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史:多尔衮若称帝,多铎不一定支持

清史:多尔衮若称帝,多铎不一定支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再见的道别 访问量:548 更新时间:2024/1/10 21:25:19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一母同袍,是清朝初年一股强大力量。但是,三兄弟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并非是“一条心”,没能拧成一股绳。若是多尔衮称帝,多铎不一定支持,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许多清朝题材影视剧,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手足情深,与皇太极对抗时共进退。尤其是多铎,屡次劝说多尔衮称帝,让他不要被孝庄迷惑。

入关后,清朝逐步统一中原,多铎眼看时机成熟,便建议多尔衮称帝。阿济格也是如此,阿济格、多铎一再强调,皇位本该是多尔衮的,却被皇太极抢了过去。

殊不知,“三兄弟”之间的关系很一般,矛盾也不少。多铎比较精明,不一定会支持多尔衮称帝,尤其是入关之前。

1643年,皇太极病逝,八旗议事会推举新皇帝,崇政殿上剑拔弩张。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两者进行激烈争夺。

正黄旗、镶黄旗坚持拥戴皇子继位,索尼、鳌拜、图赖率先发言。多尔衮让他们先坐着,等大家一起商议,再做决定。

多铎发言:“应该拥戴睿亲王,功勋卓著,先皇很赏识他。”

多尔衮:“睿亲王能当皇帝,肃亲王未尝不可以。”

多铎引开话题:“睿亲王不愿意登基,应该推举礼亲王,年长者优先,德高望重。”

礼亲王代善:“如果大家同意,我能继位,也是福气。但我年事已高,恐怕不能胜任。”

多铎发话:“礼亲王不愿意的话,我也是太祖的儿子,要不我来继位。”

崇政殿会议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多尔衮、豪格都不能继位。镶黄旗、正黄旗以武力威胁,准备大战一场,最终大家选择了皇九子福临,是为顺治帝。

崇政殿会议上,多铎并未坚定支持多尔衮,他本人也有当皇帝的想法,否则其能岔开话题,说自己也是太祖的儿子,也有资格继位呢?

顺治当了皇帝,代善带着大家一起焚香发誓,要拥戴顺治。谁人胆敢违背崇政殿的誓言,天下共击之,给多尔衮日后称帝制造障碍。

代善的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都是骁勇善战,威望很高。硕托、阿达礼对崇政殿的决议不满,他们想册立多尔衮,废了顺治。

硕托、阿达礼去找代善,希望代善能出面,改立多尔衮。代善手握正红旗、镶红旗,只要代善同意,一切都好办。

代善怒视硕托、阿达礼,让他们不要折腾,免得惹麻烦。硕托、阿达礼便前往豫王府,找多铎商议。

多铎更狠,直接把门关起来,不跟硕托、阿达礼会面。硕托、阿达礼再次回到代善家,建议册立多尔衮。代善很恼火,将他们处死,断了多尔衮的念头。

崇政殿会议的决议,硕托、阿达礼敢“违背”,自然是多尔衮的意思。多尔衮有称帝的想法,他在试探口风,看代善的态度。

多铎,多尔衮的亲弟弟,自然也知道哥哥的想法。那么,为何多铎没有接见硕托和阿达礼呢?很简单,多铎并非铁了心支持多尔衮。

多尔衮、多铎两兄弟的关系,并非如同影视剧中那么好。后来,多铎抢夺范文程的妻妾,多尔衮直接剥夺他十五牛录,纳入自己的正白旗,以示震慑。

十五牛录,也就是4500兵马,这是什么概念呢?努尔哈赤晚年对八旗做了调整,给多铎的牛录最多,有35牛录,还是正黄旗的旗主。多尔衮呢?仅有15牛录而已,并不是旗主。

皇太极继位后,对八旗进行“改色”,两黄旗变成两白旗,但人员没有变。后面又多次调整与重组,单独拿出一旗的话,多铎的实力依旧最强。

多尔衮直接剥夺多铎的15牛录,还将其划入自己的正白旗,这处罚也太过残酷了。如果两人关系够好,多尔衮岂能如此呢?

