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遗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争议的几大谜团之一,而大家争论的焦点在于遗诏的真伪。
作为新皇登基的法律文书,先皇遗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理说在康熙驾崩时,雍正应该早早的把遗诏拿出来昭告天下才是。
但在康熙驾崩后雍正并没有立即公布遗诏,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康熙遗诏是在雍正登基几天后才公布的。
雍正的行为令人不得不生疑,当时便有人质疑康熙遗诏是伪造的,认为这是雍正篡位后伪造的。并且如此重要的文件,既不是康熙亲书,也没有署名代笔大臣,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康熙遗诏汉文版原本)
而且在康熙的遗诏,还非常突然的提及了礼亲王一脉,表示已经嘱咐雍正好好照顾礼亲王后代,突兀至极。
康熙在遗诏的最后部分写道:
“至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礼亲王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封号,努尔哈赤一共有16个儿子,起初努尔哈赤想把大位传给长子褚英。
但是褚英的脾气不好,为人桀骜不驯,多次得罪了诸大臣和兄弟,努尔哈赤为了避免统治阶层出现裂痕,最后忍心将褚英杀死了。
褚英死后代善就变成了实际上的老大,虽然满人没有立长的传统,但代善毕竟年长,是诸皇子的大哥,且战功卓著,因此逐渐获得努尔哈赤的信任,努尔哈赤曾多次明示群臣,将代善看做是自己的继位人。
(在努尔哈赤后期,代善是四大贝勒之首)
可就在代善春风得意之时,有人告发他与努尔哈赤的妃子阿巴亥有染,这可把努尔哈赤气得不轻。
不过按照满人的习俗,在老子死后,儿子继承老子的妻妾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努尔哈赤也曾公开表示过,希望代善能在自己死后照顾自己的妃嫔,所以努尔哈赤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最后努尔哈赤只得把阿巴亥休回娘家了事,没有额外惩罚代善,但是自此代善开始渐渐失宠。
除了勾搭老爹的妃子以外,代善对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岳托、硕托也不好,经常苛待他俩,这件事让努尔哈赤十分恼火,废除了代善的太子之位。
此后努尔哈赤到死都没有再指定继位人,导致在他死后诸贝勒均对汗位虎视眈眈。
代善原本也有争储之意,但在长子岳讬的建议下,转而拥立皇太极继位。
由于有拥立之功,皇太极建清称帝之后晋封代善为礼亲王,但是代善在皇太极时期的日子并不好过。
皇太极继位后不断加强皇权,而代善作为皇太极兄长,在宗室中辈分最大,有着不小的声望,因此当皇太极稳住局面后就开始打压代善。
对此代善的态度是明哲保身,面对皇太极的咄咄逼人,代善的反应就是两个字:认怂。而眼瞅着处处退让,皇太极也不好意思再收拾代善。
1643年皇太极突然驾崩,皇太极长子豪格和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争皇位,代善则装傻充愣。后来多尔衮提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得到代善的积极响应,代善带头盟誓拥立福临。
代善虽然长期受到皇太极压制,但此时手中仍有不少实力,且名望甚高,若没有他的支持,福临不可能顺利继位。
接连拥戴两朝皇帝继位,代善的功劳无人能及。并且在得知次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准备谋立多尔衮为帝的消息后,代善还主动揭发了硕托、阿达礼,堪称大义灭亲。
1648年11月25日,代善在北京的礼亲王府病逝,终年六十六岁。鉴于他对清廷的巨大贡献,清廷准许其亲王爵位世袭罔替。
到康熙皇帝执政时期,康熙感念代善的功劳,追赠谥号为“烈”,称礼烈亲王。
(康熙皇帝画像)
不过即便代善的功劳再大,康熙也不至于在遗诏中专门提及自己的这位爷爷,这实在有点突兀。
当然,这份遗诏很有可能是雍正伪造的,提及代善是故意为之,目的就是转移人们视线,不要让世人太关注遗诏中关于自己继位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