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最精彩的情节之一,便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一派富贵祥和的大观园,突然来了这样一个乡村气息十足的刘姥姥,给处处是大家风范的贾府,增添了非常有趣又非常新奇的乡野气息。
刘姥姥一个乡野之人,从来没有来过京城,就来了两次贾府,就能讨得贾母众人的欢心,自然是有她的特别之处。刘姥姥的一言一行,看起来是黛玉口中的“母蝗虫”行为,为了讨贾母欢心刻意扮丑的丑角,其实刘姥姥心里对自己如何表现,心里跟明镜一样。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刘姥姥讲了两她们村里发生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按宝玉的爱好讲的,讲的是一个17岁的女孩儿茗玉雪地抽柴的故事。
这个故事因为贾府突然发生的一场火灾被中途打断了,火被扑灭后,宝玉还想让刘姥姥继续讲这个女孩儿的故事,却被贾母阻止了,因为贾母认为刚刚就是因为说抽柴火引发了火灾。
刘姥姥的第一个故事中途而废了,接下来应该如何表演呢?聪明的刘姥姥马上随机应变,这次她想了一个符合既符合贾母又符合王夫人口味的故事。
众所周知,贾母和王夫人无论是人生信念,还是生活审美,都是有天壤之别,是说不到一处的,不然也不会一个喜欢黛玉,一个喜欢宝钗。但是刘姥姥的这一席话,却非常高明,不仅讨了贾母的欢心,连不怎么表态的王夫人听了后也非常高兴。为什么刘姥姥讲的这个故事可以同时讨两个人的欢心,这是因为刘姥姥抓住了贾母和王夫人的共同的心理喜好。
王夫人平时吃斋念佛、让人抄佛经,更是书中经常提到的一件事情,虽然王夫人的善良不比贾母,不知道是伪善还是真善,平时信佛,处理其下人来却丝毫不念旧情。但刘姥姥的这一席话,也契合了王夫人通过佛教获取平衡的心理。
年近五十,只有这一个孽障宝玉,因为当时的大儿子贾珠已经不在,元春也远在宫里,唯一的一个宝玉就是王夫人的命根子。当时的宝玉才十几岁,而王夫人生宝玉时也是接近四十岁的年纪,对古人来说也绝对是老来得子了。
刘姥姥的这个故事,可以说也点出了王夫人的这一生最大的一个心病,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王夫人对宝玉那近乎偏执的保护欲,为何因为宝玉对丫鬟们如此狠辣无情,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难道我统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对贾母来说也是一样的,嫡长孙贾珠的去世对整个贾府的打击都是很大的,宝玉的到来对贾母也是非常大的安慰,接近六十岁的贾母才有了宝玉这个孙子,还是含玉出身,她自然视宝玉为心肝宝贝,所有的宠爱都倾注在了宝玉这个孙子身上。
刘姥姥第一次来了贾府之后,自然是对贾府里的情形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她在讲故事的时候就知道选择什么样的类型,能契合贾母王夫人的心意,一个故事就能同时讨得两个人的欢心,这就是刘姥姥的聪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