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柔富贵之乡,繁华锦绣之地的大观园里,不仅有花团锦绣的风光,更有绿树成荫的美景,因为要迎接贵妃的到来,这无疑是参照皇家花园的建筑风格,这里不仅有山、有水、有小桥流水,更有风花雪月,在这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大观园里,更有一片洁净的雅致去处,那就是绿树之中掩映着一座栊翠庵,这个素以素洁的佛门之地,居住着一个带发修行的年轻貌美的尼姑妙玉。
妙玉,金陵十二钗中的艳丽女子之一,《红楼梦》里曹公描述她:妙玉皈依佛门,这本不是她的心愿。只缘“世难容”,被逼无奈,只好带发修行,临时抱佛脚。谁承想时光荏苒,家道中落,父母双亡,结果是弄假成真,假“尼姑”终成真尼姑,她只好把青春少女的那一腔柔情深埋心底。
然而,自从来到了大观园,面对风流多情的宝玉,一个天性未泯的少女,真情难掩。思春的情愫便不时流露出来。妙玉和贾宝玉第一次正式接触,是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双方在一种初次会晤的带点试探的羞赧气氛中,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见面之后,一个妙龄少女立即主动发起进攻,而且具体表现在一些动作之上,如一个连刘姥姥用过的杯子都弃之不用的妙姑,竟用自己惯常使用的杯子给宝玉斟茶;当宝玉生日的时候,她传笺“遥叩芳辰”;当宝玉“雪里乞红梅”时,她把最好的梅花给他。缘何独厚于宝玉?“情”也!
本来,作为一个尼姑,“佛”不容“情”!“礼”不容“情”!不仅如此,她还要打造一个“清高”拒人的外壳,但在这大观园,与这位格调清高的怡红公子,连佛门弟子素不关心的俗世生辰,她也细细打听了来。当贾宝玉生日,妙玉用粉红笺子,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这自然使贾宝玉感到莫大的荣幸。这个粉红笺子,正如现代的生日卡片,除了亲人,多是朋友彼此相赠,其意自见。一下子就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她仍是“带发修行”,虽为佛门弟子,青丝未断,尘缘亦难断,依旧一腔世俗的欲念,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特别是在那个美好的中秋夜,明月朗照,灯火辉煌,各处沸沸扬扬,身在栊翠庵的妙玉,哪里坐得安稳?对世俗的欢乐,很是向往。她说:“我听见他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接着又邀林黛玉、史湘云去栊翠庵,自己一挥而就续作完篇,可见她与她们的感情是共通的,心灵的共鸣也是同等的。
为了达到能与宝玉单独相处,要回去的时候,推说路曲曲弯弯,“都要迷住了”。聪明的贾宝玉忙殷勤指点路径,两人结伴而行。这是妙玉自入空门以来,第一次和一个异性单独相处这么久,这么有意味,不能不搅得心头波翻浪激,再也无法平定。
回到庵中,“坐到三更过后,听得屋上骨碌碌一片瓦响,妙玉恐有贼来,下了禅床,出到前轩,但见云影横空,月华如水。那时天气尚不很凉,独自一个凭栏站了一回,忽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厮叫。那妙玉忽想起日间贾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仍到禅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执刀执棍的逼勒,只得哭喊求救。”
妙玉正处在豆冠年华,佛门清规的长期禁锢,一团春情积压在心里,没有机会发泄。在贾宝玉有意无意的挑动下,又闻“猫号春”的声音刺激,所以魂不守舍,春情爆发。她的幻梦,表达了她渴望爱情,渴望求偶婚配;但又阻碍重重,凶多吉少。在醒来时,抱住一个女尼,哭诉道:“你是我的妈呀,你不救我,我不得活了。”女儿的心事只有母亲才知道,也只有向母亲诉说,可惜,父母双亡,恍恍惚惚中才有这样错误的举动。
可以看到她“灵”与”肉’,“情‘与“理”的交织与冲突,不时折磨着妙玉,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为情所累,终于。妙玉病了-----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摄心神,走进禅坊,......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来娶她,......一回儿,又有盗贼劫她...只得哭喊求救。从这些描写的字里行间,可见一个尼姑,中的情字毒之深。
在十二金钗对妙玉前二句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正是说明她身在槛内,心在槛外,尼姑思春,精神下凡!正是是体现她追求美好爱情,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如此的强烈和执着。只可惜,后来,被贼人掳走,如金似玉的女孩,陷入红尘之中,只好听从命运的摆布无瑕白玉陷入泥潭,王孙公子叹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