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秋之夜贾探春为何陪贾母到深夜,这一个细节,其实寓意颇深

中秋之夜贾探春为何陪贾母到深夜,这一个细节,其实寓意颇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汽车早知 访问量:4222 更新时间:2024/1/6 13:43:03

第七十六回,中秋之夜,贾母悲悲喜喜,熬至四更天。宝玉黛玉迎春惜春湘云熬不住溜了,只有探春,一直陪着贾母。所谓:贾母听说,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作为孙辈,探春其实是可以开溜的,她没有义务和责任要一直陪着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是必须陪着贾母的,她们是媳妇。可是,探春却一直陪着贾母到深夜,这是为何?这一个细节,其实寓意颇深,表现了贾探春和贾母和王夫人的一段远近亲疏。

黛玉初进贾府,立即和宝玉一起成为贾母的中心,三春倒是靠后了,改由王夫人教养。贾探春作为贾政庶出的女儿,在贾母那里,恩宠不及黛玉,自然退后一步,要求得王夫人的庇护。因此,贾母因贾赦鸳鸯事件,盛怒之下向王夫人发飙,是贾探春站出来叫屈的。王夫人也着实的另眼看待,让贾探春协理荣国府。这其中曲折,贾探春自己说得很清楚:“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又说:“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这其中的因果,已然明明白白。

可是,探春虽然也会为现实折腰,但她侠义的性格,又不允许她路见不平,事不关己,默默无言。等到邢夫人和王夫人相互算计,借力打力,查抄大观园的时候,贾探春看到了这种行为对贾氏家族造成的极坏的影响,她按耐不住悲愤,先是顶撞王夫人,又掌掴邢夫人的心腹陪房王善保家的,把两位夫人都得罪了。对于庶出且母亲弟弟极不争气的贾探春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这一切,贾母皆默默看在心里。贾母借盛怒之机,向王夫人发飙,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她不仅要痛斥帮着丈夫讨小老婆的邢夫人,也要向时时处处给黛玉小鞋穿的王夫人发出警告,并非气昏了头。所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贾母这段话,既可以是指鸳鸯,其实更可以指黛玉。而毛丫头的说法,其实更接近黛玉。贾母的话里有话,其实就是发泄长久以来她看到的王夫人所有针对黛玉的小动作的不满。王夫人的本意,就是见不得贾母待黛玉好,就是要拆散宝玉和黛玉,进一步架空贾母。这些话,贾母说得字字见血。贾母这次发飙,其巧妙不亚于清虚观打醮破解金玉良缘。可惜,这样一次绝妙的打击,竟然被贾探春给破解了。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犹未说完,贾母笑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姨太太别笑话我。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可是委屈了他。”

贾母此次发飙的功效,可谓大打折扣。贾探春知道也罢,不知道也罢,都是保护了王夫人,坏了贾母之事的。从此,贾母的心里,探春越发的远了,而王夫人的心里,探春却越发近了。因此才有协理荣国府,委探春以大任。其实对于贾母来说,她疼爱孙女之心从未改变。贾探春协理荣国府表现出来的才华和气魄,不惟王夫人满意,也深得贾母之心。远也好近也罢,贾母都在心底默默注视着探春,关心着探春。

贾母为探春设计的未来,就是嫁给年轻尚未娶妻的南安郡王。第七十一回,贾母生日,南安太妃前来庆贺,就是来相看探春的,而第七十回探春放风筝,两个绞在一起的凤凰风筝,暗示的就是此意。这件事甚至引起了邢夫人强烈的嫉妒和不满,为迎春抱屈。

到第七十一回,探春始知,祖母疼她之心,竟丝毫未减。她内心的感慨,小说虽然留白,但必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而一番协理荣国府,推行一系列革新的经历,探春深感家族兴旺责任重大,而贾府已然危机四伏。这使得她可以客观的反思包括王夫人在内的一些人的做法。直到查抄大观园,她终于忍不住爆发,站到了王夫人的对立面。

可是此时的探春,已经看出了到底是谁在为贾府苦苦谋划苦苦支撑,又是谁只顾一己私利离心离德,贾母和王夫人的高下,贾探春已经在心里做了决断。她不仅重新认识了王夫人这个大妈,也重新认识了所谓只知一味高乐的祖母。所以,即便中秋之夜,探春也“因近日家事着恼,无暇游玩。”此时的贾探春和祖母一样,心里充满了对贾府未来的忧虑和感伤。中秋之夜,因了甄家被抄,因了贾赦混账而想要大杯喝酒末世狂欢的贾母,孙儿一辈,惟有探春懂她。因此,贾母才说:“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这句话里,饱含着多少疼爱、辛酸和无奈,也惟有这祖孙二人知道罢了。

标签: 贾探春

更多文章

  • 贾探春:从家族的弃子到太后,她在远嫁海外后,创造出辉煌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贾探春

    贾探春:从家族的弃子到太后,她在远嫁海外后,创造出辉煌人生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命运不受自己掌控,世家大族更是如此,为了延续家族的繁荣,利用子女间的联姻来稳固权力,维系地位。贵族女子的一生便成为了权力争斗下的牺牲品,但今天的主人公却不同凡响,她一手烂牌,却打出了王炸,用自己的睿智和果敢,成功逆天改命。

