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开国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生平介绍

明朝开国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生平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3/12/17 19:41:31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初期的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出身农民世家,祖上几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徐达虽然是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但是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小时候的徐达经常陪朱元璋放牛玩耍,两人的关系无比亲密。

元朝末年元廷昏暗民不聊生,郭子兴举义后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请,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奉义父郭子兴之命回乡招兵买马,此时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至正十九年,奉朱元璋之军令徐达会同院判俞通海的水师一起进攻池州,大破其栅江营,正在攻打太平的赵普胜由陆路逃走。徐达攻克池州,擒其守将洪钧等人,并缴获其全部战船,首战告捷朱元璋非常高兴,徐达因功拜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从此进入了朱元璋率领的领导层班子。

接着,徐达麾兵乘胜攻安庆。八月,但进攻安庆并不顺利反而遇到挫败,徐达转而进攻江北之地。下无为州,夜袭浮山寨,破赵普胜部将于青山,并乘胜追击,一鼓攻克潜山。之后徐达回到镇池州,对安庆形成了水路夹攻的形势。赵普胜可是陈友谅军中大将,智勇双全,他所据守的安庆可不是一般人能攻打得下来的。于是徐达使用了离间之计,看中了陈友谅心胸狭隘喜怒无常的特点。挑拨诚友谅和赵普胜之间的关系,诱使陈友谅斩杀了赵普胜。赵普胜死后,枞阳水寨无人能守,徐达乘机攻下枞阳水寨。此战徐达名声大噪, 至正二十一年八月,徐达率兵与陈友谅激战于江州大获全胜,缴获战马两千匹,精食数十万石,并乘胜西进,直逼武昌。在潘阳湖战场上徐达身先士卒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并一举击溃陈友谅的前锋部队,歼敌一千五百人,缴获巨舰一艘,此战军威大振。

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领兵出征开北伐之路,洪武元年八月二日徐达率兵包围元大都,然而元朝皇帝知道徐达大将军能征惯战自己早就吓跑了,元朝都城无攻自破轻轻松松就被徐达拿下了基本没有遇到抵抗,拿下大都也就标志着元朝的灭亡,徐达在汉民族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为了进一步打击残余元军,洪武五年正月,徐达再次以征虏大将军的身份率军北征(参见明太祖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次徐达统一指挥分兵三路,“肃清沙漠”(指对蒙古用兵)。徐达从雁门关出塞,直趋和林,作为中路军。三月徐达师抵山西边境,派蓝玉为先锋,出雁门关向北挺进。蓝玉在野马川击败扩廓部流动部队,徐达率军至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土拉河),再败扩廓军。扩廓败逃后,与贺宗哲合为一军,在岭北布下阵势阻击徐达部队。扩廓、贺联军拼死进攻,明军受挫,死伤数万人。徐达处变不惊,收缩战线,坚守营垒,才免遭大败。然后,徐达整军而还,敛兵守塞。扩廓军队见此未敢贸然追击。由于蒙古军事力量一时难以消灭,明朝对北方的战略从以攻为主转为以防御为主。从此,徐达长期在北平、山西一带练兵备边,镇守北平十余年。明朝建国后,随着文臣地位的提高,过去立下汗马功劳的武臣逐渐受冷遇,但是徐达始终受到朱元璋的重用,捍御着明朝北方的安全。

再闪耀的将星也有陨落的那一天,由于长期的戎马生涯,奔波劳累,徐达的身体逐渐支撑不住,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洪武十七年闰十月,徐达在北平病重,朱元璋遣使召还应天。翌年二月二十日病逝于应天府邸,此时的徐达才五十四岁。后来朱元璋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配享太庙,名列功臣第一。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而在太祖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徐达虽为开国第一功臣,立下盖世功劳,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对朱元璋一直忠诚不二。

标签: 徐达

更多文章

  • 清朝文学家翰林院庶吉士王念孙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念孙

    王念孙简介:王念孙(1744年1832年),字怀祖,生而清羸,故自号石臞。江苏高邮人。王引之之父。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之父王安国,字书城,号春圃,雍正二年(17

  • 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和挪威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奥尔登堡王朝,丹麦,挪威,弗雷德里克二世

    弗雷德里克二世(丹麦语:Frederik 2.,1534年7月1日~1588年4月4日)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和挪威国王(1559年~1588年在位)。弗雷德里克二世为丹麦和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之子,母亲是萨克森·劳恩堡公爵马格努斯一世的女儿多罗西亚·冯·萨克

  • 唐朝咸安公主:和亲回纥 历嫁祖孙三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咸安公主

    咸安公主,唐德宗第八女,唐朝和亲公主。因回纥在安史之乱中帮助大唐平乱有功,从此开始了与回纥和亲。787年,回纥长寿天亲可汗再一次派使者向唐德宗求亲。因为德宗做太子时曾受过回纥的羞辱,所以即位以后,回纥屡次求亲,都被德宗拒绝。可是此时的大唐国力衰弱,而吐蕃则正处于强盛时期,不断侵扰大唐边境。鉴于这种情

  • 孙鲁班:东吴权倾朝野的长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鲁班

    孙鲁班是孙权长女,曾嫁给周瑜的儿子周循。可以说,在整个东吴历史中,孙鲁班占据了重要一环,她在拥立孙亮继位后,凭借自己外戚的身份,开始排除异己,最后更是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历史上多为后宫干政,公主干政的情况比较少见,而孙鲁班绝对算得上是公主里的能人。难以想象的欲望孙鲁班的第一任丈夫是周瑜的儿子周循,范

  • 宗社党首领清末大臣爱新觉罗·良弼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良弼

    爱新觉罗·良弼(1877年1912年年1月29日),字赉臣,满洲镶黄旗人,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是道光年间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的大学士伊里布之孙。曾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回国后,入练兵处,旋充陆军部军学司监督副使升司长。禁卫军成立,任第一协统领兼镶白旗都统。以知兵自诩,他

  • 徐祯卿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祯卿

    徐祯卿,生于1479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

  • 祝枝山的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祝枝山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

  • 二战德国陆军大将洛塔尔·伦杜利克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伦杜利克

    洛塔尔·伦杜利克(德语:Lothar Rendulic;克罗地亚语:Lothar Renduli1887年11月23日-1971年1月18日) 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大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1887年出生于维也纳新城。1907年进入奥匈帝国的军事学院学习。1910年毕业后被任命为第99帝国

  • 清末三大家之一任颐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任颐

    任颐(1840年-1896年),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自幼随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卖画为生。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

  • 清末三大家之一赵之谦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之谦

    赵之谦(1829年8月8日 -1884年11月18日 ),汉族,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从青年时代起,就刻苦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精书画、篆刻。赵之谦善于向前人和同时代各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