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薛宝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贾母用她试出了一个人的虚伪

薛宝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贾母用她试出了一个人的虚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追溯历史传奇 访问量:1238 更新时间:2024/2/1 1:45:21

薛宝琴,商户人家出身,薛宝钗堂妹,秉绝世容貌,具过人才思,视野宽广,阅历非凡,常被视为完美的化身。

薛宝琴出场时在第四十九回,《红楼梦》故事已近半,相对于其他金钗,宝钗的出场不可谓不姗姗来迟,然而这位年纪尚小的女孩,一出场就引发了大观园一阵骚动。同宝琴一起进府的还有三个姑娘,分别是李纨的两个堂妹和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晴雯已是大观园的丫头中的翘楚美人,但见到四个新来的姑娘后,欢喜笑道“倒像是一把子四根水葱儿”,一个女子能被美人称赞貌美,分量毋庸置疑了,可就在这四根水葱里,宝琴仍能鹤立鸡群,如褶褶明珠。

而宝琴除了过人的姿色,诗才竟然不在众钗之下,无论芦雪庵联句或怀古十首,都可圈可点,更难得的是其早年与父亲走南闯北,全国十亭走了五六停,将四山五岳访遍,世面绝非一种深宅大院的闺秀们可比。

这样的宝琴,很完美吧?可是若论受欢迎程度,或与人的印象程度,宝琴却连邢岫烟也不如,似乎都比不得出场极少的妙玉。为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因为完美,完美到没有特点,就是最大的缺点。譬如黛玉超凡脱俗,可她也有性情上的小瑕疵,譬如宝钗行文稳妥,却也有冷血无情的时候,有譬如探春捷讯果敢,但她也会自卑而敏感,可这些不完美的人,很是真实,因而让人喜爱,让人念念不忘。那么,曹公为何要在创作的半途中,插入这么一个人物呢?细细想来,不过几个缘故:

首先,宝琴是宝黛爱情的试金石

宝琴刚进府就深的贾母喜爱,不仅让其与自己睡,还与其珍藏多年的凫靥裘,连湘云都不可思议“老太太那么疼宝玉都没给他,可见是疼你”,见到宝琴立在雪中的情景后,贾母更是赞叹连连,直称比仇十洲的《双艳图》还好看,当天便问了宝琴的八字。

贾母问及宝琴的八字时,薛姨妈都认为是在为宝玉提亲,委婉告诉了贾母宝琴已许了人家,王熙凤更是打趣“我早就看他们是一对”,当然最后还是因为宝琴名花有主作罢了,但这件事对在场的人触动都不小。

紫鹃就是其中一个!

在第五十七回,紫鹃情辞试探宝玉,不想宝玉听后是“人都死去了大半个”,闹得合府皆知,贾母见到此状,二话不说便寻了肇事者紫鹃来骂,事后问及缘故,方流下泪来“你知道他有呆根子,平白的哄他做什么?”。而紫鹃为何要哄宝玉呢?宝玉病愈后问其缘故,紫鹃答道:

“年里我听见老太太说,要定下琴姑娘呢,不然那么疼她?”

所以就是因为宝琴,紫鹃才会迫在眉睫想要去试探宝玉,一来确认其对黛玉的心意深浅,二来也让贾母、王夫人等知道,宝玉离了黛玉,会伤及性命,对贾母而言,是提醒,对薛姨妈等是一种打击。

其次,通过宝琴的视角看贾府

作为几世勋贵家族,宁荣二府就占去了金陵城半条街,围墙里面厅殿楼阁,雕栏玉彻,豪华奢靡程度超乎常人想象,在宝琴之前,作者已通过几个人跟读者展示了贾府大部分景致,譬如黛玉进府,主要介绍了荣府的建筑方位布局,大观园建成后,跟随贾政等人我们了解了各院的方位和室外景象,到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我们闻到了潇湘馆那垒满书架散发出来的书香气,我们为雪洞一般的蘅芜苑所悚然,我们被怡红院旖旎暧昧的脂粉气迷了眼……

而宝琴,就是让我们见识贾府祭祖这等庄严肃穆场合的关键,试想贾府祭祖,黛玉这等外姓女子不能进,而能进的都是司空见惯了的,已经缺乏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就难以写出那等叹为观止的味道,只有被王夫人认为干女儿的宝琴,她有资格进见识到贾府祭祖,也只有第一次见识贾府祭祖的场景,才让她有浃髓沦肤之感,读者方觉得不突兀。

最后,因为宝琴,试出了宝钗的虚伪

薛家进府不久,宝钗就建立了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口碑,不仅仅丫环,连赵姨娘都对其赞叹有加,称其展样大方,有度量。可宝琴进府不久,因为受贾母喜爱,使得宝钗吃味多次,在宝琴穿上贾母的珍藏品凫靥裘后,宝钗更是半含酸道“我就不信我哪里不如你”。

大观园抄检次日,宝钗便匆匆跟李纨告辞,然而湘云被其弃之如敝履倒也罢了,宝钗竟然对宝琴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试问两人是堂姐妹,居住贾府多年的宝钗自己都离开了,怎么就不能问问宝琴的去留呢?说到底是宝琴进入贾府以后,宝钗的光芒被掩盖不说,贾母还通过宝琴暗示反对金玉良缘,宝钗焉能不气?豁达只是宝钗想展示给众人的,实际上都经不起堂妹一试。

所以,虽然半路出场,虽然毫无特色,但通过宝琴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宝黛两人的难分难舍,见识到豪门大族庄严肃穆,宏伟壮观的祭祖场景,更再次暗示我们,《红楼梦》里的人物,明面褒奖的多在细节中见贬意,一如既往的真假相形,明暗互转,褒贬不定!

