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行走仕途,却不贪权势;他风流倜傥,却一生为情所困;他身处繁华京城,却让内心游离于喧闹之外。他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才华,他随口的一句词,便胜过他人的千万句。可是他的人生却是长满了荒草,他的心扉永远紧闭着不肯打开。
这便是纳兰性德,一个满清贵族,却是多情才子,短暂的一生,总为情所困。有人说他生长于富贵权势,才华横溢,也有人说他一生缺爱,与自己心爱之人不断离别。
纳兰性德出生于冬天,便被唤做冬郎。他是女真人的后代,一般孩子出生后,孩子父亲所见的第一个东西就会被当作孩子的名字。但纳兰性德又不只是在冬天出生的小儿郎才被唤做冬郎,还源于一个生于长安的诗人韩偓也叫冬郎。
韩偓是谁呢?也许提起韩偓大家都不熟,但提起他的姨夫李商隐就知道了,他就是那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轻于老凤声”里所描述的人,如若不是他得罪了权臣,也将会是名流千史的一大诗人。
纳兰性德从小就接受较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明珠对他的期望值很高,读过《千字文》等书之后,纳兰就起成德作为自己的名字,意为他父亲的期望,后改为性德。懂事后的纳兰有了自己的老师,丁腹松,博学多识却不善变通。
丁腹松虽博学多闻,但不善变通的他在自己老大不小的年纪,仍旧只是一个举人,一腔愤懑却无处可泄。写诗讽刺是不可能的,历史上有名的黄培诗案牵连甚广,任谁都怕。他多年仕途无望,前半生看尽世间炎凉,后半生愿守几卷残书终老。
成年后的纳兰取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容若取儒家思想,寓为他于正义外容认旁义,号则取自自身的理想,他想听佛讲经,而后超脱于红尘。纳兰身负父亲的期望,即使对八股文没好感,也得在科举的路上继续奋斗。
纳兰拥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就注定他比别人的仕途走得要轻松,纳兰在进入顺天府没几个月就被推荐到了最高学府国子监研习。纳兰在十八岁的时候,参加乡试,精通骑射,善于文艺的他很轻松的就过了。
乡试过了之后,纳兰并不在意那个人人渴望的着青袍,踏青靴的鹿鸣宴,而是想要拜访乡试的副主考,徐乾学,甚至还没到鹿鸣宴就迫不及待地要去拜访。徐乾学又是谁呢?能让纳兰如此紧张。
在当时的京师,书卷气最浓的便是徐家府邸,徐乾学与他的弟弟元文、秉义并称“昆山三徐”,桃李满天下。能慧眼识人的徐乾学是许多文士的伯乐,与纳兰同年的韩菼本已不予录取的落卷被徐乾学捡来重新评定,得以有后来的状元郎。
纳兰在见徐乾学之前,手心都已紧张的沁汗了。见到徐乾学之后,与之交谈,简单寒暄后,他就给纳兰出一道题,主观性较强,但举止翩翩的纳兰怎么会怕,开始侃侃而谈,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之后,两人就开始了十四年的师生之缘。
徐乾学教会了纳兰许多,纳兰在他那学会了“勿欺”二字,无论是侍君,还是亲父待友,他都保持着一颗诚实的心。
徐乾学与蔡启僔作为顺天府乡试的考官,副卷遗漏汉军旗考生,被降级调走。纳兰的第一次郑重的离别就是送别徐乾学与蔡启僔两位先生,对于徐乾学的离开,纳兰是惋惜的,他缺失了一位好老师,并赋诗一首《秋日送徐建庵座主归江南》为他送别。
江风千里送浮飔,玉佩朝天此暂辞。黄菊承杯频自覆,青林系马试教骑。朝端事业留他日,天下文章重往时。闻道至尊还侧席,柏梁高宴待提诗。惆怅离筵拂面飔,几人鸾禁有宏辞。鱼因尺素殷勤剖,马为障泥郑重骑。定省暂应纾远望,行藏端不负清时。春风好待鸣驺入,不用凄凉录别诗。
十九岁,纳兰本该参加科举的最后一试殿试,但因一场寒疾,他错失了这场考试,只能再等三年。错失考试让本就生病的纳兰心情更是郁闷,还要用着没关系的淡然的语气应付着前来关心他的长辈。
正在沮丧的时候,有人给他送来了一篮樱桃,心中多了些许安慰。世人皆对这个送樱桃之人感到好奇,但纳兰从未提起那人的身份,越想隐藏的越是会被人看出,一首《临江仙·谢饷樱桃》便能看出。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纳兰,本是想要在书声墨香中完成他的仕途,结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他成了皇帝身边的“捉刀人”,成了皇权可随意玩弄的宠物。用非其志,或许就是纳兰忧愁的根源。
纳兰在别人的眼中,拥有着他们没有的快乐,但他的忧愁是谁也看不到的。纳兰一生只有短短三十年的光阴,经历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人生后就离开了。纳兰离开后,他的家族也在政治权力之中消亡。
有人说纳兰喜欢结交落魄文人,只与他们谈诗论词,也有人说,他是一个谜,留下众多诗词,却还是读不懂他的内心,你眼中的纳兰性德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