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带到印度“关笼子展览”,有这回事吗

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带到印度“关笼子展览”,有这回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风云会 访问量:2427 更新时间:2024/1/14 4:14:48

叶名琛,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大清重臣。

鸦片战争之前,广州的任何一个官,都是肥差。但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广州做地方大员,有一个非常苦的差使。这一切都叶名琛给赶上了。

1847年,叶名琛担任广东巡抚,1952年,担任两广总督,这几年他过得并不顺,首先两广总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五口通商事务。这可不是一个好活,天天与洋人打交道。

除此之外,两广地区,也是最闹腾的地方,作为地方大员,叶名琛一名要镇压农民起义,一方面还要保障对外贸易,维持广州的财政收入,为陷入困境的大清分忧。

叶名琛,是一个大高个,后来的名臣之中,也只有李鸿章能与之媲美。但是,他有一个缺点,为人非常的邋遢,朝服生了虱子都不愿意洗,很有王安石的洒脱。

作为朝廷大员,家中是有钱的,但是他很节俭,有清廉,也正是因为如此,被同样节俭的道光咸丰两位皇帝看中,前半生一路高歌,从进士,到翰林,可谓是一帆风顺。

其实,叶名琛,生于商贾之家,祖上几辈都是成功的商人,是汉阳有名的乡绅世家。

叶名琛,在处理内政上,非常有手段,尽管杀人如麻,但是毕竟将红军围困,扫清了两广的起义,为朝廷保住了财富之地。手中的本钱,也不过是一些不中用的绿营兵,还有一些乡间的兵勇。

但是,在对付洋人方面,他的一些手段,就有点不够用。

这不能说他没有才能,他的使命本身就很尴尬,负责通商事务,按照皇帝的旨意,要将前来通商的洋人,全部堵截在广州之外,能不让他们进城,就不让进城,能不交涉,就不交涉。

英国人用鸦片,打开中国的门户之后,突然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如果想进入内院,必须修订条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叶名琛的工作就更难办了。

对于叶名琛来说,不管他对西方有什么看法,有任何认识,皇帝就是最难迈过的坎。并且虽然官职很高,手中还真没有权限,去谈论这个事情。更何况,叶名琛也没有主动了解西方的自觉。

随后,不管是英国人,法国人,还是美国人,和叶名琛打交道的时候,感觉他就像一团棉花,软硬不吃,水火不仅。无论你说什么,他都给你挡回来,如果找其他的人,别人也会将他们推到叶名琛这里,毕竟只有叶名琛这个两广总督才有资格和洋人交涉。

叶名琛这样的人,洋人进城这样的是,都不肯答应,其他又能谈出什么名堂呢。

亚罗号事件之后,叶名琛也做了一些准备,修复城墙,修复炮台,还安装了新大炮,招募了大量的乡勇,还准备了大量的火船,准备烧毁敌人的战舰。

更神奇的是,他还开出很高的价格,悬赏英国人的人头。更奇葩的是,他还花重金到香港去大厅消息,搞绑架,暗杀,小规模袭击,甚至还在面包房里面下毒。

然而在情报方面,他就显得很小白了,命名是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打败了俄国,他得到消息竟然是俄国胜利了,从而认为英国根本没有能发动战争,英国打进来的时候,广州的城防可想而知。

英法联军打入广州城后,叶名琛就在衙门中,被逮个正着。他不是没有机会跑,而是穿好官袍,代号顶戴花翎,等着英国人的到来。

英国人对这个刺头,也没有客气,直接撤下官派袍,带上刑具给带走了。不仅如此,还给他配备几个仆人,带上他爱吃的米粮,就这样给带上了船。

叶名琛以为会被带到英国,面见英国的国王,正好他可以趁机痛骂其一顿,于是也就没有寻死觅活。没有想到的是,他被带到了印度加尔各答。

知道实情之后,写诗作画,继续生活,一直到从中国带来的米粮吃光,绝食而死。

对于坊间传闻,叶名琛被英军,关在笼子里面进行展览,还用卡片标明身份,并没有确实的历史资料记载。也许有,也许没有,谁也猜不准。

作为一名俘虏,叶名琛一直摆着封疆大臣的架子,幻想着有一天见到英国国王,他就有机会说服人家,至少可以痛骂一顿解气。食粮吃完之后,他的幻想也破灭,最终也只有绝食而终。

标签: 叶名琛

更多文章

  • 晚清重臣叶名琛,结局悲惨,被英军俘虏后带到印度,绝食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叶名琛

    在清朝,两广总督可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官职。清朝一共设置了11位总督,其中有直隶总督,东三省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等。而有的地方没有设置总督,只设置了巡抚,比如山东。而我们知道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就曾经担任过两广总督。历朝历代,末代皇帝的结局令人唏嘘。比如北宋发生的靖康之难,其皇室所遭受了其大的耻

