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秀的皇后郭圣通是怎么被废的?郭圣通是个怎么样的人?

刘秀的皇后郭圣通是怎么被废的?郭圣通是个怎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903 更新时间:2024/1/16 9:14:51

这是一个典型的被史书表面文字迷惑的问题!按史料直观理解,似乎郭圣通被废,是因为个人失德,引起光武帝刘秀的厌恶,而阴丽华在德行和爱情都占优的情况下,取代了郭圣通的皇后位置。

事实上,郭圣通被废后,跟她的德行没有关系,跟爱情也没有关系,哪怕她比长孙还要贤惠,也逃不出被废后的结局!因为建武十七年的改立皇后,是刘秀为了政治需要,迫不得已的一次政治妥协,郭圣通是牺牲品,阴丽华占了便宜。

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郭圣通被废的原因

郭圣通被立后在建武二年,被废后发生在建武十七年。按史书说法,郭圣通被废,跟一个事件有关。建武九年,阴氏家里遭遇劫匪,阴丽华的母亲和幼弟遇害身亡。为了安慰悲痛过度的阴丽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回顾与阴丽华恩爱往事,赞美阴丽华的美德,同时赏赐阴氏家族。

这本没错,刘秀做得好,可问题是,在这道诏书里,刘秀为了夸阴丽华的德行,无事生非地加了一句:阴丽华有母仪之范,本来应该立为皇后的,但是她一再辞让,甘居媵妾。

这句话很不恰当,你可以夸阴丽华,但是不能拿皇后位说事,你这么一说,似乎人家郭圣通的皇后来得有点不正,是靠阴丽华让来的,你让郭圣通面子往哪里放?

因为这件事,阴丽华跟刘秀较上了劲,结果刘秀一怒之下,给郭圣通加了几条罪:心生怨怼,数违法令,不抚他子,甚至说郭圣通像鹰一样凶狠,没有德行,又像吕雉霍光一样,有外戚专权现象。

后人被这道诏书迷惑了,其实这都是欲加之罪。心里有怨气是可能的,本来刘秀就理亏,恐怕未必闹到不可开交。

再看看时间节点,从郭圣通与刘秀的摩擦到被废,整整八年时间跨度,八年间俩人还不停地生孩子,他们的幼子刘焉大约就在郭圣通被废前出生。是郭圣通魔力太大,还是刘秀被控制了?这个谎言实在不高明!

同样,民间说法是,刘秀爱阴丽华,不爱郭圣通。这更有点牵强附会,被“娶妻当得阴丽华”迷惑了。

郭圣通的品行及与刘秀的关系,表明史书说了谎

史书上关于郭圣通个人的事件非常少,所以导致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说明她的品行。不过,我们可以看一些间接证据。

数违法令不抚他子只是空洞的说辞,翻遍史书不见任何证据,说郭圣通凶狠无德更是过分。郭氏家族都是道德君子,从郭圣通父母,到他的弟弟侄子,史书充满溢美之词。史书上也没有任何郭圣通失德的记载。至于外戚专权,估计连刘秀说完自己都脸红!

刘秀一共有十一个儿子,五个女儿,其中郭圣通和阴丽华各生了五个儿子,五个女儿生母不详,至少有一个是郭圣通生的。请问,刘秀有偏爱阴丽华的迹象吗?

郭圣通被废后,刘秀对郭氏依旧宠爱不断,他隔三差五就去郭圣通的弟弟郭况府上晏饮,郭家赏赐多得被人称为“金穴”。

郭圣通没了皇后位,却被允许称“中山王太后”,称为历史上少有的,皇帝尚在世,妻妾被称为太后的特例。所以,所谓郭圣通失德,只是刘秀废后的一个借口,他之所以拿这么明显的漏洞做理由,就是明确告诉大家:我也不想废后!

总之,你找不到郭圣通有任何失德的地方,也看不出刘秀与郭圣通的感情出了问题,刘秀对郭圣通废后,始终是内疚和补偿的心态。

这些情形表明,郭圣通废后不简单!

度田事件引发的危机,是郭圣通被废的真正原因

其实,郭圣通被废的真正原因,跟一起政治事件有关:度田事件引发的全国性动乱!

度田就是人口和土地普查,刘秀在全国统一后的第二年,即建武十四年就开始展开度田工作。刘秀为何要度田?一件简单的普查工作何以引发全国动乱?

这就牵涉到西汉和新朝灭亡的原因土地兼并和奴隶激增。我们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税和人头税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西汉末年以来,随着豪强势力的土地兼并,和大量失地农民沦为奴隶,导致国家经济基础的崩溃。这就是西汉和新朝灭亡的死结。

刘秀建立东汉,恰恰依靠的就是豪强势力的支持,正是这些豪强地主阶级,以他们的私家武装和家族势力做股本,将刘秀推上了皇位。但是,天下统一后,刘秀又不得不对危害帝国安危的毒瘤动刀,否则必将走新朝的老路。

度田就是遏制土地兼并和奴隶增长的准备工作,豪强士族们不傻,立刻闻出了不详气息,于是他们相互勾结,欺上瞒下。刘秀大怒,为此一口气杀了十几位太守,连大司徒欧阳歙也死于狱中。

刘秀的决绝,终于引发了豪强势力的武装叛乱,天下立刻陷入大乱,又回到了新朝末年的状态。刘秀一边采取强硬手段,对豪强势力动用军队严厉打击,一边又不得不考虑,以妥协的态度,换取豪强势力的分化。

东汉初年的豪强势力主要有两大派系,一是以幽冀二州为主体的河北豪强势力,一是以南阳、颍川为主体的南阳豪强集团。这两派都是刘秀建国过程中的功臣,也是东汉帝国的政治基础。

不过,到度田事件爆发时,河北集团就剩一位耿弇还活着,其余的都已经不在世了,而南阳集团绝大多数还活着。这就意味着南阳集团主导了东汉政治生活,他们对皇权的态度,决定了东汉帝国的政治走向。

刘秀为了安抚他们,就得付出巨大代价:将南阳集团的利益代表人阴丽华推向皇后位置!

