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元春省亲,为何要在凌晨两点四十五离开?王熙凤的笑话道破真相

贾元春省亲,为何要在凌晨两点四十五离开?王熙凤的笑话道破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新语 访问量:4725 更新时间:2024/1/20 17:26:42

作为一部未完成的经典名著,《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所描写的儿女情长,以及四大家族的兴衰没落史,让人每次读起来都荡气回肠、嗟叹不已。

贾府前期的烈火烹油和后来的凄惨结局,让很多读者对世事的无常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贾府鼎盛时期,元春被封为妃嫔、回家省亲让贾府的兴旺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同时也促成了大观园的修建。

然而,省亲的整个过程却处处透露出与贾府兴盛相违和的意味,至于其中的原因,曹雪芹则将其隐藏在了王熙凤的一个笑话当中。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诡异的省亲

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会对元春回家省亲的桥段记忆犹新,尽管已经见识到了贾府的奢侈繁华,但元春省亲依然带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极尽奢华的体验。

这场贾府的盛会仿佛透过文字跳到了每个人的眼前,但整个省亲从一开始又透露出诡异的气氛。

贾府众人紧锣密鼓地在凌晨就开始准备,当时自贾母以下,凡是有品级的人都穿戴上了相应的官服,没有品级的人也都身着盛装,足见元春前来探亲对于贾府来说也是一件大事。

可是,元春却迟迟没有到来,众人“等得不耐烦”的时候,终于有太监跑来告知说:

“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听了太监的传话,众人才知道离元春出宫的时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于是便各自休息并且给太监安排了酒饭。

直到掌灯的时候,元春的仪仗才缓缓到来,省亲活动这才开始。

粗略游览大观园之后,元春见到了贾母、王夫人和其他的贾府女眷,本应讲述宫中生活、闲聊家中琐事的元春,却做出的第一个举动在众人面前哭了起来,并将皇宫形容为:

“不得见人的去处”

言语中透露出无限的哀怨,可众人却不理解她这句话背后的辛酸。

到了看戏的环节元春点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和《离魂》,这四出戏没有一出与当时欢乐的氛围相契合,更衬托出了元春省亲的诡异。

节目过后元春将礼物分发给众人,执事太监喊道:

“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元春此时再一次落下了眼泪,在哭泣中与家人道别,回到了皇宫。元春的整个省亲活动,从落泪开始又以落泪结束,实在很难让人将其视为一次愉快的探亲。

探亲活动从一开始的盲目接驾,到突如其来的分别,又给人一种十分混乱的感觉。

按照常理来讲,即便是普通人家里的女儿回娘家,也不至于如此忙乱,更何况是身为贤德妃的元春省亲。

那么,为何却出现了如此多的反常现象呢?这其中透露着诸多的无奈。

元春的无奈

元春被封为贤德妃,让贾家从原来的朝廷重臣一下子变成了皇亲国戚,对于贾府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元春被封为妃子的过程,本身透露着不寻常的味道。

按照书中所说,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的嫡长女、四春之首,拥有这样身份的元春在家中必然备受重视。

因此,元春曾经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女,这一情况直到贾宝玉出生之后才有所改变。

贾宝玉出生时元春年纪已有十几岁了,巨大的年龄差距让她对这个弟弟格外疼爱,二人虽然是姐弟的关系,但实际上元春却像一位母亲一般呵护教导宝玉。

甚至连贾宝玉的蒙教育都是由元春完成的。正是由于大家闺秀的气质,贾元春得以被召入宫中成为了一名女史官,之后又进封凤藻宫尚书,最后成为了贤德妃。

这一系列的晋升让普通人羡慕不已,但对于元春来说却如同跌入深渊一般。

“贤孝才德”

实际上,元春之所以能够成为贤德妃,看似是由于她才德出众,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权力的争斗。

贾家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皇帝为了拉拢和稳住贾家,才让元春成为了贤德妃。

也就是说元春的每一次晋升,都离不开皇室的精心设计,亦或者说是皇帝在幕后策划的。

元春以女史官作为进入皇宫的起步,既有“贤孝才德”这样充分的理由,又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属于平稳过渡。

而后再将其封为贤德妃,通过她皇室与贾家有了一层更为亲密的关系,由此观之,元春只不过是皇帝政治布局当中的一枚棋子。

若是对《红楼梦》有过详细了解,就不难发现元春被封为妃子的时间,也是皇帝最需要外力帮助的时刻,要不然她早因为超出规定年龄而被赶出皇宫。

贾元春省亲时将皇宫形容成“不得见人的去处”,可以看出皇帝将其纳为妃子,并不是出于对她的爱慕。

如果皇帝对她十分宠爱,元春又怎么会发出这样的哀叹,这暗示出元春是一枚棋子,在将来一定也会成为弃子。

元春省亲的行程很诡异,皇帝虽然允许她回到娘家,但仍然要在皇宫内吃过晚饭、拜佛和看灯,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够出宫。

