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嬴虔生平介绍及评价

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嬴虔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99 更新时间:2024/1/2 21:45:54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临死前打算传位给商鞅,商鞅坚辞不受。秦孝公去世后,公子嬴虔诬陷商鞅谋反,商鞅带领邑兵与变法后的秦军作战,死于自己训练出来的秦国新军,尸体被带回咸阳车裂示众。商鞅原本可以有一个更好的下场,问题的关键就在秦孝公的哥哥嬴虔。

嬴虔虽然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哥哥,但却是庶出,理论上没有继承权,嬴虔是坚决支持商鞅变法的。之所以嬴虔要杀掉商鞅,是因为商鞅对他实行了劓刑,割掉了他的鼻子。新法在秦国施行后,太子嬴驷不小心触犯了新法,刑罚不能加于未来的继承人,于是太子的老师嬴虔和公孙贾被处罚,公孙贾被处以墨刑,脸上刺字涂上墨,都是没脸见人的刑罚。

以商鞅之作派,为什么不处以更委婉的刑罚呢,比如罚俸禄、降官职等。只要不是让对方没脸见人,说不定嬴虔和公孙贾都会感恩戴德,成为新法最有力的支持者,实在是没必要一次就把贵族之首、百官之首得罪个遍。《史记》评价商鞅刻薄寡恩,作茧自缚,其实商鞅聪明得很。

早在商鞅魏国做中庶子的时候,公叔痤临死前向魏武侯推荐了商鞅,如果不用就建议把他杀掉。公叔痤见魏武侯不用商鞅,于是赶紧把卫鞅叫来,说让他赶紧离开魏国,魏侯要杀他了。结果卫鞅直接回答,魏侯既然不会用我,自然就不会杀我。等到为公叔痤守孝完毕,商鞅才离开魏国。把事情看得如此透彻明白,商鞅难道不明白处嬴虔劓刑的后果吗?

其实与秦孝公不无关系。秦孝公发布求贤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愿意加官进爵、裂土封王在所不惜。而秦孝公做到了,商鞅变法后秦孝公转为幕后,商鞅可以说成为了秦国实际上的国君,秦孝公兑现了他的诺言。可是商鞅知道他手中的权力来自于秦孝公,假如商鞅接连贵族大臣,秦孝公就不会再信任他,新法也有可能失败。

于是为了稳定新法、稳定秦孝公、稳定自己的地位,商鞅必须冷酷对待贵族、百官,把秦国的实权人物都得罪个遍,削了秦王哥哥的鼻子,彻底得罪了宗室权贵,往公孙贾脸上刺字,彻底得罪了文官集团,处罚太子的太子师和太子傅,把太子也得罪了。这样大家都等着秦孝公去世,好对商鞅进行清算,新法展示了严苛的一面,贵族大臣们轻易不敢对新法下手。

商鞅明白自己的权力来源于秦王,为了让权力的源泉放心授权给予更大的权力,主动通过得罪宗室、得罪太子、得罪文官、得罪百姓,把能得罪的群体全得罪个遍,这样秦孝公才能放心。商鞅这样的大臣是孤臣,不必担心他会拉帮结派、意图谋反。假如商鞅没有处罚嬴虔、公孙贾,反而是到处收买人心,恐怕商鞅早就被杀戮,变法早就失败了。

商鞅虽然最后下场很惨,却用自己的肉身保证了变法的稳定施行,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基础,而且商鞅变法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商鞅的历史评价虽然褒贬不一,但总体上贬低商鞅的多是文人,而实权派如李斯诸葛亮桑弘羊王安石、李德胜等都推崇商鞅,这正是商鞅变法的魅力所在。

标签: 嬴虔

更多文章

  • 明朝末将领张煌言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煌言

    张煌言是南明著名抗清将领,民族英雄,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生于公元1620年,去世于公元1664年。张煌言刚直不阿,文武双全,为崇祯十五年举人。他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国家动乱之际,仍然立志报国救民。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明朝亡国。后来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朝廷,开启南明时

  • 十六国汉赵皇帝刘粲的皇后靳皇后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靳皇后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靳皇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人物简介靳皇后(?318年),靳氏,出身匈奴贵族,生年不详。汗国(五胡十六国)隐皇帝刘粲的皇后。刘粲立为太子时,纳靳氏为太子妃,生子刘元公。318年,刘聪死,刘粲即位,立靳氏为皇后,立刘元公为

  • 明朝最长寿的公主含山公主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含山公主

    在朱元璋的所有子女中,朱标和朱棣肯定是非常优秀的,俩人的文治武功都没得说。在朱元璋的公主中,要论长寿非第十四女含山公主莫属。含山公主活了八十二岁。在朱元璋所有子女中,含山公主是最长寿的。她历经8朝7位皇帝。这是什么概念呢?含山公主从朱元璋洪武一朝活到了明英宗朱祁镇。之所以说是八朝七位皇帝,主要是因为

  • 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欢

    高欢(496年~547年),小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又投奔葛荣。后叛降

  • 北齐宗室名将高长恭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长恭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王朝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兰陵王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起家通直郎、仪同三司。治军躬勤细事,累迁并州

  • 谢晋元是被谁刺杀的?谢晋元去世有多少人来吊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谢晋元

    1941年4月24日,在上海租借突然传出一个重大消息,那就是谢晋元将军被刺杀身亡了,这一消息无疑一下子震惊了全国上下。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当年中国军队撤出上海之后,谢晋元与他的军队为何没有走呢?谢晋元将军又是被谁刺杀的呢?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谢晋元部1937年10月31日奉命撤入公共租界,

  • 三国时期曹魏谋士董昭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昭

    董昭是东汉末年,曹魏阵营非常重要的一位谋士。董昭早年任袁绍参军,与曹操相见后,决定投靠曹操成为其下参谋。此后董昭多次为曹操献上妙计,因此深得重用,实际上曹操封魏公、魏王都是董昭在背后给他出的注意,才让曹氏能够一步步蚕食掉汉室政权。等曹丕正式登基称帝后,董昭也成了魏国开国功臣之一。但后人对于董昭的评价

  • 北宋谏臣鲁宗道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鲁宗道

    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孤贫,生活于外祖父家。举进士后,为濠州定远尉,继任海盐县令,后改任歙州军事判官,迁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为右正言谏章。官至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世称“鱼头参政”。天圣七年(1029年)卒,年六十三,赠兵部尚

  • 唐朝诗人孟郊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孟郊

    很多人对《游子吟》并不陌生,他用朴实无华、感人肺腑的语言描绘出了孩子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写出了众多后辈的感激之情、引发数人共鸣,时至今日,这首诗还被人无限传唱。这首诗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写这首诗的诗人怎样了?他自己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状态?他是

  • 北宋政治家余靖生平简介 为“庆历四谏官”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余靖

    余靖(1000~1064年),本名余希古,字安道,号武溪,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北宋政治家,“庆历四谏官”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天圣二年,考中进士,历任集贤校理、右正言,出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出任桂州知府、集贤院学士、广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