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之中。史湘云与平儿等人烤鹿肉吃,“平儿也是个好顽的,素日跟着凤姐儿无所不至,见如此有趣,乐得顽笑,因而褪去手上的镯子”,写到她褪去了手上的桌子,吃完之后,在洗漱的时候,平儿发现自己的镯子少了一个,左右前后乱找了一回,踪迹全无,凤姐表示她知道镯子的去向,并且还派人细细查访。到后来第五十二回,宋妈妈发现是坠儿偷的,赶紧让送给凤姐,凤姐不在,平儿便收着了,按平儿的意思,这镯子:
“究竟这镯子能多少重,原是二奶奶说的,这叫做‘虾须镯’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
按照贾府的气派,平儿的身份,一个金镯子,丢了也就丢了,何况听平儿的意思,这镯子并不重,一个不重的金镯子,若是贫苦人家,就算是铜的,丢了也值得心疼的,但贾府这样人家,别说是平儿,就算只是个一等丫鬟,也不值得东找西找,还要凤姐亲自派人去查访。
那么,当时明清的镯子一般有多重呢?四五十年前,北京的金铺打韭菜叶镯子,一般是一两一个,二两一对。当然也有比这重的,要是打三股麻花镯子,也可以重到五六两。明代《天水冰山录》中,查抄严嵩家里的金饰,有金螭头镯一十件,共重二十八两五钱,一个也有二两多;金累丝嵌珠镯二件,共重七两,一个三两多;金珠宝大镯二件,共重九两九钱,一个五两多;金花钏一十件,共重七十四两二钱,一个则将近七两重。但平儿说了“究竟这镯子能有多重”,可见镯子本身并不重,不能按照重量来折价,那么这镯子究竟贵重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镯子的名头叫“虾须镯”。这倒是非常符合贾府人物的讲究的。要知道大观园中的人物,哪怕是一等丫鬟,也不会带着普通金铺中打出来“韭菜叶镯子”或者“蒜条金”的,因为这太普通了,没有任何手艺的加工,显得非常村气。当时北方的达官贵人,也以戴金玉为俗,倒是喜欢镶嵌着小粒钻石的镯子了。以平儿的身份,即使要戴着镯子,也要戴个讲究的、高级的。那么什么叫做虾须镯呢?虾须是什么?是将黄金拉成细丝,这个工艺在当时叫做“拔丝作”,然后再编成镯子。在当时落后的手工条件下,将黄金拉成丝,需要极高的工艺水平,因此虾须镯首先不是黄金本身的贵重,而是手艺的贵重。
其次,平儿提到了镯子上还有颗珠子。各位读者,咱们看到上面这个黄金拔丝的工艺,就知道这颗珠子是不可能镶嵌到虾须镯上去的,那么是用什么工艺弄上去的呢?其实这也并不神秘,按照北京当时金店的惯用做法,采用的一般都是“二龙戏珠”的图式,也就是用细金丝编成两条龙,把龙头编在一起,中间放着一颗珍珠,这颗珠子是能活动的,非常精美。这种工艺不但能编成镯子,也能编成戒指,戒指的珠子自然要小得多,但即使是一个不到一钱的戒指,在当时也要卖一两黄金的价钱,可见它工艺的贵重了。
那么平儿戒指上的这颗珍珠,按照她的说法,应该是比较重的。当时看珍珠,不光看大小,还要看重量。我们都知道在清朝,非常看重东珠,认为东珠是十分贵重的,皇帝的顶子和朝珠都是东珠制作,按平儿的口吻,她这颗珠子也绝不会比莲子小,加上虾须镯的工艺特别,因此十分贵重,就连不算没有见过世面的坠儿,见了也忍不住要偷,连凤姐也要为平儿亲自查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