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初进贾府时,因奔着“打秋风”而来,言行举止多少显得拘谨和不合时宜。再次进贾府,却是奔着回礼来的,心理得到放松,言谈也得体大方起来,巧的是此次刘姥姥误打误撞投了贾母的缘,又兼其讲的许多故事传闻都是豪门贵族闻所未闻的,令贾母深感欢喜,留下她做了几天的座上宾。
贾母此前游过大观园吗?我想肯定是游过的,但作者却等刘姥姥来了贾府后再安排两人同游,想来是为了通过两种不同阶层人的视野更全面展示大观园的景致。
刘姥姥跟着贾母逛了半个大观园,每次都语出惊人,每次都能满足贾母的优越感。众人到了潇湘馆时,黛玉马上就给贾母倒了一杯茶,王夫人便对着黛玉说:“我们不喝茶,姑娘不用倒了”,这话刘姥姥听到了没?她肯定也听到了,但为了恭维贾母,讨贾母的喜欢,刘姥姥还是假装糊涂,问道:“这是哪个哥儿的书房?”,贾母便乐了:“这是我外孙女的房子”,刘姥姥假装讶异:“这哪像小姐的绣房,竟然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这话很逗,刘姥姥一个乡野村妇,她见过上等的书房吗?肯定没有,但为了让贾母开心,她还是要恭维黛玉,而且用的书房不是绣房,只为感叹,黛玉不仅有绝世姿容,还有男人无法比肩的才情。
贾母安排凤姐为黛玉以软烟罗糊窗时,刘姥姥更是感叹连连,嘴里不住的念佛,这种表现应该是真实的,毕竟王熙凤这种大家小姐都没见过如此名贵的纺织品。
但是这么捧场的刘姥姥,在游到宝钗住的蘅芜苑时,便一言不发了,为何?
我们来看看蘅芜苑的直观感觉。贾政第一次参观大观园时,见到的蘅芜苑:
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对此景象,贾政便摇头:“此处无味得很”,虽然后来贾政再看里面时,便觉得“有点意思”,但我想以刘姥姥的见识,她想必没有贾政那种欣赏水平,对于刘姥姥,她只会相信有冲击视觉的美,花红柳绿、竹林清风、软帘飘逸才是她认为的豪华。
而进了蘅芜苑后,更看到如此朴实无华的摆设: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宝钗作为客居,黛玉是寄居,虽宝钗身份无法与黛玉相比,但差距实在太大了。这让人有种怠慢亲戚的感觉,这场面是令贾母非常尴尬的,刘姥姥活了大半辈子的人,情商尤其高,怎么看不出贾母的尴尬?
面对此种场合,刘姥姥只能闭口不言,一来蘅芜苑实在没有可以夸赞的地方,夸素净好?那不是打贾母的脸吗?二来刘姥姥一个迷信的乡野村妇,宝钗的房间布置有可能让她觉得不详,她更不可能夸。
所以,刘姥姥的人情练达一点不亚于贾母,连王熙凤都有所不及,毕竟作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连宗亲戚,能成为贾府这等豪门贵族的座上宾,靠的就是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