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抓住机遇,凭自己的能耐,爷爷成中国首富,与胡雪岩并称南胡北刘

抓住机遇,凭自己的能耐,爷爷成中国首富,与胡雪岩并称南胡北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忘的历史 访问量:1127 更新时间:2024/2/11 21:24:34

过去的老北京人经常会提到“三大刘”。顾名思义,三家姓刘的大家,之所能有如此称谓,必然有他们的特殊的本事。“三大刘”分别是“梳头刘”、“算盘刘”、“当铺刘”。“梳头刘”家的本事就是有一手不传外人的梳头手艺。他们的顾客非一般人,上至慈禧太后,中到府福晋,最低也是一品大员家的夫人。可想而知,“梳头刘”家能在老北京人口中传开,绝非浪得虚名。“算盘刘”家,一看便知打算盘的手艺是一绝,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是专为皇上掌管账房的。专为皇家服务的内务府的流水账就由“算盘刘”家负责计算。所以说,“算盘刘”家的名声能享誉京师,那也是实至名归。

第三家“当铺刘”家,那是我最熟悉的,因为这就是我家。我叫刘楫,号汝舟,取自诗经“用汝作舟楫”。别人一般都称呼我刘汝舟。我是“当铺刘”家的一员。说起“当铺刘”家,在老北京人口中,那是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要说的是做当铺生意还不算我家最辉煌的时期。而最辉煌的时期应该是经营钱庄生意的时候。你可能没听过老北京的四大钱庄:恒和、恒兴、恒利、恒源,但你一定听过这样几句话:头戴马聚源的帽子,脚穿内联升的鞋子,身披瑞蚨祥的衣裳,腰缠四大恒的银票。这几句话是形容当时老北京有钱又时髦的人。当时在老北京你没有这样的标配,那你就算不上时髦的有钱人。而这几句话中的最后一句里面的四大恒就是恒和、恒兴、恒利、恒源四大钱庄。

当然,这四大钱庄都与我家有关系,尤其恒和钱庄,创始人就是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叫刘槐庭,名字叫侃。当然,在我爷爷发迹后,老北京人没有敢直呼他的名字的,都称呼他“槐翁”。(过去对人的尊称)而说起我爷爷的发迹,那就不能不说我的老爷爷。我老爷爷叫刘祥,老家宁波慈溪。曾是一位官员的师爷。因为这位官员任职到期,需要到京师等着被安排新职务。就这样,我的老爷爷跟随着这位官员来到了京师。官场上的那点学问,官场上的人都懂,一定要拉关系,走后门,送礼物。不幸的是,我老爷爷和这位官员拉了关系,走了后门,送了礼物,但还没等到安排新职务,这位官员就一命呜呼,死在了京师。

老爷爷把这位官员装殓起来运回了老家,但在那个地方,老爷爷也很难谋生。就在走投无路之时,老爷爷突然想起了当初在京师拉关系、走后门、拜访的那些官员。作为师爷,老爷爷肯定有着自己的本事和精明之处,也有着自己的野心,但没有靠山都是空谈。就这样,老爷爷带着家人来到京师,走进了秦老胡同增家。增家在内务府任职,增崇是内务府大臣,也是老爷爷曾跟随那位官员拜访的一位。在当时只要听到内务府这三个字,你一定要知道这是皇家的小金库,能在内务府任职的人,一定与皇帝有着特殊的关系,而这些人必定都是极有钱的主。人人都知道这些人家财万贯,人人都羡慕不已,但人人也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因为,这些人的身份是皇家上三旗的包衣,羡慕的人认为这是皇帝亲近的人,而嫉妒恨的人会认为不就是皇帝的奴才吗。但不论作为皇帝亲近的人,还是皇帝的奴才,不可否认,人家就是有权有钱。所以,老爷爷就选择了秦老胡同的增崇家。

要说那时的官员,他既不会唐突地拒绝人,也有一些识人的本事。增家既没有让我老爷爷在他家做事,也没有为他找个另外的差事,而是送给他一笔钱。其实道理很简单,给你找个差事,做不好,那是给增家脸上抹黑,而送一笔钱,很利索。拿着这笔钱,有本事,你能挣碗饭吃,没本事,花完了,你也不好意再来求人了。增家能在官场上三代不衰,不得不说人家有着自己的处世之道。不欺弱,不欺小,给你一定的资源,考验你的本事,后面的路全靠你自己。自己败了,怨不得别人,只能怨自己没本事,赢了,那也是你的本事。

