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索尼、鳌拜原是豪格的支持者,在多尔衮专政期间,他们在干什么

索尼、鳌拜原是豪格的支持者,在多尔衮专政期间,他们在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马文成 访问量:1127 更新时间:2023/12/18 6:05:11

公元1644年至公元1650年,在清朝历史上,这段时间被称为“多尔衮专政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名义上顺治小皇帝是君主,但国家的权力却掌握在多尔衮的手中。

虽然掌握了国家的大权,此刻多尔衮内心依旧颇为郁闷,他原本和皇位非常接近,但就是由于鳌拜等人的参与,最终才变成这样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依旧想要拿回曾无限接近的皇位,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利,多尔衮采取了拉拢与打压并行的策略。简单来讲,那便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权力为何物,权力在于便是自己手中的资源。自己手里的资源增多,而对方手里的资源减少,便意味着自己权力的增加。于是,多尔衮原先的旧部,正白旗的将士们得到重用,而原本两黄旗的将领则受到了打压。而鳌拜与索尼等人,则在被打压之列。

皇位争夺战,为多尔衮之后的疯狂打压埋下了伏笔

大清当时正处于进军中原的关键时刻,可爱新觉罗·皇太极却突然去世,由于走得匆忙,竟没有对皇位有所安排。在影视作品中,皇太极临终前只说皇位继承人在“皇……”便一命呜呼。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到底是传给皇子还是皇弟,一时间无法抉择。

小编看来,皇太极也许是真的没有机会留下诏书,很大的可能是,他没有办法留下诏书,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豪格与多尔衮还有一干王公大臣,自己达成一个平衡。毕竟,当时正处于入关的关键时期。

站在皇太极的角度上,将皇位传给豪格,可能是他最想要作出的选择,但豪格的水平没有办法制衡多尔衮,哪怕是皇位传到豪格那里,多尔衮很有可能会因为不满豪格而引发内斗,这是皇太极所不希望看到的。

传给多尔衮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可皇太极并不想这样做。他于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让这群人自由决定,这样,豪格反而有了几分胜算,多尔衮也会“愿赌服输”。

最后的结果证明,皇太极赌赢了,皇位虽然没有落在豪格头上,但是落在了福林的身上,最终还是皇太极的直系子孙将皇位传递了下去。

在当时,索尼、图赖、图尔格、拜音图、河洛会、谭泰、冷僧机等8位两黄旗的将领拥护豪格继位,并且还得到了代善与济尔哈朗的支持,一度在场面上压制了多尔衮。但豪格此时显示出了自己不理智的一面。

“我福小德薄,焉能堪此大任”,这哪是谦让的时候,一句话被多尔衮逮到,皇位与豪格擦肩而过。这个时候,鳌拜与索尼站出来说道:

“吾辈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

这句话说出来,直接给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而多尔衮自然也不能多说什么,毕竟,这将会让他陷入不义。在济尔哈朗的“撮合”之下,他们退而求其次,将年仅五岁的福临推上了皇位。既满足了先帝之子的要求,又能给列位留下了斡旋的时间,相当于天下之位,暂放于福临之手而已。

于是,在顺治登基,多尔衮凭借自己的手段掌握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了对于索尼、鳌拜等人的清算。

豪格党羽,全部遭到了多尔衮的打压

福临登基,那便是给与多尔衮与豪格再次角逐的时间。皇太极的担忧不无道理,豪格从起初一句话将皇位搞丢之后,在之后的与多尔衮角逐的日子里,依旧是乏善可陈。多尔衮则如鱼得水,在获得了辅政大臣第一把交椅之后,便提拔了多铎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多尔衮开始将矛头对上支持豪格的那八位大臣。在多尔衮的高压态势下,拜音图家族首先倒戈,站出来举报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倒台。

之后便是河洛会,河洛会主动告发之下,图赖、图尔格、遏必隆,之后连同豪格,都一并被多尔衮制裁。一系列的操作后,原本豪格的支持者,就剩下了最后的四人。

多尔衮对于索尼与鳌拜的打压,无疑是最严厉的。索尼被谭泰等人弹劾,最终被多尔衮废黜,然后被发配到盛京看守昭陵。而鳌拜自然也难逃毒手,他先是遭到了多尔衮的打压,不仅将立下的功劳抹杀,而且还遭到了削去爵位,贬为庶民的处罚。

鳌拜与索尼比较幸运的一点,那便是寿命长过多尔衮。熬到了多尔衮去世,他们也算是舒了一口气。公元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亲政,索尼与鳌拜才正式回到了政治舞台。

后记

下葬仅仅两个月的多尔衮,被小皇帝挖出,扒坟掘墓,挫骨扬灰,足以可见,顺治当年心里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鳌拜与索尼,作为多尔衮执政时期最受打击之人,则被顺治发掘重用,自此走上了人生巅峰。可鳌拜的下场依旧很惨淡,封建王朝家族统治下,一切均以利益为先。在皇家利益的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在统治者眼中,这都是可以牺牲与更换的。

标签: 豪格

更多文章

  • 多尔衮在害死豪格以后,权倾朝野为何不称帝?真的是因为爱孝庄吗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豪格

