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叶名琛:一位颇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他到底算不算一个“爱国者”?

叶名琛:一位颇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他到底算不算一个“爱国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迟传龙 访问量:2154 更新时间:2024/1/14 4:17:15

“对付别人可能不行,但对付那些洋人我还是有把握的!”1847年升任广东巡抚的叶名琛,到任之后他一直采用强硬的态度对待英国侵略者。

当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已经五年,但英法两国为了扩大在华的既得利益,他们居然提出要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于是1849年,英国人提出要求进入广州城。但叶名琛认为这是《南京条约》中没有的,双方都要守信!因此,他断然拒绝了英国人的这一狂妄要求。这时英国人才发现:这位清朝官员就像是一个浸透了水的棉花包,软硬不吃,水火不进。

不仅仅是英国人,就连法国人和美国人,都发现和他们打交道的这个清朝两广总督,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会想办法给你怂回去。

洋人一看这个人就像一块石头样“又臭又硬”,此后办事便去找别的官员,但往往人家又会把事情推回到叶名琛那里去,因为他们也都明白:只有叶名琛能对付这些讨厌的洋人。

由于叶名琛的“刚正不阿”,他后来被清朝皇帝授封“一等男爵”,并于1852年升任两广总督。

不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叶名琛的表现却让很多人看不懂了:当时英国人欲攻打广州城,叶名琛却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不仅不做任战备,当有人劝他早日备战时,还斥责此人的话简直是“虚妄之说”。

当然了,要说叶名琛一点战前准备没做也是不对的,他当时其实还是做了一些备战措施的:除了公开发布告示悬赏杀敌外,他还下令整备团练二万多人。

可是叶名琛却一直很迷信“占卜”,他战前曾大仙求卜:卜语上说英军自会撤退。叶名琛对此深信不疑,对城防工作一点都不上心。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再次进攻广州,他依然“如法炮制”: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里说英法联军不敢进攻广州。

所以,他把英法联军发出的最后通牒扔到一边,认为“纯属洋人的恫吓”。但战斗很快打响,叶名琛由于没有组织任何备战措施,英法联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广州城。此时,叶名琛才如梦初醒失声痛哭:大仙“误”我!

英法联军进城以后,当时总督府所有人都吓得四散奔逃,而叶名琛却独自端坐厅堂“袍衿上挽”。几名部下劝他赶紧逃命,但叶名琛却依然不为所动,最终叶名琛被英国人俘虏。

英国人抓到这个令自己恨得牙痒痒的两广总督,他们准备好好折磨一下他。而叶名琛之所以没有自杀,而是做了英国人的“阶下囚”,其实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自己能有朝一日见到英国女,当面斥责英军的无理行径。

但英军又不傻,他们自然不会答应他的要求,最终英国人决定把叶名琛流放到印度。临行前,叶名琛让人取来朝靴官服,带上自己的厨役和理发匠,还买来了家家乡的粮米就出发了。

不过在登船之际,曾有侍从也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便婉言劝叶名琛投水自尽,结果叶名琛坚决不依。到了印度以后,叶名琛从当地报纸中去搜寻中英战争的进展。当看到清军在战争中屡战屡败,他都不禁为之叹息不已。

不久,叶名琛从中国带来的粮食吃光了,侍从想购买印度的粮食,结果没想到叶名琛却坚决不吃,最终于1859年绝食而亡。

叶名琛至死都不愿吃异乡的粟米,宁愿绝食而亡。而且他在印度时一直都在关注着国内的战局,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叶名琛确实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只是他在战争期间处理一些重大战事时,方式和方法严重偏离了正轨。

对于这样一个人,其实英国人也是很钦佩的:他们在叶名琛死后,特意把他的棺木以铁皮裹上,然后运回了广东安葬。纵观叶名琛的一生,的确很多地方让人感到可笑!

他自诩为“海上苏武”,面对敌人时居然“不守也不降!”他和他的皇帝其实一样,始终没有走出“天朝上国”的幻觉。

即使现实让他撞得头破血流,做了英国人的俘虏,他眼里依然认为自己可以和英国女王“面对面交流”。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又不肯屈尊前来和他谈,结果害得他丢了性命!

