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阿巴亥被逼生殉到底是谁的责任?皇太极还是代善?其实都不是

阿巴亥被逼生殉到底是谁的责任?皇太极还是代善?其实都不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故事迷 访问量:1514 更新时间:2023/12/20 14:12:03

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在回盛京的路上病逝,皇太极等四大贝勒以“帝遗言”为由让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的生殉非同寻常,满清在历史上虽然有生殉的传统,但是,都是安排那些没有生育的嫔妃。阿巴亥有三个儿子,而且还是大妃,哪有让大妃殉葬的道理?

而且努尔哈赤诸妃,如侧妃博尔济锦氏、伊尔根觉罗氏、叶赫那拉氏等都是善终。至皇太极死时,不论中宫皇后,还是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还是那些无名号庶妃,无一人相从先帝于地下。顺治帝死时,虽有一名贞妃从殉,但也不过一庶妃,而且从当时文献记载看,贞妃的从殉,出于皇室意料,显然是自愿从死,不愿苦熬内宫的寂寞岁月。

而阿巴亥的生殉则不同,她既是地位高贵的“国母”、又有幼子尚未成年,更何况阿巴亥殉葬的时候,所谓的“帝遗言”,只是从皇太极等人的嘴里说出来的,并没有文字证据。

所以,阿巴亥无疑是被逼殉主。

既然是被逼的,阿巴亥为什么不反抗呢?她完全可以用“口说无凭”为由,拒绝执行所谓的“遗言”啊?可能很多人会说她不具备反抗的条件,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阿巴亥的势力并不弱。

一、硬实力方面

在政治上,当时的后金采用的是八旗和硕贝勒“共议国政”的办法,来处理国家大事,即以八旗旗主分权统治的制度;在经济上则“予定八家但得一物,八家均分之”。而且从努尔哈赤做出这个决定的1620年(当努尔哈赤废掉代善的太子之位时)到努尔哈赤去世的1626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年的时间。这个“国策”已经被固定下来。

而议政的八贝勒除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位权力最大的大贝勒以外,还有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四位小贝勒,其中阿巴亥的儿子就占了三席,在“议会”中的声音并不弱。

在军事上,当时八旗人马中,皇太极掌握两黄旗,代善掌握正红旗,阿敏掌握镶蓝旗,莽古尔泰掌握正蓝旗,所余镶红、正白和镶白三旗旗主,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在他们分别只有19岁、12岁和10岁的时候,就成为拥有一旗、与诸兄弟并驾齐驱的旗主。

从纸面上的实力看,阿济格三兄弟的实力一点都不弱。唯一可虑的是多尔衮和多铎年龄过小、威望不足。努尔哈赤去世时,多尔衮只有15岁,多铎更是只有13岁。不过当时的阿济格已经22岁,年龄不小了,要知道当时的皇太极也只有25岁,所以年龄并不是关键。

二、大义名分

阿巴亥是大妃,努尔哈赤去世后,如果在中原王朝那里,她就相当于是皇太后。作为太后,是拥有巨大权力的。虽说满清这种权力不明朗,但阿巴亥无疑具有大义名分,甚至是努尔哈赤“遗诏”的解释权。

综合来看,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所掌握的力量已经足以对抗四大贝勒中的任何一个,如果阿巴亥再以国母之尊下嫁给其中一个,那么其他五位旗主谁不畏惧?谁又敢不服呢?

既然阿巴亥握有这么一副好牌,为何最后还落得个生殉的下场呢?这怪不得任何人,只能说是阿巴亥缺乏政治智慧,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阿巴亥犯了三个错误:

一、过早站队

在努尔哈赤生前,阿巴亥就表现出了明显的政治倾向——和代善有不正常的男女关系。

据《清史》记载,努尔哈赤庶妃代音察曾向努尔哈赤告状说:“大福晋曾两次备佳肴送与大贝勒(代善),大贝勒受而食之。而且大福晋ー日两三次派人到大贝勒家,想是有什么事商议。大福晋自己也两三次深夜出宫院。”

这件事使努尔哈赤震怒,但他处理得非常冷静。他以私藏金银的罪名将阿巴亥“离弃”,罢免了代善的太子之位,提出八旗和硕贝勒“共议国政”。虽然后来努尔哈赤实在离不开阿巴亥,又把她召回来重任大妃,但这件事无疑在努尔哈赤的心中种下了一根刺。

如果阿巴亥只是一个无所求的普通大妃,她的做法好像没有太大问题。

女真族历来就有父死子娶庶母、兄死弟娶嫂的传统习俗,努尔哈赤自己就从死去的族兄那里继承了嫂子衮代为大福晋,而且他也公开表示过他死后由代善继娶阿巴亥。现在,阿巴亥出于未来地位的考虑,提前向身为储君的代善传情,表达自己的倾心爱慕,为将来做准备,也在情理中。

