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查检大观园的时候,薛宝钗才明白,王夫人托她管家,是提醒她离开

查检大观园的时候,薛宝钗才明白,王夫人托她管家,是提醒她离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姜子说书 访问量:4731 更新时间:2024/4/23 21:06:33

题:查检大观园的时候,薛宝钗才明白,亲姨娘王夫人不是托她管家,是在敲打她,提醒她离开!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薛宝钗之所以敢在众人面前跟贾探春抢风头,无非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小题大作,拿王夫人当借口、当靠山。

宝钗笑道:“你们一般听见,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儿,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你们奶奶又多病多痛,家务也忙。我原是个闲人,便是个街坊邻居,也要帮着些,何况是亲姨娘托我。”

在薛宝钗口口声声的“亲姨娘托我”中,许多人真的被她忽悠,以为贾家的太太是薛家人的靠山。尤其是那些贾家的下人们,比如那些不入流的婆子们,都被薛宝钗的恩威并施给吓住了,不得不感恩戴德。

宝钗笑道:“我免不得去小就大,讲不起众人嫌我。倘或我只顾了小分沽名钓誉,那时酒醉赌博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你们那时後悔也迟了,就连你们素日的老脸也都丢了。你们反纵放别人任意吃酒赌博,姨娘听见了,教训一场犹可,倘或被那几个管家娘子听见了,他们也不用回姨娘,竟教导你们一番。你们这年老的反受了年小的教训。”

不得不说,薛宝钗是真会拉拢底层人的人心,一句“不枉我替你们筹画进益,能夺他们之权,生你们之利”,说得婆子们欢声鼎沸,难怪乎作者说林黛玉不如她会施恩于人了。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红楼梦》故事里,就连袭人赵姨娘、茗烟干妈等人,都被薛宝钗收买了去,只是薛宝钗这拿着贾府的东西去替自家拉拢人心的做法,拿“随分从时”来评价她真的很有意思。

《红楼梦》故事里,薛宝钗压根就不本分,完全忘记了贾探春才是管家,怎见得王夫人真正所托的管家人是贾探春而非薛宝钗,只看贾府众人反应便知。

众人先听见李纨独办,各各心中暗喜,以为李纨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便添了一个探春,也都想着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儿前更懈怠了许多。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

便是王夫人对薛宝钗说的那番话,也是委婉劝她走的意思。首先,“因又”两个字,说明王夫人虽然找了薛宝钗,但是人家已经安排好管家人手了,薛宝钗只是补缺。

如今且说目今王夫人见他如此,探春与李纨暂难谢事,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红楼梦》故事里,不中用的老婆子们,说的正是薛宝钗手下的婆子们,王夫人这是变相敲打薛宝钗,这件事她知道了,再者,一句“别等老太太问出来”,就已经在拿史太君来劝退薛家了。

众所周知,于贾府来说,人多是团聚,嫌人多,是特写薛家外人贾家不好管,闹出事。后来薛宝钗也回过味来了,就是因为薛家在贾家,门户任意开放,人家才不放心,王夫人是不好意思直接说破,让薛宝钗自己管好自己的意思。

《红楼梦》故事里,因为薛家不是自家人,所以贾府查检大观园的时候,不替她查丫鬟去疑。客人自查,同理,安保风险是薛家带来的,赌博喝酒,门户任意开放,让薛宝钗管安保,就是一句“你好自为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标签: 王夫人

更多文章

  • 红楼梦:探春屋里发现一物,颠覆常识,难怪连王夫人都怕她

    历史人物编辑:屏山品红楼标签:王夫人

    探春是金陵十二钗里极其特殊的存在。她是庶出,而且生母是活成一个笑柄的赵姨娘。她的亲弟弟贾环就受生母连累被上下人等不待见,而探春却能跳出三界外,不但丝毫没有受到生母连累,甚至还成了生母作妖胡闹最大的后盾和保障。探春的天分并不算太高,文采上她比不上黛玉、宝钗,和妙玉、湘云比也逊色,容貌上似乎也不占优。

  • 王夫人为何始终不接受林黛玉,她的考虑也并非不长远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王夫人

    王夫人为何自始至终不接受林黛玉?即便在贾元春死后,即便在贾母死后,即便在知道贾府早就托管了林家巨额财产之后。这是为什么?一般来讲,王夫人这个时候接纳林黛玉,对贾府是有大好处的。但是,王夫人为什么依然反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事,还是要力主早已经退出薛宝钗和贾宝玉成亲呢?不能用一句“短视”就简单的了结此案