就这样,我老爷爷从增家得到了一笔钱,到底有多少,我也说不清。但我知道,老爷爷拿着这笔钱摆了一个兑换摊子。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小本买卖很少能用到银子,只需要铜板就足够了。所以,很多人有银子做起生意不方便,就需要兑换铜板,那就要到我老爷爷的兑换摊子上兑换。比如一两银子兑换五百个铜板,老爷爷会在里面抽几个。其实,就是别人用几个铜板换一种在生意交易中的方便。老爷爷做生意,有脑子,有能力,会算计,所以生意越做越大。由兑换摊变成了兑换铺。生意变大的同时,需要的钱就越多,此时,就需要有人投资。

果然,生意红火了,赚钱了,就不怕没人投资。当然,老爷爷还是选择内务府的增崇家。因为,他知道自己当初的本钱是人家给的,而自己赚了钱,也一定不能忘了人家。然而,清朝大清律曾有规定:官员不能与民争利,也就是不能拿钱做生意,不能和民间的生意人争利益。但这条清律的效力不是太大,因为官员不需要自己做生意,可以选择投资,让别人做生意,等赚到钱可以抽成分红。增崇家是内务府官员,会做官,却不一定会做生意。而家里的钱又不计其数,自然不会选择让钱在家里发霉,于是我老爷爷一说需要他们投资,并保证收益后,他们很爽快地答应了。

生意越来越大,我的爷爷刘槐庭也一直积极地帮助父亲料理经营和熟悉业务知识。同时,他又经常随父亲出入于各官僚政客内务府等大员的家里。此时,我的爷爷刘槐庭开始崭露头角。没想到的是,爷爷比老一辈更有头脑,更有魄力,更有眼光。因为,他帮助着老一辈一路把兑换摊变成了兑换铺。一路走来,他的经验也是一路丰富。有了经验,有了头脑,有了眼光,加上魄力,人不成功都难。年纪轻轻的爷爷就尝到了成功的滋味。然而,成功的背后,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羡慕嫉妒恨。年轻气盛的爷爷毫不理会这种眼光。

此时,老爷爷也年龄大了,也管不了,对于儿子的能力和本事是相当认可的,但在儿子为人处事方面很不放心。做生意犹如做人,年轻气盛之时,有闯劲,有活力,开创一番事业自然是好的,但生意大了,人到年纪了,就要寻求平稳。糟糕的是,爷爷的生意做大了,但人还年轻,这就出现了冲突。生意上需要平稳发展,而生意人身上的闯劲与活力,还继续推着高歌前进。爷爷没有处理好这种关系,老爷爷也没能及时阻止,过去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赔了钱,还不上,后果很严重,因为债主不是一般的生意人,而是响当当的内务府大臣。人家可能不会直接找你还钱,但略使小手段,就能让人死无葬身之地。现在摆在爷爷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跑。奇怪的是,人跑了,增家并没有追债,也可能人家根本没当回事,也可能是官员变相做生意,闹大了,也不好看。

然而,在外面可没有京师的机遇多。人啊,你有多大本事,你没有机遇,成不了,但凡能干出点事的人,完全凭能力是不行的,能耐得有,一点能耐没有不行,但没有机遇肯定不行。爷爷几年后领悟到了这一点。于是,他重新杀回京师。更佩服爷爷的是,他居然鼓起勇气再向债主,向增家借钱。增家这家人眼光也很独到,认为爷爷欠了他们的钱,还敢再向他家借钱,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当时,增崇就认为我爷爷欠了钱还敢来,说明这人还可靠,讲信用。当然,增家也是有钱,也看着老一辈的面子,相信爷爷能翻盘,居然又一次帮助了我家。

就这样,爷爷凭着几年的沉淀,过去的经验,很快由兑换摊变成了兑换铺。此时,爷爷感觉时机成熟,在老北京开了第一家兑换所形式的“恒和钱庄”。这就是后来闻名京师四大恒中的恒和钱庄。地址就在东四牌楼路西。东四牌楼在京师是相当繁华的地方,当时称老北京城“东富西贵”。就是因为京师东边的东单和东四是富人聚集的地方。钱庄开设在这种繁华的富人聚集地,给这些人的生意交易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所以生意相当火爆。就在恒和钱庄开业的第一年,我爷爷就赚取了相当大的利润。没想到的是,我爷爷把这一年赚取的利润全部分给了投资的东家增家。一方面是,感恩增家的数次相助,另一方面,希望得到更大的投资,扩大生意。爷爷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头小子了,只知道凭着一股子蛮劲扩大生意。现在,他有了更长远的眼光,更大的目标。