  •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为何被俘虏到印度?像猴子一样供别人观赏

    历史人物编辑:时愿历史标签:叶名琛

    叶名琛,两广总督,官至一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手握重权。然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叶名琛却被俘虏到了印度。英国人逼迫他穿上朝服,在玻璃房中像动物一样被人参观。这玻璃房外有一个牌子,上面直接写道:清国公爵,被俘虏至此,大家可以免费参观。清朝一品大员最后却有这样的结局,令人感觉太过悲哀,叶名琛到底

  • 豪格虽为皇太极长子,却被多尔衮冤杀,11代后出了一位有名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豪格

    在清朝历史中,有一个独特而响亮的称呼:铁帽子王。获得者享有优厚的特权和待遇,并且最狠的一点是,只要不犯罪,就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可以一代一代往下传。在清朝296年的历史中,仅产生了12位铁帽子王,足见其稀少和难得。其中,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都是铁帽子王。两人本是亲叔侄,按照常

  • 豪格刚打完胜仗,为何多尔衮就把他剁了,还带人,瓜分了他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豪格

    在古代,皇位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格外诱人,因此在皇位更迭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无数的争夺。这种权力之争向来是不死不休,在皇太极去世后,就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斗,其中豪格与多尔衮的争斗更是腥风血雨。 后来在多尔衮一步步的设计之下,豪格逐渐出现颓势,在一次豪格刚打完胜仗后,多尔衮毫不犹豫的举起了屠刀。 为了除

  • 如果多尔衮和豪格没有另立皇子,而是两方内讧火并,谁得皇位的胜算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豪格

    先来说说答案吧。如果豪格和多尔衮开战,多尔衮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胜算。豪格与多尔衮的皇位继承之争,主要是清初皇位继承制度不完善所致。旧帝死后,新帝由八旗贵族共同推选。因此,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死后,八旗贵族之间就爆发了皇位继承之争。皇太极去世时,八旗贵族中最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主要有两人。一个是掌握了两面白

  • 39岁豪格却被多尔衮关进监狱,气得大骂:我要用石头砸死你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豪格

    1648年,39岁豪格打了胜仗,班师回朝。他刚进城门,就被多尔衮关进监狱。豪格气坏了,大骂:“多尔衮,等我出去,我要用石头砸死你所有的儿子!”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算起来,多尔衮是他的叔叔。不过,多尔衮这个叔叔,对侄儿可是恨之入骨。皇太极去世太匆忙,没有留下遗诏,当时豪格是最顺理

  • 从多尔衮处死豪格那一天起,孝庄就知道,他儿子的皇位稳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豪格

    睿亲王多尔衮无疑是实际上的满清第二位皇帝,可以说,如果没有多尔衮,满清根本无法入主中原,定鼎天下。多尔衮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一举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从而完成了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代帝王的遗愿。对于多尔衮个人而言,他的最大遗憾有两点,第一就是一生无子,如果多尔衮有儿子的话,恐怕早就篡位了,这不得不说

  • 索尼、鳌拜原是豪格的支持者,在多尔衮专政期间,他们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豪格

    公元1644年至公元1650年,在清朝历史上,这段时间被称为“多尔衮专政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名义上顺治小皇帝是君主,但国家的权力却掌握在多尔衮的手中。虽然掌握了国家的大权,此刻多尔衮内心依旧颇为郁闷,他原本和皇位非常接近,但就是由于鳌拜等人的参与,最终才变成这样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依旧想要

  • 多尔衮在害死豪格以后,权倾朝野为何不称帝?真的是因为爱孝庄吗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豪格

    作为带领满清王朝进入关内的第一人,多尔衮的功劳是永远都没办法被抹煞的。因为他的能力出众,所以即使他是年幼的皇子,依旧得到了自己哥哥皇太极的重用。在多年的战争生涯当中,多尔衮逐渐掌握了军队的大权,成为了满清皇族当中,非常有权力的一位王爷。而这个时候皇太极突然倒下去了,留下来一个皇位倒是没有指定传给谁。

  • 她是皇太极的第二任大福晋,豪格的生母,却因一罪名被废弃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豪格

    一提起皇太极,自然会联想到皇太极后宫那些事儿,皇太极一生独宠宸妃海兰珠,当然也敬重他的皇后哲哲,哲哲皇后作为皇太极称帝前的大福晋,处理家事井井有条,雍容大度,不仅让皇太极心生欣慰,还赢得了努尔哈赤的赞赏。然而,其实在哲哲当大福晋之前,皇太极还是有两位大福晋的,第一任大福晋是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只活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