阴丽华的家族是南阳豪族,他们与当地豪族之间,通过联姻等关系,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网,所以,阴丽华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阴氏家族的利益,南阳集团的利益。将阴丽华推向皇后位,就意味着阴丽华的儿子将成为下一任皇帝,也就等于给南阳集团开了一张期权支票!

果然,随着阴丽华的上位,一场全国性的叛乱很快被平定。

这就是郭圣通被废的原因,她所代表的的河北势力,在政治圈的地位下降了,而南阳势力的强大,以及度田事件的危机,迫使刘秀不得不以皇后位置,与南阳集团之间达成利益结盟。

皇帝的婚姻就是可明码标价出售的商品

有人可能不服,这么牛的皇帝刘秀,能受制于豪强势力?别不服气,任何个人的实力永远也比不上集团利益的撕扯!皇权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封建帝制时期永恒的主题。

东汉开国的背景,就是刘秀与豪强士族集团之间,建立的利益共和协议,是一次政治利益交换的胜利。这个大背景是皇权必须遵守的契约,无法突破。

在这个大背景下,皇帝的婚姻就是可标价的商品,而不是爱情,是皇权与豪门士族集团之间的利益交换关系。刘秀的婚姻也是如此,不光阴丽华上位是利益交换,郭圣通当年被立为皇后,也是利益交换。

建武二年,河北集团接连爆发真定王刘杨谋反,和渔阳太守彭宠谋反,为了平息河北集团躁动的心,刘秀以立河北集团的利益代表人郭圣通为后,成功地安抚了河北集团。

所以,请擦亮眼睛,别被史书表面的文字所迷惑,郭圣通废后,跟她的德行没关系,至少郭圣通的一生,德行上没有任何亏缺的地方!

标签: 郭圣通

更多文章

  • 宋朝的狄青有哪些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狄青

    伐西夏,征岭南,他是无往不胜的面具将军。皇帝宠信,百官侧目,他是谨言慎行的大宋枢密使。无过遭贬,壮年暴毙,世人为他感慨唏嘘。往事越千年,谁又真正进入了他的情感世界?01烽烟骤起宋仁宗景佑五年秋,李元昊僭越称帝,建西夏国,入侵中原。北宋自建国初始,为防边将擅权,施行实内虚边的军制,各地精锐都被充入禁军

  • 乐乘为何能被封“武襄君”?乐乘有什么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乐乘

    公元前250年,秦国的安国君正式即位只有三天,就蹊跷地一命呜呼。那个曾经在赵国作为质子的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顺势登基,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功莫大焉,出任秦国相国,执掌国政。吕不韦虽然位极人臣,但是秦国朝堂之中,排挤他的人不少,特别是秦国军中,像王龁这种宿将,根本不买吕不韦的面子。图-洛邑是吕不韦的

  • 英国人赫德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能掌管清朝海关45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赫德

    海关。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象征之一,被被称为国家大门,但由于满清政府的腐败和腐败,一个叫罗伯特·赫德英国爱尔兰统治满清海关长达45年,赫德他在位时间从1863年到1908年,时间长度达到45年。在他离职的时候,被封赠太子太保。赫德辞职以后由妻弟、副总税务司裴式楷代理总税务司一职,赫德在任期

  • 许劭: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许劭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许劭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演义》说曹操“治事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月旦评又名汝南月旦评,由东汉末年汝南郡人许劭所主持。许劭与其从兄许靖喜欢品评当代人物,常在每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故称月旦评。这种品评方是沿袭东汉以来的清议之风,东汉

  • 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李娥姿生平介绍 李娥姿最后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娥姿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娥姿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娥姿是南朝梁国人士,她到西魏那一年已经18岁了。在梁国的时候,她有没有婚配,没有史料明确记载,但根据当时的状况,18岁的她应该是有丈夫的人了。就在她18岁这一年,一件事情让她的一生发生了重大变化。那是公元554年,西魏的大军在于谨、杨忠和宇文

  • 西晋宗室楚王八王之乱之一司马玮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玮

    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玮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马玮出身于皇室。他是晋武帝的儿子,所以他成年了就在军中任职,后来升任将军。他少年的时候就非常勇敢,做事情很果断,杀起人来毫不犹豫。他制定了很多残忍的刑罚,判刑时从来不讲究情面,因此朝廷里很多大臣都害怕的。有的大臣认为

  • 唐朝文学家陈子昂为什么会被称为“诗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子昂

    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陈子昂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人的外号,大多反映一个人的个人性格,特别是诗人的外号,基本上是反映了他的风格和思想。李白风流潇洒卓尔不群,诗歌想象力若天外飞仙,所以被称为诗仙,杜甫是儒家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一生忧国忧民,写了大量感叹民众悲惨生活的诗

  • 北宋开封府尹包拯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包拯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

  • 对包拯的历史评价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包拯

    士大夫语曰: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欧阳修: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赵祯: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阴幸也。司马光:①拯进士及第,

  • 东汉大臣孔融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