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中妙玉十分高洁,那么被卖到风月场所后,为何不自杀?

《红楼梦》中妙玉十分高洁,那么被卖到风月场所后,为何不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明毅 访问量:512 更新时间:2024/2/16 18:25:51

妙玉可怜,每个人的命运都囿于自己的身世与性格。很多人讨厌妙玉,看不到曹公的悲悯。照这样说,林妹妹为什么不能心眼大点,非至于痴情而死?凤姐为什么不能得放手时且放手,一定把权利和利益攥在手里?性情使然,我们看客看得到,她们逃不脱。

后四十回强行改善了这些女子的结局,草草收场。书中提到一个由香菱的爸爸掌管着渡口,“不收金银之谢,只渡有缘人。”是不是暗指这些金陵正副钗们最后都会魂归渡口,做个总结悲叹?

是出家人就应该出家人的样子,不然就会遭到舆论攻击,首先人就是人,先生存再生活再而精彩人生。阔达一些,阳光一些,包容一些。妙玉,是整部小说里我最反感的一个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前两句就是她言行的真实写照,换句话说,是僧人,却不守僧人本分。僧人修行,是要勘破世相,勘破皮囊,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俗世观念,才能不使心境蒙尘,令真性显现如空中明月朗照一切,洞察一切。她呢,洁癖,分别心,自命清高,比世俗人还严重。有因就有果,既然她重视自身肉体,有洁癖,便让她偏偏失去最重视的。看起来残忍,到她若由此真能勘破,便至少是个罗汉果位。看不破,也便只能陷于泥淖,腐烂到底了!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只要是个人,就怕死。没有人会真正想死。其次,低估了人的耐力,很多看似以前不可接受的事,到了必须临头,人就会接受现实。越是妙玉这样在意细节的人,越惜命。当年洪承畴被俘虏,也是坚守高洁的人格,不愿投降。后来一个细节,房梁落灰尘于身,洪仔细拍衣服。皇太极就知道,投降迟早会的。从妙玉在书中的种种表现来看,说修行多高真不敢认同,只是养尊处优处处瞧不上别人的大家族附庸。

心气高傲之人在生活无忧时方可清高,若落魄或遇坎坷,出淤泥也就浊了。妙玉清高是因为贾府给了他享有清高的资本,离开了贾府她什么也不是。小时候不明白,现在才能体会,真的,而且我从小不喜欢妙玉这个人物,可以说讨厌,但为什么讨厌,完全说不出来,现在知道了,因为过洁就是装,太假,不接地气,是及其不自然的一种状态,有年纪有阅历的一看就看出来了,而且他们能看出来她真实想要的是什么。所谓越缺啥越强调啥。这些人就是心里太在乎面子,知道自己身份低,怕人看轻他,所以贾母就是看不起她,不给她面子。贾母对身份低的刘姥姥就不端架子,故意把妙玉的茶给刘姥姥喝,意思是我都没瞧不起刘姥姥,没端架子,你妙玉算哪根葱?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段妙玉的判词是曹公所写,从这段判词可知妙玉这个人是确实徒有其表,从她把刘姥姥喝过的杯子扔掉这件事我也看不出她人品贵重在哪里?这个结局比较合理,妙玉虽然敖,但是作者偏爱她,不可能给她那么差的结局,那样任人宰割的命运。她高洁是自命不凡,是把人分过三六九等,但是如果真的沦落风尘,她不会屈服。

洁癖就是洁癖。不能以高洁代之。但作者观点比较同意。妙玉的洁癖和自视甚高,骨子里来源于曾经的富贵和不喑世事。而世事偏偏极大的讽刺了这种稚嫩。故曰。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种端倪其实在书中其它人物亦多次可见。比如王熙凤聪明。就倒在聪明上。薛蟠霸蛮。偏偏丢掉了霸蛮。宝钗心机。但终于镜花水月。黛玉情深。但夭折于深情。林林总总。终是。不平处终归于平。或者曹看透了世情。还是于探春精明处留了一丝厚道。算是希望吧。读后楼。常常满腔感慨。

