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民国才女吕碧城生平经历 吕碧城为什么终身不嫁?

民国才女吕碧城生平经历 吕碧城为什么终身不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4/1/18 21:44:50

民国才女吕碧城简介:吕碧城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吕碧城为什么终身不嫁?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民国才女吕碧城简介

吕碧城(1883年?月?日~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

她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吕碧城生平经历

一、青春岁月

吕碧城,一名兰清(一说原名吕贤锡),字遁夫,号明因,后改为圣因,晚年号宝莲居士。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安徽旌德书香门第。

吕碧城年幼一番坎坷:少年失怙,家产被夺,夫家退婚,寄人篱下,母妹服毒。吕碧城9岁议婚于同邑汪氏,10岁订婚,1895年吕碧城12岁(一说13岁)时,吕父光绪进士吕凤歧去世,吕碧城的母亲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由于吕家一门生四女,并无男子,族人便以其无后继承财产为名,巧取豪夺,霸占吕家财产,唆使匪徒将母亲劫持。

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此事却也让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能呼风唤雨,于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答应了下来,双方协议解除了婚约。

然而在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对其今后对婚姻的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

1903年,吕碧城想去天津城内探访女子学校,被保守舅父严辞骂阻,说她不守本分,要她恪守妇道,年轻气盛的吕碧城,一怒之下,下定了不再委曲求全、苟且度日的决心,第二天就逃出了家门,只身“逃登火车”,奔赴天津。不但没有旅费,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

一个富家女子独自出门,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之举。而此次出走,正是吕碧城登上文坛的开始,也是她与各界名人交往的开始。

二、提倡女权

身仅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赴津的列车中,幸遇好心人佛照楼的老板娘,将其带回家中安顿下来。当得知舅父署中方秘书的夫人住在《大公报》社,吕碧城便给方太太写了封长信求助。

此信巧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所见,英敛之一看信,为吕碧城的文采连连称许。不仅如此,英敛之亲自前往拜访,问明情由,对吕的胆识甚是赞赏,邀吕到报馆内居住,受聘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吕碧城到《大公报》仅仅数月,在报端屡屡发表诗词作品,格律谨严,颇受诗词界前辈的赞许。

吕碧城的一些观点在社会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她在诗文中流露的刚直率真的性情以及横刀立马的气概,深为时人尤其新女性们所向往和倾慕。

一时间,出现了“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从此,吕碧城在文坛上声名鹊起,走上了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1904年到1908年,吕碧城借助《大公报》这一阵地,积极地为她的兴女权、倡导妇女解放而发表大量的文章和诗词,她结识了大批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领袖人物,与秋瑾尤其交好。

1904年5月,秋瑾从北京来到天津,慕名拜访吕碧城。两人此番相会不足四天,情同姊妹,订为文字之交。两位新女性间的一段因缘佳话,成就了一段“双侠”的传奇。

吕碧城连续发表的鼓吹女子解放的文章,震动了京津,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义等人纷纷投诗迎合,推崇备至,一时间,京津文坛,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

她以女儿之身,大方地与男人们交游,唱和诗词,赏玩琴棋,自由出入自古男性主宰的社交场所,谈笑风生,成为清末社会的一道奇谈。

三、建设女学

除了在《大公报》积极宣扬女权,作妇女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在办女学的实践上,吕碧城积极筹办北洋女子公学。吕碧城发表多篇言论以作舆论宣传,宣扬兴办女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她把兴女学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以此冲击积淀千年的“三从四德”、“女戒女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

反过来说,女权运动的兴起,恰恰证明了社会上男女观念的不平等,“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强毅之气。”吕碧城认为办女学开女智、兴女权才是国家自强之道的根本。

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学”成立,11月7日,天津公立女学堂在天津河北二马路正式开学。

北洋女子师范学堂针对中国女性数千年来身体被摧残、心灵被桎梏、智识不开明的状况,吕碧城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上,提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

“德”在首,是因为无道德,徒具知识,只能“济其恶,败其德”;但同时又必须重智识教育,因为智识不开,则事理不明,道德也就无从谈起;重视“体育”,是为了让学生在拥有健康人格的同时,也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对于“德”的认识,吕碧城也别具一格:“世每别之曰女德,推其意义,盖视女子为男子之附庸物,其教育之道,只求男子之便利为目的,而不知一世之中,夫夫妇妇自应各尽其道,无所谓男德女德也。”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遇难,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吕碧城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又在灵前祭奠。她后来南游杭州,又拜谒了秋瑾墓,不禁感慨万端,作一首《西泠过秋女侠祠次寒山韵》,追怀这位志同道合的挚友。

之后,吕碧城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引起颇大反响,也使自己陷于险境。

吕碧城与秋瑾的交往也引起了官方注意,以致直隶总督袁世凯一度起了逮捕吕碧城的念头。介于找不到更多的借口,才没有实行。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女子公学停办,后改为河北女子师范学校,吕碧城离职,她移居上海游世界。

四、晚年游历

吕碧城认为在这竞争的世界,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四万万人合力,因此不能忽视二万万女子的力量。解放妇女,男女平权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世人,济世救民。

1912年,袁世凯在京登上民国总统宝座,吕碧城凭借与袁世凯的旧交,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

她雌心勃勃,欲一展抱负,但黑暗的官场让她觉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野心昭昭时,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

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在上海静安寺路自建洋房别墅,其住宅之豪华,生活之奢侈,为沪上人士所艳羡生妒。可见同时也有非凡的经济头脑。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

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

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她尤擅填词,吟咏自如,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传世著作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

1928年,她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并在日内瓦断荤。1929年5月,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赴维也纳参加大会,并盛装登台作了演讲,与会代表惊叹不已。

在游历的过程中,她不管走到哪里,都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她认为自己在代表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她要让世人领略中国女性的风采。此后,她周游列国,宣讲动物保护的理念,成为这一组织中最出色的宣传员。

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

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中国海。

吕碧城为什么终身不嫁?