  • 红楼梦:为何贾探春冷不丁的就要赶走薛宝钗?她给的理由很给力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贾探春

    为何当贾府要被抄检的时候,贾探春要将薛宝钗撵走?其实原因很少有人知道。说到薛宝钗这个人物,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她自打住进了荣国府就一直广结朋友。先是拉拢了史湘云,随后又对贾宝玉进行多次示好,最后竟然连袭人也被她收买了,薛宝钗凭借着自己的高情商,成为了贾府很受欢迎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贾探春和薛宝钗

  • 贾探春只是个庶女,为什么在姐妹里结局最好?因为这四点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贾探春

    贾府的四姐妹各有所长,大小姐元春善音律,二小姐迎春善下棋,三小姐探春善笔墨,四小姐惜春善画画,四姐妹占全了琴棋书画。随着贾府的衰败,四姐妹的命运也受到影响。元春死于宫斗,迎春嫁给豺狼孙绍祖受虐而死,探春远嫁海疆,惜春出家为尼姑。相比较与其他姐妹的或惨死或孤寂的下场,贾探春远嫁的结局反而成为最好的了。

  • 贾探春:从家族弃子到皇后,远嫁海外之后,开创了一段辉煌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贾探春

    众所周知,“金陵十二钗”乃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塑造的经典艺术群像,指的是小说剧情里,最核心发生地金陵的“十二冠首女子”。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为首的是林黛玉,其次是薛宝钗、贾元春和贾探春等十二位姑娘、小姐、奶奶。在正册的排序中,三小姐贾探春紧接着身为皇妃的贾元春位列第四位,可见这位三姑娘是个不一

  • 袭人借着贾探春之口,低看了林黛玉一眼,亮了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贾探春

    林黛玉的出身,是正统的嫡出,而贾探春则是比较尴尬的庶出,在那传统社会嫡出比庶出更高贵些,贾探春这方面不得不有些敏感。黛玉虽然是远来的客,但能得到贾母庇护和宝玉的关爱。从王熙凤和贾琏关于如何给宝钗过生日的对话中,知道每年是要给林黛玉过生日的。探春会不知道黛玉的生日,这有点不好理解。探春理家,很精明的一

  • 王熙凤为何要对将来要出阁的贾探春妥协?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贾探春

    探春虽然庶出,但容貌出色,才华出众,可能嫁入高门大户,王公贵族吧。女孩子出嫁,等于再次投胎,探春可能会咸鱼翻身,所以掐尖好强,玲珑八面凤姐委曲求全了吧。其实,凤姐还真没这顾虑,即使探春成了第二个元春,如果没了娘家,她也威风不来。凤姐让出管家权,不是对探春的妥协,也不是对王夫人妥协,而是对自己身体的妥

  • 不要用今天的观点,评价贾探春无情,她比任何人都有情有义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贾探春

    赵国基是赵姨娘的兄弟,他曾经是贾府仆役,赵姨娘生了贾环之后,赵国基负责随侍贾环身边,成为贾环的奴仆之一,随着赵国基年龄的增加,贾府辞退了他。而贾探春出生之后,直接由王夫人抚养,她虽然知道赵国基这个人,他必然没有机会直接的接触,更不要说有什么感情了?从情理而言,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唯一的羁绊也就是赵姨

  • 贾探春出家时,最挂念的不是生母和宝玉,而是没有送亲的他

    历史人物编辑:夏末讲讲历史标签:贾探春

    红楼梦中前80回,并未提起探春远嫁之事,但其实早就有暗示。八七版的红楼将探春远嫁当成重头戏来拍,无论是取景还是拍摄,几乎都接近完美,只不过其中有一个遗憾,那就是送亲的队伍中少了一个人。尽管此人在书中的形象让人喜欢不起来,但他却是探春远嫁时,心里最挂念的那个。那么贾探春在远嫁的时候,心里最挂念谁呢?不

  • 贾探春:从家族弃子到一国皇后,远嫁海外后,缔造出一段灿烂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贾探春

    小说《红楼梦》讲述的是贾府从烈火烹油到最红衰落的故事,贾府一共有四位千金,长女贾元春入宫成为了妃子,剩下的就是探、惜、迎三位姐妹,其中贾探春是姨娘所生。古代嫡庶有别,贾探春却在包括贾母在内的众人面前颇得脸面,相比其他姐妹悲惨的结局,她虽然远嫁海外,却从家族的弃子一跃成为皇后,创造了一段辉煌人生。那么

  • 红楼梦:解析王熙凤和贾探春,这对最微妙的姑嫂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贾探春

    自古以来,这姑嫂关系向来都是微妙的,姑娘属于娇客,要霸道些,而嫂子也要懂得谦让一二,拿王熙凤和探春作比较,探春是三春中的带刺玫瑰,生得极好,是庶出千金中的凤凰,她那风华和才气,连凤姐都不敢贸然得罪。是何种原因导致了王熙凤和探春微妙的姑嫂关系呢,咱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析,先说文化差异方面,探春饱读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