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探春:从家族的弃子到太后,她在远嫁海外后,创造出辉煌人生

贾探春:从家族的弃子到太后,她在远嫁海外后,创造出辉煌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羽文史录 访问量:3692 更新时间:2023/12/11 14:12:23

贾探春:从家族的弃子到太后,她在远嫁海外后,创造出辉煌人生

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命运不受自己掌控,世家大族更是如此,为了延续家族的繁荣,利用子女间的联姻来稳固权力,维系地位。

贵族女子的一生便成为了权力争斗下的牺牲品,但今天的主人公却不同凡响,她一手烂牌,却打出了王炸,用自己的睿智和果敢,成功逆天改命。

作为反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风貌的名篇小说,《红楼梦》刻画了许许多多性格鲜明,个性独特的角色。

贾探春便是作者笔下的“女中豪杰”的代表,她性子刚烈,试图打破封建社会的固有认知,有着过人的胆略和才干,尽管时运不济,却勇敢站起身与命运抗争。

她曾被家族抛弃,成为弃子,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华丽逆袭,成为太后,让我们走进这个传奇女子的一生,看贾探春如何力挽狂澜,成就辉煌人生。

贾探春的出身

贾探春,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赵姨娘之女,金陵十二钗之一,尽管出身于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但她庶出的身份限制着她的才能。古代十分重视嫡庶尊卑,这样的区别体现在方方面面,吃饭的座位排序,讲话的语气等等,尤其是贾府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嫡庶之分更是十分严格。

由此庶出的探春在贾府地位低下,并不受关注和宠爱。与嫡出且是贾老爷唯一的儿子的贾宝玉相比,两人如同天上地下。同父异母的贾宝玉受尽宠爱,被所有人捧在手心,受到全府的关注和疼爱。

古代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男尊女卑,女子一生的任务就是相夫教子,信奉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念,并不倡导女子学习读书,甚至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幸运的是,贾探春受到祖母的培养,才得以学到不少知识和经验。

这便是探春命运的凄苦之处,空有一身经世致用之才,奈何身为女儿身,不能将自己的本领大展宏图,只能屈居于内院之中。为此探春经常感慨:“如果生为男儿身,必将大展身手,在外闯出一片天地。”这是探春的真实情感,既有屈服命运的委屈不甘,但更多的是作为女儿身,不能建功立业,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封建礼制的压迫下,贾府成了无形的枷锁,锁着探春想实现抱负的双手。只因命运不公,因女儿身的性别和庶出的地位,钳制着她,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这便是她的真实写照。

探春的早期经历

早年间,因贾母十分疼爱孙女辈,便将贾探春其她三春养在自己膝下,探春有机会与其她姊妹学习,接触新事物。贾探春与元春、惜春不同,她做事雷厉风行,奖罚分明,果敢睿智,颇有贾母年轻的风采,也得到了贾母的喜爱与培养。贾探春天生聪颖,凡事领悟得快,再加上颇有手段,连以泼辣著称的王熙凤都要忌惮三分。

贾探春性格刚烈,但却不失大家闺秀该有的样子,吟诗作画绝不在话下,她兴趣高雅,是大观园内的一个大才女。贾政外任学差,贾探春便下帖组织府内的众人,成立了一个海棠诗社,盛极一时。

当凤姐卧病,王夫人便把管家权交给了探春。初上任的探春,也受到府内老人的轻视和发难。吴新登家便前来请示,赵姨娘兄弟赵国基的丧礼的赏银用度,并故意隐瞒了祖宗办事的旧例,以此来试探探春的本领。

奈何他大大低估了探春的本事,探春公私分明,坚持以《礼制》中的标准,来礼葬赵国基。她三两句话,便切中要害,说的吴新登家连声应允,就连外面看热闹的婆子丫鬟,都被探春震慑到。贾探春在府中也树立起威严,开始进行大观园改革。