由此可见,皇帝对于这一次省亲毫不重视,甚至还有一些刁难的意味。

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

如果皇帝真的有意让她回家探望,一定会在时间上做出一定的调整,不至于让她晚上赶夜路回家,半夜再回到皇宫。

种种事情交织在一起,可见元春在皇帝心中毫无地位可言。

按照常理来说,元春作为贤德妃,她的时间安排一定会被提前告知贾府,如此才便于贾府为元春的省亲做出最合理的安排。

事实却是贾府上下,没有一个人知道元春省亲时间的详细安排。

在寒风当中,贾府上下全都身着盛装等候在门外,贾母也在等候的队伍当中。

众人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才有一名太监前来告知元春要晚上才能出宫,导致贾府毫无体面可言。

从皇帝的这一做法不难看出,他对于贾府这个庞大的家族有拉拢之心,但却多少又有些厌恶。

想要铲除树大根深的贾家,奈何时机还不成熟,这也暗示着贾府岌岌可危的局面。

王熙凤的无心之言

在元春省亲的过程中,皇帝对贾府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显,但荣华富贵蒙蔽了双眼的贾家人丝毫没有察觉到异样。

在他们看来,元春依旧是贾府尊荣的象征,皇帝与贾家的关系依旧十分亲密。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中,贾府再一次迎来了元宵佳节,这一次元春没有得到省亲的机会,贾府上下的气氛也比之前轻松愉快了许多。

王熙凤照例负责活跃气氛,贾母也在众人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元宵节。作为贾府中最外向泼辣的人物,她的口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众人也十分享受她所带来的快乐的气氛。

王熙凤便不停地讲笑话,而在她讲的笑话当中,有一个关于炮仗的话题隐约揭露出了贾府即将到来的命运。当时,王熙凤讲述的笑话是这么说的:

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人抬着一个房子那么大的炮仗往城外放炮。看到这样大的炮仗,街上的人都感到十分稀奇,有上万人跟着他出城,要去瞧瞧热闹。

跟随的队伍当中有一个人是个急脾气,没等到出城便悄悄点燃了炮仗,于是烟消云散之后,原本跟着的人都哄笑着散去了。

听到这里,史湘云提出了一个疑问:

那么大的炮仗被点燃了,抬炮仗的那个人难道就没听见么?

王熙凤给出的回答则是这个笑话最大的笑点:

抬炮仗的那个人是个聋子。

于是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王熙凤的笑话到后来一语成谶,贾府的没落也与这个笑话中所形容的场景一一吻合。

此时的贾府就如同那个抬炮仗的人,炮仗就代表着贾府手中所掌握的权势,当贾府凭借祖先的荫蔽取得权势的时候,所有人都对其趋炎附势,希望能够凑上热闹、捞到好处。

而当贾府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本牢牢跟随的那些人也会一哄而散,因为跟随的那些人从头至尾都不是在跟随抬炮仗的人,而是跟随着炮仗。

一旦炮仗消失了他们也就没有了跟随的理由!

笑话中点炮仗的那个人实际上就是皇帝,虽然贾府可以手握权势,但皇帝随时都可以让贾府手中的权势消失,而且他还会在暗中进行。

就如同笑话中那个点炮仗的人,在众人都在关注炮仗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就将炮仗点燃了。

此时的贾府由于掌握着权势,享受着尊荣与地位的同时,对于皇帝的举动丝毫没有察觉。

就如同那个抬炮仗的人,享受着众人的簇拥时,内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根本没有察觉到有人已经点燃了炮仗。

故事中抬炮仗的人是个聋子,在炮仗燃放之后也没有听见动静,贾府又何尝不是个瞎子?

对于皇帝的厌恶和元春的反常视而不见,只有大观园里的繁华和周围人对自己的恭敬,并且十分笃定地相信日子会一天天这样继续下去,炮仗始终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元春的省亲是贾府最高光的时刻,但人们对于贾府的仰望也将到此为止,一阵绚烂与喧嚣之后元春去世,攀附贾府的人也一哄而散。

贾府也只能发出一声声哀叹,陷入到无限的凄凉之中。

标签: 王熙凤

更多文章

  • 跟王熙凤学职场智慧:遇到烫手山芋,是否要接手?若借调,去吗?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王熙凤

    职场中,经常会遇到没有做过的项目,人人都觉得这个项目是烫手的山芋。这时候,领导找到你,你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你接,还是不接?我们从王熙凤的职场智慧里,可以获得启发。《红楼梦》里,秦可卿死了,应该当家理事的人应该是尤氏。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尤氏撂挑子不干了。作为当家人的贾珍就缺了一条臂膀。他扔