实际上,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多尔衮若是称帝,多铎不一定会支持,尤其是入关之前。那么,为何会这样呢?两点原因很关键。

首先,努尔哈赤时代,多铎地位比多尔衮高,他有优越感。都知道,多尔衮在努尔哈赤时代,并没表现的机会,没有上过战场,没有立功。

逢年过节,贝勒朝拜努尔哈赤,多尔衮还没资格,阿济格、多铎却有席位。多尔衮能朝拜父亲的时候,,多铎的席位也比多尔衮靠前。

努尔哈赤临终前,让阿济格担任镶黄旗旗主;多铎担任正黄旗旗主,并继承自己的亲兵20牛录。至于多尔衮,只有15牛录而已,不是旗主。

都是宠妃阿巴亥的儿子,努尔哈赤眼中,阿济格、多铎要比多尔衮重要。尤其是多铎,还有希望继承父亲的基业。若非如此,多铎岂会在崇政殿会议上,试探大家的态度,想自己称帝呢?

其次,皇太极的分化瓦解之策,在“三兄弟”之间制造摩擦,彼此关系不好。

皇太极雄才大略,对“三兄弟”是又拉又打。对阿济格、多铎,皇太极以打击为主;对多尔衮,皇太极则拉拢,并栽培他。

1627年,阿济格做主,给弟弟多铎娶妻,被皇太极斥责,剥夺牛录。多铎娶妻不成功,皇太极给他安排联姻,迎娶科尔沁女子。

阿济格,赳赳武夫一枚,被皇太极几次打击后,出言不逊。皇太极召开八旗议事会,废了阿济格镶白旗旗主(已经换旗),让多尔衮担任旗主。

1632年,多铎撤兵时遇到明军埋伏,损失了兵马。皇太极大怒,找机会剥夺他的牛录,削弱镶白旗,多铎有苦说不出。

后来,皇太极又找多铎的麻烦,将正白旗、镶白旗重新整合,成立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多铎担任镶白旗旗主,多尔衮成为正白旗旗主,此后不再改变。

皇太极时代,阿济格、多铎多次被打击,多尔衮则得到培养。皇太极称帝,多尔衮册封睿亲王,多铎是郡王,低了一级。

努尔哈赤时代,多铎地位高,麾下兵马众多。皇太极时代,不受父亲待见的多尔衮逆势而上,地位超越阿济格、多铎,这是皇太极有意而为之。

入关之后,多尔衮威望高涨,独揽大权,是“无冕之王”。此时,多铎也并未表露想法,热衷于协助多尔衮称帝。

1650年,多尔衮暴毙而亡,被顺治掘墓,秋后算账。阿济格自己折腾,想当摄政王,连同儿子劳亲,都被处死。

至于多铎,死在多尔衮之前,从亲王降到郡王,仅此而已。多铎的子孙,继承承袭郡王爵位,儿子多尼还率兵南征,与李定国、孙可望交战。

若是多铎铁了心支持多尔衮,如同影视剧中那样,屡次建议多尔衮称帝,当面跟顺治叫板,多铎家族岂能享受如此恩泽。

参考书目:《清史稿》

标签: 多铎

更多文章

  • 母亲自尽,21岁阿济格要向皇太极寻仇,14岁多尔衮:额娘是自愿的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阿济格

    1626年,21岁阿济格看着母亲的遗体,怒火中烧,从床上跳起来,扑向皇太极。14岁多尔衮双眼通红,却死死抱住他的手臂:“额娘是自愿的,不关其他的人的事。”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12个儿子,也是多尔衮的亲哥哥。他们的母亲是大妃阿巴亥,比努尔哈赤小30岁,却是最受宠的大福晋。他们还有一个弟弟,即12岁的

  • 清朝皇子阿济格,皇太极的妻子不肯向他行礼,被努尔哈赤当场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平沙趣说历史标签:阿济格

    清朝前期有这样一个人,被称为是大清入关的第一功臣,他为清朝初期的军事和政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信很多朋友们都猜到了这个人就是多尔衮,而说及多尔衮,很多人也会想到他的弟弟多铎,他们两个也都是努尔哈赤非常重视的皇子,后世关于清朝前期的影视剧通常都会涉及到多尔衮和多铎,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主角却是

  • 乾隆以热衷平反闻名,多尔衮都能被赦免,为何却唯独遗忘阿济格?