在了解完家族内的情况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探春敏锐地察觉到,贾府表面看起来富丽堂皇,但内里腐败,气数将尽的危机感。于是,针对府内的诸多弊端,她针砭时弊的提出许多具体的做法,开始了抄检大观园。

她想挽救贾府的颓势,但为时已晚,贾府的腐败早已渗透,不是短短数日,便能改革成功,她悲愤的发表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言论。而许多探春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贾府并没有给予机会去实行,此时的贾府已是强弩之末。

远嫁海外后成就辉煌

清廷战败的消息传来,朝廷内部一致决定采取和亲的方式,以此解决争端。南安王妃心疼自己的女儿,不忍她孤苦伶仃,独自嫁往海外。于是她想到一个“狸猫换太子”的办法,她到荣国府,看中了心思缜密,有胆识,有魄力的探春。

此时,在门外的探春听见了这个消息,她推门而入,令众人惊讶的是,探春一口答应,愿意独自前往海外和亲。远离家乡,独自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家,前路凶险,探春在重重困难的情况下,没有退缩,毅然远嫁。

于是,在经过朝廷的一番赐名后,探春踏上了异国他乡的路,即使身旁没有家人为自己撑腰,帮助自己出谋划策,探春仍凭借自己出色的胆识和卓越的谋略,赢得了丈夫的心,生下儿子,最后母凭子贵,成功登上太后之位,实现了逆袭人生。

贾探春,有一个诨名“玫瑰花”,生动形象地代表了她的性格特点,正如玫瑰,美丽却带刺,贾探春容貌不凡,才华横溢,精明能干,具有领导力,行动决断的魄力远超一般男子。要不是生错时代,以她的能力,在现代大有可为,必能建立一番恢宏事业。

贾探春的思想相较其她姊妹,也是十分超前且开放,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只可惜短暂的领导,并没有彻底解决贾府积攒数年的问题。

但她在面对国家大事面前,没有退缩,勇敢站出来,孤身一人前往海外,这份勇气和果决,非一般人所有。

她的才能到了异国他乡,得以施展,凭借自己的能力和魄力,成功实现了辉煌人生,堪称人生赢家。

标签: 贾探春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为何贾探春冷不丁的就要赶走薛宝钗?她给的理由很给力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贾探春

    为何当贾府要被抄检的时候,贾探春要将薛宝钗撵走?其实原因很少有人知道。说到薛宝钗这个人物,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她自打住进了荣国府就一直广结朋友。先是拉拢了史湘云,随后又对贾宝玉进行多次示好,最后竟然连袭人也被她收买了,薛宝钗凭借着自己的高情商,成为了贾府很受欢迎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贾探春和薛宝钗

  • 贾探春只是个庶女,为什么在姐妹里结局最好?因为这四点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贾探春

    贾府的四姐妹各有所长,大小姐元春善音律,二小姐迎春善下棋,三小姐探春善笔墨,四小姐惜春善画画,四姐妹占全了琴棋书画。随着贾府的衰败,四姐妹的命运也受到影响。元春死于宫斗,迎春嫁给豺狼孙绍祖受虐而死,探春远嫁海疆,惜春出家为尼姑。相比较与其他姐妹的或惨死或孤寂的下场,贾探春远嫁的结局反而成为最好的了。

  • 贾探春:从家族弃子到皇后,远嫁海外之后,开创了一段辉煌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贾探春

    众所周知,“金陵十二钗”乃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塑造的经典艺术群像,指的是小说剧情里,最核心发生地金陵的“十二冠首女子”。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为首的是林黛玉,其次是薛宝钗、贾元春和贾探春等十二位姑娘、小姐、奶奶。在正册的排序中,三小姐贾探春紧接着身为皇妃的贾元春位列第四位,可见这位三姑娘是个不一

