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秦可卿出身未必贫寒》文指出:秦可卿“出身不仅不贫寒,而且相当高贵”,她是雍正时期,争夺皇位失利的皇族的后代。贾家藏匿保护她,意在政治投机。刘先生的观点确实引人深思。可是,秦可卿如果是皇帝“对头”后裔,该被判处死刑的“漏网之鱼”,那么,可卿病逝后,为何送葬时,王公大臣“倾朝出动”?根据《大清律例》,清代十恶不赦的大罪,头一条就是谋反大逆。
在贾府原型考中,笔者所叙的贾府,是以明代永乐时期,靖难第一功臣荣国公张玉、英国公张辅家族为原型。张家一门二国公,一门出俩贵妃,家族兴衰历程,均与小说印证。巧合的是,秦可卿这个形象,也在张氏家族史上找到了相近的人,她就是明朝第二代英国公张懋的“冢孙”游氏。游氏的母亲是隆庆大长公主。游氏德才兼备,因病早夭。明代著名文人边贡,曾亲自撰写了《游氏墓志铭》
身份高贵。《红楼梦》秦可卿卧室陈设,在贾府的礼遇、丧事的规格,都表明她身份的非同一般。那么,游氏呢?边贡《游氏墓志铭》云:游氏的母亲是明英宗的女儿,让人惊奇的是:秦可卿去世,发丧时的名份,也与游氏吻合。秦可卿去世后名份是:“世袭宁国公冢孙妇,御前侍卫(五品)贾门秦氏“恭人”;而游氏去世后名份是:“世袭英国公之冢孙妇,锦衣卫勋卫(五品)张门游氏“恭人”。
因病早夭。秦可卿与游氏都是因病早夭。巧合的是,她们去世的时间、下葬的地点、办理丧事的隆重程度基本相同。秦可卿逝世的时间是冬尽春来之时,游氏去世的时间,恰恰也在冬尽春来———正徳三年春正月某日;秦可卿下葬之处,其方位在城南,游氏“葬于都城南、卢沟桥之西”;秦可卿丧事隆重,贾氏中辈分最长的贾代儒,政治地位最高的贾赦、贾政都到了,朝廷中“四王”、“六公”、“五侯”的后裔,也悉数到场,游氏具有皇室血统,其葬礼规格,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还有“巧合”的事情。秦可卿的丈夫贾蓉,从小丧母,而游氏的丈夫张仑七岁丧母。经过比照,《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就是以游氏为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