但阿巴亥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她是一个备受宠爱的、有权有势的大妃,你的提前表态置未死的“皇帝”于何地?是你选择未来的继承人还是努尔哈赤?任何一位在世的皇帝都不会容忍一个权臣与太子勾结。阿巴亥无疑犯了权臣与皇储勾结的错误,自然惹得努尔哈赤震怒。

努尔哈赤虽然仅是将阿巴亥“离弃”,但未尝没有在公共场合表示过要让阿巴亥殉葬的意思,“帝遗言”也不一定完全是空穴来风。

如果是一个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就应该离“未来的继承人”远一些,即便是做了,也不应该明目张胆,被人抓住把柄。

二、不知道平衡之道

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临终之时,只有阿巴亥一人守在身边,当她扶灵而回时,第一时间向诸位皇子传达的努尔哈赤遗嘱竟然是“多尔衮嗣位、代善辅政”!先不说四大贝勒能不能接受这个“先帝遗命”,就说这个所谓的遗嘱合理不合理?努尔哈赤会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幼儿为嗣吗?这不是要搞乱满清的江山吗?其次,这个遗嘱让身为长子、曾经为储、四大贝勒中实力次强的代善辅政,这置代善与何地?这不是把代善向外推吗?

阿巴亥此举无疑激起了众怒。四大贝勒中,皇太极本来就因为母妃之死与阿巴亥有仇,五贝勒莽古尔泰又因为反对代善(有自己继位的私人意图),而倾向于皇太极,阿敏本来摇摆不定,现在你让他听命于一个毫无功绩的小儿,他能服吗?

阿巴亥最明智的做法应该像后来的多尔衮一样,放弃名分取实利,以待将来,比如代善为嗣,大妃辅政,甚至是皇太极辅政也比“多尔衮嗣位”要好太多,反正不能把与自己关系最好的代善推到对立面去。

所以,四大贝勒对于这个遗嘱极有默契地同声否决,反正这所谓的临终遗言没有第二人能够证明,退一步说,即使汗王真的在去世前的昏迷中说了类似的话,也只能视为乱命,不可执行。

阿巴亥明显高估了这个“遗命”的权威性。

三、未做未雨绸缪之预案

阿巴亥11岁嫁给努尔哈赤,得宠整整26年,她有足够的时间未雨绸缪,为自己的将来做好预案,但她并没有做彻底。虽然她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到了三旗旗主,但并没有把他们拧成一股绳。

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中,阿济格鲁莽无谋,多尔衮、多铎年幼。年幼的先不说,就说已经22岁的阿济格,阿济格此人,一向做事鲁莽,缺少谋略。在战场上是一把好手,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白痴,这从后来与多尔衮争权中被坑,被幽禁后掘地道、烧牢房等一系列愚蠢的行为就能看得出来。

那么阿巴亥对于自己的大儿子了解吗?知子莫若母,阿巴亥对此心知肚明。这也是她捏造努尔哈赤的遗嘱,选择年幼的多尔衮而不选择阿济格的原因。

但显然阿巴亥此举没有与自己的大儿子通气,当她向诸位皇子传达老汗王的遗嘱是“多尔衮嗣位、代善辅政”时,阿济格的表现是“无措”,根本不知道附和。而当四大贝勒断然否定阿巴亥所说的遗嘱,又拿出所谓的“帝遗言”之时,最应该站出来说话的人阿济格却一言不发,不知道是自知无力回天还是心有怨言。

阿巴亥的谋划连自己的大儿子都没有交代,更不用说是两个小儿子了,阿济格兄弟虽然掌握三旗,但毕竟是靠母亲受宠而得汗王厚赐,与诸兄弟完全靠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流血拼命而的来的权势完全不能相比,如果再不拧成一股绳,形成三人联合的雄厚力量,败亡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所以,阿巴亥虽然有一定机心,但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比起皇太极、多尔衮差远了。不过阿巴亥也不算太失败,她眼见事不可为,毅然壮士断腕,以自己的死换来自己三个儿子的平安以及满清的将来。

《清史》载,阿巴亥被逼自尽时,换上礼服,戴满珠宝,说:“我自十二岁侍奉汗王,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汗王恩厚,我不忍离开他,所以相从于地下。”给足了四大贝勒面子,说完后又请求诸贝勒照顾她的幼子多尔衮和多铎(对阿济格看样子真有意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皇太极赌咒发誓:“有我不敬兄长、不爱子侄,……天地鉴谴!”因此,后来的皇太极确实以父兄资格“善待子弟”(即小贝勒,至少是在表面上。

标签: 代善

更多文章

  • 代善战绩卓越待人真诚,为何被父亲废掉太子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代善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具有传奇性质的人物就是古英巴图鲁代善,可能这个名字对于大家来说十分非常的陌生,他又叫爱新觉罗·代善,满洲正红旗人。清朝的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生于明万历十一年七月初三日(1588年8月19日),是清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理论家。年轻的时候与兄长褚英大战乌拉兵并取得全胜,深受

