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母亲自尽,21岁阿济格要向皇太极寻仇,14岁多尔衮:额娘是自愿的

母亲自尽,21岁阿济格要向皇太极寻仇,14岁多尔衮:额娘是自愿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付柳红 访问量:4589 更新时间:2023/12/14 18:57:45

1626年,21岁阿济格看着母亲的遗体,怒火中烧,从床上跳起来,扑向皇太极。14岁多尔衮双眼通红,却死死抱住他的手臂:“额娘是自愿的,不关其他的人的事。”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12个儿子,也是多尔衮的亲哥哥。他们的母亲是大妃阿巴亥,比努尔哈赤小30岁,却是最受宠的大福晋。他们还有一个弟弟,即12岁的多铎

这一年,67岁的努尔哈赤在郊外去世,遗骸于傍晚运回阵地,但大福晋阿巴亥,却在次日清晨为丈夫殉葬了。

但这件事,处处透露着诡异。

女真虽然保留殉葬的习俗,但从来没有大福晋殉葬的道理,平时殉葬的,都是低人一等的姬妾。

就算是妾室,若是有未成年的儿子在世,也是不需要殉葬的。

因为事发突然,匆匆赶回的多尔衮兄弟,只来得及看到母亲尚有体温的遗骸。

阿济格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可皇太极却毫不在意拿出一道先皇的遗诏,说是父亲要求阿巴亥殉葬的。

多尔衮一看遗诏,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遗诏上说,父亲让母亲殉葬,是因为她善妒,担心留着她坏事。但父亲有多宠爱母亲,多尔衮心知肚明。

阿济格心里藏不住事,越想越气,从床边一跃而起,想要扑向逼死母亲的罪魁祸首皇太极。

但还没走两步,他就被14岁多尔衮死死抱住手臂。

多尔衮说:“母亲是自愿为阿玛殉葬的,不关其他人的事。”

在兄弟三人中,21岁阿济格性格暴躁、12岁多铎不谙世事,唯有14岁多尔衮少年老成、处事稳重,一直是兄弟之间的主心骨。

听着这话,阿济格一屁股坐在地上,两眼发呆。

而站在旁边,居高临下的皇太极,也不由得向多尔衮投去了一个赞许的目光。

多尔衮真的认为母亲是自愿的吗?未必。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大妃阿巴亥并不是自愿殉葬的。

她才37岁,又机敏多变,带着后宫女眷多次参与朝堂大事。努尔哈赤去世前3天,也是她陪伴在侧,想必也想要大展拳脚。

但她没想到,四大贝勒的反应如此迅速,在努尔哈赤遗骸刚进城,就包围了后宫,要求她殉葬。

迫于无奈,阿巴亥为自己的孩子们做了最后一件事,即逼着四大贝勒发誓:“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太祖武皇帝实录》

而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四大贝勒,也迫不得已当众发誓:“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太祖武皇帝实录》

史书上都能记载得如此清晰,多尔衮没道理不知道。

既然知道母亲不是自愿的,为何多尔衮要说母亲是自愿殉葬的呢?

答案很简单,此时,他们兄弟三人加起来,也打不过皇太极。

而逼迫母亲殉葬这件事,是四大贝勒一起干的,其他三人不会袖手旁观。

一旦起了纷争,他们兄弟三人毫无胜算。

几天后,皇太极举行了新汗的登基仪式,他特意追封母亲孟古为皇后,设置牌位放入太庙,却对为父亲殉葬的大妃阿巴亥毫无作为。

他不仅没有追封阿巴亥为皇后,甚至连牌位都没有为她设立,只是按照风俗,将她和父亲合葬。

这显然是对阿巴亥的有意贬低。

对此,多尔衮毫无作为,也压着哥哥不许闹事。

与其四处树敌,不如韬光养晦。

而碍于誓言,皇太极对多尔衮兄弟三人也很和气,但他并非没有提防。

当时,21岁阿济格是正白旗旗主,13岁多铎是镶白旗旗主,15岁的多尔衮手里有15个牛录,并且,努尔哈赤多次表示,要把自己手中的这一旗给多尔衮。

在阿巴亥殉葬时,皇太极承诺,一定会恩养弟弟,同时,当年承诺给多尔衮的旗,一定会给。

但到了真正要给的时候,皇太极却赫然发现,兄弟三人的势力太大了。

于是乎,他找了个借口,处罚了脾气暴躁的阿济格,把他的旗,交给了多尔衮。

此举差点让多尔衮兄弟反目。

好在,多尔衮聪慧,知道皇太极的用心,各种安抚哥哥,同时,暗中继续自己的力量。

1643年,入关前夕,51岁皇太极突然去世,手握重兵的多尔衮抓住机会,联合孝庄太后,将6岁的福临推上了帝位,自己当起了高高在上的摄政王。

等手上权势稳固后,多尔衮下令追封母亲阿巴亥为孝烈武皇后,并且非常郑重地把她的牌位放置入太庙。

此举,也预示着,多尔衮从未忘记过母亲受的屈辱。只可惜,就在多尔衮将母亲牌位放置入太庙的4个月后,38岁的他,在郊外打猎,突然坠马受伤。他的伤势很急,甚至来不及回宫,就去世了。顺治得知后,率领大臣出城门5里迎接多尔衮的遗骸,并追封他为义皇帝。但2个月后,顺治翻脸,撤销一切追封,以谋反罪将多尔衮钉在耻辱柱上,同时,把大妃阿巴亥的牌位也丢出了太庙。自此,史书上再无阿巴亥的记载。

标签: 阿济格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子阿济格,皇太极的妻子不肯向他行礼,被努尔哈赤当场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平沙趣说历史标签:阿济格

    清朝前期有这样一个人,被称为是大清入关的第一功臣,他为清朝初期的军事和政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信很多朋友们都猜到了这个人就是多尔衮,而说及多尔衮,很多人也会想到他的弟弟多铎,他们两个也都是努尔哈赤非常重视的皇子,后世关于清朝前期的影视剧通常都会涉及到多尔衮和多铎,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主角却是

  • 乾隆以热衷平反闻名,多尔衮都能被赦免,为何却唯独遗忘阿济格?