关于吕碧城一生未嫁一事,各种说法都有。那时,各种聚会上常常会出现吕碧城的丽影芳踪,当时各界名流也纷纷追捧吕碧城,与她交往的社会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如著名诗人樊增祥、易实甫,袁世凯之子袁寒云、李鸿章之子李经羲等,但她在婚姻一事上,看透世态炎凉,再加上她自恃清高,始终觉得身边无可匹配之人,所以宁愿独身终老。

对这些名士的态度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合适”。在她看来“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即梁超。早有妻室,汪季新即汪精卫。年岁较轻,汪荣宝汪荣宝,曾任民政部右参议、国会众议院议员,驻比利时、驻日公使等职,擅书法,工诗文。尚不错,亦已有偶。张蔷公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固佳,耐年届不惑须发皆白何!”

吕碧城曾说:“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耳!”

吕碧城是少年抱得大名的人,时人对她的文学才华评价非常高,高到什么地步,说是可以和李清照相比,所以她自小心气就高,更不肯屈就自己。于是,吕碧城虽姿容优雅,终身未婚。

现代作家止庵认为,吕碧城为什么未嫁,关键点在于经济权,她在袁世凯称帝之前辞职到上海做生意,在那两年里跟外商合作挣了好多钱,生活非常奢华。

“有才,有名,有财,事业上又有很大的成就,这女人就没有当时女性结婚的理由找个男人养着,她没有结婚的实际需要。”

标签: 吕碧城

更多文章

  • 陆小曼生平经历 陆小曼感情生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小曼

    陆小曼简介:陆小曼生平经历是怎样的?陆小曼感情生活是怎样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陆小曼简介陆小曼(1903年-1965年),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

  • 三国人物裴秀生平经历 裴秀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秀

    三国人物裴秀简介:裴秀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裴秀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三国人物裴秀简介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裴秀出身著名的大族“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

  • 公子华赢华简介 公子华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赢华

    公子华又叫赢华,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的弟弟,同时也是秦国一名大将。公子华在当今的影视中都有出现,历史上记载他在秦楚大战中战死。公子华公子华赢华简介公子华,即赢华。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之弟。赢华善武,为秦惠文王时秦国大将。秦楚大战,赢华为回救咸阳,突围,力战而死。史料上对此记载较少。周显王扁四十

  • 秦献公为何传位给次子秦孝公 怎么评价秦献公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献公

    秦献公于公元前384年继位为秦国君主,他执政期间对秦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废止殉葬制度、收复河西、迁都栎阳、扩大商业活动等,为今后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秦献公秦献公为何传位给次子秦孝公秦献公两个儿子,长子嬴虔和次子嬴渠梁。嬴虔勇猛无比,做事容易冲动,喜欢拼战沙场,和他自己很像;次子嬴渠梁少年老成,但

  • 秦献公嬴师隰简介 秦献公的子女后人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嬴师隰

    秦献公别名嬴师隰、秦伯连、秦献公、秦元献公、秦元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约23年时间。秦献公于公元前362年逝世,享年62岁,儿子秦孝公继位。秦献公秦献公嬴师隰简介秦献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嬴姓,秦氏,《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

  • 日本生物学家利根川进的名言 利根川进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利根川进

    利根川进是日本著名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抗体多样性,发现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原理,因为在免疫系统遗传学上的研究成果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利根川进利根川进的名言不敢冒险的人,或者只会考试得分的人,是不适合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的最重要的才能是要有怀疑的能力,还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利根川进主要成就利根川进因&ldqu

  • 日本生物学家利根川进简介 利根川进第二次诺奖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利根川进

    利根川进生于日本名古屋,因为父亲是工厂的工程师,故而在乡下度过了一个自在的童年。利根川进毕业于京都大学,曾留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于198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利根川进利根川进简介利根川进,日本生物学家,曾因其在免疫系统遗传学上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8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发现了身体

  • “介子理论”提出者汤川秀树的作品 汤川秀树的介子假设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汤川秀树

    汤川秀树生于日本东京,曾在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学习,“介子理论”是他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汤川秀树著有《量子力学入门》《基本粒子理论入门》等作品。汤川秀树和爱因斯坦汤川秀树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量子力学入门》、《基本粒子理论入门》、《旅人》、《人类的创造》、《现代科学与人类》、《眼

  •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简介 汤川秀树名人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汤川秀树

    汤川秀树是日本物理学家,因为提出“介子理论”以及在这方面的贡献,故而获得了194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让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汤川秀树汤川秀树简介汤川秀树(1907~1981),日本物理学家,毕业于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历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

  • 物理学家欧文·朗缪尔的妻子儿女 朗缪尔发明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朗缪尔

    欧文·朗缪尔因在表面化学上的工作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该项将的工业化学家。朗缪尔的研究出了白炽灯和氢焊接技术外,还有朗缪尔探针、薄膜等。朗缪尔欧文·朗缪尔的妻子儿女朗缪尔于1912年与Marion Mersereau结婚,他领养了两个孩子:肯尼斯和芭芭拉。朗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