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刚刚灭掉张献忠政权的肃亲王豪格,率军回到京城不到一月,就被多尔衮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削爵、囚禁,一个月后,年仅40岁的豪格屈死狱中。自此,多尔衮和豪格之间因为争夺皇位而结下的仇恨算是有了一个了断。
顺治五年,多尔衮基本已经确立了自己在大清王朝的稳固地位,成为独掌朝政大权的摄政王,而且唯一一个和自己争夺皇位的政敌豪格已经被清除,按说多尔衮的目的都已经达到。可就在豪格屈死不久以后,多尔衮竟然将豪格的侧福晋,自己的侄媳妇纳入府中,成为自己的妾室。这种叔叔娶侄媳妇的做法在满洲女真族中虽然能够被理解,但多尔衮毕竟刚刚将侄子豪格清除,虽然找到了罪名,但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难道他就不担心自己的过分做法会引起众怒,成为众矢之的吗?
对于多尔衮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迎娶侄媳妇的做法,小编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我们先看多尔衮迎娶的是谁?
多尔衮霸占的豪格侧福晋,系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博尔济吉特氏,系多尔衮原配嫡妻,后来被追封为成宗义皇后的亲妹妹。当时这位被多尔衮深爱一生的原配妻子尚在人间,她对于多尔衮狠心清除妹夫的做法虽然不敢反对,但她对于年纪轻轻便守寡独居的妹妹却不能置之不理。出于对妹妹今后人生的照顾和考虑,成宗义皇后劝谏多尔衮迎娶了博尔济吉特氏为妾室,也属情理之中。
2、从多尔衮的报复心理考虑。
皇太极带领八旗军队做好了一切入关准备后,猝然崩逝于盛京后宫。皇太极生前未明确过皇位继承人,更没有就皇位继承问题预留遗诏,大清皇位由谁来坐,成为当时清朝最关键的难题。当时的多尔衮已经不是努尔哈赤驾崩时的少年,在皇太极的亲自教导和提携下,他已经慢慢成长为排在诸王贝勒之上的实权派人物,面对已经错失一次的皇位,多尔衮整装待发,站在了同样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对立面。
虽然命运同多尔衮和豪格两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两人实力相当、对峙不下,最终谁也没能登基为帝,反倒让皇太极第九子福临捡了一个大便宜,成为顺治皇帝。可是,叔侄两人却就此埋下了深深的仇恨。
顺治皇帝登基以后,原本实力相当的两个人却因为摄政王这个职位慢慢拉开了差距。顺治五年,多尔衮基本掌握了朝政大权,豪格却成为多尔衮任意派遣的率军将领。作为皇太极的皇长子,豪格被压制到如此地步,其亲率的正蓝旗和当时拥护其继位为帝的两黄旗心中肯定不平,对多尔衮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满。
为了能让自己更好的掌握大权,甚至逾越顺治皇帝,成为大清王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多尔衮清除豪格势在必行。可是,尽管多尔衮费尽心思找到了两个可以强安给豪格的罪名,然后趁机将其除掉,可是朝中群臣和诸王贝勒们对于多尔衮蛮横的报复性为非常不满,为了震慑群臣、压制住反对自己的声音。行事果敢、雷厉风行的多尔衮没有采取怀柔政策,而是采用了更为冷血、跋扈的方式——霸占豪格侧福晋,用以告诉所有反对自己的人:“对待政敌,我多尔衮有的是办法,有的是冷血无情的手段,顺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