红楼梦中每个人的宿命都是“忽喇喇似大厦倾。”也暗示了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所以妙玉虽欲洁欲空,但还是终陷淖泥。也通过“风尘肮脏违心愿”得知妙玉并非得偿所愿,以“洁、空”而终。 您说惜春何德何能,被妙玉所重,也不敢苟同。《史记》中有“名者,行之极也。”二人都是青灯古佛相伴,好清净者,怎不能成为密友? 而妙玉对姥姥之嫌与对宝玉之爱。都是人之常态。也是妙玉人性之体现。佛家说所谓空,并非真“空”或者“非空”而是无所谓“空否”。如若以佛家人就必须存天理灭人欲,狭隘的倒是我们过于执于“空”了。 另“才华馥比仙”,馥非阜也。

名利富贵如幻影云烟一切终归因果轮回,纵然不抱己也抱亲生。很讽刺的说明一些不正当的官商纵然在特权下把子女陪养出来但是也躲不过因果抱应轮为男盗女娼的下场,今日红楼如幻影,明日娼门囚牢为你开。做个正直的人做个好官为儿孙留下一片福泽。红楼梦的前后及对人物的刻画就是非常巨大的反差对比!这是作者的故事逻辑安排!妙玉是修行人,如果一直在红尘之外又如何彻底悟道?既然是历劫而来那肯定不会让她高高在上,越写高后面的命运就越低!

人都有两面性,像济颠和尚,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坦然面世人,轻松的活着!谁也不会认为这个和尚就是脏!像妙玉只会遭遇卑劣根性人的嫉妒恨!所以说做个干净的人很难!妙玉本是真正的洁来又洁去,如同林黛玉一样,是贾府里唯一的两位身和灵都纯洁的可人;可惜后来贾府沦落,她竟被强盗掠去为贼人传种接代。比黛玉还要惨,妙玉看得比命还高的贞洁都被玷污。 世上本没有或没有人能理解她妙玉和黛玉的脱俗,男人的浊气如土如粪,怎么能近的了妙玉呢?或只有黛玉才懂得一些妙玉呢。妙玉和黛玉,才是真正纯贞女子之中的水一样的可人:一个是梅花上的雪水,一个是桃花上的露水。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红楼梦一位大觉悟的人写的一部奇书。欲洁本身说明了内心对洁的执着,对垢的排斥。而洁与垢只是相对概念,是人心的分别,对垢越排斥,也说明心中往往存在着垢。对垢的压抑,命运往往会以强有力的反作用力将垢呈现,这便是妙玉的宿命,更是她的选择。

标签: 妙玉

更多文章

  • 妙玉和贾宝玉之间是否有情愫?他们自己都不知,唯独黛玉一语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妙玉

    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六——妙玉,排名超过了红楼梦的“第四主角”——王熙凤,但是他的出场却少之可怜,正面出场三次,暗出场三次(红楼梦前八十回),这些就是妙玉的全部了。寥寥几笔的描写却勾画了一位奇女子。一位或许这些并不是曹雪芹想告诉读者的全部,“以上三处是已知的妙玉对于宝玉的特殊之处,或许贾宝玉自己都不知

  • 《红楼梦》中,神秘的妙玉到底有着怎样的身世背景呢?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读三国标签:妙玉

    妙玉在《红楼梦》的金陵十二衩中是位列第六的位置,她出身官宦人家,家境殷实,才华出众,但至于具体她的家庭、她的父辈究竟是做什么官的,官有多大,并没有详细说明。但书中却写明妙玉非常有钱,但是因为小时经常生病,所以,有一个和尚告诉妙玉的家人,需要把妙玉送到尼姑庙里去,她的病才能好,所以,妙玉才会去贾府的庙

  • 为什么同样清高,黛玉招人喜欢,妙玉惹人厌?因为凡事过犹不及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妙玉

    在《红楼梦》中的每个女孩子都很有个性,但是如果说最清高的人,那就非妙玉莫属,大家都觉得黛玉目下无尘,可是妙玉比起黛玉而言过过之而无不及。李纨算是贾府里老好人的代表,可是她都觉得妙玉太清高了,不喜欢和她交往。湘云和每个人都能相处得来,可是她几乎和妙玉没有什么交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妙玉真的有点清高到孤僻

