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曾国藩和穆彰阿是怎么认识的?穆彰阿为何要推荐曾国藩?

曾国藩和穆彰阿是怎么认识的?穆彰阿为何要推荐曾国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14 更新时间:2023/12/29 5:43:31

1838年,28岁(虚岁)的湖南学子曾国藩,来到京城参加了道光十八年戊戌科会试。这是曾国藩人生中第三次参加会试。前两次会试,曾国藩均名落孙山,失败而归。

这次又将如何呢?

在清朝时期,会试是科举考试的第三关,关系到万千考生的人生命运。考中了,从此飞黄腾达,青云直上;考不中,就得灰溜溜地回到老家,继续寒窗苦读,等待来年再战。会试的淘汰率很高,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跨过这一关。比曾国藩年轻的左宗棠,3次参加会试均失败,一怒之下不再参考。

曾国藩比左宗棠幸运,他在1838年这次会试中成功通过,考中贡士,并在随后举行的殿试中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之后,一甲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的考生,则必须还要参加一场朝考,从中选择优秀成绩进入翰林院。在朝考中,曾国藩又发挥得相当好,取得一等第三名的好成绩。道光皇帝在审卷时,很欣赏曾国藩的文章,将第三名改为第二名,于是曾国藩顺利地进入翰林院,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入选翰林院,俗称为“点翰林”,是天下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一旦点了翰林,前途无限。混得好的,拜相封侯,不在话下;混得差的,外放地方上,也能当上威风八面的道员、知府。

1840年,翰林院举行散馆考试,曾国藩名列二等十九名,授任翰林院检讨这是曾国藩的第一份正式官职,级别为从七品。如果是在地方上,相当于知县的副职。由此可见,曾国藩的起点不算高。

可是,曾国藩的官场之路走得格外顺利。接下来的10年里,曾国藩没隔多少时间,就要升迁一次。短短十年间,竟然从一名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升为从二品的工部左侍郎,正所谓“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平均每年就升了一级。

对于一个没有身份、背景的农家小子来说,这样的升迁速度堪称神速。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十年升了十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后站着一个人穆彰阿

穆彰阿是满洲镶蓝旗人,生于1782年,24岁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刑部侍郎、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漕运总督、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职。他当了20多年军机大臣,深得道光皇帝信任,在朝廷里面权势显赫,炙手可热。

曾国藩怎么结识到穆彰阿的呢?

原来,穆彰阿是道光十八年戊戌科会试的主考官,算是曾国藩的老师。曾国藩在会试结束后,通过湖南老乡、监察御史劳崇光,搭上了穆彰阿这条线。曾国藩没钱给穆彰阿送礼,就将自己的诗文送了点上去。

如果是别的官员,一定会将这些诗文全部扔掉,正眼也不瞧一下。可是,穆彰阿作为满洲官员中少有通过进士正途步入官场的人,明白读书人的心酸,颇为爱心人才。他读过曾国藩的诗文后,立即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便经常在道光皇帝面前推荐曾国藩。

有了穆彰阿的推荐,升官就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于是,曾国藩在10年间连升10级。

而且,曾国藩先后做过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除了户部侍郎,六部侍郎他做了一个遍。清朝时期,六部最有实权,基本掌控了国家大事。虽然六部尚书级别最大,但由于大多数为内阁大学士兼任,所以实际上都由侍郎在主持工作。曾国藩在这些部门担任侍郎,获得了宝贵的人脉和经验,为他以后训练湘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当上从二品的侍郎后,不无自傲地说:“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这倒是一句实话。

对于穆彰阿的提拔之功,曾国藩常怀感激之情,想办法投桃报李。

1843年7月,曾国藩外放为四川乡试正考官。京官俸禄不高,日子都过得很紧巴。能够外放担任乡试考官,是许多京官求之不得的事情。曾国藩在任职翰林院检讨3年后,就获得了这一任务,实属难得。