    历史人物编辑:太白史观标签:阿济格

    当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时,野心也会随之膨胀。成为为皇子的他们,离皇权是如此之近,哪个不想更进一步?大权在握的摄政王,声威与实力早已远超皇帝,哪个野心不会膨胀?正因此,九子夺嫡、多尔衮霸权辅政这样的事件才会时有发生。不过相较于雍正的严酷,乾隆却非常仁爱,不仅热衷于为先辈洗白身份,什么平反、赦免在他手上

  • 阿济格为何被赐死?乾隆能替多尔衮和多铎平反,为何不替他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小島知風标签:阿济格

    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与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是同母所生,他们的母亲都是大妃阿巴亥。清初时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在政坛上可谓是叱咤风云,在顺治时期,多尔衮为摄政王,阿济格和多铎则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对三兄弟进行了清算,三兄弟的封爵全部被褫

  • 乾隆皇帝为什么为多尔衮、多铎平反,而不为阿济格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扇新说史标签:阿济格

    首先咱们要明确一点,就是乾隆皇帝究竟是为了什么要给多尔衮三兄弟平反。能当上皇帝的人都不是什么蠢货,他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在我看来原因应该可以说只有两个:第一,多尔衮三兄弟在清朝建立的时候都有很多功勋,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不为过。第二,乾隆这一系的皇位是由多尔衮争取来的!这两条就足以乾隆给多尔衮三

  • 李自成坐镇夹山寺,大顺军进攻岳阳,阿济格的数万将士成瓮中之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视界标签:阿济格

    上一节说到吴三桂和阿济格的两个手下带人偷袭夹山寺,被李自成手下众将剿灭。阳光普照夹山寺,庭庭院院也已打扫干净,这个佛门圣地,又恢复了往日的静穆。在寺外的凉亭里,石桌上铺着纸笔墨砚,李自成穿着僧衣,手握狼毫,似有千斤重。他哀叹自己,空有抱负,全都付之东流。人生可悲,亦可叹。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就此了结

  •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为何为多尔衮平反,而不为阿济格平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江辰雨标签:阿济格

    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三年亲自为多尔衮、多铎平反,而同父同母的三兄弟里,唯独英亲王阿济格没有被平反,其实以阿济格的战功,如果不是被处分,成为铁帽子王完全够格,比较遗憾,最后身败名裂,乾隆四十三年也没有被平反。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人是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所生,当年皇太极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努尔哈赤时,阿济格

  • 她被代善嫌弃,再改嫁皇太极,生下两个孩子,一个亲王,一个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代善

    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中,有两位是“拣来”的,为什么说是拣来的呢,因为这两位后妃都是在战场中敌人的老婆,而这位所谓的“敌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林丹汗,他的两位遗孀,一位是蒙古阿巴亥部塔囊博第塞楚虎尔之女,淑妃巴特玛·璪,而另一位,也就是湘妹子今天要和各位讲的,也是后来封西宫麟趾宫贵妃的蒙古阿巴亥郡王额齐诺

  • 代善:战功赫赫太祖亲封太子,两次接近皇位,一门三铁帽子王

    历史人物编辑:强大的科技力量标签:代善

    崇德四年五月,黎亲王代善得知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马战战死于明军(实际战死于崇德三年)。人生三大不幸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代山经历了什么是“晚年丧子”.太宗皇太极亲自鼓励他的哥哥代善骑马。戴善骑着马哭着摔下了马。等代山安排好儿子的丧事,他就闭门不出,独自在家吊唁。皇太极不忍心看大哥如此颓废

  • 皇太极登基后,对有拥立之功的代善屡次打压,他是忘恩负义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洪莉标签:代善

    皇太极是满清第一位皇帝,他正式改后金为大清国。他的父亲是满清第一位创立基业之人,那就是著名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一统整个女真部落,将辽东纳为己有,这才有了满清的根基所在。那么皇太极真的是努尔哈赤中意的继承人吗?代善为何有拥立之功呢?历史鉴赏者带大家一起来看。皇太极这个皇位来历还是有些蹊跷的。因为当年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