爷爷想要继续扩大经营兑汇和存款的业务。因为,他看到大宗银两在生意交易中相当的不方便。于是,他想把大宗银两变成银票,这样有利于货币的便利流通,同时可以促进大宗商品的交易,也方便了那些生意人。在此基础上,恒和钱庄还实行存款付息,并在北京范围内实行代付代汇的业务。爷爷的这一想法,在当时的老北京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举措。因为这样要比当初仅仅兑换钱币的业务风险要大得多。不仅风险大,还要有充足的流通资金和后备资金。爷爷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增崇家。增家是否能听懂爷爷的想法和计划,不得而知。但增家再次相信了爷爷。一方面,增家相信爷爷的人品,另一方面,增家投资恒和钱庄确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回报。

这一次,增家也豁出去,不只自己一家投资,还拉上了金鱼胡同的那家(那桐家族,内务府大臣后升为军机大臣)和庆亲王(奕劻家)。这三家在当时的京师不论在权势上还是在财富上占了京师的半边天。三家同时向恒和钱庄注资,促使钱庄经营的范围和业务进一步扩大,随后爷爷又相继在北京开设了三个分号:恒源、恒利、恒兴。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四大恒。四大恒钱庄皆设于东四牌楼周围。恒和在牌楼路西,恒兴在其北,隆福寺胡同的东口,恒利在路东,恒源在牌楼东路北。经过几年的发展,四大恒钱庄的分号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只要有我爷爷亲手签字的银票或汇款单,可以在全国任意分号支取银子。

此时,我们家在京师已经成为了首富,而在全国也可能是首富。因为,当时已有人把我爷爷和胡雪岩并称为北刘南胡。胡雪岩是红顶商人,名气很大,也有人说他是全国首富,但我们家的财富毫不逊于他。只不过,我爷爷依靠内务府官员投资发家,但并没有过多地涉足官场,而是主要经营钱庄生意。后来,爷爷年龄大了,就开始逐渐转行,把钱庄改成当铺。因为,他认为钱庄生意风险太大,后辈不一定有能力经营这项生意,而当铺风险就相对小得多。所以在我爷爷六十岁时,钱庄就基本转成了当铺。我父亲接手的就是当铺。然而,没想到,我父亲的魄力和能力,一点也不逊于我爷爷。几年之内,父亲相继创办了东、西、南、北四个恒肇当铺。

生意人就是这样,越有钱越会赚钱,钱滚钱,越来越多。所以,父亲后来又在我大哥的帮助下,一共在北京创办了十三家当铺,在天津创办了四家当铺。虽然,有些当铺是别人投资的,但都要由我父亲和大哥经营。即使后来清朝完了,投资的东家依然可以拿到相当可观的分成。当然,我家还是获利最多的。之后,我家在大连购买了四百间房产,并成立了一个经营房地产的房产公司。在北京的马大人胡同买了一所四合院,并扩建成四进五院落的大宅门。

提起马大人胡同刘家,在当时的老北京无人不知,更让人羡慕的是,父亲花了五万大洋在家里建了一座戏台和观戏大厅,足足可容纳五百人之多。就连增家也没有这样的戏台和观戏大厅,有时候,增家办喜寿还借用我家的戏台和戏厅。即使这样,戏台也经常搁置不用,因为只有办喜寿的时候才用到。其实,此时我家的财富和爷爷创立四大恒时候具有的财富不相上下,只不过经营的行业不同,一个是钱庄,一个当铺。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家发家是靠着钱庄发起来的。

这就是我的家族,一个家族能发家,不仅只靠个人能耐,还要时刻把握机遇。有能耐,你只能保证自己吃饱饭,不饿肚子,但想真正发家,能耐和机遇缺一不可,有时机遇比能耐更重要。还是那句话,你本事再大,没有机遇,这不成!