  • 虽然曹雪芹着墨不多,但是妙玉却精彩地活过

    历史人物编辑:小伟生活标签:妙玉

    妙玉绝对是凌驾于其他十一金钗之外的上品女流人物。妙玉之死也具有朦胧之美。我比较倾向于一种说法就是“妙玉在八十回后会为了宝玉而嫁个南方一小老头”也是脂砚斋的批语。这才是“王孙公子叹无缘”的原因吧。嫁个小老头应该也是偏房所以才有“风尘”之说。从妙玉的种种行为看的出她的举止绝不是以后会很穷困低贱,因为她心

  • 红楼梦里的诗仙,除了黛玉,还有妙玉:见解上等,可惜命途多舛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妙玉

    湘云和黛玉都是对诗的一把好手,诗逢对手,才能酣畅淋漓。但真正对诗的高手,或许是妙玉。红楼梦中的妙玉,遗世而居,性情孤傲。她原本是仕宦人家的小姐,后来家道中落,只能出家为尼。她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信奉的却不是佛学,而是庄子。才华横溢,却性情孤傲。爱她的人,怜惜她的才华,心疼她的遭遇,懂得她的珍贵;不

  • 妙玉父亲贵不可言,不是义忠亲王,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妙玉

    金陵十二钗里,若论最神秘的人物,除了秦可卿,便是妙玉了。关于秦可卿,其出身、其死因、其个人情感甚至一个葬礼都迷雾重重,都令读者深感不解,因此孜孜以求,乃至在红学中独成一派“秦学”来,且不提。而相对于秦可卿,妙玉身上的谜团一点不逊于她,其中,妙玉的出身和结局最是迷离恍惚,历来被读者们猜测纷纷,但也莫衷

  • 金陵十二钗之妙玉:不是贾家人,进了贾家门

    历史人物编辑:川剧男孩小严标签:妙玉

    作者:甘棠作为金陵十二钗,只有妙玉一人,和贾府没有丝毫关系,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成了最耀眼的十二钗之一。妙玉此人,身世来历成谜,在贾府明明是寄人篱下,却有着不甘人下的傲骨,整个人在当时非常的不合时宜,很是矛盾。而别人在形容的妙玉的时候,和她做邻居十年的邢岫烟看不上她,认为她不僧不俗,不男不女。十年相

  • 《红楼梦》贾府的茶具值钱,还是妙玉的茶具值钱?

    历史人物编辑:馨儿生活日记标签:妙玉

    纵观大观园中所用的茶具,都是一些上等的瓷具,如果比较贾府的茶具和妙玉的茶具的话,那么,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从书中记载,贾府所用的茶具都是上等的瓷器,而妙玉居于庙中,她用的是金制的茶具,二是从妙玉的出身来说,妙玉的家世远比贾府更有钱,她是出生于京城的名门,只因从小体弱多病,才不得不出家,所以她

  • 妙玉没有遭强盗劫掠,而是成为帝王的老师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妙玉

    妙玉在十二钗正册中位居第六,可见作者对这个人物的重视程度。曹雪芹为她设计的人生道路、性格命运,已在画、词、曲《世难容》中作了提示。画中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但程伟元、高鹗续写成妙玉遭劫被辱,卖进花街柳巷。笔者认为,曹雪芹是不会这样安排妙玉的结局,那么,妙玉的结局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就必须从“白玉

  • 妙玉不屈从的“枯骨”,是什么来头?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妙玉

    “妙玉”是她的法名,真实姓名已经失落。曹雪芹取‘妙玉’之名,重在一个‘妙’字,有‘玄妙’之义。因为妙玉的聪慧、才情、性格、气质都异于常人,所以玄妙。对妙玉的命运,第五回的“美玉”当指妙玉,这个没有异议,而落在“泥垢”之中,是什么意思?学界意见不一。有说,被劫甚至玷污;有说,被迫还俗,而且是一场非常不