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万历皇帝真是个昏君吗?

历史上的万历皇帝真是个昏君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47 更新时间:2023/12/28 23:16:59

提起明神宗朱翊钧,大家习惯称其为万历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万历六岁时被册立为太子,十岁登基。说是朱翊钧当年大声提醒“别摔着”,让正在皇宫骑马的父亲朱载垕感动的立刻下马,于是,没过几天就将他定为了皇位继承人。

万历年少时,很是“嘴甜”,每次去探望后宫陈皇后时,说话很是乖巧,极得皇后欢心。即使皇后身体不适,也不会拒绝见他。

朱翊钧登基后的9年时间中,对首辅大臣张居正极为尊敬,跟随其读书时态度恭敬有加,几乎每年都会重重赏赐其父母。张居正一次腹痛,他亲自下厨做面。张居正身体痊愈后,朱翊钧很是高兴,拉着对方的手,连说“想死我了”。

那时的他,一边跟随张居正接受教育,一边跟随张居正处理政务。

一次,他在审阅奏折时,发现直隶上年处决犯人的奏疏日期不符。经查,原来是刑部办事官员刘体道,由于休假而误事,本人也因此丢了官。在张居正的教育下,皇帝不但自己努力学习,还要求周围太监宫女都要学习,同时还喜欢向讲官们“秀”自己有多用功。

这其中,朱翊钧最爱秀的是自己的书法,不过让张老师给批评了,说:做一个好皇帝更重要,而不是写一手好字。直到张老师过世后,朱翊钧才重新拾起书法。

其实,万历在位的几件事,对明朝后来的政治走向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一件,是邹元标,他一开始只是个实习进士。当时,张居正父亲病逝,却以皇帝年幼拒绝回家守孝,这在当时可是“极不孝”的行为。于是,邹元标上书弹劾张居正,连带皇帝也被他“骂”了。皇帝很是生气,但只是杖责,后来,将其发配贵州。

邹元标的官场看似很是颠沛,但是,这位邹元标却是坚持自己的抱负,集合一帮志同道合的友人,最终自创“门派”——东林党。

第二件,是立太子。万历极宠郑贵妃,“爱母及子”,于是,要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是,遭到了大臣的反对,使得君臣对立长达数十年。其间发生了不少“案件”,将外廷的精力过多牵扯到了后宫。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其实,万历皇帝并非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绩”,除了后人熟知的“三大征”外,还有两次战役可以看出这位皇帝的智慧:平缅战争和河洮之战。

战或是不战,他和大臣的态度都是“对立”的。

万历十三年(1585年)正月,缅甸入侵云南,时任内阁大臣申时行等人不主张应战,理由是地处偏僻且当地少有明朝直属军队很难管控,甚至,有大臣拿出老祖宗朱元璋当年不征越南作为“理由”。但却都被他断然驳回了,结果,在当地土司的密切配合下,明军大胜而归。

万历十八年(1590年),鞑靼可汗扯力克杀明朝总兵李连芳,进犯青海地区。对此,大家义愤填膺,恨不得自己上战场,可是,万历皇帝却是异常冷静。虽然,委任宣大总督郑洛主持战事,却私下命令他不得轻易开战,而是采用“分化瓦解”之策,将其慢慢消灭。果然,动乱被平定了。

除此之外,万历皇帝和群臣“对着干”,还表现在他任命李如松提督驻守辽东,任命徐贞明开垦京郊农田。后来,就“京城开发水田”一事,其用“水田遇上干旱咋办”,很是痛快地灭了内阁大臣的心思。不过,事后都证明万历皇帝的决策是正确的。

后人都说万历懒政,其实,当时的官员也有胆大批评他这种作风的。万历十七年(1589年),吏科给事中雒于仁就斗胆上书《酒色财气疏》,暗讽皇帝“贪酒、贪色,不务正业”。皇帝看后大骂,连“这厮”一词都飚出了。但他也就是发发火,将雒于仁撤职完事。

其实,万历皇帝是非常在意大家对他的“点评”的。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三月,他去世那年,召见内阁首辅方从哲讨论国事时,还特意橹起袖子,让这些人看他的“瘦”胳膊。说他为国事忧心忡忡,还要让司礼监太监告诉方从哲,他每天都是如何“勤政”的。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去世了,终年58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朱翊钧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仅24年,明朝就灭亡了。

以至于,《明史·神宗本纪》曰:“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于是,后人将其“懒政”和明亡直接联系。但是,有人梳理其“政绩”,提出了“疑问”。尤其是战事“三大征”,发生的时间就是在他“不问政事”这一时期。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怕是他此举放任了朝廷的“权争”,使得政风不“明朗”,又何来国事的清明太平?

