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这一书,暗藏的深意确实很多,许多地方写得欲破不破,实在叫读者心痒难耐,你说没有这回事吧,他偏偏写的是那个意思;你说有这回事吧,他又偏偏半遮半掩,影影绰绰,似有似无的,不肯说得清清楚楚,当然《红楼梦》的魅力,也体现在这些方面。
刘姥姥来到贾府打秋风的时候,贾蓉曾经来借玻璃炕屏,贾蓉的相貌由刘姥姥眼中看出,生得眉清目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刘姥姥看见这个青年,愈发显出贫贱之态,没个立脚的地方,凤姐笑说这是她的侄子,刘姥姥方才坐下。这里头对贾蓉的描写就很有深意,因为仅仅只是借个玻璃炕屏,何以就要写得那么清清楚楚呢?
贾蓉来干什么呢?来借玻璃炕屏。这时凤姐与贾蓉两人的言语,更是大有意蕴在内,各位读者不可不察——曹公定是风月场的老手,多少男女情事都写得意在言外,摇摆不定。贾蓉借东西,凤姐若无那样意思,想借就给了,不想借就不给,但她却说:“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这当然不是真话,是调笑的话。所以贾蓉听到之后,也并不失望,可见他知道这是凤姐在逗他呢,因此嘻嘻地笑道,在炕沿上半跪道(何其不堪入目,需知刘姥姥还没走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侄儿婶子地混叫,凤姐又笑道:“也没见我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你们那里也放着那些好东西(这句话就暗含着秦可卿了),只是看不见我的东西才罢,一见了就想要拿去。”
你们那里放着什么样的好东西?是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还是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抑或是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为什么见着“我的东西”,就想拿去?凤姐狎昵冶荡的态度,由此可见,怪不得后文故作姿态,诱引贾瑞的时候,竟是那么轻车熟路!
再来看贾蓉的回应:“那里有这个好呢!只求开恩罢。”说这句话时,贾蓉也是笑脸盈盈,语多暗示,等到凤姐答应把玻璃炕屏给他,贾蓉都已经出去了,这边凤姐还叫他回来,叫回来偏偏又什么都不说,让贾蓉站在那里听候指示,但凤姐却只慢慢地吃茶,出了半天的神,又笑着让他出去,并且理由是“这会子有人”,神情何其飘荡闪烁,引人遐想沉思,贾蓉也应了声,慢慢地退去。两个人皆是“慢慢地”,这眉眼之间,一来一往,多少风情,尽在片言只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