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是《红楼梦》中又副册之首,是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她生得风流灵巧,大有黛玉之风。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她是被贾府的掌权人史太君(贾母)所看中的人,因为她可爱且动人,史太君把给了最爱的孙子宝玉。
在宝玉房中,她也因为容貌动人,受到宝玉的喜欢,就像王熙凤所说的那样,这些丫环统共加起来也没有她生得好。
一个长得漂亮,又聪明伶俐的姑娘,为何却以悲剧收场,她的死亡是自己的原因,还是封建统治者强加的罪名?
一、性格使然
晴雯是美丽的,这是大家都公认的,本身这样的女孩子就是格外出众而吸引人的,如果自身再不知道收敛,一定会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嫉恨。
出众的外表,加上灵巧的心思,这些优点若是放在一个有心机的女孩身上,那一定是“王炸”一般的结局。
可偏偏什么都出类拔萃的晴雯,却在性格上吃了大亏,她性如爆碳,眼里容不得沙子,就算一个男人是这种性格,立于朝堂之上,也不是一个能得善终的主。
人在某些时候,不是耿直就能收拾局面的,很多时候需要通融与变化,晴雯只知道耿直天真,却忘记收起锋芒,让自己变得柔和一些。
与她同样的袭人就完全不同,虽然共同服侍宝玉,她却博得了一个“贤人”的美名,
也许晴雯张扬的个性,在宝玉看来是美好的,甚至愿意为她的张扬买单,以一把扇子去换取她的“千金一笑”。
可是在外人看来,这就与美没有一点关系了,晴雯对于外人的眼光或许真没有那么在意,可是她忘记了一个事实,人都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一个脱离了群体的人,是无法在人群中活得自在的。
她那娇俏动人的外表,张扬可爱的行为,都成为了别人厌恶她的原因。
虽然她和宝玉并没有僭越规矩的地方,可是正因为她平时的张扬,却让自己背负了狐狸精的名声。而同一屋檐的袭人呢?她才是真正与贾宝玉有夫妻之实的人,可是并没有人拿她开刀,反而认定她是一个绝对不会做出格之事的人。
这是为何,是因为袭人温柔和顺,对每一个人都以礼相待,即使她的为人并不如表面单纯,但是至少做到了没人讨厌的地步。
晴雯的悲剧,从自己的性格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有太好的结局,正如她的判词里写的那样“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二、封建道德伦理的束缚
在贾府有一位掌权者,虽然她不常在外面活动,可是她却掌握着实际的话语权,那就是王夫人。
晴雯之所以被赶走,多半也是因为王夫人不喜欢她,在王夫人的眼里,谁要是胆敢勾引宝玉,那就是大逆不道。
她不喜欢一切长得像“狐狸精”一样的漂亮女子,甚至包括黛玉。
晴雯为人本就耿直,再加上嘴上得罪过不少人,趁着抄捡大观园的机会,她被那些刁奴狠狠的告了一状。
晴雯的美丽在王夫人眼里就是罪恶,她为何会如此美丽,她的美丽就是留着勾引宝玉的,所以在王夫人眼里,晴雯就是有罪的。
在封建社会有“红颜祸水”之说,在民间传说中,很多祸国殃民的女性都是长得国色天香,她们把美丽当做一种武器,她们用这种武器迷惑君王,然后让他们丧失理智,最后终于失去了锦绣江山。
从封建道德伦理上来说,晴雯的美丽就是一种张扬,更不要说她的伶牙俐齿了,更是迷惑男性的利器。
大观园中也有美丽的女子,但是她们却是符合封建社会标准的女性,比如宝钗,她品格端方,行事沉稳,在封建社会的标准里,她是一个淑女代表,所以即使她同样容貌出众,却是非常符合那个社会的审美的。
晴雯貌美却不知道“”藏拙”,她还是不甚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人与事物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出众的人,虽然会众星捧月,可是总会有小人相害,这是一个万古不变的道理。
整个怡红院里,她也是最天真烂漫,最没有奴性的一位。可是封建社会岂能容忍一个这样的丫环在世间行走,也许宝玉是可以理解她,甚至宠爱于她,她也可以不顾及自己的丫环身份,和宝玉直来直去的说话,甚至敢于数落宝玉的不是。
这些在宝玉看来都不是问题的问题,可是这些没有一样是符合封建道理伦理的。
晴雯身处的时代,不容许她有如此心思,她的悲剧就来自于她那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言行。
三、心思单纯无法混迹于贾府
晴雯实际上是一个拿了一手好牌的人,如果她认真去打,她也必然不会落得早早夭亡的结果。
怡红院是一个很多丫环都向往的地方,正因为这样,才会被很多人盯住,这就是所谓的众矢之的。
怡红院的丫环们也确实比别的地方更加出众,如鲜花绽放,万紫千红,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而这些鲜花中,又唯有晴雯最为出众。
晴雯的处境其实并不乐观,一是怡红院是所有丫环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而且她又是这些丫环中最出众的人。
可偏偏出众的晴雯并不知道收敛起锋芒,反而把自己最亮眼的一面都展现给大家看,一个不懂得爱惜自己羽毛的丫环,实在有些让人可惜。
在大家都一心想通过特殊手段上位的时候,她洁身自好绝不同流合污,也不愿意用见不得人的方式去攀附宝玉,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了晴雯的高洁。
可是即使不愿意同流合污,她却时时刻刻拿出这些别人不愿意提及的话来冷嘲热讽,她又完全没有搞清楚自己说这些话的后果。
人在一个群体中生存,最重要的还是会说话,会办事,虽然这看起来有些“油腻”,可是世界就是这样,不顺应又如何活得下去。
在第三十七回,秋纹因谈起为宝玉给王夫人送桂花,被王夫人赏了两件衣服的事儿洋洋自得,晴雯见后便啐“那是别人捡剩的才给你”,秋纹便称,“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晴雯就是这样天真无邪的冲口而出,这原是表现了她的自尊,可是这些话怎么能不做考虑就说出来呢?
大观园虽然是曹公描绘的“乌托邦”,但是这里面也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如果只一味的任由性子来,那将是一场人生的悲剧。
晴雯之殇,不仅仅是性格使然,也有封建伦理的束缚,她死于天真,也死于制度。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逆风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