但话又说回来,在中国历史上叶名琛虽然几乎被塑造成了一位反面的“无能大臣”,可是有一点我们也必须承认:他是一位爱国者。

作者:二战靓妞

标签: 叶名琛

更多文章

  • 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带到印度“关笼子展览”,有这回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叶名琛

    叶名琛,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大清重臣。鸦片战争之前,广州的任何一个官,都是肥差。但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广州做地方大员,有一个非常苦的差使。这一切都叶名琛给赶上了。1847年,叶名琛担任广东巡抚,1952年,担任两广总督,这几年他过得并不顺,首先两广总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五口通商事务。这可不是一个

  • 晚清重臣叶名琛,结局悲惨,被英军俘虏后带到印度,绝食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叶名琛

    在清朝,两广总督可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官职。清朝一共设置了11位总督,其中有直隶总督,东三省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等。而有的地方没有设置总督,只设置了巡抚,比如山东。而我们知道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就曾经担任过两广总督。历朝历代,末代皇帝的结局令人唏嘘。比如北宋发生的靖康之难,其皇室所遭受了其大的耻

  •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为何被俘虏到印度?像猴子一样供别人观赏

    历史人物编辑:时愿历史标签:叶名琛

    叶名琛,两广总督,官至一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手握重权。然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叶名琛却被俘虏到了印度。英国人逼迫他穿上朝服,在玻璃房中像动物一样被人参观。这玻璃房外有一个牌子,上面直接写道:清国公爵,被俘虏至此,大家可以免费参观。清朝一品大员最后却有这样的结局,令人感觉太过悲哀,叶名琛到底

  • 豪格虽为皇太极长子,却被多尔衮冤杀,11代后出了一位有名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豪格

    在清朝历史中,有一个独特而响亮的称呼:铁帽子王。获得者享有优厚的特权和待遇,并且最狠的一点是,只要不犯罪,就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可以一代一代往下传。在清朝296年的历史中,仅产生了12位铁帽子王,足见其稀少和难得。其中,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都是铁帽子王。两人本是亲叔侄,按照常

  • 豪格刚打完胜仗,为何多尔衮就把他剁了,还带人,瓜分了他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豪格

    在古代,皇位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格外诱人,因此在皇位更迭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无数的争夺。这种权力之争向来是不死不休,在皇太极去世后,就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斗,其中豪格与多尔衮的争斗更是腥风血雨。 后来在多尔衮一步步的设计之下,豪格逐渐出现颓势,在一次豪格刚打完胜仗后,多尔衮毫不犹豫的举起了屠刀。 为了除

  • 如果多尔衮和豪格没有另立皇子,而是两方内讧火并,谁得皇位的胜算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豪格

    先来说说答案吧。如果豪格和多尔衮开战,多尔衮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胜算。豪格与多尔衮的皇位继承之争,主要是清初皇位继承制度不完善所致。旧帝死后,新帝由八旗贵族共同推选。因此,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死后,八旗贵族之间就爆发了皇位继承之争。皇太极去世时,八旗贵族中最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主要有两人。一个是掌握了两面白

  • 39岁豪格却被多尔衮关进监狱,气得大骂:我要用石头砸死你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豪格

    1648年,39岁豪格打了胜仗,班师回朝。他刚进城门,就被多尔衮关进监狱。豪格气坏了,大骂:“多尔衮,等我出去,我要用石头砸死你所有的儿子!”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算起来,多尔衮是他的叔叔。不过,多尔衮这个叔叔,对侄儿可是恨之入骨。皇太极去世太匆忙,没有留下遗诏,当时豪格是最顺理

  • 从多尔衮处死豪格那一天起,孝庄就知道,他儿子的皇位稳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豪格

    睿亲王多尔衮无疑是实际上的满清第二位皇帝,可以说,如果没有多尔衮,满清根本无法入主中原,定鼎天下。多尔衮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一举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从而完成了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代帝王的遗愿。对于多尔衮个人而言,他的最大遗憾有两点,第一就是一生无子,如果多尔衮有儿子的话,恐怕早就篡位了,这不得不说

  • 索尼、鳌拜原是豪格的支持者,在多尔衮专政期间,他们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豪格

    公元1644年至公元1650年,在清朝历史上,这段时间被称为“多尔衮专政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名义上顺治小皇帝是君主,但国家的权力却掌握在多尔衮的手中。虽然掌握了国家的大权,此刻多尔衮内心依旧颇为郁闷,他原本和皇位非常接近,但就是由于鳌拜等人的参与,最终才变成这样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依旧想要

  • 多尔衮在害死豪格以后,权倾朝野为何不称帝?真的是因为爱孝庄吗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豪格

    作为带领满清王朝进入关内的第一人,多尔衮的功劳是永远都没办法被抹煞的。因为他的能力出众,所以即使他是年幼的皇子,依旧得到了自己哥哥皇太极的重用。在多年的战争生涯当中,多尔衮逐渐掌握了军队的大权,成为了满清皇族当中,非常有权力的一位王爷。而这个时候皇太极突然倒下去了,留下来一个皇位倒是没有指定传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