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初辅政大臣鳌拜生平介绍及评价

清朝初辅政大臣鳌拜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540 更新时间:2024/1/19 19:41:47

鳌拜

康熙时期的大臣鳌拜,身为顺治钦定的"辅政四大臣"之一,身份高贵。然而世人对其最深刻的印象却是"智擒鳌拜"中那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身影,却往往忘记其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忠肝义胆。

一代名臣悲惨落幕

公元1669年,一代名臣鳌拜病死狱中,这位满清开国功臣经历过硝烟四起的战场,体验过权倾朝野的盛气凌人,最后却在疾病交加中在昏暗的牢狱中死去,令人叹惋。

对于鳌拜的评价,世人普遍的看法是骄横跋扈,把持朝政误国误民。但是这往往是人们只看到了他在康熙年间的所作所为而得出的结论,过于片面。其实,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嚣张跋扈只是他在晚年时期的表现,在其青年时期,倒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忠臣,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康熙

从军生涯功勋显著

鳌拜的战功大都集中在其跟随皇太极和顺治征战期间,即清军入关前和入关初期。而鳌拜首战是在一处叫皮岛的地方,即今天的朝鲜半岛,这次战事不仅打出了鳌拜的名声,并且使鳌拜获得了爵位。可以说,这次战争作为鳌拜从军的首战,是极其成功的。

在皮岛战役中,鳌拜针对军情,主动请缨到战争前线,并大胆的提出了声东击西的战术。果然,敌军在鳌拜所率清军的重重迷惑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溃不成军,金军乘胜追击并一举攻下皮岛。战后鳌拜凭借此功被皇太极封三等男爵,并赐号"巴图鲁",意为"勇敢的猛士",可见鳌拜在当时在皇太极心目中的印象。

电视剧中的鳌拜形象

不仅如此,鳌拜还为清军入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打下这基础的战事便是松锦会战,交战的双方是金军和明军。在此战中,鳌拜跟随济尔哈朗进攻锦州,在鳌拜的带领下大败明军。此战过后,明军败局已定,已经无力和金军对抗,此战为清军入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鳌拜凭借此战晋升护军首领,成为金军中响当当的人物。

而在清军入关后,鳌拜更是愈发勇猛,前后总共征战13次,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打击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顺治元年,鳌拜率军追击李自成的农民军,并将其重创,进而致使李自成在九宫山灭亡。而后又在顺治三年再次率军阻击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一举打败敌军并杀死了首领张献忠。

李自成

经过这两次对农民军的打击,爱新觉罗氏在关内已经彻底站稳了脚跟,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清军入关前还是入关后,鳌拜都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开国功臣。他在皇太极和顺治心目中的分量,不亚于徐达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对皇太极忠心耿耿

鳌拜不仅在军事上功勋显著,在政治上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忠肝义胆之人,对皇太极忠心不二。在皇太极死后,全力帮助他的儿子福临登基,并稳固皇位,这期间最著名的就是他和摄政王多尔衮之间的恩恩怨怨。

皇太极

崇德八年皇太极驾崩后,他的长子豪格与他的弟弟多尔衮开始了对皇位的激烈争夺。在这时,鳌拜以一句"共立盟誓,死生一处",力主由皇太极之子豪格继位。鳌拜率领武装力量守在崇政殿外,对多尔衮,怒斥到:"吃穿先帝之衣饭,蒙受先帝深恩,不立先帝之子,吾等愿随先帝而去"。后来在豪格和孝庄太后的重压之下,多尔衮妥协了,最后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为帝。

可以说,顺治能够坐上皇位,除了有孝庄太后的大力支持外,鳌拜也是功不可没,如果没了鳌拜牵制多尔衮,给了他巨大的压力,单凭豪格是根本不足以抗衡多尔衮,也就不会有顺治的登基,更别说后来的康乾盛世了。

顺治

康熙为什么一定要杀鳌拜

顺治登基后,鳌拜尽心尽力,成为了顺治的心腹大臣,而在顺治逝世后,年仅8岁的玄烨继承了皇位,鳌拜也由于失去了制衡而变得嚣张跋扈,但最终让康熙下定决心除掉鳌拜的是因为鳌拜做了两件事,使得他感到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这第一件是鳌拜担任辅政大臣时,利用职权将费扬古及其子处死。事情的起因费扬古父子是在出巡时擅自乘坐御马,这本来是一件小事,最多处罚一下便可,但是鳌拜借机将事情无限放大化,上升到费扬古对大清朝不忠的层面上,结果费扬古及其两个儿子最后都被处死。

费扬古

第二件事是"换地"。顺治为了报答开国功臣立下的汗马功劳,给诸位大臣特批了圈地,其中鳌拜的圈地在定兴一带。但鳌拜不满,便想利用职权,换来京城东边的圈地。但不料遭到苏纳海、朱昌祚的极力反对并上疏孝庄太后,最后被驳回了。鳌拜为此心生忌恨,不顾满朝大臣和康熙的强烈反对,捏造罪名陷害两人并最终私自处死。

不仅如此,因为京城东边一带的圈地属于正白旗,而旗主是苏哈克萨,鳌拜便一不做二不休,罗织了20余条罪状,向康熙进言欲要处置苏哈克萨。面对着莫须有的罪名,康熙自然不肯同意,但是鳌拜竟接连上奏数日,并对康熙实施人身威胁。最终,在鳌拜的胡搅蛮缠下,苏克萨哈被处死。

这两件事看似是鳌拜利用自己的权势陷害他人,但是在康熙心里,这是对皇权的挑战和漠视,康熙也明白,要想独揽大权,鳌拜必须除掉,康熙已经把鳌拜列入了必杀名单之中。但无奈当时康熙还年幼,没有亲信,虽有心但力不足,只得韬光养晦,在暗中积蓄力量。

孝庄太后

这也是鳌拜留给世人普遍的印象,但他为何与年轻时候的鳌拜判若两人,是什么原因导致鳌拜由一个忠肝义胆的开国功臣转变成一个骄横跋扈的权臣?