标签: 薛宝琴

更多文章

  • 薛宝琴这个人物,曹公写她远在钗黛之上,她的出现到底有何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薛宝琴

    薛宝琴的出现很突然,仿佛从天上突然掉下来一样。她出现在书中的第四十九回,差不多是全书的三分之一处。在此回前,对于宝钗黛三人经历了爱情与友情的考验,三人的关系由紧张期进入缓和期。到了七十五回之后,她便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所以,薛宝琴的出现对于他们三人而言,犹如一块试金石。薛宝琴是宝钗的堂妹,她早年许了梅

  • 红楼梦:兼钗黛之长,薛宝琴绝色如斯,为何入不了金陵12钗正册?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薛宝琴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女子中的翘楚,然而这2个人都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倒是薛宝琴似乎钗黛之糅合,却无钗黛之缺陷,也难怪贾母见了“喜欢的无可无不可”,硬是“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晚上还让跟着自己“一处安寝”。薛宝琴是宝玉口中“形容不出”的人物,“心比天高”的晴雯说她和李家姐妹、邢岫烟是“一把子四

  • 红楼梦: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薛宝琴,为何入不了金陵十二钗?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薛宝琴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大观园里迎来一大波亲戚。邢夫人之兄嫂带了女儿邢岫烟进京来投奔邢夫人,李纨之寡婶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也上京来,薛蝌带了胞妹薛宝琴正欲进京发嫁,大家齐聚大观园,这真是千里来相会的一幕。大观园里一下子多了好多姑娘,邢岫烟、李纹、李绮还有薛宝琴。要说大观园里,最不缺

  • 《红楼梦》一出场就惊艳的薛宝琴,究竟有多美?竟有一股异域风情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薛宝琴

    薛宝琴是薛宝钗的堂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薛宝琴粉墨登场,虽然姗姗来迟,一样美得被众人捧上了天。薛宝琴在曹公笔下就如同冰天雪地里一支盛开的红梅,光彩夺目,艳压群芳。曹雪芹把薛宝琴描写得分外出色,格外迷人,连林黛玉、薛宝钗相较于她,都稍逊风骚。可薛宝琴又并非“金陵十二钗”之一,曹公却不惜笔墨的描写这位

  • 她是王扶林导演心中的“薛宝琴”,却因性格关系被换角!

    历史人物编辑:千年寻墨锦标签:薛宝琴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这本古典名著写的是“贾、史、薛、王”四大家族钟鼎鸣食,纸醉金迷的封建大贵族荣辱兴衰史!在这部古典名著里,倾注了大文学家曹雪芹一生的全部心血和汗水!他埋头苦干废寝忘食,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这部倾世之作!也为后人永远留下了宝贵的且永不腐朽的文学宝藏!在这部文学作品里,曹公刻画描写了无

  • 《红楼梦》绝色美人——薛宝琴苦等三年,梅翰林家究竟娶她没?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薛宝琴

    薛宝琴作为《红楼梦》里的局外人,一出场就博得满堂彩。贾府上下无不喜爱这个小美人。如此受宠的薛宝琴,一出场就迎来了高光时刻,但薛宝琴却在大观园早早退场了,薛宝琴犹如一个路人一样,从这大观园路过,从每人眼前打了个照面就转身离去,一点念想也没留下。薛宝琴一出场就获得了贾母破格的宠爱,满心的怜爱那真是溢于言

  • 细说红楼:薛宝琴为何深受贾母疼爱?名字起得好,还是人长得美?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薛宝琴

    薛宝琴和薛宝钗是不同的,她一进贾府就受到了贾母异乎寻常的喜爱,而且还让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对于贾母这种行为,众人是不理解的,史湘云感觉自己失宠了,薛宝钗感受到了来自妹妹的压力,毕竟自己在贾府待了这么久,贾母依旧不喜欢她。那为什么初来乍到的薛宝琴会如此受欢迎呢?其实,秘密就藏在她的名字里面。薛宝琴有着

  • 《红楼梦》中薛宝琴绝色奇才,却未入正册,只因她是作者书中替身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薛宝琴

    《红楼梦》写到第四十九回,宝黛的爱情故事经过哭闹猜忌,到互诉衷肠,如今已经进入到一种岁月静好的平稳期。宝钗与黛玉二位女主也结为知己,尽释前嫌,看似平淡的情节,贾府突然来了四位姑娘,又热闹起来。薛宝钗堂妹薛宝琴;邢夫人侄女邢岫烟;李纨寡婶的两个女儿李纹、李绮。四个姑娘里最拔尖的就是薛宝琴。她一亮相,竟

  • 红楼梦中是薛宝琴美,还是林黛玉与薛宝钗美,答案就在这四个字里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薛宝琴

    文:风林秀《红楼梦》这部书,好就好在八方通衢,无怠无荒;怀柔百纳,四夷来王。书中有一个薛宝琴,带来了一个真真国的故事。她说真真国有一个女子,“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许多人就猜呀猜

  • 《红楼梦》中贾母特别喜欢新来的薛宝琴,宝钗真的嫉妒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薛宝琴

    文/陌游常乐在我看来宝钗是真的嫉妒了,因为宝钗为贾母对人好这件事情而吃醋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反而更喜欢这个时候的她,会生气会闹脾气,就有人情味儿了。为什么说宝钗真的生气了那是有缘故的。第一,宝玉和黛玉受宠这是争不来的事实,可是宝琴是宝钗的妹妹,而且还是后面才来的,但是她却独得贾母爱重,所以宝钗才会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