  • 王熙凤上过学吗?为何结婚伊始不识字,后来能读信了?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王熙凤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伯爵府第四代的嫡女,身份高贵。然而,王熙凤却识字不多。大观园里一众姐妹们都能诗善词,唯独王熙凤不会写诗。出身那么高贵的王熙凤为什么识字不多呢?第一、王熙凤读书半途而废。 王熙凤是学名,说明王熙凤读过书,上过学,同时也说明,王家希望王熙凤读书识字,改变王家女孩子没有文采的短板。然

  • 红楼梦跟王熙凤学自我保护:会说话的人生,真的很自在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王熙凤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非常擅长说话。而会说话的人,也会看人心,会保护自己。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贾赦想要鸳鸯给自己做妾。鸳鸯是贾母的大丫鬟,而且是最贴心的人,书中明确说了,贾母根本离不开鸳鸯。贾赦是个胡闹惯了的人,便让自己的妻子邢夫人去找贾母说亲。邢夫人是个自私的人,只要不耽误她的攒钱大业,她就顺着贾赦,根

  • 《红楼梦》贾府的富贵奢华有多惊人?王熙凤的陪嫁品可以秒杀全国

    历史人物编辑:萨沙讲史堂标签:王熙凤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421期《红楼梦》贾府的富贵奢华有多惊人?王熙凤的陪嫁品可以秒杀全国这个陪嫁品就是王熙凤的玻璃炕屏。玻璃炕屏,就是玻璃屏风。古代南方人会客是坐凳子,屏风放在地上作为装饰或者遮挡隐私的东西。古代北方人就不同,比较冷的季节习惯上炕取暖,

  • 细说红楼:王熙凤怀胎七月却小产了,究竟受了什么刺激?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王熙凤

    《红楼梦》中第55回中,王熙凤在操办完年事之后便小产了。在坐月子的时候,因为向来争强好胜,加上心力亏虚,她落下了下红之症。根据后来平儿和她的对话,我们可以得知王熙凤掉的是一个七月大的男胎。凭借医学技术,七月大的早产儿可以靠保温室存活下来,而古代也有“七活八不活”的说法,也就是说,如果胎儿七个月大了,

  • 红楼梦:王熙凤画册判词—深度解读

    历史人物编辑:猴爸陪你读书标签:王熙凤

    《红楼梦人物传》开讲了:品红楼故事,解百味人生。故事中的人物,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文/猴爸(徐昊昕)由于《红楼梦》是残本(只到80回),所以书中的判词及图画,是作者对故事中人物以及故事发展结局的预示。通过图画和暗示,我们能够预测到故事及人物的结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聊一下《红楼梦》中的图

  • 《红楼梦》里,薛宝钗为什么称呼王熙凤为凤丫头?

    历史人物编辑:大哈说旅游标签:王熙凤

    宝钗曾经在宝玉被打众人探望时,当着一众长辈说凤丫头巧不过老太太。还曾因邢姑娘当衣服,在背后说凤丫头越来越没了算计。两次都极不尊重王熙凤。宝钗是凤姐亲姑姑的孩子,两人是有血缘关系的表姐妹,在书中看两人关系一般般。凤姐与黛玉的亲密要强于同宝钗。为什么宝钗会叫凤姐凤丫头呢?有如下原因一宝钗瞧不上王熙凤王家

  • 你喜欢薛宝钗还是王熙凤?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王熙凤

    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创造出非常经典的文学形象,而且这些人物形象,能够穿越时代,历久弥新地活在人们的心里。塑造人物方面在,最成功的当属红楼梦,不但创造出了非常经典的金陵十二钗的形象,而且还成功地引发了人们长久热议的话题,这就是书里的女主之争,你到底是喜欢黛玉还是宝钗。钗黛之争甚至能影响到朋友友情,这

  • 《红楼梦》王熙凤是大家闺秀为啥不识字呢?古代女人基本都不识字

    历史人物编辑:萨沙讲史堂标签:王熙凤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萨沙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424期《红楼梦》王熙凤是大家闺秀为啥不识字呢?古代女人基本都不识字古代贵族妇女不识字,也没什么稀奇。以慈禧太后为例,她已经算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了,在家破天荒的读过私塾,粗通文墨。所以咸丰皇帝患病以后,时常口授并让她代笔批阅奏章,还

  • 跟王熙凤学习职场中层智慧:空降后,应该怎么做?怎么杀鸡儆猴?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王熙凤

    职场中层干部是最难干的工作。明明有规章制度,可是下面的员工就是不遵守纪律,作为中层领导应该怎么办?这就要学习一下王熙凤的管理智慧了。先礼后兵。 王熙凤空降到宁国府,管理秦可卿葬礼事宜。宁国府的管理非常混乱,纪律涣散。针对这些现象。王熙凤上任之初就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破尽痼弊根底。将所有工作分成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