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第四十回,因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索性带着众人到大观园游玩了一番,在途经林黛玉的潇湘馆时,贾母见窗纱陈旧,就让王夫人事后记得给黛玉换上新纱。
这个情节引出的一个疑问是:游览潇湘馆时,王夫人、王熙凤均在场,为什么贾母叮嘱的却是王夫人,而不是王熙凤?
这个问题听着甚是无聊,其实细品下来,却能分析出一些有趣的东西。
先来看《红楼梦》原著中对这个情节的描述:
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第四十回
贾母这段话,严格来说,透露出三个信息。
第一,潇湘馆的窗纱太旧了,得赶紧安排换上新的;
第二,新纱具体要怎么换,贾母虽然没明说,但也暗示的七七八八了。
林黛玉的潇湘馆里,大部分的植物都是竹子,可谓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整个院落的色调均偏向绿色,而窗纱也是绿色,导致整座建筑色调太过单一乏味。
正因此,贾母才说“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桃花颜色偏粉、杏花颜色偏白,这两种颜色可以中和绿色的单调。
贾母说“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也就是告诉王夫人:这纱不仅要换,而且颜色也得改,绿纱是不能用的,其他颜色的纱可以挑着来换。
第三,也就是我们开篇提到的那个问题:贾母为什么让王夫人操作这件事,而不是王熙凤。原因也很简单,贾母安排的活儿,王熙凤是干不了的。
且看原著正文,贾母安排王夫人换纱后,一旁的王熙凤自作聪明,立刻明白贾母要给窗纱换个颜色,就主动站出来,说了一番奉承讨好的话:
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也有各样折枝花样的,也有流云卍福花样的,也有百蝶穿花花样的,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拿了两匹出来,作两床绵纱被,想来一定是好的。”贾母听了,笑道:“呸,人人都说你没有不经过、不见过,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明儿还说嘴。”——第四十回
紧接着,贾母就给王熙凤、薛姨妈等人上了一堂课,告诉她们,这种纱很有年头了,比王熙凤的年龄还要大,它不是蝉翼纱,真正的名字叫做“软烟罗”,只是和蝉翼纱有些相像,所以被王熙凤混为一谈了。
贾母笑道:“你能够活了多大,见过几样没处放的东西?就说嘴来了。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薛姨妈笑道:“别说凤丫头没见,连我也没听见过。”——第四十回
也就是说,在场众人中,除了贾母和王夫人,其他人都不认识“软烟罗”这种纱,甚至连薛姨妈都没见过,这种纱年头太久,似乎是贾母当年当管家媳妇时,才经常见到的纱料,如今已经很少见了。
王夫人当年嫁进贾家时,荣国府应还是贾母管家,王夫人是在贾母的一手调教下成长起来的,最终贾母退居二线,将家中内务交给了王夫人,所以王夫人是知道“软烟罗”这种老物件的。
如果贾母把这个任务交给王熙凤,保不齐就把纱给换错了,用“蝉翼纱”当成“软烟罗”给潇湘馆换上了,所以贾母吩咐的是王夫人,而不是凤姐。
另有一种解释是“职场规则说”,称王夫人是王熙凤的上级,贾母安排任务,不能绕过王夫人,直接交给凤姐,否则会让王夫人没脸,似乎有被夺权的意味。
这种可能性也存在,笔者昔日也曾这么认为,但这种观点是否准确,就有待商榷了。
因为贾母话音刚落,王熙凤便立即接话,似乎并不介意插手这件事,以凤姐的“政治敏感性”,如果顶头上司王夫人真的很在意这种细节,她一定会有所察觉,默立于旁,而不是上赶着惹王夫人厌烦。总体来说,还是第一种可能更加贴切。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