除此,万历皇帝不是笨,相反他天资聪慧,可是,他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最终,让明朝陷入了党争的深渊,从此愈演愈烈。所以,到了万历统治的末期,各种矛盾开始凸显出来。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身居内宫,致使内外隔绝,“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以至于,到了崇祯执政时期,即使这个皇帝再勤政,都已经无法改变国家的现状了,只能任其越走越远。

最终,国破家亡。

更多文章

  • 驸马去世后公主有了新恋情,皇帝得知后怎么处理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郜国公主,唐朝,风云人物

    郜国公主是唐肃宗的爱女,她一生嫁过两次,两任丈夫都英年早逝。唐朝时期民风开化,男女之防没有那么严重,只要青年男女交往的时候守住最后的底线就可以。在第二次丧偶后,郜国公主没有再嫁,而是悄悄的谈起了恋爱。但是她的恋情被皇帝知道后,她却被下旨幽禁。当时她的女儿正在做太子妃,也受到她的连累,因此被杀害。郜国

  • 曹操长子曹昂简介:为救曹操负责断後,战死於宛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昂(?-197年),字子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长子,刘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聪明

  • 孝平皇后的生平有多惨?一个夹在娘家和夫家中间的前朝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孝平皇后,汉朝,风云人物

    在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母亲中做选择是男人的千古难题,那么女人的千古难题又是什么呢?小编认为女人的千古难题,便是在夫家和娘家中间做选择。虽然古人都说,嫁出去的女儿就是一盆泼出去的水,想收也收不回来,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女儿就算嫁得再远,还是心系娘家,娘家一有什么困难,自己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帮助,有时候甚至,做

  • 周亚夫:西汉著名军事家、丞相之一,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周亚夫,西汉时期名将、丞相、著名军事家,太尉周勃的次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文帝时,任河内守,封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任将军,驻军细柳营(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备匈奴。治军严谨,迁中尉。文帝临死时嘱咐太子,如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及汉景帝即位,为车骑将军

  • 汉惠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后不是儿子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汉惠帝,风云人物

    中国古代为了皇位,父杀子子杀父有多少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而且一旦一派得势,另一派几乎是满门灭绝。比如说刘邦的儿子汉惠帝继位,汉惠帝按史书记载,他是有6个儿子。可是历来相传,说汉惠帝似乎不能生育,他这6个儿子都不是亲生儿子,这个事是真的吗?咱们知道汉惠帝本人比较暗弱懦弱,政权被他老妈吕

  •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是如何救下刘辩之妻唐姬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贾诩,魏谋士集团重要成员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因其屡献毒计,算无遗策,比如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准备解散部队跑路,贾诩劝他们说,你们解散部队,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还不如带着军队杀回去,干一票,不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李傕

  • 后周将领韩通简介:曾在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期屡建奇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后周(951年—960年),中国五代时期中原最后一个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共历三帝,享国十年。后周显德七年(960年),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周灭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韩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通(?—960年),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又称作“韩瞠眼”,后周将领。韩通

  • 孟明视每战都输,为什么秦穆公还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孟明视,秦国,风云人物

    秦国在“崤之战”中惨败,不仅全军覆没,而且三名主帅也被晋国俘虏了。秦穆公身着素服,在郊外迎接败军,仿佛是丧礼一般,这是何等凄凉的场面!毕竟原本是壮大齐整的军容,现在能一起回国的将士所剩无几,情何以堪!如此大的打击,使秦国挥军东进、逐鹿中原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对向来深谋远虑的秦穆公而言,想要称霸中原的努

  • 北宋大臣程德玄简介:掌给诸军资粮,颇得太宗信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程德玄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荥泽人。善医术。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

  • 独孤皇后的婚姻保卫战给隋朝江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独孤皇后,风云人物

    由于隋文帝对独孤皇后的话向来言听计从,所以,独孤氏这种近乎病态的誓死捍卫“一夫一妻”的理念,给隋朝的未来带来了难以预测的灾难。齐国公尚书左仆射高熲,文武兼备,素有谋略,通达世务,备受隋文帝信任与重用。其执朝政二十年,以天下为己任,朝野推服,事无异议。开皇之治,功劳至伟,真被称为真宰相。当初,因为高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