  • 唯一一位在政治斗争中被处死的清朝公主—爱新觉罗·莽古济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莽古济

    大家好,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公主的地位都是很高的,而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人物就是清朝的一位公主,但她同时也是唯一一位在政治斗争中被处死的清朝公主,她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三女,哈达公主,原名为爱新觉罗·莽古济。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地介绍她的一生。哈达公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其继妃富察氏的第三女,富察氏并不

  • 莽古济是皇太极的亲姐姐,皇太极为何要用最残酷的刑罚处死她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莽古济

    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的皇三女莽古济,被她同父异母的弟弟皇太极凌迟处死。究竟有什么仇什么怨,皇太极要对姐姐处以这样的极刑?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莽古济受亲兄弟莽古尔泰的牵连。莽古济的亲兄弟有莽古尔泰和德格类。莽古尔泰执掌的正蓝旗是努尔合赤生前指定的,而莽古尔泰也被任命为四大贝勒之一,和代善、阿敏

  • 皇太极为何要“凌迟”亲姐姐莽古济三百余刀?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莽古济

    她是清朝初期一位地位尊贵夫人公主,显然,这位公主不像盛唐时代的武则天那种热衷于权力、足智多谋、最终登上皇位的女性。尽管如此,她竟然受到自己兄弟的牵连,末了,被残酷地处死了。那位公主名叫“莽古济”。她本是努尔哈赤的亲闺女,同时,也是皇太极的亲大姐。可惜,“莽古济”的婚姻依旧随时父亲的心愿,她的命运只能

  • 皇太极以残忍的方式处死姐姐莽古济,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探寻历史者标签:莽古济

    皇太极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凌迟处死,受牵连的正蓝旗部众多达一千多人,造就了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廷狱案。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原本是莽古济家奴和心腹的冷僧机想皇太极告发,莽古尔泰、德格类生前就与莽古济等人结党谋逆。皇太极下令彻查此事,果然在莽古尔泰家中果然就搜出十几块刻有“金国皇帝之印”的木牌。

  • 努尔哈赤长女东果格格,为帮父亲笼络贤才,十一岁就穿上了嫁衣!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东果格格

    1578年,努尔哈赤在东果落草的啼哭声中,幸福地当上了父亲。由于是长女,东果格外得父亲宠爱。及至有了弟弟褚英和代善后,东果像个小大人一样,喂他俩吃饭,哄他俩玩耍。他俩要是调皮捣蛋了,只要东果一瞪眼珠子,这小哥俩马上老老实实的。东果五岁那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征程。为此,努

  • 11岁出嫁,16岁生子的东果格格,缘何得到康熙皇帝如此推崇

    历史人物编辑:老蔡通史标签:东果格格

    清康熙五十五年,63岁的康熙皇帝突然下旨为一位公主追封谥号,尊为固伦端庄公主。按照康熙年间逐渐成型的皇室公主晋封制度,“固伦公主”乃系清朝皇帝嫡出公主,也就是皇后所生公主的封号,而“端庄”两字更是公主所有追封谥号中的最高等级。那么,究竟是谁能够拥有如此高的荣誉,被“千古一代”康熙皇帝如此推崇呢? 按

  • 多尔衮死后不久被顺治鞭尸,他的唯一的女儿东莪格格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东莪

    作者:青灯将清朝从盛京搬进北京,最大的功臣,就是多尔衮。而多尔衮因为有一个得宠的好母亲,所以在父亲努尔哈赤没有去世之前,过的生活那叫一个顺风顺水。(一)多尔衮之死多尔衮一共亲兄弟三人,因为努尔哈赤的偏心,让15岁的多尔衮哥哥阿济格,8岁的多尔衮,以及多尔衮6岁的弟弟多铎,参与国政。所以努尔哈赤想把皇

  • 多尔衮去世后遭到了顺治的清算,他仅有的后代东莪格格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东莪

    导读:多尔衮在世的时候可以说是威风八面,虽然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但他去世之后却被他一手扶植起来的顺治皇帝掘墓鞭尸,下场不可谓不惨。那么,他唯一的后代东莪格格去了哪里?结局怎么样呢?多尔衮一生风流,却只有一个女儿多尔衮一生先后娶了六位福晋,侧室小妾也有十来个人,不知是多尔衮本人不争气还是妻妾们的肚子不

  • 多尔衮唯一的独生女东莪格格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东莪

    多尔衮是清初时期的政坛传奇人物,他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在其兄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本有机会继承皇位,但是在鳌拜、索尼等重臣不服从的情况下,多尔衮被迫妥协,拥立了皇太极的幼子福临为帝即顺治。之后多尔衮成为皇父摄政王,更是和顺治老妈孝庄闹出了绯闻,姑且不说多尔衮和孝庄的绯闻,就说多尔衮大权在握成为摄政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