唐的统治之路。在此前,他的父亲给他留下三支箭矢为他指明的方向非常关键,除此之外还给他留下了一个更宝贵的礼物贤臣郭崇韬。一路走来,李存勖身边的将士谋士无数,但真正为他铺好路的那位却必是郭

  • 如何评价佟养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佟养性

    无论是哪个朝代,卖国贼都是令人痛恨的存在。在明末,不乏从事间谍活动的人,你以为间谍只存在于现代战争?其实不然,在古代一直都有人从事,只是没有那么多的记载而已。佟养性这个人是明朝的辽东大商人,其家族在辽东很有影响力,佟养性利用商人身份结交许多女真贵族,看出努尔哈赤的不平凡后投奔于他,娶了后金宗室之女成

  • 后唐重臣安重诲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安重诲

    安重诲(?-931年),河东应州(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其父安福迁,事晋王李克用为将。[1]安重诲少事后唐明宗李嗣源,随从征战,颇见亲信,为人明敏谨恪。明宗即位,以拥戴功充任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累加侍中兼中书令,护国节度使,总揽政事。不通文墨,刚愎专

  • 王及善为什么会被称为驱驴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及善

    唐朝有个人,他担任内史的时候,很多人都嘲笑他,说是“斑鸠飞进凤凰池”(“鸠集凤池”)。不久他又升了官,当上了右丞相,还是没有多大建树。唯一做了一件让人记住的事,就是禁止小官骑驴进衙门上班。每天,谁的驴要是进了衙门,他就出来驱赶。人们就给了他一个绰号,叫

  • 沈葆桢: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沈葆桢

    沈葆桢,一个出生在中国近代,为国之崛起而奋斗的民族英雄,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并驾齐驱,都是晚清名臣,为实现国家昔日荣光而奔波劳走。人们或许对李鸿章之流更为熟悉一些,却不知道沈葆桢为中国近代海军事业所做出的成就。幼时贫苦,林则徐助其思想开化沈葆桢出生于福建,是地地道道的书香之家出身,早年间家里

  • 富察·景寿: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富察·景寿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由天津大沽退守通州的清军在僧格林沁的率领下,在八里桥不敌英法联军,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被突破。咸丰十年九月底,咸丰帝携后妃及户部尚书肃顺等八大臣仓皇出逃热河,对外宣称“木兰秋狝”,就是去木兰围场打猎去了。而京城的乱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