    作为带领满清王朝进入关内的第一人,多尔衮的功劳是永远都没办法被抹煞的。因为他的能力出众,所以即使他是年幼的皇子,依旧得到了自己哥哥皇太极的重用。在多年的战争生涯当中,多尔衮逐渐掌握了军队的大权,成为了满清皇族当中,非常有权力的一位王爷。而这个时候皇太极突然倒下去了,留下来一个皇位倒是没有指定传给谁。

  • 她是皇太极的第二任大福晋,豪格的生母,却因一罪名被废弃

    历史人物编辑:青莲简史标签:豪格

    一提起皇太极,自然会联想到皇太极后宫那些事儿,皇太极一生独宠宸妃海兰珠,当然也敬重他的皇后哲哲,哲哲皇后作为皇太极称帝前的大福晋,处理家事井井有条,雍容大度,不仅让皇太极心生欣慰,还赢得了努尔哈赤的赞赏。然而,其实在哲哲当大福晋之前,皇太极还是有两位大福晋的,第一任大福晋是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只活了不

  • 多尔衮拥立福临为帝,只是担心豪格继位?他真正担心的是亲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浅品历史标签:豪格

    在清史缝隙中探寻真相,揭秘鲜为人知的史实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壮志未酬的清太宗皇太极含恨而终,而他生前未曾预立皇储,也未曾就皇位继承问题留下任何指示文字,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清王朝迎来了第一次巨大考验。这次皇位继承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如果兵戎相见、手足相残的惨剧出现基本就没有清朝后面200多年的事了

  • 多尔衮对豪格究竟有多狠?将其废为庶人,妻子据为己有,死因成谜

    历史人物编辑:强大的科技力量标签:豪格

    顺治五年三月初六,即太子郑吉尔哈朗和拥护顺治帝的大臣被判两黄旗、湘兰旗后的第二天;多尔衮迫不及待地想给苏浩歌制造一个冤狱。对豪格的指控其实是组合在一起的,其中很多都是凭空编造的,比如:2年攻克四川,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陪同他出征的希尔将军不认识豪格屡教不改的摄政王训斥...王公大臣商议后,决定处死苏豪格

  • 他是清朝的“黄忠”,箭法无敌!一箭射死张献忠,豪格都没他猛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豪格

    清朝初年,皇太极死后,却没有立下太子,这个事情一度曾威胁到清朝的存亡,而这里面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多尔衮。很多人认为多尔衮是满清最厉害的将军,多尔衮用了几年的时间,陆续扫平了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势力,南明也被攻破。可是扫平张献忠,是豪格带兵去的,豪格之所以能打败张献忠,幸得自己手下有一员虎将,非常厉害

  • 皇太极去世以后,皇长子豪格34岁了,为何要让6岁的顺治继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豪格

    公元1643年8月的一天,早晨起来一切都和往常一样。52岁的清太宗皇太极起床后按照惯例上朝理政,劳累了一天晚上还在清宁宫批阅奏折,然后就突然死在了暖和的火炕上。用现在的医学来分析皇太极当时可能是高血压造成的脑出血而死亡。皇太极的家族是游牧民族,他从小就开始跟他的父亲努尔哈赤放牧,学习拉弓打仗,皇太极

  • 皇太极死后,豪格怎么会同意多尔衮当摄政王,他却不争不抢呢?

    历史人物编辑:强哥去旅行标签:豪格

    在清朝亲王当中,最著名的要属多尔衮了,多尔衮一生战功赫赫,权倾朝野,从当时的亲王一路坐上摄政王的位置。多尔衮在权力的道路上并不是一路的顺风顺水,中间也有着很多竞争对手在权力的道路上给多尔衮使绊子,不过就不一一列举了。主要提这里面的代表人物,这里面的代表人物就是豪格,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跟随着父

  • 支持豪格称帝的八位两黄旗大臣后来都是怎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豪豪标签:豪格

    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然离去,因为生前没有立下皇位继承人,所以大清的皇位暂时空悬,此时最有力的竞争者就是多尔衮和豪格。不过双方谁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最终在协商之下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而豪格在这次皇位争夺战中什么也没有捞到,而且后来还被多尔衮陷害致伤。其实当时

  • 皇太极的嫡长子豪格,把一副好牌打烂失去皇位,最终被多尔衮玩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鉴知标签:豪格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1643年9月21日),君临天下17年的清太宗突然暴毙身亡,终年52岁。因“走”得太突然,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引起朝堂动荡,叔侄争位。多尔衮和豪格成为争夺皇位最激烈的两大人选。两派争斗激烈,曾一度出现剑拔弩张的危局。几番较量,豪格首先出局。在众人推举豪格为帝时,豪格来了一句:“我德

  • 皇太极死后,豪格成了多尔衮竞争对手,多尔衮是如何整死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豪格

    满清第二任掌门皇太极死后,小屁孩福临本来与皇位无缘,而真正有资格、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应是这三位大牛。 (清太宗皇太极) 一是皇太极二哥代善,二是皇太极十四帝多尔衮,三世皇长子豪格。三人各有优势,代善威望最高,多尔衮谋略最深,豪格势力最强。至于顺治帝福临嘛,当时啥啥都不是。代善是满清第一任掌门努尔哈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