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田畴是个怎样的人?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封赏他?

田畴是个怎样的人?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封赏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25 更新时间:2023/12/18 15:47:42

田畴是幽州右北平无终人,他的表字存在争议,《三国志·田畴传》中记载的是“子泰”,《后汉书·刘虞传》引注的是“子春”。他年轻时不仅喜欢读书,还擅长击剑,初平元年(190年)幽州牧刘虞想找个人出使朝廷,身边众人就强烈推荐了年仅22岁的田畴。

刘虞与田畴相见时做足了礼仪,他对田畴很满意,不仅任命田畴为从事还准备好了车马。但是田畴表示路上贼寇太多,还是以个人身份前往更方便,所以田畴带着自家宾客以及仰慕他的乡勇就出发了,除了这20人可能还要算上鲜于银。

“于是选掾右北平田畴、从事鲜于银蒙险闲行,奉使长安。”——《后汉书·刘虞传》

当时汉献帝刘协正琢磨东迁呢,见到田畴很高兴,能在这种动荡时期出使也说明刘虞还是心向汉室的。随后田畴接连拒绝了刘协任命的骑都尉,以及三公府的同时征辟,这也让人们高看他一眼。田畴就公孙瓒的问题劝过刘虞,事实上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公孙瓒的野心呢?但结局是刘虞命丧公孙瓒之手。

田畴出使归来时刘虞已经遇害,对于田畴来说已经没什么好复命的了,他在刘虞墓前读了朝廷回复的文书,哭拜一番后离去。公孙瓒对此很生气,他认为幽州现在是自己做主,田畴也应该回来向他复命,因此他把抓来田畴质问,田畴也说得很明白“汉室倾颓,唯有刘公不失忠义,这文书对于您没有什么赞美之词,就没有献给将军。”

言下之意,不是写给你的凑什么热闹,同时对于公孙瓒的所作所为,田畴还表示燕赵之士宁死不从。公孙瓒一开始还想囚禁田畴,在旁人的劝说下才释放了田畴,本来诛杀刘虞就对公孙瓒的名声影响极大,再苛待田畴这种义士只会进一步增加百姓对他的不满,当然公孙瓒始终没能挽回自己的名声。

田畴回家后立誓要为刘虞复仇,带着田氏宗族以及愿意追随他的人进入了徐无山,他们在这里发展得很快,几年时间里人口就增长到了五千余家。田畴等人在这里不是简简单单的隐居,而是试图与公孙瓒抗争,田畴作为被推举出来的领导者,还制定了20多条律法,甚至能达到“路不拾遗”这种效果。

“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三国志·田畴传》

田畴在北地颇有威信,乌丸、鲜卑都派人向他赠送礼物,袁绍还派人送来将军印,但田畴都没有接受。后来袁绍之子袁尚也试图征辟过田畴,同样被拒绝了。从袁绍授予将军印这个行为来看,田畴的势力在当时也不容小觑。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准备北征乌丸时也征辟了田畴,与以往不同的是,田畴这次不仅响应了征召,还督促手下感觉收拾行装,对于门客的不解田畴只回了一句“这你就不明白咯”。田畴对于乌丸寇掠边境一直心怀不满,他被任用为蓚tiáo令后没有赴任,反而随军出征了,作为无终本地人他担任向导再合适不过。

曹操收拾完乌丸后论功行赏,本来要封田畴为亭侯的,但是田畴坚持辞让封赏,曹操明白他的心意也就没强迫。田畴还顶着曹操“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的军令为袁尚哭丧,与他行为类似的还有王脩袁谭哭丧,不过曹操都没有计较。

田畴不愿意将自己为故主复仇的行为与利益挂钩,所以他不愿意接受曹操的封赏,但他很知趣地把宗族都送到了邺城,这是为了表示自己没有反意。在田畴随军征讨荆州归来后,曹操就开始追究当年田畴拒绝封赏的事了,拒绝封赏不能用来故作洒脱,这其实是是违背朝廷律法的。

“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三国志·田畴传》

所以曹操旧事重提,他要求田畴接受以前的封赏,但田畴为了拒绝封赏愿意以死明志,就这样反复了4次,田畴始终没有接受。因此田畴被人弹劾了,不仅封赏没了还要免官接受刑罚,曹操还是很看重田畴的,也就放任他继续违命了。

“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三国志·田畴传》

曹丕、荀彧都站出来为田畴求情了,他们都不希望曹操强迫田畴,这样会毁了田畴坚持多年的气节。而钟繇的劝谏有点变味,他纂改了子贡、子路的事迹,表面支持田畴,实则指出田畴应该像先贤那样接受封赏。

此外,曹操对于封田畴为侯这事一直不死心,他派出了与田畴交好夏侯惇,准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田畴也明白夏侯惇的来意,但他始终没有松口。夏侯惇直到离开时还在劝田畴,但是田畴哭着说自己真的不想靠出卖卢龙塞获得封赏,再次表示愿意以死明志。至此,曹操终于不再坚持了,田畴被任用为议郎,终年46岁。