标签: 胡雪岩

更多文章

  • 胡雪岩:风流潇洒的慈善达人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胡雪岩

    做官须看曾国藩,经商当学胡雪岩”,对于这样一句话,想必很多人都是有所了解的。所以,在杭州时就特意寻了个时间去探访胡雪岩故居。说实话,不去还真是不大了解有“红顶商人”之称的胡雪岩,去了之后才明白。胡雪岩故居石碑胡雪岩:“掉到钱眼儿”里的商人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上城区元宝街。元宝街?胡雪岩这商人,连住宅

  • 马云说胡雪岩失败在迷恋官场,其实马云根本不懂胡雪岩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胡雪岩

    马云多次谈到胡雪岩,每次谈到胡雪岩,都要批评胡雪岩迷恋官场。最著名的是2014年,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发表了如下名言: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坏榜样——红顶商人,这个是我从第一天看这个书,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对的路,因为钱和权是不能碰在一起的,做了生意就一定不能考虑当官从政,从了政你就一定不能有钱,这两

  • 胡雪岩子女后代今何在?500族人无人经商全因胡雪岩的1句遗言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胡雪岩

    胡雪岩在中国历史上堪称传奇,而他的一生也确实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他的经商生涯,还是他的情场经历,都让后人啧啧称奇。研究胡雪岩,当然要从他的商业才能入手,但他的个人生活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东西,比如他数都数不清的妻妾,他的子孙后代现状如何等本文将一一为读者介绍。胡雪岩的妻妾胡雪岩是典型的商场得意,情场

  • 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钱库和粮仓,为什么胡雪岩落难时他没有出手相救

    历史人物编辑:风雪忆史标签:胡雪岩

    1860年,胡雪岩在湖州知府王有龄的帮助下,生意越做越大。时年37岁的他,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然而1861年太平军攻打杭州,年末杭州沦陷,王有龄很自责,自杀身亡。随后,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左宗棠担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做生意也是一样的,有官府的支持,生意会更加顺

  • 《那年花开》胡咏梅爹,是清朝历史上的红顶商人胡雪岩?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胡雪岩

    题记:清朝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做官当做曾国藩,经商当为胡雪岩”,可见这个胡雪岩在清朝晚期之时经商之出众,已经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很多人都以他为榜样。近来追剧,越发觉得《那年花开》反派女配胡咏梅她老爸胡掌柜,很有可能就是当年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呢?一下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时间巧合胡雪岩在世期

  • 胡雪岩是晚清有名的巨商,为何做商人却不能学胡雪岩?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胡雪岩

    要说起现在中国最有名的商人,很多人能够想到的一个人就是马云了。而作为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也是备受关注,尤其是当马云说到一些教导人的语句时,更是被许多人视为金句良言,其中的许多话,都有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并且有些话,可以说是很人们所想的是完全相反的。马云曾经在一次演讲上说过一个同样是商界的名人,

  • 胡雪岩临死前告诉子孙要“勿近白虎”,胡雪岩为何这样说?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胡雪岩

    胡雪岩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也是当时徽商的代表,在他的带领下,徽商建立了遍及大江南北的商业帝国。所谓:“北票号,南钱庄”,与晋商领袖乔致庸的票号不同,胡雪岩是靠钱庄起家。就是这样一位商人翘楚,却在临死之时对子孙留下“勿近白虎”的告诫。这里的白虎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和胡雪岩的一生经历有关,他因钱而兴,

  • 康熙之女固伦恪靖公主佩戴过的那些首饰,唯一缺点就是发簪太重

    历史人物编辑:久伴成隐标签:固伦恪靖公主

    康熙皇帝的九个女儿中,先后有七人嫁去了蒙古。这其中当属康熙皇帝的六公主固伦恪靖公主评价最高,她嫁到蒙古不仅以自己的身体和婚姻作为连接满蒙两族的纽带,而且真正的加入了政治的决策之中,行使了皇朝在蒙古的监国权利。清《公主府志》对恪靖公主有很高的评价:“外蒙古二百余年,潜心内附者,亦此公主。现今固伦恪靖公

  • 固伦恪靖公主丈夫是谁?固伦恪靖公主为何下嫁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固伦恪靖公主

    恪靖公主有一个称号,叫“海蚌公主”。其实,“海蚌(勃)”是满语,汉译为“参谋”、“议事”。当年的恪靖公主权倾漠南、漠北。她的府邸就是归化城中的独立王国。不但不受归化将军、督统衙门的管辖,而且将军、督统还得给她跪安问好。并且她还有参政的权力,有皇帝监国的义务。恪靖公主摆脱了家务的范围,真正的加入了政治

  • 康熙最爱的宜妃在他驾崩后被雍正羞辱,到死都没能得到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绮梦说历史标签:宜妃

    《康熙微服私访记》上映之后曾火热大江南北,是观众们特别喜爱的电视剧。在这部作品当中,康熙每一次微服出巡都会带上一位妃子,这位妃子就是宜妃,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但是在剧中这位性格开朗大方的妃子最后却因为康熙挡箭而香消玉殒。在历史中,确实有宜妃的存在,而且她的结局也不太好,宜妃作为康熙在晚年最宠爱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