  • 袭人借着贾探春之口,低看了林黛玉一眼,亮了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贾探春

    林黛玉的出身,是正统的嫡出,而贾探春则是比较尴尬的庶出,在那传统社会嫡出比庶出更高贵些,贾探春这方面不得不有些敏感。黛玉虽然是远来的客,但能得到贾母庇护和宝玉的关爱。从王熙凤和贾琏关于如何给宝钗过生日的对话中,知道每年是要给林黛玉过生日的。探春会不知道黛玉的生日,这有点不好理解。探春理家,很精明的一

  • 王熙凤为何要对将来要出阁的贾探春妥协?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贾探春

    探春虽然庶出,但容貌出色,才华出众,可能嫁入高门大户,王公贵族吧。女孩子出嫁,等于再次投胎,探春可能会咸鱼翻身,所以掐尖好强,玲珑八面凤姐委曲求全了吧。其实,凤姐还真没这顾虑,即使探春成了第二个元春,如果没了娘家,她也威风不来。凤姐让出管家权,不是对探春的妥协,也不是对王夫人妥协,而是对自己身体的妥

  • 不要用今天的观点,评价贾探春无情,她比任何人都有情有义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贾探春

    赵国基是赵姨娘的兄弟,他曾经是贾府仆役,赵姨娘生了贾环之后,赵国基负责随侍贾环身边,成为贾环的奴仆之一,随着赵国基年龄的增加,贾府辞退了他。而贾探春出生之后,直接由王夫人抚养,她虽然知道赵国基这个人,他必然没有机会直接的接触,更不要说有什么感情了?从情理而言,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唯一的羁绊也就是赵姨

  • 贾探春出家时,最挂念的不是生母和宝玉,而是没有送亲的他

    历史人物编辑:夏末讲讲历史标签:贾探春

    红楼梦中前80回,并未提起探春远嫁之事,但其实早就有暗示。八七版的红楼将探春远嫁当成重头戏来拍,无论是取景还是拍摄,几乎都接近完美,只不过其中有一个遗憾,那就是送亲的队伍中少了一个人。尽管此人在书中的形象让人喜欢不起来,但他却是探春远嫁时,心里最挂念的那个。那么贾探春在远嫁的时候,心里最挂念谁呢?不

  • 贾探春:从家族弃子到一国皇后,远嫁海外后,缔造出一段灿烂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贾探春

    小说《红楼梦》讲述的是贾府从烈火烹油到最红衰落的故事,贾府一共有四位千金,长女贾元春入宫成为了妃子,剩下的就是探、惜、迎三位姐妹,其中贾探春是姨娘所生。古代嫡庶有别,贾探春却在包括贾母在内的众人面前颇得脸面,相比其他姐妹悲惨的结局,她虽然远嫁海外,却从家族的弃子一跃成为皇后,创造了一段辉煌人生。那么

  • 红楼梦:解析王熙凤和贾探春,这对最微妙的姑嫂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贾探春

    自古以来,这姑嫂关系向来都是微妙的,姑娘属于娇客,要霸道些,而嫂子也要懂得谦让一二,拿王熙凤和探春作比较,探春是三春中的带刺玫瑰,生得极好,是庶出千金中的凤凰,她那风华和才气,连凤姐都不敢贸然得罪。是何种原因导致了王熙凤和探春微妙的姑嫂关系呢,咱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析,先说文化差异方面,探春饱读诗书

  • 林黛玉讲了个典故,伏笔贾探春远嫁后流离失所

    历史人物编辑:天川历史标签:贾探春

    37回,探春组织成立大观园诗社。当时黛玉建议说,既然要起诗社了,大家都起个雅号才行,不然依然是姐妹叔嫂称呼的话,也太俗气了些。大家听了黛玉的建议都纷纷响应,先是李纨第一个给自己定了“稻香老农”的号,接着探春给自己取了个“秋爽居士”。宝玉听了就对探春说,居士主人这等字样到底不雅,不如指着秋爽斋的梧桐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