曾国藩在主持这次乡试后,获得了1000多两银子的“外快”,决定买点像样的礼品送给穆彰阿。曾国藩知道穆彰阿喜欢古玩字画,便在四川成都的古玩店里到处搜寻,终于获得了一幅唐伯虎的真迹,喜滋滋地给穆彰阿送去。

后来,咸丰皇帝继任后,穆彰阿失势,被革去职务,永不叙用,晚年生活过得凄凄惨惨,无人光临。曾国藩没忘记恩师的提携,多次看望穆彰阿,并为穆家修了旧宅。

标签: 曾国藩穆彰阿

更多文章

  • 清朝初辅政大臣鳌拜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鳌拜

    鳌拜康熙时期的大臣鳌拜,身为顺治钦定的"辅政四大臣"之一,身份高贵。然而世人对其最深刻的印象却是"智擒鳌拜"中那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身影,却往往忘记其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忠肝义胆。一代名臣悲惨落幕公元1669年,一代名臣鳌拜病死狱中,这位满清开国功臣经历过硝烟四起的战场,体验过权倾朝野的盛气凌人,最后

  • 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嬴虔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嬴虔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临死前打算传位给商鞅,商鞅坚辞不受。秦孝公去世后,公子嬴虔诬陷商鞅谋反,商鞅带领邑兵与变法后的秦军作战,死于自己训练出来的秦国新军,尸体被带回咸阳车裂示众。商鞅原本可以有一个更好的下场,问题的关键就在秦孝公的哥哥嬴虔。嬴虔虽然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哥哥,但却

  • 明朝末将领张煌言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煌言

    张煌言是南明著名抗清将领,民族英雄,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生于公元1620年,去世于公元1664年。张煌言刚直不阿,文武双全,为崇祯十五年举人。他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国家动乱之际,仍然立志报国救民。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明朝亡国。后来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朝廷,开启南明时

  • 十六国汉赵皇帝刘粲的皇后靳皇后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靳皇后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靳皇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人物简介靳皇后(?318年),靳氏,出身匈奴贵族,生年不详。汗国(五胡十六国)隐皇帝刘粲的皇后。刘粲立为太子时,纳靳氏为太子妃,生子刘元公。318年,刘聪死,刘粲即位,立靳氏为皇后,立刘元公为

  • 明朝最长寿的公主含山公主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含山公主

    在朱元璋的所有子女中,朱标和朱棣肯定是非常优秀的,俩人的文治武功都没得说。在朱元璋的公主中,要论长寿非第十四女含山公主莫属。含山公主活了八十二岁。在朱元璋所有子女中,含山公主是最长寿的。她历经8朝7位皇帝。这是什么概念呢?含山公主从朱元璋洪武一朝活到了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说是八朝七位皇帝,主要是因为

  • 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欢

    高欢(496年~547年),小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又投奔葛荣。后叛降

  • 北齐宗室名将高长恭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长恭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王朝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兰陵王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起家通直郎、仪同三司。治军躬勤细事,累迁并州

  • 谢晋元是被谁刺杀的?谢晋元去世有多少人来吊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谢晋元

    1941年4月24日,在上海租借突然传出一个重大消息,那就是谢晋元将军被刺杀身亡了,这一消息无疑一下子震惊了全国上下。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当年中国军队撤出上海之后,谢晋元与他的军队为何没有走呢?谢晋元将军又是被谁刺杀的呢?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谢晋元部1937年10月31日奉命撤入公共租界,

  • 三国时期曹魏谋士董昭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昭

    董昭是东汉末年,曹魏阵营非常重要的一位谋士。董昭早年任袁绍参军,与曹操相见后,决定投靠曹操成为其下参谋。此后董昭多次为曹操献上妙计,因此深得重用,实际上曹操封魏公、魏王都是董昭在背后给他出的注意,才让曹氏能够一步步蚕食掉汉室政权。等曹丕正式登基称帝后,董昭也成了魏国开国功臣之一。但后人对于董昭的评价

  • 北宋谏臣鲁宗道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鲁宗道

    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官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1029年)卒,年六十三,赠兵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