导致鳌拜转变的原因

其实不难猜想,历史上许多大功之臣都在后期居功自傲而引得皇帝不满,最终落得凄惨下场,鳌拜也不例外,但细数下来,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鳌拜的出身决定的,作为武将出身的他,在思考问题的方面上远不及那些文官,这导致了鳌拜给人一种"大老粗"的感觉。说白了就是鳌拜是一个头脑比较简单,心里率直的人,说话做事不考虑后果,这样的性格导致了他为人处世常常刚愎自用、狂妄自大。

智擒鳌拜

第二个方面是他的累累战功给了他骄傲的资本,这也是许多功臣的通病,鳌拜也没能幸免。在这样的战功下,加上他那刚愎自用的性格,自然会骄横跋扈,气量狭隘。

第三个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在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早已经去世,苏哈克萨被鳌拜陷害至死,遏必隆又对鳌拜马首是瞻。在这样的环境下,无人能够制衡鳌拜,加之康熙此时还未成年,导致了鳌拜自然会目中无人,竟敢篡改圣旨,欺下瞒上。

鳌拜是一个忠臣,他的赫赫战功为清军打下了不少江山,对皇太极忠臣耿耿,但是可惜的是,鳌拜效忠的对象仅仅是皇太极而已。可以这么说,鳌拜对于皇太极来说是一个忠臣,但是对于整个大清来说,鳌拜则是一个佞臣。

在康熙初登帝位时,由于没有了顾虑,加上刚愎自用的性格,以致于鳌拜摆不清自己的身份,作威作福,造成了自己不得善终的结局。

标签: 鳌拜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嬴虔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嬴虔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临死前打算传位给商鞅,商鞅坚辞不受。秦孝公去世后,公子嬴虔诬陷商鞅谋反,商鞅带领邑兵与变法后的秦军作战,死于自己训练出来的秦国新军,尸体被带回咸阳车裂示众。商鞅原本可以有一个更好的下场,问题的关键就在秦孝公的哥哥嬴虔。嬴虔虽然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哥哥,但却

  • 明朝末将领张煌言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煌言

    张煌言是南明著名抗清将领,民族英雄,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生于公元1620年,去世于公元1664年。张煌言刚直不阿,文武双全,为崇祯十五年举人。他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国家动乱之际,仍然立志报国救民。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明朝亡国。后来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朝廷,开启南明时

  • 十六国汉赵皇帝刘粲的皇后靳皇后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靳皇后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靳皇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人物简介靳皇后(?318年),靳氏,出身匈奴贵族,生年不详。汗国(五胡十六国)隐皇帝刘粲的皇后。刘粲立为太子时,纳靳氏为太子妃,生子刘元公。318年,刘聪死,刘粲即位,立靳氏为皇后,立刘元公为

  • 明朝最长寿的公主含山公主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含山公主

    在朱元璋的所有子女中,朱标和朱棣肯定是非常优秀的,俩人的文治武功都没得说。在朱元璋的公主中,要论长寿非第十四女含山公主莫属。含山公主活了八十二岁。在朱元璋所有子女中,含山公主是最长寿的。她历经8朝7位皇帝。这是什么概念呢?含山公主从朱元璋洪武一朝活到了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说是八朝七位皇帝,主要是因为

  • 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欢

    高欢(496年~547年),小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又投奔葛荣。后叛降

  • 北齐宗室名将高长恭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长恭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王朝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兰陵王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起家通直郎、仪同三司。治军躬勤细事,累迁并州

  • 谢晋元是被谁刺杀的?谢晋元去世有多少人来吊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谢晋元

    1941年4月24日,在上海租借突然传出一个重大消息,那就是谢晋元将军被刺杀身亡了,这一消息无疑一下子震惊了全国上下。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当年中国军队撤出上海之后,谢晋元与他的军队为何没有走呢?谢晋元将军又是被谁刺杀的呢?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谢晋元部1937年10月31日奉命撤入公共租界,

  • 三国时期曹魏谋士董昭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昭

    董昭是东汉末年,曹魏阵营非常重要的一位谋士。董昭早年任袁绍参军,与曹操相见后,决定投靠曹操成为其下参谋。此后董昭多次为曹操献上妙计,因此深得重用,实际上曹操封魏公、魏王都是董昭在背后给他出的注意,才让曹氏能够一步步蚕食掉汉室政权。等曹丕正式登基称帝后,董昭也成了魏国开国功臣之一。但后人对于董昭的评价

  • 北宋谏臣鲁宗道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鲁宗道

    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官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1029年)卒,年六十三,赠兵部尚

  • 唐朝诗人孟郊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孟郊

    很多人对《游子吟》并不陌生,他用朴实无华、感人肺腑的语言描绘出了孩子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写出了众多后辈的感激之情、引发数人共鸣,时至今日,这首诗还被人无限传唱。这首诗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写这首诗的诗人怎样了?他自己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状态?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