  • 红楼梦:收拾小妾,贾母兵不血刃完胜,王夫人和凤姐都弱爆了

    历史人物编辑:屏山品红楼标签:王夫人

    贾母的屋里是有几位老姨奶奶的,就是第二代荣国公的姬妾们,这几位老姨奶奶是生了孩子的,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到贾敏时,他讲道: “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是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东床如何呢?” 透露出贾敏这一辈共有四位小姐,贾敏最小,也死了,她的三个姐姐也全都没了,

  • 花袭人的“虚伪”:王夫人赏赐两碗菜,她为什么明知故问装无辜?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不红标签:王夫人

    花袭人是《红楼梦》争论最严重的丫鬟之一,读者对她的争辩主要聚焦在人品方面,比如袭人有争荣夸耀之心,曾向王夫人告密,又在被王夫人内定为准姨娘后,明知故问似有无辜状,令不少读者对她心存怀疑。笔者近读张爱玲之《红楼梦魇》一书,细究红楼原著细节,尤其针对袭人的文字进行考据,愈是深究,愈发觉今之读者对袭人的误

  • 谁是《红楼梦》里最合格的父母?王夫人和薛姨妈不在其中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王夫人

    在《红楼梦》中出现过很多父母,他们都不尽相同,从他们个孩子身上就能够看出他们的教育是不是成功,这个成功不是说孩子很成器,而是说他们都足够善良、勇敢和有担当。因为始终觉得成功不是一个可以被量化的事情,如果一个孩子出色却不懂做人、没有自我,不知道快乐和梦想是什么,那么这样的人生或许也并没有那么美好。所以

  • 王夫人私自换了黛玉的太医,薛宝钗暗中奚落,却惹恼了宝玉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王夫人

    林黛玉刚刚进府的时候,王夫人就对这个外甥女处处防备着,而且还带着些许算计。其实,这些行为倒也不稀奇,毕竟两个人毫无血缘,而且贾敏在当年又高过她一头。所以,王夫人不待见黛玉这个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贾母来说,黛玉可是自己心爱女儿的遗孤,她会在黛玉的身上寄托对女儿的思念,所以才会称呼黛玉为“心肝儿肉

  • 林黛玉的窗纱陈旧,贾母为何当场找王夫人,而不是王熙凤?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不红标签:王夫人

    红楼第四十回,因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索性带着众人到大观园游玩了一番,在途经林黛玉的潇湘馆时,贾母见窗纱陈旧,就让王夫人事后记得给黛玉换上新纱。这个情节引出的一个疑问是:游览潇湘馆时,王夫人、王熙凤均在场,为什么贾母叮嘱的却是王夫人,而不是王熙凤?这个问题听着甚是无聊,其实细品下来,却能分析出一些有

  • 王夫人下令查检大观园,贾探春却全程甩脸子给王熙凤看!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王夫人

    《红楼梦》原著中,查检大观园一回故事,反应这激烈的是贾探春,探春怒骂查检大观园是“自杀自灭”,还当众赏了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查检大观园事件有一个有趣细节,那就是:探春当众对凤姐发脾气,全程给王熙凤脸色看,连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都误以为探春认真单恼凤姐。《红楼梦》原著中,凤姐一进门就是陪笑,

  • 红楼梦:曹公笔下的王夫人,真的是伪善歹毒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少读红楼标签:王夫人

    宝玉是《红楼梦》之第一正人,很多读者喜欢宝玉,但却不喜欢甚至厌恶王夫人。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慈眉善目、宽厚仁爱,但因为直接关联到宝玉的撵走金钏儿和抄检大观园事件,很多读者就对她持负面看法,甚至将王夫人视作因失宠而心理失衡的中年女性,只知与赵姨娘斗气,是面善心不善的歹毒之人。但是,作者心目中的王夫人真的

  • 《红楼梦》王夫人的心事,《知否》里的母亲们懂

    历史人物编辑:陈想读名著标签:王夫人

    据刘姥姥说,王夫人还是王府二小姐的时候,为人“着实响快”,就是说也是个挺干练的人。不过做了荣国府主妇后,性子好像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这应该是跟贾珠早逝等意外变故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在王熙凤嫁入荣国府后,王夫人就逐渐把管家之权交给了她,自己的主业变成了“吃斋念佛、怜贫惜弱”。不过,不管她怎样“放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