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待选”非彼“待选”。以往的“待选”,是皇帝为了选美女充实宫掖,这一次“待选”,是“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与嫔妃无关。那么,这“宫主、郡主的入学待选”有没有可能成为皇帝的妃子呢?这次“待选”是否真的是薛家进京的主要目的呢?
第三十四回,贾宝玉挨打之后,就连薛姨妈和薛宝钗也认为是薛蟠挑唆的。所以,她们见到喝醉了回家的薛蟠,立刻左右夹击,对薛蟠进行“口诛笔伐”。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呆霸王薛蟠。所以,被逼急了的薛蟠张口就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成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捞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成正配”!注意,是正配!首先,这次待选本来就不是选嫔妃;其次,就算我们退一步,薛宝钗因为待选成功,又机缘巧合,被皇上看到,纳为妃子,她可能成为皇上的“正配”吗?
所以,这次待选,越有可能成为皇帝的妃子,薛家对这件事越不可能积极。那样岂不是害了自己的女儿?要知道,薛宝钗“胎里带来的热毒”,是亏了癞头和尚的冷香丸才治好的,这句“金要和玉成正配”的话,也是癞头和尚说的。癞头和尚能治好薛宝钗的病,也证明他的道行高深,也就决定了这位癞头和尚的话,在薛家的影响力。如果薛家不按照癞头和尚的指示,把自己家有金锁的女儿,嫁给有玉的男子,很有可能对女儿不利。——当然了,事实证明,嫁给有玉的也不是什么好事。只不过在当时的薛家人听来,只有嫁给有玉的,才是女儿的好姻缘。
古人崇尚玉文化,凡是大富之家,谁没有几块品相好的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小姐,能嫁到买不起玉的穷人家里吗?如果薛宝钗可以随随便便嫁给一个有玉的,那癞头和尚还有必要专门强调这一点吗?所以,癞头和尚说的玉,是特指。特指那个“衔玉而诞”的玉。
所以,薛蟠的这一句“酒后真言”,也就暴露了薛家进京的真正目的——他们就是冲着那个天底下最独特的“衔玉而诞”的“玉”来的!
所以,薛姨妈才会迫不及待的告诉王夫人等(注意,这个等字),自己女儿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薛姨妈的这一句话,几乎就是公然向贾家提亲了,谁不知道贾宝玉天天脖子上挂着个玉?而且是天下独一份的玉?
所以,薛家进京的那些什么“待选”啊,“算账”啊,都只是借口。“望亲”才是薛家进京的主要原因,而这所谓的“望亲”,也不过是要向亲戚大肆宣扬“金玉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