    历史人物编辑:太白史观标签:阿济格

    当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时,野心也会随之膨胀。成为为皇子的他们,离皇权是如此之近,哪个不想更进一步?大权在握的摄政王,声威与实力早已远超皇帝,哪个野心不会膨胀?正因此,九子夺嫡、多尔衮霸权辅政这样的事件才会时有发生。不过相较于雍正的严酷,乾隆却非常仁爱,不仅热衷于为先辈洗白身份,什么平反、赦免在他手上

  • 阿济格为何被赐死?乾隆能替多尔衮和多铎平反,为何不替他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小島知風标签:阿济格

    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与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是同母所生,他们的母亲都是大妃阿巴亥。清初时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在政坛上可谓是叱咤风云,在顺治时期,多尔衮为摄政王,阿济格和多铎则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对三兄弟进行了清算,三兄弟的封爵全部被褫

  • 乾隆皇帝为什么为多尔衮、多铎平反,而不为阿济格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扇新说史标签:阿济格

    首先咱们要明确一点,就是乾隆皇帝究竟是为了什么要给多尔衮三兄弟平反。能当上皇帝的人都不是什么蠢货,他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在我看来原因应该可以说只有两个:第一,多尔衮三兄弟在清朝建立的时候都有很多功勋,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不为过。第二,乾隆这一系的皇位是由多尔衮争取来的!这两条就足以乾隆给多尔衮三

  • 李自成坐镇夹山寺,大顺军进攻岳阳,阿济格的数万将士成瓮中之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视界标签:阿济格

    上一节说到吴三桂和阿济格的两个手下带人偷袭夹山寺,被李自成手下众将剿灭。阳光普照夹山寺,庭庭院院也已打扫干净,这个佛门圣地,又恢复了往日的静穆。在寺外的凉亭里,石桌上铺着纸笔墨砚,李自成穿着僧衣,手握狼毫,似有千斤重。他哀叹自己,空有抱负,全都付之东流。人生可悲,亦可叹。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就此了结

  •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为何为多尔衮平反,而不为阿济格平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江辰雨标签:阿济格

    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三年亲自为多尔衮、多铎平反,而同父同母的三兄弟里,唯独英亲王阿济格没有被平反,其实以阿济格的战功,如果不是被处分,成为铁帽子王完全够格,比较遗憾,最后身败名裂,乾隆四十三年也没有被平反。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人是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所生,当年皇太极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努尔哈赤时,阿济格

  • 她被代善嫌弃,再改嫁皇太极,生下两个孩子,一个亲王,一个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代善

    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中,有两位是“拣来”的,为什么说是拣来的呢,因为这两位后妃都是在战场中敌人的老婆,而这位所谓的“敌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林丹汗,他的两位遗孀,一位是蒙古阿巴亥部塔囊博第塞楚虎尔之女,淑妃巴特玛·璪,而另一位,也就是湘妹子今天要和各位讲的,也是后来封西宫麟趾宫贵妃的蒙古阿巴亥郡王额齐诺

  • 代善:战功赫赫太祖亲封太子,两次接近皇位,一门三铁帽子王

    历史人物编辑:强大的科技力量标签:代善

    崇德四年五月,黎亲王代善得知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马战战死于明军(实际战死于崇德三年)。人生三大不幸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代山经历了什么是“晚年丧子”.太宗皇太极亲自鼓励他的哥哥代善骑马。戴善骑着马哭着摔下了马。等代山安排好儿子的丧事,他就闭门不出,独自在家吊唁。皇太极不忍心看大哥如此颓废

  • 皇太极登基后,对有拥立之功的代善屡次打压,他是忘恩负义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代善

    皇太极是满清第一位皇帝,他正式改后金为大清国。他的父亲是满清第一位创立基业之人,那就是著名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一统整个女真部落,将辽东纳为己有,这才有了满清的根基所在。那么皇太极真的是努尔哈赤中意的继承人吗?代善为何有拥立之功呢?历史鉴赏者带大家一起来看。皇太极这个皇位来历还是有些蹊跷的。因为当年努

  • 《独步天下》虐!代善抱海兰珠上轿盖头掉下时:你长得很像东哥!

    历史人物编辑:萌趣爱生活标签:代善

    《独步天下》已经大结局了,东哥终于成了海兰珠光明正大的嫁给皇太极了,可最伤心的还是初恋代善,还要亲手送她上花轿,却不知海兰珠就是他昔日的恋人。当盖头不小心落下时,他被哈日珠拉的美貌给吓到了,看代善吃惊惶恐的样子,第一句就把她认成东哥了。心中疑问的代善还是不相信眼前的新娘子是皇太极的海兰珠,又确认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