“将军雅知畴者,犹复如此,若必不得已,请愿效死刎首於前”——《三国志·田畴传》

标签: 田畴三国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楚国第一名将:揭秘昭阳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楚国第一名将:揭秘昭阳的生平事迹,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他是谁?昭阳(生卒年不详),名云,字阳,谥号“山子”。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主管楚国军事;兼领柱国。楚昭王后裔,楚国三大家族之一的昭家族人。2:主要事迹1:昭阳攻越公元前334年,楚威王任命昭阳为将,率兵攻打越国,昭阳率军大败越军

  • 清朝高官“纪晓岚”,历史上的他人品到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纪晓岚,清朝,风云人物

    乾隆年间,有个樵夫叫张天宝,有一次乾隆和纪晓岚出去办事,路过一个药铺,有个叫张魁的病人要死了,药铺坐堂先生说人没救,赶紧准备后事。一个樵夫叫张天宝的人当场给救活了,这一场面正让乾隆和纪晓岚看到了。乾隆题了“赛扁鹊”金匾,张天宝名声大震。翰林院大学士纪晓岚却不以为然。纪晓岚的祖上曾是津京一带名医。他亦

  • 后世如何评价于志宁?他有哪些相关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于志宁,本姓万忸于氏,字仲谧,鲜卑族,唐朝时期宰相,他是北周太师于谨曾孙,中书舍人于宣道次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于志宁初仕隋朝,授冠氏县令。晋阳起兵后,投奔秦王李世民,出谋划策,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封黎阳县公。担任散骑常侍、太子詹事,教导皇太子李

  • 姚崇年少时就非同小可,长大后敢怼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姚崇,唐朝,风云人物

    唐朝作为封建王朝的典范,既曾有唐太宗这样的明君在位,自然也不能缺少可为后世师表的名臣,所有唐朝四大贤相,一般指的就是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其他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九龄、张说等也都各有建树名传后世。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初期,刬除积弊,扫除武则天男宠和太平公主等长期乱政的隐患,一改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等

  • 有哪些与萧瑀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萧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萧瑀,字时文,唐朝初期宰相,他是梁明帝萧岿第七子,隋炀帝萧皇后同母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萧瑀出身兰陵萧氏南梁房。孝顺好佛,闻名天下。爱好学习,工于书法。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初封新安郡王。西梁灭亡后,进入长安,拜内史侍郎。直言进谏隋炀帝,贬为河池太守。大业十三年(617年)

  • 被誉为“圣主”的崇祯为何没能挽救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崇祯,明朝,风云人物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检即皇帝位,年号崇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的崛起,使得他们左右朝政的力量越发强大。此时,君权被削弱,皇帝更像是代表权力的符号,却无实际的人身自由。无论是武宗南巡一事,还是万历国本之争,都表明了帝王并不能随心所欲。正因为这种体制,明中后期的帝王或

  • 樗里疾为什么会在风水上却被人提及?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樗里疾,战国,风云人物

    今天,再一起来看看樗里疾的另一个被人称赞的事迹——风水。在一些玄学上,博大精深的中华也细心地研究。风水学就是其中之一。风水学本身是用来选择地势的,即用来选择什么地方建房、建墓更合适。风水在华夏历史中有着细水流长的痕迹,每一个去深入研究它的人,都有着自己异于他人的见解。在一些资料中,把风水学和看相融为

  • 周孝王姬辟方:西周首个篡位的君王,大逆不道却振兴西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姬辟方,西周,风云人物

    话说,西周建立之初,在第二任天子周成王期间,代为理政的周公旦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最终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有效避免了王室内部争位,为西周稳定统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万事都有例外,周孝王姬辟方就是那个特例,他违背宗法制度,在侄子周懿王死后,凭借其政治影响力成功篡位。今天笔者分两部分来讲:一、为

  • 蠕蠕公主是什么结局?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蠕蠕公主,南北朝,风云人物

    蠕蠕公主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二任皇后,当然,高欢并没称帝,帝号是后人追赠的。匈奴人不是傻子,知道高欢其实是魏实际的统治者,而蠕蠕公主嫁过去,尊荣等同皇后,甚至还要高。蠕蠕公主是柔然的公主,本来她叫郁久闾氏,到中原后被赐名蠕蠕公主。(中原人跟她有仇么?)蠕蠕公主是草原出生的女孩子,练的一身好剑法,她是草

  • 溥仪3岁被抱进皇宫后,他的祖母为什么哭晕过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溥仪,清朝,风云人物

    清朝末年的时候,当同治皇帝登基之后,慈禧成为太后,有一个王府注定以后会成为慈禧的棋子,而这个王府就是醇亲王府,其实说起来这个王府和慈禧还有一层的亲戚关系,这个我们后面再说。同治皇帝登基的时候还是一个孩子,所以一切的大权都掌握在慈禧的手中,所以说当时同治帝也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而已。后来他才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